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九十八: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欣赏: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时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来这里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它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对所读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了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 我在学校里工作定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得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 我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的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笔记:。 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书”,“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我们教师也应当找到一本“自己的书”,阅读这样的书,找寻心灵的归宿,找寻智慧的启迪,寻找我们的幸福。 “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这句话是我们(大多数教师)目前的真实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