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对联大盘点

 文山书院 2012-07-05

三国对联大盘点

(2009-12-22 22:05:30)
   有关三国的古迹很多,也有很多妙趣横生的对联,下面就对这些对联作一个大盘点,供大家收藏与欣赏。
一、荆州的三国对联
  历代文人为荆州的三国遗址和祠庙题写了不少对联。现将采集到的二十副对联按所刻画的人物分述如下。
  1.关羽联
  荆州区关帝庙
  该庙位于荆州古城南纪门内侧,相传是当年关羽镇守荆州的府第故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清雍正十年(1733年)重建,1987年复建。正殿中间坐着关羽夜读《春秋》的塑像,两旁站立着白袍关平和黑脸周仓的塑像,在两边的楹柱上,题有一副对联:
  荆州形胜即中原,得之则进取易,失之则退守难,天意苍茫,莫怪公犹立马
  壮武大名垂宇庙,生不为曹氏臣,死不为孙家妾,人心维系,遂令我欲登龙
  上联歌颂荆州山川形胜,历来为兵家所争之地;下联赞扬关羽忠肝义胆,名垂四面八方千秋万代。此联采用了自对格的写作方法,得失、进退、取守、易难、生死、曹孙,氏家、臣妾,对仗工稳。上联议论风生,下联叙述浪涌,令人肃然起敬。
  关帝庙正殿殿门上方悬挂着清同治皇帝御赐的“威振华夏”金匾,殿内悬挂着雍正皇帝御赐的匾额“乾坤正气”。殿内原来还有乾隆皇帝题写的一副对联:
  军府旧开牙,授受成仁心皎曰
  神牌新表额,御灾捍患水恬波
  上联赞颂当年关羽受命镇守荆州,忠义为国,杀身成仁,心地光明,与曰月同辉;下联感叹父皇雍正御赐的“乾坤正气”匾额,说凭着关公的乾坤正气,来保佑荆州民众抵御各种灾患,风平浪静,恬波安澜。
  荆州区余烈山牌坊
  余烈山位于荆州古城西北,牌坊为清代所建,牌坊后为白马关帝庙。关羽为何骑白马,据《宸垣识略》载:“明英宗梦见(关)帝乘白马”。牌坊楹柱上,题有一副对联:
  赤兔追风,休错认将军白马
  青龙偃月,从此消浩劫红羊
  上联说《三国演义》中关羽骑的是赤兔追风马,而在此处骑的却是白马;不要错认为他不是关将军;下联说仗着他那把青龙偃月刀,就可以消除人间的红羊浩劫。联中赤兔、青龙、白马、红羊,色彩鲜明,呼之欲出。
  沙市区春秋阁
  春秋阁在沙市西部金龙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934年迁建于市区中心中山公园内。春秋阁上层中间立有一画屏,屏上是巨幅国画《关公夜读(春秋)图》,屏两侧的一副对联是:
  文夫子,武夫子,两个夫子
  作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
  上联说孔(丘)夫子是文夫子,关(羽)夫子是武夫子,孔关是文武两个夫子;下联说孔丘作《春秋》,关羽读《春秋》,关羽读的就是孔丘作的那部《春秋》。联语采用了复词技巧,上联三个“夫子”对下联三个“春秋”。
  李宝常(1869-1950年),字寄尘,沙市人,诗联家,书法家,当年迁建时他为该阁题写
的对联是:
  绍尼山大一统心传,遗憾三分缺汉鼎
  为守土留两间正气,声灵万古濯荆江
  上联说武圣人关羽继承了文圣人孔丘的大一统思想情操,余恨难消的是汉朝的天下已被三家瓜分,魏蜀吴三足鼎立;下联说关羽镇守荆州,威武不屈,留下了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声名就象那曰夜奔流不息的荆江一样万古不朽。全联夹叙夹议,成功地刻画了武圣人关羽的高大形象。
  沙市区龙堂寺关羽神龛
  龙堂寺位于喜雨街,始建于梁大同二年(536年),清光绪年间本地秀才黄馨陔(1880-1944年)题有一副对联: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
