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藏书纪事诗

 simple_x 2012-07-08

广东藏书纪事诗


  

徐信符著


  

徐汤殷增补


  

 


  

一、邱文庄·石室


  

南溟奇甸耀文星,问字车从石室停。


  

更喜异书搜秘阁,张余遗著炳丹青。


  

邱浚,字仲深,号琼台,琼山人。幼孤,家贫无书。尝走数百里借读,必得乃已。性聪,过目成诵。举明景泰五年甲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孝宗时进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充《宪宗实录》副总裁;书成,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卒,赠太傅,谥文庄。所著有《大学衍义补》、《琼台会编》、《世史正纲》、《家礼仪节》、《朱子学的》等书。其《大学衍义补》直宗朱子,进呈时宪庙谓有功大学,以一部敕公建楼藏之。公复于琼山县学辟楼藏书,颜曰“石室”,以饷士人。言粤中藏书者,当首推文庄。


  

文庄读书中秘,记诵渊博,冠绝一时。故郭梦菊谓“我粤士人释褐后罕有读中秘书者,黄才伯之灌泽璀灿、邱仲深之尔雅浩瀚,咸蔚然成宗”云。唐张九龄以忠亮负重望,而文章高雅不减燕许,其《曲江集》首尾完具,由文庄录传于外,乃文渊阁所藏宋椠也;宋余靖《武溪集》诗文斐然可观,为其子荀所编,久无传本。明成化中,亦由文庄始自文渊阁录出卷目,与欧阳修所撰《墓志》合。张、余二巨著其不至销光匿采,皆文庄之力也。


  

 


  

二、黄文裕·宝书楼


  

百年遗迹宝书楼,明月长空一望收。


  

六艺品流精鉴别,名山史笔足千秋。


  

黄佐,字才伯,号希斋,晚号泰泉,香山人。明正德五年庚午乡试第一,十五年庚辰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擢少詹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


  

其学以“博约”为宗,尝曰:“词章之说胜,始有无用之文;虚寂之说行,始有无文之学”。故出其门者多以学行交修自饬,以梁有誉、黎民表、欧大任为最著。故学者称为泰泉先生。卒谥文裕。生平著述二百六十余卷。言礼有《泰泉乡礼》,乐有《乐典》,义理有《庸言》,文章有《六艺流别》,诗有《唐音类选》、《明音类选》,掌故有《革除遗事》、《南雍志》、《翰林记》、《广州人物传》。所修之《广东通志》,史例瞻详,尤负盛名;至《泰泉全集》,文章衔华佩实,足以雄视一时。其《春夜大醉言志》诗有“长空赠我以明月”句。然其学问之浩瀚渊博,胥由于藏书。


  

泰泉有宝书楼,搜庋秘籍为一时冠。《广州府志》谓宝书楼在旧藩司左,明祭酒黄佐建。


  

 


  

三、梁文康·奎翰楼


  

文林馆辟仰崔巍,奎翰频颁列兖台。


  

身历四朝恩宠渥,瑞云常护晒书台。


  

梁储,字叔厚,号厚斋,顺德人。受业陈献章之门。成化十四年戊戌会试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正德时,擢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时多营建,辄偕同官切谏。以忤,刘谨摘所修《会典》小疵,谓“坏祖宗制,书杂以新例”,坐降左侍郎,寻复尚书。帝崩,与定国公徐光祚等迎世子安陆邸即位。储为言官弹劾,三疏求去,罢归。卒谥文康,有《郁洲遗稿》传世。


  

文康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御赐玺书数百函,其子孙构奎翰楼以贮之。旁有台,每年秋日咸出所庋,曝于其上,时人称为晒书台。楼台俱在梁文康公祠内,祠址在惠爱中约府学东街。现已辟为马路,即文德路也。


  

 


  

四、张萱·西园


  

宁饥无食寒无衣,嗜古藏书亦一痴。


  

函雅籝经兼癖古,西园翰墨是吾师。


  

张萱,字孟奇,号西园,博罗人。明万历十年壬午举人,屡上春官不第。考授内阁中书,历官吏部郎中。尝校理、纂辑内阁藏书,著《秘阁藏书目》四卷;又与修《玉牒》,视榷浒关,极意宽商,芟意剔弊。大学士申时行撰《榷政碑》颂之。


  

萱工书法,精鉴藏,搜罗甚富,如宋李时行《宣和博古图》、明唐寅手写《声不在弦卷》、元王蒙《松窗读易图》、钱叔宝《雪景图》、盛子昭《伏生授经图》等,皆为其所有。当代名士如王世贞、董其昌、五墀登辈俱与结交酬唱,声誉卓绝一时。著作繁富,有《西园全集》暨笔记等。


  

萱自平越守镌职,归处林下四十年。手不释卷,自天地阴阳以及兵农礼乐、元乘韬钤,无不探讨。尝谓“寒可无衣,饥可无食,病可无药,不可一日无书。”当时谓为“书淫”。为园榕溪之西,极水竹池台之胜,自号园公,故人因称西园公焉。其园中名额甚繁,有论世斋、汇史楼、涵雅楼、籝经堂、癖古斋,皆其藏书地也。其分门别类,庋藏各有专室,惜乎藏目不可得而见耳!


  

 


  

五、陈琏·万卷堂


  

池馆宏开万卷堂,老来巾舄自徜徉。


  

名山自有千秋业,天禄如何此秘藏。


  

陈琏,字廷器,号琴轩,东莞人。明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卒业太学,试吏部高等。正统初,仕至南京礼部侍郎。德行淳懿,文词典重,著有《琴轩集》、《归田稿》。喜藏书。晚归乡,过关有书数车,悉封钥。关吏曰:“宦橐耶?”琏不答。令家人启箧,尽书也。关吏随手探书,出困琏,琏诵答无遗。见书中多琏手记,叹服谢罪。家有万卷堂,藏书地也。书多秘馆所无。读书之暇,辄傲游名山间。四方名士慕名来观,必馆谷焉。诚盛事也。


  

 


  

六、梁朝钟·吼阁


  

孤臣吼阁问残篇,聚散无常一黯然。


  

不堪谱录重校订,开天遗事说龟年。


  

梁朝钟,字未央,番禺员冈人。崇祯十五年壬午举于乡,明年中进士乙榜。甲申燕京陷,悲愤几绝。南都建,征之不出;闽中征之,又不出;绍武元年唐王聿囗[金粤]称帝广州,授国子临祭酒。辞,改司业。十二月十五日广州城陷,聿囗[金粤]死。十六日,整冠带北面成礼,复拜辞家庙,屏家人赴水,为邻人所救,卒骂清兵而死。桂王赠礼部尚书,谥文贞。


  

朝钟博学倜傥,好奇计,有大志,为文豪逸如其人。著有《辅法录》、《家礼补笺》、《日记录》、《喻园集》等。集中有《吼阁藏书自序》,述其由先代以来,所置经、史、子、集,架上位列如庙堂器。经乱或丧于贼,或弃水中,虽有善本如房注《管子》、《文选》、苏氏、三刘等书,皆宋元间板,然多不能全部。因感其事,造一书目。李龟年说开元、天宝遗事,感慨系之矣!


  

 


  

七、屈大均·三同书院


  

道援堂内五奇书,渊博精深世不如。


  

最痛新朝文网密,诏颁焚毁枉希虚。


  

屈大均,初名绍隆,字冷君,又字介子,番禺沙亭乡人。隆武时补诸生,从学于陈邦彦之门。明亡,邦彦殉节。大均弃诸一,从函昰于雷峰为僧,名今种,字一灵。中年返初服,更今名,翁山其号也。有四百三十二峰草堂以藏书,见《文外》序;沙亭有三闾书院,则为乡学藏书之地,所著《四书兼考》即刊刻于此。


  

翁山著述繁博,其《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翁习易外》、《翁山文外》、《翁山诗外》五种,号曰“屈沱五书”。此外,《道援堂集》、《军中集》、《四书考》犹不在内。又欲辑《广东文集》,书虽未成,序例犹可概见。已成之《广东文选》,于乡邦文献搜罗宏富,则当时收藏可见一斑。至乾隆间四库馆开,以修书为名,实以焚书为务,凡有抵触违碍清朝者概行毁禁。翁山富有民话思想,所为词句慷慨激昂,致遭清廷之忌,以其著述悉入《全毁书目》中,片纸只字不得流传。因所著而及所藏,乡祠遗籍也悉荡然。此后吉光片羽,殊不易睹矣。


  

 


  

八、吴荣光·筠清馆


  

吉金乐石搜罗富,晋帖唐碑辨别精。


  

更有坡诗真宋椠,苏斋藏弁入筠清。


  

吴荣光,字殿垣,一字伯荣,号荷屋,南海人。嘉庆己未进士,官编修,授江南道御史,累官至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有《石云山人集》。荷屋最富收藏,复精鉴别,有《筠清馆金石录》,复有《钟鼎彝器款识题跋》;其《辛丑消夏录》,仿孙退谷《庚子消夏录》而作,于宋元古画评别,具有特长;碑帖考据尤精,著有《帖镜》,惜未刊行。藏书之名,虽为藏画、藏帖之名所掩,然所藏率为精绝,《史记》、《汉书》,均有宋椠佳本,《苏诗》尤有盛名,陈具锟《循陔集》有《苏文忠西楼帖书后》曰:“公诗更有宋椠本,苏斋藏,弁归筠清。”李详《媿生丛录》云:“聊城杨氏《楹书隅录》:杨绍和案语云:东坡诗宋椠本自苏斋后,不知流传何所,先公曾访之数十年,杳不可得。详案:苏斋本归之叶东卿,传之润臣阁读,又归吴荷屋,后归番禺潘氏,复归荆州邓氏。”又温汝适《携雪斋集》有宋刻《陈后山集》跋云:“荷屋侍御示余宋刻《陈后山集》,云得自真武梁氏,有蕉林藏书小印,又有晋府书画之印,卷首有绍兴二年汝南谢克家序,盖南宋本也。”荷屋储蓄充栋,多属精椠,惜无藏书目录流布耳。


