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之魅力——读顾真真绘画

 明画艺术馆 2012-07-06

水之魅力

——读顾真真绘画

    

           陆红

绘画的形式,一点点的改变又轻轻地连接到人心里,那画面便有所不同,有所灵气。看到顾真真的太湖系列那摇曳的感觉有了,似乎一抬头便嗅到桃花的清香。

以水为题材,是展示中国文人山水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审美方式。水的深静、柔滑、喷薄、曲折无一不在隐喻人的魅力。最简单的一句——“上善若水”,似乎说明人的完美品格形同水比。而老子还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的坚韧不言而喻。历代画家对水显然有着显著的表现方式。展子虔所画《游春图》中见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其笔下江水,烟波浩渺,平波曲纹。传闻李思训画“水”高手。唐明皇曾对他说:“ 卿(在大同殿)所画掩障,夜闻水声。被朱景玄赞为通神之佳手”(《唐朝名画录》)。他的《江帆楼阁图》,江流波澜壮阔,气势非凡。

一直到马远的著名的十二幅《水图》,我们真的被水侵染了,水的妩媚、水的生机、水的不可阻挡的诱惑,那种神怡宠辱,尽是水带来的,那种精微与浩大只有水能体现,我们只等水来一点点把我们诱惑到底。

真真生活在江南有水的地方,她曾经相遇过的城市是河与湖交织的地方,不管是扬州、杭州还是无锡、南京,她看惯了水,也习惯了水,倘若有一天她去一个没有水的城市,那种不适一定显而易见的。自然,水成了真真现实生活最融洽的部分,也成为她观察现实的一种视角。

水出现在顾真真的画面上,才是到无锡画院的这两年。水让这个内心敏感的女子开始思考,原来,这是表达她心里最现代、最伤感、最轻盈的手段,云舒浪卷、细浪漂漂、层波叠浪、秋水回波,她眼中的水形态各异,她可以任意拿水来渲染她感受的美,那种她向往的宋人宁静、深情又干净的美态,除去芙蓉、云锦,水,不也能一样地展现而来吗。其实,真真真的选对了水墨的表现语言,这个语言是那么契合她自身的气质,也许更宏大更有气魄的水之景象,还在她内心酝酿,但我知道,她不急不慌,在太湖边等待晨昏暮鼓之时,水,已经一点点向她浸来。
    在顾真真水的画面中,会有一个墨色很重的笔法更为细腻的船。我们姑且不去评论,是宋代的船还是明代的,反正给我们的印象即是那时的。总之,这时,真真的画面,精彩有形,并无迤逦色泽,但“素处以末,妙机其微”,冲淡之美恍如惠风中聆听修篁阅音。

古人论画,讲究远看取其势,近看取其质。即远看画面构图要显气势,近看所画物象要逼真生动。画面没有气势必定不是好画,但若没有生动的艺术形象,终究也不会感人。
    真真以线画水,以水得势,必是要营造意境。水的经营位置即使现代人也为较难把握,是“融万趣于神思”,还是“与造化争神奇”,怎样以中国画最重要的表现手段“线”来把握整体画面的完整性,恐怕是真真在绘画中思索的。的确,在真真的画面中,“线”构成全画的韵律和节奏。以单一笔法“勾”绵长的线条和多样的笔法,已经有着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抒展出水自由自在的轻灵之态。而这其中的染所带出的干湿浓淡,也制造了丰厚的层次。真真笔下的水波,没有陆俨少笔下的惊涛骇浪,也没有傅抱石笔下的清静深澄,她笔下的水波,淡墨侵染,行云流水间求得变化,似在悠悠空尘中,有真宰沉浮,画面倘然适宜中有一种清奇。

清代钱杜《松壶画忆》云:“水有湖河江海溪涧瀑泉之别。湖宜平远,河宜苍莽,江宜空旷,海宜雄浑,溪涧宜幽曲,瀑布宜奔放。无论何种水,下笔总宜佐以书卷之味方免俗。”

真真的太湖系列的画面中,便有着这样的书卷之气。那方外清雅之境,竟然自画面中慢慢移来。恐怕这也是顾真真绘画的魅力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