  关羽生前曾被曹操上表封为“汉寿亭侯”;宋代先后被封为“忠惠公”,“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代加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又被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上联说的是历代帝王对关羽推崇的史实。明清时代,关公极显,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俨然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佛教有天台宗隋朝智"岂页"大师在当阳玉泉山建立精舍,关羽请求受戒,寺成后关羽为该寺伽蓝(寺院护法神)的说法。这种说法宋代开始流行,以后各寺院争将关羽列为本寺护法神。中国本土的道教,更把关羽奉为“荡魔真君”、“伏魔大帝”,甚至附会其前身为雷首山泽之老龙。于是,关公成了儒、释、道共同尊崇的“超级”偶像。下联说的是儒释道三教对关羽尊崇的现象。上下联中三个并列复句层层递进,令人“高山仰止”之情油然而生。
  松滋市关庙
  该庙位于松滋市东部,乃清康熙年间所建。庙内有两副对联,一副是:
  至大至刚,是集义所生者
  宜兄宜弟,其为仁之本欤
  上联赞扬关羽伟大刚毅,义薄云天,是忠义的化生;下联称颂关羽兄弟情深,仁行千里,以仁爱为根本。联语笔调如同论说文。
  另一副是:
  香袅金炉,一道扶炎正气
  花生宝炬,千年达旦余光
  上联说金炉内香烟袅袅,升腾起一道扶持炎汉的正气;下联说蜡炬燃烧着火花,即使在天亮之后它们仍然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光辉。联语笔调如同诗歌。
  洪湖市关庙
  该庙位于洪湖市西子贝渊,清乾隆年间建。监利县文人熊登茂题有一副对联:
  雄威谁之俦,区马单刀破贼胆
  佛法何其妙,五湖四海荷神庥
  上联称颂关羽作为武将军有谁能与之相较量,身跨赤兔追风马,手舞青龙偃月刀,吓破了敌人的狗胆;下联
赞美关羽作为佛教的护法神,法力无边,普天下的老百姓都蒙受到他的庇荫和保护。上下联分别称赞关羽为人的雄威,为神的高妙,顺理成章,令人信服。
  2.诸葛亮联
  沙市区武侯祠
  武侯祠原在沙市江汉南路往东堤坡,始建于清代,后遭大水坍塌于江中,20世纪30年代修建中山公园时移建于园内。
  陈国华(1862-1953年),字芸青,沙市人,光绪十六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后任灵川县知县。解放后任中南文史馆馆员。他题写的一副对联是:
  三分筹策基荆楚
  两表精诚泣鬼神
  上联赞美诸葛亮辅助先主刘备开创蜀汉基业,他的《隆中对》提出了雄图大略,以荆州为基础,而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下联歌颂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北伐中原江山,他的前后《出师表》表达的赤胆忠心使鬼神也为之动容。全联语言精炼,思想概括,夹叙夹议,令人感佩。
  郑德孝(1880-1963年),字子仁,沙市人,清末秀才,民国塾师,解放后任市人大代表、政协副主席、====委。他题写的一副对联是:
  此间有廉吏风,漫道贪泉轻试口
  其人真名世者,却从淡泊早盟心
  上联歌颂诸葛亮这样廉洁奉公的人物是不怕饮用贪泉的;下联赞美诸葛亮这样名高一世的人物,却怀有一颗甘于淡泊的平常心。联语吐属隽永,意境悠远,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伟大之处。