  

 


  

九、曾钊·面城楼


  

书生嚄唶喜谈兵,浪说兵机比面城。


  

只为夷氛城莫守,毁家纾难忍吞声。


  

畜众畜书早远筹,环攻难撼面城楼。


  

霜钞雪纂丹铅遍,学海经师未易求。


  

曾钊,字勉士,南海人。道光乙酉执贡生,学海堂学长。著有《面城楼集钞》。其《面城楼记》曰:“钊嗜蓄书,自戊辰迄今七八年,得数万卷,杂置厅事中,因述《庭训》,以蓄书与畜众城守相比,谓畜而弗学犹弗蓄也,力学而弗心得犹弗力也。”面城楼藏书多有题跋,丹黄殆遍,经勉士审订者,钤一“善本”二字印章。当免官时,书多归龙山温氏。所藏以杂史地方志为最佳,温树樑为汝适、汝能之族,潄绿楼藏书,多为曾勉士遗物,近年亦已散出。余南州书楼收得不下三百种,多属钞本孤本,钤有“面城楼印”、或“勉士”、或“曾钊印”。勉士藏书,亦名古输廖山馆,有《古输廖山馆藏书目录》,序云:“欧阳子云:好之而无力,虽近且易,有不能致。余每诵而悲之,然亦用是自豪,盖余室四壁立,独插架数万卷,且有宋元椠,及旧抄、手校本,纸墨奇古,丹铅淋漓,清风逗帘,展卷流连,未尝不私心窃喜,谓幸不中庐陵之言也。”吴石华书其后云:“岭南地淫,易长蠹鱼,藏书无至二百年者,吾家守经堂藏本,多于勉士,而旧椠不及焉,勉士尝云:当无聊时,阅古人书目,亦自快意。可想见其癖好矣。”“勉士劬于学,考据精确,最长于核证典礼,辨证经传,生平抱用世志,战守兵无不研究。道光辛丑、壬寅间,夷事孔棘,制府祁囗[工贡]檄令修碉筑坝募勇专守,旋因议款,敌兵不至,而所支帑不能扳销者至三十二万余金,倾家不偿,坐此免官,藏书数万卷,并质于人,徐铁孙由浙中寄怀之有:误人岂有阴符书之句,盖伤之也。”(陈璞《面城楼集序》)


  

 


  

一○、吴兰修·守经堂


  

呼作诗人难瞑目,每从考订见心灵。


  

桐花词馆饶清韵,家法依然独守经。


  

吴兰修,字石华,嘉应州(今梅县)人。嘉庆戊辰举人,信宜县训导。著有《南汉纪》,《南汉金石录》、《宋史地理志补正》、《端溪砚史》、《桐花馆词》。石华不愿作诗人,诗词虽有盛名,而其专长在于考订。富藏书,名曰守经堂。陈昌齐《守经堂记》:“守经堂者,吴君石华藏书之堂也,君富于书,四部最焉,独称经何?宗圣也。”


  

 


  

十一、丁日昌·持静斋


  

中丞德政治三吴,同癖何人竟肆诬。


  

百宋千元零落尽,梦魂曾否到姑苏。


  

丁日昌,字禹生,丰顺人,以牧令起家,历官苏松太道,两淮监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日昌治吴,人民感戴,敷政余暇,性好收书,初名“实事求是斋”,郘亭《宋本经眼录》云:“《仪礼郑注》十七卷,宋淳熙本,同治甲子署苏松太道丁禹生获之上海肆中,客道署借读,审定为实事求是斋之冠。”及官两淮监运使,斋名有“百兰山馆”,其诗集亦以此命名。林达泉《文钞》有《百兰山馆藏书目录序》云:“雨翁都转,博雅好古,藏书富甚,暇日尽出所藏,属某编为目录,因仿《四库全书》例,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自兵燹以来,大江南北,两浙东西,所谓文宗、文汇、文澜三阁,庋置秘本,都已化为灰烬,无有存者,都转乃蒐罗荟萃,收拾于委弃瓦砾之余,购集之多,几及三、四万卷,洵所谓壹其所好,好之而有力者也。都转从政之暇,日手一编,清俸所入,尽以购集阁史,故得蔚为大观。其窭人也。屠门大嚼,亦且快意,编校之余,为志其缘起云。”今《百兰山馆藏书目》不见于世,《持静斋书目》则官江苏巡抚后,莫友芝为之编也。莫序云:“同治丁卯秋,友芝浙游,还及吴门,禹生中丞命为检理持静斋藏书三百有若干匣,散记其撰述人时代、卷帙、刊钞。逾两月,粗一周,未及次序。明年春,还金陵,乃举官本《简明目录》,悉斋中所有,注当条下,库目未收,或成书在后者,约略时代,条记于上、下端,用助朝夕检览。东南文籍,夙称美备,镇、扬、杭三阁,又得副天府储藏。军兴以来,散记殆尽。中丞敷政余间,十年蒐集,期中宋元善刻,及旧钞,大部、小编,单秘无行本者且居十之三四。呜呼,富哉!”


  

按:郘亭所编书目四卷,续增一卷,凡五卷,即丁氏家刻之《持静斋书目》也。惟元和江标谓其所编颇觉杂糅,因为重编,分宋、元、抄、校四类,印记收藏间一附载。光绪甲午携稿至湘,写而刻之,名曰《持静斋藏书纪要》,凡二卷。其序云:“丁禹生中丞,藏书半是吾君旧家物,乃庚申兵火后为中丞所得。代其搜访者,独山莫子偲先生也。”末云:“写而刻之,存吾郡藏书掌故,嗟嗟!武康何灵,长恩空祝,百年载橐,视此长编,因系以诗曰:直教买椟竟还珠,楼晰条分亦太愚。印跋收藏分姓氏,宋元抄校别锱铢。云烟过眼情堪拟,天水冰山录岂殊。第一伤心惊浩劫,夜阑有梦到姑苏。”注云:“吾乡黄荛翁、汪阆源藏本,在此目者不少。”


  

江氏以“天水冰山当”相拟,言太忌刻,殆惑于陆存斋旧事,谓为报应,宜然。其实当时谣诼,谓有豪夺之举,盖陆存斋诬之也。禹生官吴时,宜稼堂随氏宋元旧本,都归插架。其尤精者,景佑本《汉书》,世彩堂《昌黎集》及宋刊《礼记要义》、《礼记集说》、《两汉会要》、《东都事略》皆为至宝,陆存斋忌之,乃云禹生介绍应敏斋廉访至郁氏阅书,自取宋元刊本五十余种,令材官、骑士担负而趋,时郁泰丰已故,其诸孙尚幼,率其孀妇追及于门。禹生不能夺取,其卷帙少者,自置舆中,其卷帙多者,仅携首帙而去,后经应敏斋调停,以宋刊世彩堂韩文、程大昌《禹贡论》、《九朝编年》、《毛诗要义》、《仪礼要义》,金刊《地理新书》十种为赠。惟蒋香生注郁氏书目则云:“郁氏不欲零售,陆心源时在闽,迨归,《毛诗》等精椠,已为禹生所得,故大慊之。”俞阴甫说亦然,据蒋香生、俞阴甫之说,则豪夺之说所由来,已为辨明矣。


  

惟持静斋所藏,入民国后,悉已播散,揭阳城内,有书店多家,皆为北平、上海估客,专窥伺其书而设。其书之出,多由婢仆之手,宋元抄校,别无所择,俱以贱值辇载而去。《持静斋书目》版片,亦为广州华英书局挟以俱归。禹生所著《百兰山馆诗》、《抚吴公牍》已有刊行;其政书为家藏稿本,有《藩吴公牍》十五卷,《巡沪政书》七卷,《淮鹾摘要》三卷,《奏稿》六卷,今皆藏余南洲书楼中。


  

 


  

十二、伍崇曜·粤雅堂


  

岭南遗著楚庭诗,珍本雕刊赖主持。


  

朗朗玉山资顾问,堂开粤雅有余师。


  

伍崇曜,字无薇,号紫垣,南海人。以洋商起家,轻财好客,搜藏古籍,有《远爱楼书目》。世鲜流传,当日藏书,延南海谭玉生(莹)为之评别。玉生博考粤中文献,凡粤人著述,代为蒐罗,择其罕见者刻之。曰《岭南遗书》,五十九种三百四十三卷;曰《粤十三家集》,一百八十卷。其中或先代孤忠,或胜朝中考遗老,元精耿耿,赖以留存。选刻近人诗曰《粤雅堂旧遗诗》,一百八十种,共千余卷;续刻、三刻尚未计。凡伍氏校刻者二千四百余卷,跋尾二百余篇,则玉生所为,而署名“伍绍棠”也。玉生《粤雅堂记》谓“紫垣之功,黄才伯、张园公逊之。紫垣之学,罗学鹏、温汝能转愧之。”盖嘉其表彰遗逸,非第富于搜藏己也。故张南皮《书目答问》举“南海之伍”与“金山之钱”相比云。


  

 


  

十三、谭莹·乐志堂


  

堂开乐志还希古,彝鼎图书慰寂寥。


  

桑梓遗文勤纂述,更研史事订金辽。


  

 


  

谭宗浚·希古堂


  

名高湾至亦难言,痛愤悲歌感荔村。


  

希古堂中八万卷,长椿古寺怨黄氏。


  

谭莹,字玉生,南海人。道光甲辰举人,工骈体文,受知于阮文达,任学海堂学长,历任府、县教职。著有《乐志堂诗文集》。其子宗浚,字叔裕,同治甲戌进士,榜眼及第,官云南粮储道。著有《希古堂文集》、《荔村草堂诗集》、《续集》。


  

玉生为伍氏校刊《粤雅堂丛书》,每集有序文,每书后有跋,可见其熟于流略。谭氏富于藏书,余有《乐志堂藏书目》,虽非宋元精椠,然于文史二部颇美备,所藏者钤有“南海谭氏藏书”印,又钤有“彝鼎图书慰寂寥”印。


  

