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婚姻之真意

 这里无雨 2012-07-03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婚姻之真意

                                                                        ——华林耕夫

佛经曰:情不重不生娑婆。情欲爱欲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秉性,故佛称我们众生为“有情”。可见男女之间产生爱情,是有其先天之因的,即现代科学所谓之生理本能心理需求也。“有情”就“有迷”,迷了就“有苦”有难,故佛又称我们为“苦难众生”,说我们是“迷了的佛”。

释迦牟尼示现人间,创立佛教,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要经由佛陀的教育教化,使我们看破真 相,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经曰“拔有情”。佛说,人生有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 八苦,其中“爱别离、怨憎会”直接关乎我们爱情婚姻家庭。相爱的人总苦于别离,怨憎的人总苦于相聚,俗云“不是冤家不碰头”。此之谓也。俗话说,婚姻本是 前生定。还说“千年修得共枕眠”。可见情缘婚姻来历不凡、来之不易啊。

西方文化也有这样的说法,讲上帝造人时,女人是用男人的肋骨造出来的,是男人的一部分,女人 天生是弱者,须男人的呵护。又说,刚开始时人是圆形的,也不分男女,上帝害怕这样完美的人太有智慧,于是就把他一分为二,从此有了男女。并且他们的内心不 再完整不再圆满,因为彼此内心充满了情欲物欲,到一定时候,便会彼此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于是就产生了对美好爱情、美满婚姻、和睦家庭的追求与向往,

世间男女,就是“人”的一撇一捺。缔结婚姻,组成家庭,彼此相互支撑爱护关怀,真心真情牵手 一生。故而,这“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爱的存心是利他的,爱的言语是正直的,爱的行为是成全的,爱的感受是温暖的。有了这样的“爱”,“情”才是真 情,才能在彼此的相濡以沫中,把这份爱情演绎转化为浓浓的“亲情”。此时,婚姻就不再是爱情的坟墓,家庭也不会再是“枷锁”,而是人生成长的沃土,幸福安 宁的港湾。

有情男女,只有真正明了婚姻的真正意义,超越本能情欲,提起理智与感恩,看破或看淡性爱之欲,懂得婚姻家庭对人生的真正作用,才能真正经营好婚姻家庭,进而经营出幸福美满的人生。

《礼记 昏义》云:“婚礼者,将合两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由是观之,婚姻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那一点生物本能情欲的满足,更不是为了享受男女之性爱的所谓“快乐”。古大德告诫我们“欲是深渊”“欲不可纵”!

结婚成家,之所以举行隆重的婚礼,是要让我们牢记婚姻的道义。上以承继两姓祖宗良好的家风家 道,下以养儿育女,成人成才乃至成圣成贤,而承传家道家业。即所谓的“传宗接代”者也。结婚成家为的是要为这世界留下好的人根,使家道传之久远。其次是夫 妻互相帮助照顾,携手走过此一世的生命。

“传宗接代”就是孝,传宗,就是孝亲敬老,承继先辈之志;接代,就是爱幼育幼,使之健康茁 壮,成一个“人”,以传承祖宗之家风家道家业。故这“传宗接代”的责任,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扛起来的啊。须有智慧德能才行,即需有“道”,而“人不学,不 知道”;谚有之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无后”,并非仅指没子嗣,而是指没有教养出优秀的后代,不能承传家道。故学为人父为人母的德能智慧,就是每 一个人的必修功课,然现实中,所有行业都要上岗证,唯独最最重要的父母这个职业不要上岗证,而放任自由,岂不哀哉!          

“五四”以降,否定传统,数典忘祖,全盘西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人愿听,“自由恋 爱”“离婚自由”,大行其是,趋之若鹜,一如过江之鲫。殊不知,后者张扬的完全是个人的欲望(情欲),往往成了“自私自利”者的遁词。故导致如今社会“笑 贫不笑娼”,人们两性关系混乱,找情人、包二奶,竟成了有些人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标志。呜呼,悲哉!

婚前恋爱已不合于道,婚后又不懂得经营,夫妻父母的角色皆不能演好,而是放纵欲望,追求个人自由,置婚姻恩义情义道义于不顾。于此,社会焉有不乱,人生焉有不苦之理乎?

祈望有缘诸君,读此文字而能深自省思,拨正观念,先学经营婚姻家庭之智慧德能,而后娶之嫁之者也。如此则幸之甚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