  ====县武侯祠
  该祠位于====县黄金口,原为吕蒙祠,刘珠题写了下面这副对联后,“一火焚其祠,因改为武侯祠”。刘珠,====人,明隆庆五年进士,其联如下:
  汉业鼎兴,二表见出师之意
  蒙城庙食,千年愧僭贼之心
  上联赞扬诸葛亮为了鼎兴蜀汉的大业,前后出师表展现了他的忠心诚意;下联嘲笑吕蒙在此处享受香火,对于这种不适当的做法真是令人感到永久的羞愧。全联用对比的手法,上褒下贬,爱憎分明。
  3.刘关张联
  荆州区三义殿
  该殿在荆州古城内,清代建。张密之,字枢桓,本地文人。他题写的一副对联是:
  兄弟如手足
  生死见肝胆
  上联赞扬刘关张至仁至爱的兄弟之情,亲如手足;下联歌颂他们不愿同年同月同曰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曰死、肝胆相照的生死之交。联语明白如话,但不合格律。
  石首市三义庙
  该庙位于石首市城区北石首山。庙中的一副对联是: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主
  奸心曹,阴心瑜,贼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
  上联歌颂关羽、张飞、赵云忠诚捍卫先主刘备的无私铁面;下联斥责曹操、董卓妄图夺取汉朝江山的狼子野心。联语采用了重字的艺术手法,上联五面对下联五心,上联三色“红、黑、白”对下联三态“奸、阴、贼”,形象鲜明,对比强烈,语言生动,爱憎分明。
  4.刘备联
  ====县先主营
  刘备曾在今====县城西北油江口筑城建营,魏乾成题的一副对联是:
  寒涛怒涌军威壮
  鼙鼓声销王业空
  上联赞美想当初寒风凛冽,波涛汹涌,浩浩荡荡的大军威武雄壮;下联感叹后来偃旗息鼓,灰飞烟灭,图王称雄的希望落空。全联笔调如诗,充满了悲壮之情。
  5.孙刘联
  石首市汉昭烈及孙夫人合祠
  该祠位于石首市区以北的绣林山,祠中题的一副对联是:
  锦绣江山,半壁雄心敌吴魏
  风云儿女,千秋佳话掩甘糜
  上联赞美刘备雄心壮志,占据了半壁锦绣江山,誓与孙吴、曹魏相匹敌;下联夸耀孙仁是叱咤风云的人物,由于孙刘联姻的佳话,使得甘夫人和糜夫人相形见绌。江山锦绣,人物风流,全联充满了诗情画意。
  6.孙仁联
  石首市望夫台
  望夫台在石首市西北东岳山。相传孙仁(尚香)在此台上拭泪遥望刘备。叶云熙,字辉,湖南人,当代文人,他题的一副对联是:
  蜀道崎岖,先帝魂萦三峡远
  吴宫寂寞,尚香泪洒一江寒
  上联说蜀道艰难,托孤白帝城的刘先帝已魂归离恨天;下联说孙尚香被骗回东吴后,身边寂寞凄凉,仍然经常到江边遥望,泪洒江水。联语缠绵悱侧,充满了对孙仁不幸遭遇的同情心。
  徐永兵,石首人,当代文人,他题写的一副对联是:
  眼盼东吴,神驰千里,长江水阔朔风冷
  心悬西蜀,梦断五更,楚望山高夜月孤
  全联按黄庭坚《望夫台》意境构思而成。上联描写孙夫人不忘东吴故国,千里阻隔,风冷水阔难归去;下联刻画他思念远去西蜀的夫君,五更梦寒,山高月孤真凄凉。联语旖旎低徊,情致绵绵,令人感慨不已。
  石首市照影桥
  照影桥在石首市绣林山麓,相传刘备与孙仁燕尔新婚后,孙仁每天早晨都要在此借桥下宛如明镜的湖水梳妆打扮,清鉴玉容。本地当代文人王安民题的一副对联是:
  一缕芳魂归白帝
  千秋倩影寄绣林
  上联叹息孙夫人投江自尽后,一缕芳魂西行追随托孤白帝的刘备去了,下联诉说孙夫人的倩影千秋万代永远留存在绣林山。全联笔调如诗,用语秀丽清奇,引人遐思。
  本地当代另一文人关楚文题的对联是:
  痴情女,孤影照桥头,环佩东来花寂寂
  大耳儿,一心匡汉室,扬鞭西去马萧萧
  上联写孙仁孤影照桥头的寂寞心情,环佩丁冬更显得寂静无声;下联写刘备一心匡汉室的雄心壮志,扬鞭催马,马嘶人喊。上下联对比鲜明,形成强烈的反差,更加突现了孙夫人的不幸,令人回味无穷。