谭氏乔梓,于注意乡邦文献外,并研究辽、金史事,玉生曾为粤雅堂校刊《金文最》,叔裕自撰《辽史纪事本末》,未刊。已刊者有《辽史绪论》,又有《(评点)元遗山集》,存余南州书楼中。其余辽、金史事,颇见精研。


  

谭氏藏书,据谭叔裕《希古堂书目自序》云:“余家希古堂书,凡先教授之所遗近三万余卷,余续购之几八万卷,合之凡十二万卷有奇,虽无宋元佳本,然搜采略备,其快意固已多矣。”又《后希古堂书目自序》云:“余癸未岁自编所藏书凡十二万余卷,迨乙酉岁掌院,徐尚书送余京察,遂奉督粮滇南三命,道远不能载书以行,而朋好中旅寓无有可以藏书,因假长椿寺屋三楹庋书其间,并汰其重复及易购者售之,仅存八万余卷,每循省藏帙,未尝不叹其聚之难,而散之易也。今世中朝大官,多不喜聚书,聚书者,独余与二三朋好耳。而余又能以文章负声誉,为大官所囗[齿奇]囗[齿乞],俾不得潜心载籍,吾之负书耶?书之负吾耶?天下莫秽于聚财,莫雅于聚书,然而今之大官,聚财得其利,余以聚书受其害,不至于率天下以牟利而不读书不止也!”又据谭祖纶(叔裕之子)《清癯生漫录》云:“先大夫性爱书,通籍后,宦囊尽以购书,得二十余万卷,合之前先大父所遗,近八万卷,共得三十余万卷,洎乎督储云南,以道远未有带去,寄存京师长椿寺中。迨戊子弃养后,祖纶命人由京搬粤,敬谨收藏,用存先人手泽。后筮仕皖江,复择其要者数万卷,存行箧中。旋莅亳州任,书亦与之偕行,后调来安,又调庐江,道路崎岖,转运维艰,遂寄存亳邑,后由庐江返皖省,乃遣人赴亳将书运回。”据清癯生所言,谭氏遗书,一部移藏省外,其后闻亦未运回粤,而留存粤中者,谭氏后人亦不甚珍重。光绪晚年,尝觅儒雅堂书店谭某为之整理,谭某利其售也,凡全者分而散之,诡称残缺,因无后命,遂弃置阁中,逾年,濠畔街某画店,以百金得之,一转移间,遂获千金,而希古堂之藏书遂星散矣。


  

 


  

十四、潘仕成·海山仙馆


  

藕花宜夏菊宜秋,风月平章事事幽。


  

海上神山仙子馆,墨庄文囿足风流。


  

 


  


  

岭南人物聚潘园,看篆楼头古印存。


  

更有惊人三长物,交辉书画与琴尊。


  

潘仕成,字德畲,番禺人。道光间盐囗[上竹下夹]致富,以副贡捐输,钦赐举人。官至两广监运使。潘氏收藏,名与伍氏埒,在广州筑海山仙馆,有水木清华之胜。其门外楹联云:“海上神山,仙人旧馆”,集句天成,盖为德畲长子钱伯所撰。海山仙馆收藏书画古物甚富,刻有《海山仙馆丛书》五十六种,共四百六十一卷,皆当时所藏珍本也。别有《海山仙馆藏真帖》,亦多宋、明旧拓。并特制紫砂壶,盖唇外刻“潘”字为识,潘恕《双桐圃诗》,咏海山仙馆谓:“墨庄文囿足风流”,盖纪实也。南海李仕良(辅廷)《狷夏堂诗集》有《过海山仙馆遗址》云:“我步西城西,野花纷簇路,遗址认山庄,旧是探幽处。主人方雄豪,百万讵回顾?买得天一隅,结构亭台护。流露降雪堂,金碧纷无数,佳气郁葱哉,森然簇嘉树,插架汉唐书,嵌壁宋元字。沉沉油幕垂,曲曲朱栏瓦,时有坠钗横,罗绮姬姜妒。此乐信神仙,高拥烟云住。祸福忽相乘,转瞬不如故。高明鬼瞰来,翻覆人情负。此地亦偿官,冷落凭谁诉。树影尚离披,泉声仍漭溯。孰是孔翠亭,孰是瘗鹤墓。可怜坏道中,故物文塔具。吁嗟复吁嗟,消息畴能悟。席草吊荒凉,徘徊秋水渡,客曰盍归来,夕阳天欲暮。孤影徒惊人,稻田起飞鹭。”


  

潘氏最富收藏,德畲而外,如潘有为(字毅堂),乾隆壬辰进士,内阁中书,居河南,檀园林花竹之胜。王兰泉称其诗与张锦芳、黎二樵、赵希璜等并。所藏书画甚盛,印章多前世古文,蓄之至千有余事,中有颜鲁公名印,时阳城张古余、安邑宋芝山皆主于毅堂,发其箧而遍观之,乃拓之为谱,所谓《看篆楼印谱》是也。其后潘正衡(字钧石)喜藏黎二樵书画,则名曰黎斋。潘正亨(字伯临),所载书画船,则署曰“岁月琴尊舫”。伯临旧藏,周叔兴父簋,张曲江碑,及宋双砚,故潘仕扬谓之“三长物斋”。有诗曰:“周簋叔兴父,唐碑张曲江。吾家三长物,又割紫云双。”潘正炜(字季彤),筑有“清华池馆”,其中有“听囗[马风]楼”,将所藏者,刊之为纪。今所传《听囗[马风]楼书画记》是也。吴荷屋为之序。张南山曾向索观书画。又其后潘光瀛(字玨卿)有“梧桐庭院”,藏有颜鲁公印、均州瓶,图书亦富。


  

 


  

十五、易氏·目耕堂


  

传家忠孝大名彰,夙好芸签富贮藏。


  

有是楼前多大本,坊人能说目耕堂。


  

粤垣华洋交易,以七十二行商闻。易氏为洋商之一,西关十二甫易府,渠渠大厦。近年闻名者,有进士易兰池(学清),其先代富藏书,始于何人,其名不彰,有《有是楼藏书目》,为新会阮宽然所编,虽无宋、元椠本,然明本不少,最近亦无嘉庆以后者。其装订合两三册为一册,俱厚一寸以上,人呼为“易大本”,书坊见之不问而知为易氏书也。每书均钤有“易氏目耕堂”印章,其藏书之地,则名“有是楼”。光绪晚年,书已次第散出,民国后,书堂遗址,亦已易主矣。


  

鹤山易若谷观察(容之),少贫,后业洋务致富,喜藏书,类多善本,援例选湖北德安知府,膺卓荐以道员升用,丙辰楚匪陷德安,适长子囗囗以府经分发广西,省亲在署。城破,代父朝服升堂,骂贼遇害。贼知非本官,究搜遇观察,巷战戮之。姬人携幼子杂乱军中逃出,行丐数月,遇乡人始经纪南归,事闻上,以其父子同时殉难,忠孝传家,予骑都尉世职。子袭云骑尉世职。


  

 


  

十六、梁廷枏·藤花亭


  

吉金鼎镜几摩挲,丝竹时听小史歌。


  

消耗枣梨赀不少,藤花亭刻异书多。


  

梁廷枏,字章冉,顺德人。道光时副贡,官内阁中书,及外任训导,粤秀、越华两书院监院。章冉为冯龙官弟子,好藏书,俱收并蓄,于金石最为所嗜,故著有《金石称例》四卷、《碑文摘奇》一卷、《藤花亭镜谱》一卷。好研广东史事,故著有《南汉书附考异》共十八卷,《南汉文字略》四卷,并《南越五主传》三卷,附《丛录》二卷。复倜傥风流,精研艺术,家中小史,曼曲长歌,常有丝竹管弦之盛,故著有《曲话》四卷,及《昙花梦杂剧》,《断缘梦杂剧》、《红梅梦杂剧》、《圆香梦杂剧》、《江南春词补传》,皆当年浅斟低唱之遗物,可知其研究剧曲,非徒属之空言矣。藤花亭刻书最多,上列诸种外,尚有《诗集》四卷,《散体文》一卷、《骈体文》三卷、《书余》一卷、《书画跋》一卷、《东坡事类》十二卷,《越华书院书记略》、《粤秀书院志》若干卷。


  

 


  

十七、梁梅·春堂


  

芝草琅玕爱日徐,晨昏定省乐何如。


  

门前债客多于鲫,犹典衣裘购异书。


  

梁梅,字子春,顺德诸生,受知于曾宾谷中丞(燠),礼为上客。性至孝,善事母,而好藏书。精于鉴古,与黄子高同为翁遂庵学使赏识。当岁试梅州,有“禺山二子黄与梁”句(语见黄子高《知稼轩诗钞》)。子春有《春堂藏书图》,盖子春尝刲股疗母,家藏古籍甚多,皆母典钗珥所购。母卒后,因绘此图,以纪母恩。谭玉生有《书〈春堂藏书图〉后》,冯龙官为之记,及后记。伊汀州《春堂挽联》曰:“芝草琅玕日应长,清词丽句必为邻。”冯龙官记其事实,谓其行斋列笈,频频典衣损食,以蕲充牣,而史乘全策、名儒遗文,购求尤力。故粤雅堂刊刻《十三家集》时,如《莲须阁集》则出于春堂所藏也。


  

子春游历各省诸名胜,多有留题,名曰《有寒木斋诗》。癸巳江涨屋圮,所有原卷悉毁。子春所居,在粤城西,地名少圃,园地颇修洁。刘寅甫孝廉《访梁子春不遇诗》云:“棠梨花下墨衣寒”是也。


  

 


  

十八、冯龙官·绿野草堂


  

精研考证擅文章,金石森罗绿野堂。


  

耿耿元神通海雪,重雕峤雅爇心香。


  

冯龙官,字孟苍。意不慊于赠者,因自称“孟”,顺德人,县学生。以父折阅系讼,辄出游,沿楚入蜀,纵览山川胜概,归则聚群书,名其庐曰“绿野草堂”。于群书缘有考证,尤精史志金石。南城曾燠,汀州伊东绶皆倾倒极至。嘉庆修《广东通志》,开局时,刘朴石(彬华)曾贻书征聘,谓地理非龙官出,无从着手。龙官辞谢,其《徐刘彬华书》及《答刘东华书》,于史例娴熟,文亦渊雅。


