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努力工作是一种惯性

 隐居求志 2012-07-08

        学校读书和社会生活是两码事。最终人还是要回归社会的。人不可能一辈子都搞科研,除非衣食无忧并有很大的兴趣。

        博士毕业了又能怎么样,去高校当老师?今天上课,连一个开多媒体的都可以跟学校的老教授NB哄哄的,当老师真委屈啊,上不能得罪领导,下不能得罪学生,竟然还时不时爆出来老教授被门卫毒打。 科研没有钱途,特别对于贫困又很孝顺的人。
        很多博士发了很多文章(>15),而不做科研的。其实放弃没什么的,要认清这么多年主要是培养如何思考,如何做事的过程。在这么现实的社会里,要活下去、好好地活下去,需要作的选择很多啊!
博士后不做科研的也比比皆是。科研,兴趣而已,个人认为不能当事业。博士毕业了才发现,除了做试验都不知道自己还擅长什么?真的是很矛盾呀。还是不要去作科研为好,建议搞点应用研究,最好是直接能为老百姓带来效益的项目,这也是能体现博士价值的。读博士是发掘自己能力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段经历。我觉得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有开放的心态,不要害怕自己不懂的领域。可最终还是不甘心,想证明一下自己也可以发SCI,于是07年初开始真正进入科研,当时我已近30。到现在一年半过去啦,终于有一篇文章被>8的杂志接收,其他文章也发了有五六篇,顺利博士毕业,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作科研的自信和感觉。
        唯一能让他满意的就是不停的工作。我跟他的时候,在他做的领域没有一点基础,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疯狂的工作。每周都要求自己能有新的实验结果,认认真真的写周小结,每次和他讨论问题之前我总是思索很久。他不给我题目,我就自己拼命查文献,找有前途他又感兴趣的题目。做科研本来就是和高手赛跑,慢慢的跑,跑再久都没用,关键得有加速度,才能有机会在某一刻领先那么一点点。其实努力工作就是一种惯性,等你习惯了,会觉得工作真的就是一种乐趣。

不要放弃任何合作的机会和可能,这一点对于我们做交叉领域的更是至关重要。
有点太把自己当回事啦,不自觉的希望大家都是围着自己转。没有教学任务,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科研上,但是自己没有楼主投入的精力那么多。记得第一次照着一篇文献重复他的方法作材料,连“离心”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作了一个多月才重复了他的结果。
        面临副教授职称评定,可是我现在还没有一个省厅级的项目!真是急煞人!去年报了两个,一个也没有立项,一年来,就忙着看资料写项目,打算今年在报两个,不知结果如何,心中一点儿底也没有!
我很勤奋,也很要强,平时除了教书,就是作试验,可是没有项目一切也是枉然(在我们学院就是如此!)70年生,食品科学专业。在领导跟前不太会说话。一定要求主持就不好办了,如果仅仅是到账多少万的话还有活动的空间。
联系当地与你的专业相关的食品企业,最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合作申请市科技局或省科技厅的科技计划项目,对企业来说增加了高学历科技人才,对你来说进入一个合适的科技创新平台。
听别人讲很多省市地方的项目凭关系,我基本不认识多少有实力的人。对于作科研,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薄弱,想法设法跟着一大牛混,或者找相关的组合作,1+1绝对大于2。我想评副教至少要保证有一个主持项目,你自己送出去的本子自己要找不到硬伤才行,如果连自己都觉得本子马马虎虎,那就惨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没有关系的情况下,只能好好准备本子,本子的准备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再细心也不为过,剩下的只能看自己的运气了!
我也申请过省厅的项目,开始的时候因为是小兵,全没有靠大树的意识和能力,也就那么不怕虎的报了,也过了,后来我们学校省厅的不配套,我们都不愿意申请了。我周围的年轻同事也大多是这个情况,虽然不排除会有些人是托关系上的,但是大部分还是正常上的吧。多想不如多试。好好选题,好好写本子!相信自己,相信“社会自有公道在”吧。
就你的条件申报省厅的应该不难,只是建议你一次就专心弄一个,侬好点就可以了,副高不需要那么多课题的。从师生的关系发展到了朋友的关系,当然他是我的导师,我依然保持对他的尊敬,但那种无话不说的关系对我的整个人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经常向黑夜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 在博士开题前,已经发表了三篇SCI论文,这些论文之所以很快发表,只因为一个字:“新”,这个“新”字带给我很多幸运,但这个“新”字也带给我很多无奈。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博士课题决不可能只做实验,只做实验没有理论的论文是匮乏的,也没有说服力。论文写得很好,我记得10年前我的博士论文,王老师几乎就不要修改。你现在的论文也达到了这个地步。也就是:表达清晰流畅、没有废话,客观描述

 第一点,多读书,新世纪的科学都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多读书,了解别的学科的先进知识,才能更好的充实自己学科的内容;第二点,课题选择要慎重,开题前一定要大量阅读外文文献,熟知自己领域的文献是一名科研者的基本素质;第三点,效率要高,要学会劳逸结合,要想取得好的效率,必须做到“磨刀不误砍材工”,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事半功倍;第四点,多思考,特别是写文章前,一定要胸有成竹,下笔一气呵成,写文章最忌拖拖拉拉;第五点,多动手,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奥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