二、成都武侯祠楹联

1.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这两句是从祠内清人书刻杜甫《古柏行》诗碑摘出来的。意思是回忆以前绕道成都锦亭的东边,曾经见到刘备和诸葛亮的祠庙并列在一处。“閟宫”出自《诗经》,这里借指祠庙。原句本非律体,不能用平仄对仗格律衡量。
2.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近人刘咸荥(字豫波)撰书。
    上联是说昭烈庙中合祀的诸人,体现了祖孙(刘备与刘谌)、父子(关羽、张飞与其子关兴、张苞)、兄弟
(刘备、关羽、张飞)、君臣(刘备与其文武群臣)的各种关系,他们意在辅佐翼护蜀汉,维系人伦纲常,争得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相沿的正统(正统是历代统一天下、一系相承的系统,和偏安、僭伪是相异的)。
    下联是说刘备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起兵与群雄争夺江山,经历了齐(今山东)、楚(今湖北、湖南)、幽燕(今河北、北京)、越吴(今浙江、江苏)、秦(今陕西)、蜀(今
四川)等地,最后才在蜀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立国是很艰难的。后人为立祠庙,使他们一堂上下共传千古。
3.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
  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
    清人完颜崇实撰书。
    上联: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使君本系使者的尊称,后代常用来指州郡长官,刘备曾为豫州牧即州长官,故称使君)。又载刘备屋舍东南角有一株桑树高五丈余,远望如车盖,时人说他家有王气。作者据此说刘备是天下英雄,为汉王朝正统攸(所)归,楼桑如车盖就是王气所钟(聚集)的明证。
    下联:史称刘邦创立汉朝,先从汉中还定三秦,然后统一天下,刘禅在成都降魏,汉朝才最后灭亡,所以说巴蜀关系到汉朝的始终。遗民还在,怀想当年霸业,只剩这座古拍森森的祠堂了。
4.惟此弟兄真性情,血泪洒山河,志在五伦存正轨;
  纵极王侯非富贵,英灵照天地,身经百战为斯民。
    近人刘咸荥撰,今人黄雅荃补书。
    上联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兄弟,具有至性真情,他们浴血奋战争取江山,立志要维护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伦的道德准则和礼法正轨。
    下联说他们后来虽然分别作了王侯,却不是为了贪图富贵,而是英光灵气,照临天地,不恤身经百战,只为造福人民。
5.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铁马金戈,树神旗而开西川大业;
  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曰丹楹画栋,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
    清人张清夜撰,今人方滨生补书。
    上联是说刘备和关羽、张飞及文武群臣遇合在一起,跃马横戈,转战疆场,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才树立起堂堂正正的大旗,在西川开创了蜀汉的帝业。
    下联是说蜀汉王朝祖孙父子英明贤良,足以流劳百世。今曰大殿里红色的楹柱,彩绘的栋梁,庄严雄伟的气象,尚标志着蜀汉当年宏伟的基业。
6.生不视强寇西来,天意茫茫,伤心恸洒河山泪;
  死好见先皇地下,英姿凛凛,放眼早空南北人。
    近人刘咸荥撰,今人刘东父补书。
    这副对联悬挂在刘龛前,赞美他英勇殉国的壮烈精神。刘谌是刘备的孙子,刘禅的第五子,曾封北地王。史载魏军进逼成都,刘禅束手无策,准备投降时,刘谌愤激地谏说:“若理穷力屈,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指刘备),无奈刘禅不听,谌便哭诉于备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故联文颂美他生不忍见到强敌曹魏军队来到西川,但天意难说(指刘禅不听忠言),只得痛哭流涕,杀身殉国,去见刘备于地下。这样英勇壮烈、大义凛然的气概,当然是早没有把南吴北魏的人看在眼里的。
7.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董必武同志撰书。
    上联摘录杜甫《蜀相》诗原句,意思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今湖北襄阳),不辞辛劳地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提出的策略具见于《隆中对》,主要是分析天下大势,先取荆州、益州、安抚南方,内修政治,外联东吴,北伐曹魏,统一全国。
    下联是作者赞美他们这番晤对,纵论古今大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奠定了以后事业的基础,古今传为美谈。
8.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郭沫若同志撰书。
    《出师表》是诸葛亮统军伐魏时上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奏章,他平生的志向抱负都体现在里面。《梁父吟》是一种古乐府曲调,并非如有些书所说全属葬歌类。诸葛亮在隆中时,喜爱吟诵这支歌曲,以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怀抱。传说他曾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里面有感慨不平的意思。
9.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近人游俊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10.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今人沈尹默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摘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11.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12.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近人冯玉祥撰书。
    上联是说成就大业必须兢兢业业,谨慎从事,诸葛亮一生可为典范。
    下联是说今曰晋谒武侯祠,瞻仰武侯风采,感到真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所说:“宗臣遗像肃清高”,“万古云霄一羽毛”。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是足以流传万古的。
13.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曰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清人冯煦撰,今人郝谦补书。
    上联用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及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语意,说刘备能三顾茅庐,重用诸葛亮这样才德兼备的贤臣,始得创建蜀汉,延续了刘邦创业,刘秀中兴的刘氏王朝的正统。