  

初,康布政(基田)属冯敏昌修志,龙官尝有《嘉庆广东志》之议,谓省志不宜名为“通”,其编目谓:“《别传》后,宜增事纪、蜒蛮、外蕃三编;《艺文志》宜分四类,首录艺文之有系于政治者,次录艺文之无系于政治者,次录广东人所撰书目,次录外人为广东而撰之书目”。言颇握要。龙官藏书,有“绿野草堂”图记,有“冯龙官印”,时有评跋。梁廷枏为龙官弟子,藤花亭不少名著刊刻,其学亦有渊源也。龙官生平最崇拜邝海雪,为撰小传。嘉庆八年,于湛若生日,与陈大经、陈昙辈泛舟珠江,设画像而祭之;又作《祭邝海雪文》,谓海雪诗为“冷艳”。欲刺取广西诸地志可与赤雅相发明者以校刻之,并为《峤雅注》,皆未之逮。乃为坊贾校刻《峤雅》,有《生刻峤雅后记》一篇,于“峤雅”、“赤雅”二字之取义,解释甚详。谓海雪文,尚有《前当票序》、《后当票序》、《两汉纪序》及《与阮大铖绝交书》诸篇,湛若自编,悉不以入,而《汉纪叙》殊宏赡可诵,辄从湛若故藏《汉纪》本录为附编,又以原刻峤雅八分书雾灵山人阮自华《叙十五页画赞》后,有《石巢诗话》半页,推湛若绝交之意,并削之。龙官仰慕湛若,其爱护之意甚挚,惜重刻本今不可见,仅存其意于遗文而已。龙官聚书,每鉴别善本,手装而跋其尾,积为一编,曰《载关录》,已成书,但不传。中年后,藏书以次易米几尽,不自爱惜,其遗著传者,有《冯孟文》,龙官谓张玉海始以名集,可不必效。《汉志》以名氏若字名所作而序之,因名为《冯孟文》。


十九、张维屏·听松庐


  

松阴深处是吾庐,兴到时还读我书。


  

无限诗人征概略,相期不朽意何如。


  

张维屏,字子树,幼能诗。年十三应试,知县吴政达奇之,为之诵《毛诗序》曰:“南山有台乐得贤也”,故又字之曰南山;晚年号松心,因听松园有松心草堂;又号珠海老渔。番禺人。嘉庆九年举人,道光二年进士,官湖北知县,江西南康知府。罢官后,于广州凭居河南花埭之东园。其子祥泰筑听松庐以居,时往游焉。南山诗有《听松园十八咏》,中有“松心草堂”、“南雪楼”、“还读我书斋”,皆其读书之所也。时怡情吟咏,与阳春谭敬昭、香山黄培茅称“粤东三子”。有《听松庐诗集》、《松心十集》、《松心文钞》、《松心十录》等。南山亦好收藏,最著名者,为《包孝肃墨迹长卷》,黄琴山太守购自京都,后归南雪楼者。听松庐藏书,以清代文集为多,编有《国朝诗人征略正续集》,可以考见诗人史实。《松心十录》内之《芝谈录》,亦征文考献,与《诗人征略》同一性质,近代诗人可以相传不朽矣。松心藏书,多有批评,今南州书楼藏有《唐宋诗醇》、冯注《苏东坡集》,皆松心手校。其书不求佳本,惟自首至尾批评,到底不懈,可知其诗学之深,而于杜诗、苏诗尤致力焉。


  

 


  

二○、黄培芳·岭海楼


  

泰泉余韵有诗孙,岭海楼头世德存。


  

参透唐贤三昧诀,堂堂大雅振南园。


  

黄培芳,字子实,号香石。香山人,明泰泉八世孙。嘉庆副贡,官教谕。其藏书名“岭海楼”,即泰泉宝书楼故址,在双门底黄文裕公祠内。岭海楼所藏,必嵌有精美印章,或“泰泉故里”,或“泰泉后人”,或“香山培芳”、“粤岳子”等。岭海楼所藏,今亦风流云散矣。香石深于诗,有《唐贤三昧集钞》,批评详赡;有《香石诗说》及《诗话》;其《岭海楼诗钞》刘彬华题跋谓“堂堂大雅振南国”云。


  

 


  

二一、黄子高


  

一生心事托残编,彝鼎尊罍不问年。


  

徐铉中锋李潮笔,更精籀篆笔如椽。


  

黄子高,字叔立,一字石溪,番禺人。优贡第一,受知阮云台,工篆隶。张南山云:“粤东二百年来篆书,当推石溪。”论书法,有《续三十五举》。留心掌故,考证金石,多藏书,一一手自校勘。尤注意乡邦文献,故有《粤诗蒐逸》之著,在《岭南遗书》中,易宏《云华阁诗》,为子高手抄诗,雪轩刊入《粤十三家集》中,谭玉生云:“余借伍紫垣撰《岭南遗书》,多与借抄。”著有《石溪文集》、《知稼轩诗集》。谭莹《黄石溪墓表》,谓其“雅擅词章,益研经史,渐富储藏,特精雠校。邢邵之读已遍,转思误书;任昉之家不贫,率多异本。略分部录,尤重乡邦;桑梓弥恭,瓣香原属。汉唐以降,岿然海内之灵光;文献无征,永视此身之健在。各体书工,群推小篆;李潮亲笔,字值百金。徐铉中锋,墨见一镂。遍收唐帖,兼喜晋砖。石研素琴,法书名画;尊罍彝鼎,刀剑敦槃。所谓此既异物以奉异人者,故不独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矣”。


  

 


  

二二、许青皋·水葓老屋


  

新词唱遍越台春,衣钵桐花有替人。


  

插架牙籤三万卷,可怜家为买书贫。


  

 


  


  

为爱奇书破产收,水葓老屋足销忧。


  

越台箫谱人何往,尚有词抄卷帙留。


  

《听松庐诗话》云:“青皋少时,家有中人之产,青皋不解治生,尽出其资买书。广州城中某书有宋版、某书有明版、某书有国初原版,凡善本不惜重价购之,于是书日富,而家日贫。至四十后,贫极,书亦不能不出售矣。”


  

许玉彬,字璘甫,后自嫌华美,改名鍑,字伯鬲,惟自号青皋不改焉,番禺生员。陈澧《东塾集·许青皋墓碣》云:“番禺许青皋,笃雅士也。好诗、好词、好画、好古器,尤好收书。精其帙,饰其椟,拂拭几案,启出书,危坐而吟讽之久而其书如新。”又云:“家财故不丰,以多好而贫”。故倪鸿《许青皋挽诗》有“奇书破产收”句。青皋以授徒自给,所居名“水葓老屋”,并汇为图。青皋为吴石华弟子,精于词。曾结填词社,觞咏为乐,名曰《越台箫谱》。有《越东词抄》若干卷,与其友沈伯良同选,今其名同垂不朽矣。


  

 


  

二三、陈澧·东塾书楼


  

传鉴堂前东塾楼,穷经正变熟源流。


  

读书最要识家法,好问微言大义求。


  

陈澧,字兰甫,学者称为东塾先生。番禺优贡,道光举人,官训导,两月辞归讲学,为学海堂长数十年,至老为菊坡精舍山长。会通汉、宋之学,而于经学尤有专长,家居城南木排头,其书堂名曰传鉴堂,盖承其公所传《资治通鉴》、附《通鉴目录》、《通鉴释文》、《辨误宋元通鉴》凡四种。又益以司马公所著,非司马公书不入,故因以名其堂也。《东塾集》有《传鉴堂记》。堂之前有楼,即兰浦藏书所钤印之“东塾书楼”也。


  

兰浦著述繁多,最精粹者,莫如《东塾读书记》。《东塾集》有《复刘叔俛书》,言:“中年以前治经,每有疑义,则解之考之,其后幡然而改,以为解之不可胜解、考之不可胜考,乃寻求微言大义、经学源流、正变、得失所在,而后解之、考之、论赞之,著为《学思录》一书,今改名曰《东塾读书记》。”观此书,可以知东塾读书之宗旨矣。东塾于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乐律算术无不研究。其所藏书,四部悉备,无不有批评点校,何日起何日讫,所书评语,或硃或墨,番庄重不苟。其版本佳者,则盖“东塾书楼印”,或“兰浦”,或“陈澧”;难得孤本,则三印悉备。观其手稿,又可知其治学方法,凡阅一书,取其精要语,命门人写于别纸。通行之书,则直剪出之,始分某书,继分某章、某句、某字,连缀为一,然后下以己见,评其得失,如司法官搜集证据,然后据以定案。


  

近年,东塾遗书多已播散,其稿本及评校本,余南州书楼搜藏最多。民国十三年,广州政变,木排头陈氏故居焚毁,传鉴堂、东塾书楼均付之一炬,《东塾丛书》、《东塾集》、《东塾读书记》版,亦悉毁矣。


  

 


  

二四、陈树镛


  

鸾吪凤靡陨天年,东塾遗文仗汝编。


  

仪郑素精三礼学,著书满箧竟无传。


  

陈树镛,字庆笙,新会生员。从陈兰浦游,称为粤士之冠。两广总督张人骏,曾奏准以树镛学行,宣付史馆立传。东塾遗文,多藏于树镛家,当东塾病亟时,亲以遗书付树镛编定。迨辑成《文集》八卷,刻未半,而树镛逝矣。生平精三礼学,尝著《饮食考》一篇,文芸阁叹为精深,尚有《复古述闻》、《学礼述闻》、《文献通考订误》诸书未成,仅《汉官答问》一种,梁节庵刻入《端溪丛书》。


  

