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臣是如何自保的?

 太阳下的森林 2012-07-06

 

  公元前472年,当大夫文仲举起这柄原来刺死伍子胥的属镂之剑在越王勾践冷冷地逼视下自刎时,我不知道他的脑海是否飘过好友范蠡给他的忠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我清楚的是这一幕给后来历朝历代几乎所有位极人臣的功臣们蒙上了一层深深的心里阴影。为了避免自己步文仲的后尘,这些功臣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接下来我给大家盘点一下比较著名的方法。

 

  辞官归隐法
  代表人物:范蠡
  代表事件:泛舟五湖
  范蠡助勾践灭吴国后,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鸱夷子皮携西施泛舟五湖,期间三次成为巨富。世人赞曰“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实为自保的上上之法。所以被众多有识之士采纳,成为最常用的方法。


  自污名节法
  代表人物:萧何
  代表事件:与民争利
  萧何位列汉初三杰之首,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为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业做出了无法估计的贡献。但是刘邦在建立汉朝后还是对萧何产生了猜忌之心。萧何无奈之下只得贱价强买民宅来自污名节。刘邦果然渐渐放下了对萧何的怀疑。太平公主与和尚争水碾事件是此法的不同版本。


  养寇自重法
  代表人物:司马懿
  代表事件:空城计
  诸葛亮危机之下巧施空城计,一曲琴音吓退司马懿的故事人尽皆知。人人都道司马懿因多疑错失消灭诸葛亮良机。但与诸葛亮齐名的司马懿真就如此愚蠢吗?这分明是养寇自保。当时曹睿对司马懿处处提防,但司马懿几次遭贬谪后仍能复起。原因就在于只有司马懿一人能制衡诸葛亮。如果轻易灭掉诸葛亮那么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这一办法还是很有效的。


  胸怀坦荡法
  代表人物:郭子仪
  代表事件:开府明志
  中唐名将郭子仪,曾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屡建奇功,后封汾阳郡王。汾阳王府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由人们进进出出,人们都当笑话来讲。他的儿子不解。郭子仪微笑道,水满则溢,月圆则缺,我此生的功业也到了顶点,如果我闭府门,筑高墙。即使没什么事,别人也会胡思乱想的。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为什么郭子仪能做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取而代之法
  代表人物:赵匡胤
  代表事件:黄袍加身
  众说周知赵匡胤原来是后周殿前都点检,掌握后周兵权。后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最好的防守是进攻。赵匡胤从飞鸟到藏弓之人的华丽转身,从理论上失去作为功臣被害的可能性。虽然危险性较大,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假意相争法
  代表人物:曾国藩
  代表事件:曾左不和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为避免慈禧猜忌,和左宗棠唱了一出双簧。曾国荃攻陷天津时,左宗棠说曾国荃谎报军情,一纸奏章告到了慈禧那里。曾国藩知道了也上表弹劾左宗棠。两个人越吵,慈禧越开心。
  其实两个人的奏表在送交朝廷前,都送给彼此看过。就这样,安了慈禧的心。

 

  古时候功臣自保的种种方法实属无奈之举。现在生活中的有功之人虽然不会被抄家灭族,也容易遭人嫉妒、排挤。但是不论古今,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一颗坦荡之心永远是一个用功人员的最大法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