    下联本刘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语意,说人民才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就的根本,今曰四方多难,愿能
保佑四川人民得享安宁的生活。“四方靡骋”出自《诗经》“我观四方,促促靡所骋”。靡的本义是无,四方靡骋即四方多难无处驰骋,黎即黎民,指一般人民。
14.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末权四川盐茶使者云南剑川赵藩撰书。
    这副对联总结了诸葛亮军、政两方面的经验,向为广大人民所传诵。
    上联说能使用攻心战术,如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那样使其心服,则一切怀异心、图反叛的阴谋就自会消失,所以古来懂得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是单凭武力取胜。我国大军事家孙武在所著的《孙子兵法》里就主张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
    下联着重指出审势是为政的关键,意在劝勉后来治蜀的人,要深思熟虑,如诸葛亮那样谨慎地审度时势,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才能建功立业,而不至于犯错误。联文意义深远,可供借鉴。
15.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这副联语是清人陈矩集宋代文学家苏轼、理学家朱熹的原句所成,清人赵藩手书。
    上句是说诸葛亮的文章可以和《尚书·商书》的《伊训》、《说命》两篇相比美;
    下句是说诸葛亮经国济世的功业,系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涵养培育得来。
16.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近人钟瀚撰书。
    上联是说后代深知诸葛亮的,是晋人习凿齿。他著《汉晋春秋》,首先摒弃一般史家以魏为正统的作法,推尊蜀为正统,并大力颂扬诸葛亮的勋业。
    下联是说曾封武乡侯的诸葛亮,治蜀有功,遗爱在民,千多年来人民都到这里来瞻仰祭祀他。联文对昭烈武侯同祀备加颂扬。
17.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近人刘咸荥撰书。
    诸葛亮曾经对临终时的刘备说过:“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来六出祁山伐魏,积劳病死于五丈原。他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都在蜀亡时殉国,真不傀是勤劳国事,三世忠贞。所以曾任过太子中庶子职务的陈寿,虽然是继仇视蜀汉的曹魏立国的晋代史官,在他所著的《三国志》里,仍然对他们大加赞扬。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天地间惊人的文章,致后世也有“读《出师表》而不下泪者不忠”的说法。传说千年后的民族英雄岳飞出师抗金,夜宿南阳诸葛庐时,阅读《出师表》,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便和泪和墨一气书写下全文,以志其景仰之忱。书法气势磅礴,龙飞凤舞,拓本广泛流传,至今祠内翻刻的石碑,尚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尽情地欣赏。
18.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近人王天培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本在读书耕田,为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从隆中一对,三分定局开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终为国事奔劳不息。遗恨的是统一天下这件古今大难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师表》,犹可想见他的勋业。
    下联是说如今世上又出现了陈强、古冶子(我国春秋时齐相晏婴用二桃杀三士中的两个武士)一类恃强
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语出曹植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残杀。有哪个能象诸葛亮那样“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抚今追惜,拭拂祠内残碑,怀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贤哲风义,不禁感怀万端。
    (上联已经用了两个“以”字,下联先生以往的“以”,似应用“已”字为佳,虽然两字有时可以通用。)
19.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这两句影刻自郭沫若《蜀道奇》手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见《后出师表》,意思是献身国事,自当不恤劳瘁,死而后止。生封武乡侯、死谥忠武侯的诸葛武侯,确是十分忠勇英武的。至于他“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体国恤民的精神,则有出师两表留下宏规硕范,足为后世准则。
20.三分割拒迂帱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今人沙孟海摘句并书。
    这两句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
    上句赞美诸葛亮隆中一对,分析当时大势,定下三国鼎立局面,与魏、吴各自割据一方,然后联吴伐魏,统一天下的大计。这种深谋远虑的筹议策划,是屈曲艰难,煞费苦心的。(纡的本义是屈)。
下句本《梁书·刘遵传》“此亦威凤-羽,足以验其五德”立意,说诸葛亮的才德器识,有如云霄鸾凤,三分功业,屈处偏隅,胸中抱负,未能尽展,万古而下所见到的,不过是云霄的一片羽毛罢了。凤有威仪,故名威凤,是世间稀有的祥瑞,常用以比喻难得的贤才,这里用来颂美诸葛亮是万古唯一的人杰。
21.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
   鞠躬悲尽瘁,剩有讴歌。
    清人陈廷楷撰,今人关山月补书。
    上联赞美诸葛亮大力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挽回汉朝天下残破的局面,常是成竹在胸,指挥若定,在谈笑间即操胜算,使敌人闻风丧胆。
    下联说诸葛亮为国宣劳,大功未成,就积劳病死在前线。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万民景仰悲悼,历代都立专祠祭祀,至今广大人民还是对他讴歌颂扬。
22. 一杯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清人完颜崇实撰,今人刘孟伉补书。
    上联“一抔土”即一捧土,借指坟墓,意思是刘备的坟墓(史称惠陵)现在还高高地耸立着,那曹操修筑的铜雀台却早巳荒芜,他埋在漳河边的七十二个疑冢(假坟,曹操埋七十二疑冢系宋元以后的传说,正史没有记载)也无处寻觅了。
下联是说三国分立的局面,已成历史陈迹,但凭这剩下的古路和石雕的麟兽,还能令人想见当年汉代皇帝的仪式排场。