树镛子复任职海军部,民国某年在北京逝世,藏书播散,东塾著述稿本,不少流于北平,实缘于此,余于广州市在树镛家搜求遗书,仅得东塾所著《老子注》及东塾残碎《文稿》,东塾手批《汉书》已收入南州书楼。至树镛著述文稿,为简竹居所印刻,其《复古述闻》等均已无存。《节庵集》有《追悼陈三诗》,谓:“日薄临渊竟不待,著书满箧付谁传?”又有《梦陈树镛》诗:“鸾吪凤靡非人意”,诚悲痛之言也。


  

 


  

二五、汪瑔·随山馆


  

甫也诸侯老宾客,拥书权作小诸侯。


  

布衣报国心常切,幕府文章广运筹。


  

汪瑔字玉泉,一字越人,又名芙生,所居曰谷庵,学者称“谷庵先生”。浙江绍兴人,客粤占籍,遂为番禺人。少随父游粤东,辄以文词著,偶佐郡县为幕客,所至咸有声誉,布政司俊达,闻而聘焉。光绪初元,两广总督刘坤一延之入幕,主洋务,理中外交涉。继任者,若裕宽、张树声、曾国荃,均倚重,资其计画。法越之难,边海骚震,曾公独就谷庵阴筹战守,深心翕服,叹为国宝。谷庵谈于荣仕,晚岁养疴,耽情填史,名贤巨公,礼聘踵至,终不复出。著书满家,撰有《随山馆集》十八卷,《松烟小录》六卷,《施谈》五卷,《尺牍》二卷。谷庵诗《闲居杂兴》云:“坐拥图书未是贫,忘机聊学葛天民”,又云:“囗[车从]迹浑疑退院僧,心情犹迹恋读书灯。”家富藏书,以集部为备。


  

子兆铨,字莘伯,光绪乙酉科举人,官海阳县学教谕、广东高等学堂教务长、教忠学堂校长,著有《苌楚轩集》、《惺默诗集》。楹书保守,缥缃无恙。孙彦平、彦慈,亦继守不替。昔人言岭南藏书,鲜有能延三代者,今随山馆藏书已及三代,虽一厄于水,再厄于兵,然长恩默护,尤不至荡为灰烬也。


  

侄兆镛,字憬吾,光绪己丑科举人,少读书于随山馆,后受业于陈东塾,故学有师承。藏书虽不多,而特精美。有宋椠《王十朋集》,南海孔氏岳雪楼旧藏也。所著有《微尚斋集》、《晋会要》、《再续碑传集》。


  

 


  

二六、李文田·泰华楼


  

地穷北缴史南疆,蒙鞑源流考核详。


  

明代遗民元代语,两朝秘史广储藏。


  

李文田,字仲豹,一字若农,顺德人。咸丰己未探花及第,累官礼部侍郎,谥文诚公。富收藏,精于鉴别,颜所居曰“泰华楼”,因所藏宋拓《华山碑》而锡名也。书籍多为人间不经见之珍本,稍有宋元旧椠,而明代野史,皆属抄本,多至百种以上。即名贤文集,亦皆秘本,多藏家书目所未载。


  

其关于西北地理,考核特精,已刊者,如《元秘史注》、《和林金石录》、《(耶律氏)双溪醉隐诗注》、《藉溪零拾》所载之小品;未刊者,以《元史地名考》为最巨,惜已残佚不全。今岁广东文物展览会,所见文诚公批校本,如《蒙鞑备录》、《黑鞑事略》、《西游记》、《西陲纪略》、《西域水道记》、《西域地理图说》、《西域经行记》、《西使记》、《龙沙纪略》、《辽左见闻录》、《蒙古源流考》、《至元译语》、《华夷译语》等,其有关西北地理不下数十种,皆精校于书眉,或每行中,细密精详,多所辨正。


  

文诚并精于目录学,官京师时,有《简明目录》一部,其简端即分录孙生衍廉石居所记、邵懿辰所标注,缪荃荪所校订诸语,颇为详备,原著今犹可见。又著有《四朝书刻纸版考》,于版本辨别最精,其稿版存萍乡文素松氏。文诚于版本目录精审,故所藏书,每书衣均有题识,记其卷数、版刻,或并辨证书中得失,迨广州沦陷,泰华楼所藏,闻有损失,惟有一部分早已移置北平,转寄于燕京大学云。


  

 


  

二七、龙凤镳·知服斋


  

捧持祖砚诵清芬,知服斋中检校勤。


  

况有新抄书百卷,独存兰杜赏奇文。


  

龙凤镳,字伯鸾,顺德人,官某部员外。大良龙氏,累代显官,藏书丰富,六篆楼所藏,不少精椠,伯鸾为梁节庵表弟,故《节庵集》有《赠龙伯鸾》诗:“龙子才英英,诵芬捧祖砚。”又《龙伯鸾表弟问病山居出示京师见怀诗依韵答谢》有“旧宿三间屋,新抄百卷书”句,盖指其新刊《知服斋丛书》而言也。龙氏所刊,受李仲约所指导,故如《双溪醉隐诗注》、《岛夷志略》、《宁古塔纪略》等,皆为泰华楼所藏。节庵赠诗:“风雨独存兰杜性”,注云:“伯鸾屡游京师,最为李仲约所称”,即指此而言。


  

 


  

二八、梁鼎芬·葵霜阁


  

到处捐书有盛名,葵霜大节自铮铮。


  

早知精卫难填海,雪咽寒松听晚荣。


  

 


  


  

寒松零落栖凤空,南北书床浩劫中。


  

何妥解经毋暇逸,葵霜斜月鉴孤忠。


  

梁鼎芬,字星海,号节庵,番禺人。光绪庚辰进士,翰林院编修。自劾李鸿章罢职,两广总督张之洞延致幕中。在粤历任丰湖、端溪及广雅书院院长,所至提倡藏书,后任湖北按察使。国变后忠于清室,充陵种树大臣,自完其节。


  

节庵掌教端溪,创设“书库”,掌教丰湖,创设“书藏”,掌教广雅,扩充“冠冕楼”。游镇江,又捐书焦山书藏。所至之地,均倡导藏书。宣统间,复于榨粉街梁氏府第设“梁祠图书馆”,订阅览章则。梁氏藏书箱箧,必自为题字雕刻,或称“食鱼斋”,或称“栖凤楼”,或称“毋暇斋”,或称“节庵”,或称“精卫庵”,或称“寒松馆”,或称“葵霜阁”,因时因地而异,皆有意义。食鱼斋因居武昌故。栖凤楼,以何妥自比,妥字栖凤也。《节庵集·毋暇斋》云:“故人珍重题斋额,南北书床得自安,何妥解经知己少,荀卿劝学说能完。”妥,字栖凤,见《隋书·儒林传》,集中诗言“栖凤”者最多,有《腊朔自米市胡同移居栖凤楼》中有:“翔仞须孤凤”句;《店中书寄妻弟》有:“楼居栖凤旧裁花”句;《种花诗三首》有:“怀哉栖凤宅,三花亲种之”句,注谓“芍药、海棠、丁香”;《上元夜饮图沈乙庵侍郎属题》有:“壬午移居栖凤客,意园时时猎书册”句;《所持翁遗墨》为其高弟程康题,有“栖凤题还在”,自注“翁客钟山时,以看作栖凤宅句为联写赠。今藏于家”。诵诗章所咏,若毋暇斋、栖凤楼,皆在京时表其向学之劬;精卫则喻其纪劾权要,等于衔石填海。寒松葵霜,则表其劲节能耐岁寒。《节庵集》中《蔬园绝句》云:“趁雨安篱缘底事,为芟恶草护忠葵。”又云:“谁照孤忠心内事,葵霜阁外月初斜。”《乙庵移居诗和韵》有“阳葵亭阁肯相标”,诸诗皆自写其风节也。


  

葵霜阁藏,虽无宋元精椠而丛书特多,湖北省县志,大致俱备,近代诗人集亦丰富。身没而后,其子学劬,将在粤藏书,捐入广东省立图书馆。余为部署编目,备载《广东图书馆藏书目录》中。其存于北平寓居藏书,学劬因贫无以自存,售于伦哲如所设书店,后全为东瀛购去。洎广州失陷,广东图书馆全部荡然。梁诗所谓“南北书床俱一空”竟成谶语。


  

 


  

二九、惠州·丰湖书藏


  

自别循州越卅年,园亭过眼等云烟。


  

丰湖书藏焦山似,昔日梁公教泽存。


  

 


  


  

湖水湖山荡漾间,丰湖书藏似焦山。


  

袁龚著作防流毒,训诫严明立峻闲。


  

惠州丰湖书藏,梁公鼎芬掌教丰湖书院时所立,在丰湖书院侧。《节庵集》有《捡理焦山书藏讫事口占》:“他日丰湖倘相较,有人访古遇桥西”。丰湖书藏之结构,盖仿焦山书藏也。《丰湖书藏目》八卷,为梁公所编,其序卷目后云:“书藏意在搜罗往籍,于国朝人文集,尤所加意。然如袁枚之素行无耻,得罪名教,淫书谰语,流毒海内,三五成群,成为盗贼,成为风气,不可救药;龚自珍心术至坏,生有逆子,败乱大事,文字虽佳,不与同中国。凡此二人著述,永远不得收藏,以示嫉恶屏邪之意,诸生其懔守之!如有违者,非吾徒也。”


  

余于光绪晚年任惠州中学讲席,尝居丰湖,壁上有宋湘所书《别湖水》、《别湖风》等诗。丰湖风景至为优美,书藏所藏,以清代文集及省内外地志最为丰富。迩来各图书馆收藏,无不注重府、县志,当光绪中叶,梁公已注视及此,可谓有先识矣。惜民国以来,惠州迭遭后燹,丰湖书藏已遭炮毁,藏书亦多四散矣。


  

 


  

三○、广雅书局·冠冕楼


  

亦有亭池亦有园,感怀广雅见渊源。


  

无邪堂外莲韬侧,冠冕楼圯教泽存。


  

