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要有榜样意识

 Z教授的e 2012-07-07

教师要有榜样意识

 

  学校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的角色榜样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来武装自己。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使他们终身受益无穷。我国古代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美国的2061计划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教育理念;面向新世纪台湾地区基础教育改革提出培养学生终身可以带走的十大能力等,这些对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教师创新角色榜样应体现在活动教学及实践内容教学中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未明言的知识(tacit knowledge),这种知识是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明言的知识具有三个特性:一是关于如何去行动、去实现目标的知识;二是难以用语言加以明确的表达;三是这类知识的获得不是依赖别人的帮助。古人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而笔者要加上一句,那就是实践出真知而未明言。这样来看,教学的直接任务之一是要在静态的课程教材平台上,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教学目标、活动对象、活动方法、活动条件和活动环境。在实践中,活动教学可以呈现出多种方式,如探究活动方式、交往活动方式、体验活动方式、创作活动方式、调查活动方式、表演活动方式和游戏活动方式等,有效地推动活动教学的开展。

 

  教师创新角色榜样应体现在问题教学模式的创造性应用上

  问题教学法是由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锻炼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对话式辩论。巴班斯基认为,问题教学法的最高境界是以问引问,因为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重要成分之一。所以,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关键是提供有质量的问题范例。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时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倾向于提出能增强高水平思考能力的问题,学生同样会以教师为榜样。也就是教师创设的问题富有创新性,学生也逐渐通过模仿发现、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教学模式也是问题教学模式的创造性应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和创新者。教师要科学地应用发现教学模式,对于问题的设计就要有启发性、思考性和挑战性,同时要有针对性和适度性,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假设或猜想。在发现教学模式的创造性应用中,常常与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结合在一起。教师设计研究性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去发现、思考问题,最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去讨论、去发现,还要善于发挥学生同伴小组的群体智慧,促进集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创新角色榜样应体现在营造创新性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情境中

  理论和实践表明,创造性思维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教育环境中才能形成,而创造性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基于营造教育环境的影响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点:

  创设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环境。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易引起学生思维反应、畅所欲言的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压抑和焦虑感,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独特见解层出不穷,学生畅所欲言,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正如古人所言乐思方有思泉涌

  通过教育评价导向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把握国际教育评价改革的趋势,提倡多元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尤其是创造性地应用个人潜力发展参照评价、作品形成档案袋性评价、表现性操作性评价、整合课程内容的动态评价等方法。教师要扮演好评价参与者的角色,也要成为教育评价的专家能手,营造宽松、自由发展的教育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正是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教学内容由间接变成直观,还可以呈现更为复杂的任务和材料,吸引学生,提高学生自我探求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的兴趣,激活并训练学生的探索力,同时网络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让学生通过动手,不断去开拓创新。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所提到的那样,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教师的创新角色榜样,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黄光扬)《中国教育报》20127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