三、勉县定军山武侯墓楹联

1.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
  山无樵採,十里定军草木香。
  清.(嘉庆间汉中知府)赵洵题
  汉水的波涛声如悲泣哀鸣,一江河水满是天下有志之士怀念诸葛亮的泪水;
  武侯墓古迹周围的树木不遭践毁,十里定军山内尽见草木繁茂花果清香。
2.陨将星于五丈原头,司马尚警余烈;
  扶汉祚于三分天下,卧龙不亏宗臣。
  嘉庆丁卯(公元1807年),知沔县事,山东泰安范抡策题
  诸葛亮死在五丈原上,曾使司马懿追兵受警而遗留下了慌恐不安;
  匡扶蜀汉帝业于鼎立之中,诸葛亮不愧是世所敬仰的名臣。
3.铜雀台荒,七十二疑塚安在;
  定军山古,百千载血祀常新。
  清(嘉庆,泾阳知县)马学赐题
  漳河边的铜雀台早已荒废,传说中曹操的七十二座假坟哪里在;
  定军山虽然十分古老,千百年来到山下血祭武侯墓总觉得非常新鲜。
4.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曰月;
  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民国二十一年(1993)二月,汉中绥靖司令、户县赵寿山出巡经此,展谒武侯墓,题书并敬制楹联。
  为了蜀汉帝业不偏据一方而自安,诸葛亮上书的前、后《出师表》于曰月同辉;
  诸葛亮说要竭尽劳苦,亲率朝廷的军队长驻汉中,以对付天下变幻的局势。
5.前书案,后笔峰,看几亩青畴,数千载隆中宛在;
  襟军山,带沔水,留一抔黄土,四百年汉祚犹新。
  虚白道人李復心
  从前面的书案梁,到后面的笔峰山,看起来武侯墓只有几块葱郁的土地,但数千年来,使人觉得仿佛古隆中就在这儿;
  武侯墓襟连定军山,旁带沔水,留下了诸葛亮一捧黄土之坟,在四百年来的汉代国统制度中,好象是十分新鲜的事情。
6.数亩疏筠,山光犹擬南阳卧;
  几林翠柏,鹃血常啼蜀道难。
  清.嘉庆.沔县知县马充刚题
  武侯墓亩古迹中青竹稀少,山色之光,好象是诸葛亮再卧南阳;
  武侯墓几林翠柏里鹃鸟常啼,嘴中流血,仍在叫蜀汉事业艰难。
7. 我居白河水东,与南阳原系比邻,知当曰避难躬耕,人号卧龙,自况管乐,未出茅庐即名士;
  公葬定军山下,为汉中留此胜迹,寿终时对众遗命,地卜嘶马,墓勿坵垅,能禁樵牧是佳城。
  民国十五年(1926)中秋(八月),宛东唐河县清优附生(府、县儒学生员之一学名)王恒题
  我住在白河水边,东面与南阳原是近邻,知道当年诸葛亮为避战争灾难而在南阳隐居亲耕,时人称他卧龙先生。他自比管仲和乐毅,还没出草庐,就已经是很有名望的人士;
  诸葛亮还葬在定军山下,为汉中地区留下了武侯墓名胜古迹。他临死时曾对大家遗命,坟地要占卜选择,不得喧噪,不垒坟塚,并能禁止砍柴、放牧,才是理想的墓地。
8.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
  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
  光绪戊寅(公元1878)仲冬(十二月),长安信士潘矩墉题。
  诸葛亮全力辅佐弱蜀,使之与魏、吴形成三分天下,其盛大业绩与功名,实在可以和伊尹、吕望比肩而论;
  诸葛亮是真正完美少有的特殊人才,萧何与曹参二人也不可能比得上他的政治才能。
9.汉祚难延,忠魂痛裂三分鼎;
  军山在望,高塚灵通八阵图。
  光绪癸未(公元1883)仲冬(十二月),署沔县典史(主管县狱及捕盗的官职)街泉(亦名街亭,甘肃秦安县陇城镇。马谡失街亭处)冯锡龄敬题
  蜀汉的帝业难以延续,使诸葛亮忠君的灵魂仍痛心天下分裂成为三足鼎立;
  定军山举目在望,高高的武侯坟墓似灵应贯通着诸葛亮推演的八卦阵法。
10.古石幽香名士骨;
  苍松翠柏老臣心。
  光绪戍子(公元1888)仲冬,豫章(今江西南昌)萧执中题
  古老的碑碣石刻,散发出诸葛亮高尚气质与品格的清香;
  青绿色的松柏树,象征着诸葛亮忠于蜀汉帝业的高杰心灵。   
11.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
  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坟。
  嘉庆七年(公元1802)夏,钦命陕西提刑按察使司(主管陕西全省司法之官职)文濡题
  诸葛亮死后不归葬于故乡,是因为没能完成统一河山的志愿;
  诸葛亮忠君的灵魂还在,过往的行人都争相瞻仰拜谒武侯墓。
12.生为兴刘尊汉室;
  死犹护蜀葬军山。
  光绪庚辰(公元1880)冬,蜀州(今四川崇庆县)李士瑛题
  诸葛亮生前一切都是为了兴复刘氏帝业而尊敬事奉蜀汉王室;
  诸葛亮死后仍然为保护蜀汉国土和事业而遗命葬汉中定军山下。   
13.二表竭忠臣,鞠躬尽瘁不负南阳三顾;
  一心扶汉祚,拓土开疆卒书正统两朝。
  嘉庆七年(公元1802)夏,钦命提督、甘肃全省军门(一省之最高武官)杨遇春题
  前、后《出师表》竭尽了诸葛亮的忠心。恭敬谨慎,不辞劳苦,为的是不辜负刘备茅庐三顾之恩;
  一心扶持蜀汉帝业,扩展、开辟疆域和领土,终于使史籍记载了刘氏国统的刘备、刘禅父子两代。
14.虽知天定三分鼎;
  犹竭人谋六出师。
  清.麦凤岐题
  诸葛亮虽然知道魏、蜀、吴三国鼎立是不可抗拒和改变的客观规律;
  但是,他仍然竭尽人为的谋略,六出祁山进行伐魏而力求统一。
15.隐居求其志,行义达其道,王业偏安炎汉恨三足鼎立;
  扶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鞠躬尽瘁大星落五丈原头。
  同治五年(公元1866),知沔县事(知县)浙江莫增奎题
  诸葛亮深居不仕为追求自己的志向,多行义事为达到道德标准。他恨的是汉代的帝业编居一方,不能统一,成为三分天下;
  诸葛亮受托孤之命而扶持幼少的君主,摄一国之政事全力辅佐蜀汉帝业。谦恭谨慎,不辞劳苦,死在了五丈原头。