光绪十五年,南皮张文襄公(之洞)总督两广,于广州城西彩虹桥,创立广雅书院,分经、史、理、文四科课士,首任院长即梁公鼎芬。院中讲堂居正中,曰“无邪”,堂悬“经正无邪”题额,摹东坡书为之。东有濂溪祠,以祀宋儒诸子;西有岭学祠,以祀曾官岭海,著有德刊而无祠宇者,及古今宦寓名贤,或本省先正而有功两粤文教者。有莲韬馆,为院长所居,平时接见诸生之地,其额为张文襄所题跋,引《周礼》“莲芡之实有橐韬”,注云:“橐韬,其实也。士君子有橐而善韬,其所养可知矣”。无邪堂之外,正中特立书库,曰“冠冕楼”,额亦为张文襄所题,取唐诗“冠冕通南极”之义。复有吴大澄所书楹联,楼中规模宏壮,復分东、西两楹,藏庋图藉。其通行本必具两部,供东西两省士人借阅。濂溪祠畔,别有小书楼,则藏斋书,分赠院中诸生研习者。院长廖廷相,曾编有《广雅书院藏书目》,可以见所藏之梗概。


  

及清末书院废学校兴,广雅书院改为广东高等学堂,藏书无恙。洎民国二年,高等学堂复改为第一中学,当彭镇三任一中校长,毁拆冠冕楼。此后藏书,一厄于水患,再厄于盗窃。民国某年,莫荣新督粤,广西曾请求分书,于是以一部移西江图书馆,一部移广东图书馆。其后粤军西征,陈炯明又将移西江者送还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雅藏书,乃瓜分豆剖,不可复问。及至民二十七年,广州失陷,凡向藏于广东图书馆者亦靡有孑遗矣。广雅藏书,其书籍之门,均用磨沙玻璃,铸有篆文“文雅”二字以为徽识,古雅可观,今亦无一留存。


  

广雅冠冕楼藏书书箱留存者,分储于省立第一中学,及广东图书馆,仍作藏书之用,及戊寅广州失陷,乃无一留存,当空袭剧烈,余在版片印行所曾借出六个,移往香港;香港危急时,乃移置澳门,今硕果仅存,犹可见前人之典型也。


  

 


  

三一、广雅书局·十峰轩


  

校书堂后十峰轩,百宋千元岂易言。


  

一自家园残破后,幸逃劫火板犹存。


  

 


  

六堂辉映十峰轩,百宋千元岂易言。


  

海水群飞亭榭改,不堪老柳忆南园。


  

 


  

临濠水木绕朱栏,槐雨蕉风结古欢。


  

陶廖林江今已往,尚从图像见衣冠。


  

广雅书局在文明门外,即今文德路。光绪十三年总督张之洞、巡抚吴大澂奏明建立,有石碑立在局中。当时将旧机器局斟基址,及拆三忠祠西偏臣范堂,并价买濠北慈度庵各民房,辟建全局。设立东、西、南、北、前、后六校书堂,刊刻群籍,聘延文学名儒,详审校勘,檄饬两广盐运司综理其事。先后刊成经、史、子、集各种,而以史部最负盛名。闽县陈宝琛咏《广雅业务》云:“大营精庐署广雅,建局益揽东南良,燹余孤本慎仇校,水木如画罗朱黄,就中乙部十居七,治史欲挈研经长”。钱塘吴士鉴《题广雅书局图》云:“苦搜遗籍阐幽潜,躬度基扃启书局,城阴囗(广胶)旷临清濠,榕荔周环百楹屋,东南才彦归如云,人物六堂蔚彬戫,(局中为东、西、南、北、前、后校书堂者六)广求乙部揽精英,要与雷塘同辐轂”。陈吴两太史所咏,均推尊乙部,盖缘阳湖吴翊寅编有《广雅史学丛书目录》,所收多名儒稿本及孤本,并有张文襄《史学业书序》,则翊寅代撰也。广雅所刊,向无总目,余于民国七年,整理版片,择其版式一律者,分经、史、子、集各部,各《广雅丛书》,刊有总目,并加以序文,而广雅丛书之名始宣传于各省。


  

广雅书局规模宏伟,临于濠上,擅水木清华之胜。校书六堂之外,有十峰轩,尤为幽雅。张文襄于政务余间,常莅此与文儒者订古籍。有楹联为会稽陶浚宣所书。所诩为“此地有百宋千元”者也。自宣统而后,书局停办,改为省立广东图书馆,广雅版片,仍保藏馆中。余于民国六年,始恢复广雅版片印行所,七年汇刻为《广雅丛书》,印行整理,历二十余年,及戊寅广州失陷,文化遭厄,幸广雅全部版片,及学海堂一部分版片,余于同事廖伯鲁筹画,已先事移出,分贮于乡中,其未及移者,尚有学海堂一部份版,则已作析薪,而广雅全部堂字,则为市府暨各局办公之所矣。吴士鉴《题广雅书局图》云:“风电驱掣成陶轮,海水群飞惊惨黩。亭榭秽塞人事非,委散云烟万千轴。二伍(元薇、崇曜)潘(仕诚)孔(广陶)更何人。廖(廷相)陶(福祥)林(国庚、国赞)江(逢辰)墓草宿。独从图画见衣冠,经师犹有秦时伏”。吴氏所言,竟成诗谶。廖、陶林、江均与广雅有渊源,昔日校勘名儒也。然昨岁香港开广东文物展览会,叶遐庵藏有廖、陶诸公画像展览,正可谓“独从图画见衣冠”乎?


  

 


  

三二、菊坡精舍书藏


  

吟风阁下讲筵开,通德门前问字来。


  

灵隐焦山相媲美,绿阴青子护崔台。


  

菊坡精舍,在粤秀山麓。粤秀山,旧有道士观,曰应元宫。其西偏有台榭树木,曰吟风阁,后改曰长春仙馆,遭夷乱废圯。同治六年,广东巡抚蒋益澧(字香泉)与布政司方浚颐(字子箴),议改为书院,曰菊坡精舍。延聘番禺陈澧为掌院,澧请如学海堂法,课以经史文笔,常集诸生讲读书之法,取顾亭林语,大书“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二语,揭于前轩,以为训条。澧掌教十余年,复于旧日吟风阁上,设一书藏,藏书以供修士讲习。南海谭宗浚,有《菊坡精舍书藏铭》(见《希古堂甲集》),其序云:“菊坡精舍书藏,何为而作也?盖仿焦山寺、灵隐寺书藏而作也。(中略)今盐运使钟公,(按,名谦钧)笃于爱士,既刻殿板《十三经注疏》,《通志堂经解》二书,又仿《江浙书藏条例》,贮书于菊坡精舍中,其嘉惠士林如此,诚可幸也!”


  

按:书藏之设,其规画由于陈澧;而经费之给,由于盐运使钟谦钧,故谭叔裕为文归美于钟。菊坡精舍培植人材,足继学海堂,此张文襄(之洞)《咏菊坡精舍》诗所以谓“谁与端经术,通德在番禺,洸洸陈先生,深入五经郛。尽划汉宋畛,兼握文笔珠。日日曳杖来,菊坡开精庐”也。及光绪末年,书院停废,大吏将菊坡遗址并入应元书院,改为“存古学堂”,并于菊坡遗址,设陈东塾先生祠。民国后,存古学堂已停,民十年,于其地改立执信学校;迨执信校迁东沙路,复于此建市立第一中学。至戊寅兵燹,此地夷为平地,菊坡遗址,荡然无存矣。


  

 


  

三三、陶福祥·爱庐


  

鎔经铸史盛名传,吾爱吾庐也夙缘。


  

结习未忘事铅椠,苏书陶集字如钱。


  

陶福祥,字春海,番禺人。光绪乙亥举人,学海堂学长,禺山书院院长,大儒陈兰浦之弟子。富藏书,所藏珍、秘本,必钤“爱庐”印章。其管理学海堂文澜阁,所印书,精选纸墨,发兑处名“鎔经铸史斋”。又于藏书之精者,选择雕刻,如《蔡中郎集》、《朱韦斋集》、《陈后山集》、沈括《梦溪笔谈》、汪师《韩文选》、《理学权舆》等,均精于雠校,而胡伯蓟手写苏韦《陶集》,字大如钱,尤为精绝。《陈东塾集》有《复胡伯蓟同生兄弟书》谓:“得来书两函,《陶渊明集》钞本一部,集注一部,欣喜之至!全部手钞逼肖东坡笔意,尤可珍爱,已装成三帙,以香木为匣而藏之矣。”爱庐所刻,即出于东塾书楼所藏、胡伯蓟所书、又摹汲古阁毛氏所刻苏书《陶集》也。按:嘉庆十二年,有鲁氏刊本《陶诗》,为重刊苏轼手摹本;而鲁刊所出,有焦弱侯刊本,有汲古阁刊本,均罕见。伯蓟所书,即依毛扆所刻。余南州书楼,藏有鲁氏刊本,毛扆刊本,犹可见胡伯蓟所书之模型。


  

 


  

三四、林国赓·軥录庵


  

东郭高斋軥录庵,篝灯读史味醰醰。


  

书钞佳本经雠校,青出于蓝更胜蓝。


  

林国赓,字敭伯,番禺人。光绪壬辰进士,翰林院编修,官吏部主事。国赓与其弟国赞均学海堂高才生,精于史学。国赞著有《三国志裴注述》,国赓任广雅书院史学分教。好藏书,軥录庵所藏,多属史部。光绪辛亥以后,皆多已散出矣。光绪中叶,南海孔广陶嗜藏书,延林国赓为之雠校,岳雪楼所藏孙渊如、严铁桥诸家校本《北堂书钞》,由于钞录周季贶所藏,复由林敭伯总为复校,多有检讨发明,今原来藏南州书楼,可见其用力之劬也。


  

 


  

三五、孔广陶·岳雪楼


  

岳雪楼空异昔时,盐官改制不胜悲。


  

藤田囊括东瀛去,泉谱储藏近属谁?


  

孔广陶,字少唐,南海人。以盐业起家,富收藏,家居广州南关太平沙。藏书处曰三十三万卷书堂,其楼曰岳雪楼。宋元精椠,皆极充仞。余藏有《三十三万卷书堂目录》,皆属通常阅览之书,其精椠犹未列入。


  

光绪戊申而后,盐法改制,易商办为官办,孔氏由此中落。藏书因而动摇。宣统元年广东优级师范学校开办,上虞罗振玉偕日人藤田封八到粤,岳雪楼精本,曾被其选择,售往东瀛;其后次第散出;广东按察使蒋式芬、提学使沈曾桐、按察使王秉恩均有搜采;继之,上海北平书贾,辇载而去,菁华渐尽。民国后,岁壬子,所剩巨袠尽归康有为。最巨者展本《图书集成》,孔氏曩日用巨资由宫监替运而出,为藏书绝无仅有,于今已归于万木草堂矣。所刻书,惟《北堂书钞》最有功艺林,盖少唐借钞周季贶所藏孙、严诸家校本,原分五色笔以为标识,校勘精细,自经孔氏钞录又由林敭伯逐条细校,实胜祖本。同时姚彦侍,拟刻此书,因少唐而中辍。


  

少唐所钞录原本,今藏余南州书楼中,将所刻本与所钞校本比较,林氏于诸家校语,多所删削,亦多有增益,非漫然也。孔氏所刻若《复古香斋十种》、《岳雪楼书画录》均甚精。《书画录》于宋元画轴,纪载精详,今俱荡然矣。岳雪楼所藏古泉币至精,其所拓《泉谱》,颇为大观。书画散尽,惟泉币尚存,近则不知谁属矣。编有《清淑轩钱谱》,藏品极为详备云。


  

 


  

三六、孔昭鋆·烟浒楼


  

不堪回首说南园,烟浒楼空旧迹存。


  

平准均输纷献策,运筹确算到盐官。


  

孔昭鋆,字季修,光绪己丑举人,为少唐次子,出嗣别房,岳雪楼未散时,先取宋、元佳椠,移藏他处。有南国别业,名烟浒楼,近于海滨,饶花木之胜。


  

当盐业改制时,苟随遇而安,不作规复之谋,犹可小康。乃季修惑于人言,欲圆复兴。卒之,事归空幻,资产荡然。季修郁郁以死。烟浒楼易主,昔日觞咏之地,遂为南园酒家矣。友人伦哲如,曾居广州麦栏街邱某家,见宋椠王右丞、孟浩然、韦苏州诸集旧抄,《宋二十家文集》,毕秋帆、钱竹汀诸家校《资治通鉴》诸书,并宋拓兰亭书画多种,皆孔氏抵债物,转数主而至邱氏也。


三七、石德芬·石室


  

渠渠石室富琳琅,问字人来讲席旁。


  

无限宦情悲入蜀,三间莫访岁寒堂。


  

石德芬,字星巢,番禺人,同治癸酉举人,官四川道员。星巢寓城南清水壕,颜所居曰“石室”,亦曰“徂徕山馆”。藏书四部略备,宋元椠亦有数种。光绪戊子、己丑间,广州郡学宫、大馆林立,星巢与陈石樵、吴玉臣合作,名“陈石吴馆”,从学者最盛。首倡经、史古学,有石室藏书,以供阅览,每月课艺,拔其尤者发刊,名文坛帜,颇负时名,梁启超即受业于是间。星巢后纳粟入官,以道员分发四川。梁节庵《送石德芬入蜀》诗:“十日荷花雨,三间岁寒堂,人情翻覆手,世味零落场。”星巢入蜀后,其子某娱情声色,在珠江花舫一席千金。经史阁书贾卢某为之作介,不须论价;不及一载,书已斥卖殆尽矣。


  

 


  

三八、黄绍昌·秋琴馆


  

丰山藏庋说黄刘,桑梓遗文共广搜。


  

欲问秋琴遗馆物,累累藏印尚名留、


  

黄绍昌,字芑香,一字屺乡,香山人。光绪戊子举人。广雅书院分教,刘囗(火肃)芬,字筱衡,香山诸生。黄刘最关心桑梓著述,合编有《香山诗略》,分录黄所著《秋琴馆诗话》、刘所著《小苏斋诗话》于其间。黄刘并好藏书,黄有《秋琴馆书目》,刘有《贻令堂书目》。余南州书楼所收黄氏、刘氏藏书至多。黄氏多佳本,所盖藏印最多,必署姓名,不书斋名;黄所藏书名“秋琴馆”,有《秋琴馆图》,为陈玉壶孝廉所绘。香山梁煦南(璧珊)《迂斋诗钞》有《题芑香秋琴图》云:“之子故多兴,何以抒素襟。新诗日以多,有酒时罢斟。窅尔真趣溢,弹我床上琴。元鹤厉孤响,明月落高岑。一弹群动息,天宇垂萧森。壶公餍琴德,(图为孙玉壶绘)胸中常愔愔。吐出生绡上,尺幅意万寻。古树亚檐角,烟岚郁苍森。云霞绕其巅,门巷幽沉沉。操缦自危坐,飘然方外心。搅图会古意,爱如球琅琳。置之窗几间,时闻鸾凤音。”又有《题芑香秋琴馆诗钞》云:“黄子绩学镜千古,手口不辍搾秘府。朱昂万卷腹已便,弃产营书剧于贾。汤盘孔鼎聚所好,古香古艳醉肝腑。枕葃孜孜无冬春,遂使笔舌皆锦组。”


  

 


  

三九、辛仿苏·芋花庵


  

芋花庵主态翩翩,文采风流记昔年。


  

燕子春灯原雅事,回头一梦事如烟。


  

辛耀文,字仿苏,顺德人,光绪某年顺天举人。家豪于资,先世在香港,以糖业起家。光绪晚年,挟数十万金,游京师,豪情结客,与樊增祥、易顺鼎诸名士游,迭有唱和。广收名画古书,得程瑶田《芋花图》,有纪昀、翁方纲等题咏者,因自号“芋花庐主人”。其收藏书画,最著者有唐《云麾将军碑》、元钱舜举纸本《梨花卷》、明董其昌《秋兴八景》、清罗聘《鬼趣图》,最有名于时。寓京大吉巷,异书满屋,与会文斋主人何厚甫最恰。厚甫新得当湖主铁云家书,其佳本多归之。旋归粤,由登云阁主人骆浩泉作介,搜罗孔氏岳雪楼散出之书。又得香山何佩舫家书,粤垣藏书,自孔、方二家衰替后,继起者,不得不推辛氏矣。吴士鉴《含嘉室诗集》有《题顺德辛仿苏填词图》云:“海山粤雅渺云烟,后起如君亦自贤。一代恽玉归著录,并时皮陆有新编。梦华远访东京胜,代答还从岭外编。跌宕豪情盖江海,非关哀乐在中年。海内词宗数稼轩,传家一脉有渊源。偷声减字琴初理,囗(扌厌)囗(竹遂)弹棋酒半温。松杏漫寻崇效寺,缣绨遍访海王村。旧人听彻何戡曲,轶事开天怕再论。”惟仿苏倜傥风流,怡情声伎。宣统初年,粤中剧社新组织女班,仿苏为之东主,哀丝豪竹,家道寖以中落。其宋元椠古本,最初典按于胡毅生,其后明抄各孤本,分年散出,一入于余南州书楼,一入于莫天一五十万卷楼,一入于胡毅生隋斋,而遗籍尽矣。


  

 


  

四○、康有为·万木草堂


  

万木森森一草堂,图书聚散亦何常。


  

苍黄蒲扇东华出,魂梦惺惺为保皇。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长素,南海人。光绪癸巳举人,甲午进士,工部主事。初讲学广州长兴里,名“长兴学舍”,有《长兴学记》。后迁广府学宫,因名“万木草堂康馆”。今有《万木草堂书目》,其命名则原于此。康馆所藏,多属普通之书,戊戌政变,曾奉诏令饬南海县籍没其家,其书移置广雅书院中。今观廖泽群院长所编《广雅书院藏书目附列卷》首云:“奉督宁发下《寄存书目》”,即康氏所藏也。洎民国成立,康氏归自海外,优游林下,锐志蓄书,广收宋元书椠,佛典精本。孔氏岳雪楼残书,尽为收纳。殿本《图书集成》在焉。


  

康氏自戊戌逃亡海外,以保皇党相号召,其宗旨至老不变。民国后,丁巳张勋复辟之役,康氏仍复参加,又归失败。顺德何翙高,有《为曼宣题康弼德长素丁巳五月围城中吟卷后》,中云:“箧藏先帝衣带诏,三寸舌掉东诸侯。胥靡罪臣终复夏,杜吴市侩犹思刘。奉新首义推盟主,黄龙扬旗执金鼓,十三节度白马刑,焚香歃血相咒赌。宁知人心有山川,无端翻手作云雨。弟子先操入室戈,诸将偶立沙中语。南苑飞车霹雳惊,百官星散空朝宁。委蛇东海持两端,甲弟南池成一炬。苍黄蒲扇出东华,望门投止知何处。夜半军中策短辕,玉河桥西今桃源。先生两犯国事出,外使争来相问存。不恨老革毒相打,只恨诸师肥食言。”即纪基复辟失败事。长素自经此役,晚年闲居,资用常困,屡以《图书集成》抵债,后竟弃之。今所见《万木草堂书目》,则民国回国所复收之书也。身没而后,遗书出售,归广西大学图书馆所藏,尚称得所焉。


  

 


  

四一、梁启超·饮冰室


  

冰雪聪明笔一枝,新民清义撼危疑。


  