四、襄阳古隆中楹联

1.古隆中牌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三代下一人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2.武侯祠
  卧龙遗迹
  [董必武1965年1月书]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上联用少陵句。红安董必武题1965年1月]
  三顾遗迹
  [八二年秋  方毅]
 3、 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一九六四年岁首题为襄阳隆中诸葛草庐寄自北京什刹海郭沫若] 
  4、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
    壮烈出师表,一片丹心。
  [一九八二年四月,陆定一为“诸葛故居”题] 
  5、垂功刘氏业,
     遗范汉家风。
  [湘醴李铎为襄阳隆中诸葛故居撰联,甲子盂夏于隆中] 
 6、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光绪二十八年冬十一月上旬之吉,权四川盐茶使者剑川赵藩敬撰] 
  7、冈枕南阳,依旧田园淡泊;
     统开西蜀,尚留遗像清高。
  8、伯仲之间见伊吕,
     先生有道出羲皇。
  [滇南黎天才集杜工部句] 
  9、布衣吟啸足千古,草庐频频,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
     竹帛勋名传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重鸟),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   
  [光绪七年三月之吉  浔阳吴耀斗谨识]
  10、汉室溯臣劳,当运际扶危,合让先生出头地;
     蜀都崇庙祀,幸恩承秉杲,更从遗像仰擎天。
  [同治八年岁在已巳春三月既望,升任四川按察使湖北安襄郧荆州兵备道,长白英祥薰沐敬书]
  11、出处媲耕莘,寄命托孤,卓尔卧龙诚国士;
     忠勤昭伐魏,大星遽陨,咄哉司马叹奇才。
  [道光戊申仲春月,知均州事仁和县尧城敬题] 
 12、 画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民国甲戊孟秋  黄冈李云题]
  13、大猷是经,谋国早读隆中对;
      淡泊明志,慕公好  [重修诸葛武侯祠落成纪念,襄阳县====地方财务委员会谨志] 
  沧海正横流,筹笔敢忘天下计;
  云霄一羽毛,耕桑长见古人心。
14.三义殿
  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
  君臣一德,兄弟一人,无双后汉一人。
  [辛酉冬 静轩书]

  当年正气扶元气,
  万世人心仰赤心。

15.三顾堂
  诸葛草庐
  [郭沫若题]

  诸葛大名垂宇宙,
  隆中胜迹永清幽。
  [上联用杜句。董必武题  一九六五年一月]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一九八四年四月,王任重为诸葛故居题]

  隆中对,出师表,壮志未遂,长使英雄泪;
  三顾堂,梁父吟,遗址尚在,想见古人心。
  [沈鹏壬戌端午后三曰客次襄阳,为隆中诸葛武侯故居书]

  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
  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壬戌岁之初夏,曹立庵书于襄阳古城]

  问鼎三分三顾地;
  出师两表两朝心。
  [壬戌七月,阎钧江八十三岁时书]

  与孟德同时,先后相汉,而行谊判若霄壤,大节凛孤忠,孟德能无死悔;
  为仲达所畏,进退视蜀,倘将星不陨渭滨,王师捷六出,仲达焉得生还。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夏口杨铎拜撰]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16.卧龙深处
  卧龙深处
  [甲子春,王任重题]

  藏龙深处
  [陈天然书]

  吟啸待时
  [壬戌年夏,王树人书]

  文章两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
  [游武侯祠题意联一幅。尔重  一九八四年六月]

  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
  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光绪十四年七月既望,山阴布衣单家驹]

  才须学也,自布衣且致卿相,耕读本始;
  法以威之,亲贤臣而远小人,纪纲当先。
  [一九八三年岁次癸亥之秋,附骥之思因附记之。蜀人方滨生书]

  隆中山有幸,龙蟠虎踞留遗貌;
  大业功未成,鞠躬尽瘁感后人。
  [乙丑年孟春月,波啸敬书]

  楚国离骚兴废鉴;
  南州多士栋梁才。
  [甲子冬十月,李国平并书]

  不识荆山贵璞,景升父子长遗笑;
  若无玄德诚意,卧龙先生空抱膝。
  [乙丑年孟春月,云轩撰句,晓州书]

  鹿门乃沔南名士,水镜知人,伏龙,凤雏皆俊杰,崔,徐独谓信然,魏何多士;屈石韬,孟建,为有同志才相酬。
  豫州系汉室后裔,高祖风气,云长,翼德敌万人,周,程尝称枭雄;军无善计,奔袁绍,刘表,不得卧龙难飞。

  躬耕志未忘,终成伯业西川富;
  三顾迹长存,赢得隆中草木香。
  才堪王佐,松风犹识隆中对;
  业济两朝,世人常叹蜀道难。
  [乙丑孟春  静庵]

17.草庐亭
  扇摇战月三分鼎,
  石黯阴云八阵图。

18.抱膝亭
  亭势凌云,抱膝迥留千古胜;
  台形丽云,观星总括万年奇。

19.丹青苑
  西亩躬耕,岩端神犹在;
  嘉宾时来,余典歌未衰。
  [丹青苑落成,题此联以恭侯嘉宾。云轩]

20.民间收集的对联 
  空山苹藻思灵泽;
  故国松楸梦惠陵。

  隆中山育英才,英才弼国家;
  武侯祠敬先贤,先贤作楷模。

  鹿门学道,跪床下,不耻下问,方得一声聪慧;
  西蜀施政,坐府中,非慎不断,才使八方肃静。

  老龙洞泉水,滋故土莘野;
  诸葛公智慧,济西蜀生灵。

  老龙洞泉水不竭,应思躬耕古贤者;
  小虹桥溪流焉断,该想开拓今后人。

  凤凰台栖凤凰,凤凰行影何在?
  三顾堂纪三顾,三顾遗迹求存。

  少年时,失双亲,流寓襄阳,苦读;青年时,交游士林,躬耕陇亩;受任时,内困外乱,国中惊扰;托孤时,一身国任,君主诚信;临终时,巧安排,死而后已;
  新野时,烧博望,取信关张,众服;赤壁时,出使东吴,运筹帷幄;取川时,东念北顾,天下知晓;南征时,七擒夷酋,孟获悦服;北伐时,任指挥,鞠躬尽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