晚年绚烂归平淡,论学清华又一时。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新会人,光绪己丑举人,官财政部长。任公少肄业“陈石吴馆”,常致力于石室藏书,及转入“万木草堂康馆”,学益广博。自康有为甲午“公车上书”后,清廷改政已有新机。任公历任主笔,以办报、文章最为世推重。如《知新》、《时务》、《清议》、《新民》、《庸言》、《国风》,或在上海,或在日本,均负时名。由戊戌而后,侨居东瀛。壬子后回国,居财政要职。有志蓄书,搜罗旧籍。罢官后,专治国故,任清华教授。与王静安、胡适之辈为友,学益切实。当欲撰《群籍考》,用朱竹垞《经籍考》分存、佚、缺、未见四例,而增入辨伪。其于图书学研究尤勤,今有《饮冰室藏书目录》,种类颇为丰富。乃因身没后寄存北平图书馆,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馆长袁守和嘱馆员编篡斯目,而余绍宋为之序。绍宋谓:“任公服膺顾亭林,慨然谓世之颛爱宋元版本者,真是骨董家,其所藏但期于实用,不必求其精椠,上自曲册高文,正逮百家诸子,旁及朱瀛海外之书,无不殚事收集。”故饮冰室所藏之书,但求裨于实用,非斤斤于版本也。


  

 


  

四二、黄遵宪·人境庐


  

结庐人境有书窝,半世浮槎一梦过。


  

怀古楼头储古物,塔铭犹可辨乾和。


  

黄遵宪,字公度,嘉应州人。同治十二年举人,官出使日本大臣。有《人境庐诗集》。人境庐最有名于时。又有《人境庐藏书目》,虽无珍贵秘本,聊以备宗族、乡里阅览而已。惟庐中藏有《修慧寺塔铭》,颇为珍贵。《人境庐诗》有《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序言:“塔为南汉刘囗(钅长)时建,有铭文,似光孝寺东、西铁塔。此塔初建至今,九百余年,《广东通志》、《嘉应州志》皆失载。吴石华《南汉金石志》搜罗极富,亦不之及。此塔乙丑兵燹以后略毁,而未坏,嗣为群儿毁伤,日久遂圯。余归里后,求之邻家,得塔铭。考之,敬州于南汉至刘晟乾和三年,即潮州之程乡县,升为州,领县一。修慧不入志中,寺址未悉所在。父老传言,乾隆初年由前州牧王者辅于今之齐洲寺移来,去塔不远。《修慧寺志》既失载,又无碑可证,惟将所得残整各块,置于人境庐。”


  

 


  

四三、邓实·风雨楼


  

潇潇风雨有鸡鸣,起舞闻来匪恶声。


  

国粹国光同爱获,古香灵囗(门必)萃精英。


  

邓实,字秋枚,顺德廪生。光绪晚年,侨居沪上,正孙总理提倡革命民主主义磅礴泄发之时。秋牧与黄晦闻、章太炎辈,设立国学保全会,发行《国粹学报》。凡历六年,提倡汉族精神,鼓吹人民光复神州思想。于国学保存会附设藏书楼,所藏古籍至十五万余册,秋枚复编藏书志,登载历期《国粹学报》中。所出版《国粹丛书》,一为明人墨迹尺牍;一为先儒手写遗书,及手抄校之书;一为先儒著述;一为宋明遗民节士诗文集;一为明末遗民稗史杂记,凡分三集。复于书籍之外,设“神州国学社”,发行《神州国光集》,分金类、石类、泥类、书类、画类,用颜色玻璃版印刷。秋枚又于《国粹丛书》中,摘要编写《风雨楼丛书》,《诗》所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有微意焉。当时国势危乱,钩党纷拏,而触破文网,令焚毁抽毁之禁书,次第展布,他日汉族重光,非无因也。


  

 


  

四四、黄节·蒹葭楼


  

蒹葭楼畔寄吟身,鬻及图书也不贫。


  

莫笑风尘牛马走,作官犹是一诗人。


  

黄节,字晦闻,顺德布衣。少自负,不应科举试,受业南海简竹居之门,娴于文学、经济。光绪戊戌而后,科举废,学校兴,世人视经籍如土苴。晦闻居河南幛寺南武学校,特广收旧籍。有志保存国粹。时番禺石星巢、仁和叶灰垣、遵义黎庶昌其家中所藏精椠,先后散出。晦闻多收之。旋适沪与邓秋枚共办国学保存会,设藏书楼,著《黄书》刊登于《国粹学报》,以阐发民族主义。广东优级师范学校监督王丹瑶仰其名,聘优级师范国文教授。辛亥民国成立,改任广东高等学堂校长,越一载,晋京任北京大学国文教授,兼任清华、师范学校讲席。著有曹子建、阮嗣宗、谢康乐、鲍明远诸家诗笺。晚岁治《毛诗》,撰《诗旨纂辞》,因说《诗》故,并治《楚辞》、《文选》,凡见《毛诗》、《楚辞》、《文选》三类书,无不收。所储既多,常有秘本。曾收得许巽行《文选笔记》稿本,残破碎不可爬搔,晦闻乃亲为厘剔,重为抄录,今嘉乐园所藏其晦闻手写《文选笔记》,其遗物也。


  

晦闻任北京教授时,中间曾因学校欠薪,及至典鬻所藏图书,藉以维持生活。民国某年,粤使知其贫,电请回粤,任以广东教育厅长。然一面治理案牍,一面赋诗言志,犹是书生本色,故粤人皆以“诗人厅长”称之。未久,罢职回平,仍任北京大学教授,及其殁也,图书以外无长物,所藏集部尚书多秘本,著有《蒹葭楼诗集》,其挚友陈树人暨其门下为之印行,而晦闻之诗可以不朽矣。


  

 


  

四五、叶恭绰(遐庵)


  

地志山经足卧游,碛砂佛典妙雕锼。


  

牛唐以往畺村逝,甄选清词佚稿搜。


  

叶恭绰,字裕甫,号遐庵,番禺人。广府学附生,北京大学仕学馆毕业。历官邮传部司员,升任侍郎、尚书、交通部长、铁路部长、财政部长。好藏书,惟与俗不同,专搜山水游记、书院名胜志,为藏家之别树一帜。精研佛典,于宋椠释典,颇有收藏。曾校印《碛砂佛典》全部,尤为大观。复以佛教经典入吾国凡一千七百余年,其汇集储存,总称之为藏,盖始于唐,而盛于宋,然历史绵渺,不易知诸藏付刊之经过及其内容。近来研求略录,渐及释藏者,如罗叔言之《宋元释藏刊本考》、吕秋逸之《佛典泛论》、屈万里之《明释藏雕印考》、蒋维心之《金藏雕印始末考》,皆考订甚详;东邻学者如常磐大定之《大藏经雕印考》、深埔正文之《佛教圣曲概论》、桥本凝印之《宋版一切经籍考》等,亦蒐求綦备。惟欲兼综共贯,就流存至今者,求其刻印本末。裕甫著有《历代藏经考略》,列一历代大藏经行款、函数、字数及版片情况表,凡装璜格式,每版行数、每行字数、函数、卷数、刻版处所、版片存佚均一目了然。末更附印各种藏经书影,大足供研究斯事者之参考(《藏经考略》附在《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中)。


  

裕甫工倚声之学,以王中唐、朱畺村所刊者惟宋词,复有编辑清词之举,博搜沉佚,得数千家。而以先辈甄录今词者,莫善于谭复堂《箧中词》,因为广之,已有《广箧中词》刊布,斯亦不朽之名著也。文籍而外,并藏古器,商承祚辑《十二家吉金图录》录其所藏倃作父癸簋、邵王之湟簋、双鸟父乙簋、丹簋、鄫子子郑伯鬲、灰孙之子?(山朱)簋、铸客盘、莽量八器,皆精品。此外藏品凡六十七器,其后得之《汉项伯钟铭》云:“汤项伯鹿钟,永建三六月七日,项君于南海府五官椽,遗项君一双钟”,乃有关吾粤掌故者。


  

 


  

四六、陈融·囗[禺页]园


  

怕读庄周胠箧篇,囗[禺页]园诗话甫新镌。


  

清诗纪事成犹未,谁识兵尘在眼前。


  

陈融,字协之,番禺人。邑学生员,游学东瀛,法政毕业。官广东高等法院长、广东公立法政学校校长、国民政府秘书、西南政委会秘书长。协之长于文学,家有园亭,收藏丰富。近廿年来,就性所好者,专搜罗清人集部。囗[禺页]园藏书所蓄清代诗文集,在二千余种以上。其继续访购,犹未有艾。盖欲仿陈石遗《元诗纪事》、陈田《明诗纪事》,勒成《清诗纪事》也。其属草时,先为诗话,病自来总集操选政者,未见其人专集,辄从他处稗贩,则其人本末不得藉诗以传,致使读其诗者,不得尚论其人,致为憾事。晚清簃一选,号称淹博而挂漏既多,舛误亦不少。思欲成一家言,积卷盈尺。如皋冒广生劝其刊布,曾将《囗[禺页]园诗话》公日在香港《中兴报》发表,其原稿体例,于姓氏爵里后,先列各家评语、诗话笔记,次列自作诗话。次列所选诸诗。其登于报章,则仅为自作诗话。所选诸诗,仍存其目于诗话后,盖既《清诗纪事》之长编也。乃自广州失陷,囗[禺页]园藏书,盖为强梁胠箧以去,《清诗纪事》汗青无日矣。


  

 


  

四七、陈伯陶


  

漠漠瓜庐寄此身,亭开野史录遗民。


  

酥醪更比焦山好,公择留书囗(饣尚)后人。


  

陈伯陶,字大砺,东莞人。陈东塾弟子,光绪己卯解元,壬辰进士,探花及第。通籍后,师事李仲约侍郎,因好收藏明清野史,及万历后诸家奏议、别集。官江宁提学使、布政使。宣统初,见朝局日非,告终养归。辛亥后,避居九龙,署名“九龙真逸”。著《(胜朝)东粤遗民录》、《明东莞五忠传》、《瓜庐文剩》、《瓜庐诗剩》等,又有《宋台秋唱》,为苏泽东所辑。宋王台者,在九龙海滨,子砺约考为宋帝昺行宫故址,因招诸遗老相唱和,故成是卷。又修《东莞县志》,于袁崇焕、张家玉、苏观生三传,考核尤详,所以寓其志也。其父铭珪著籍罗浮酥醪观,为道侣,著有《长春道教源流》八卷、《浮山志》五卷,子砺汇刻入《聚德堂丛书》中。子砺晚年遗命,以所藏书捐置酥醪观中,故罗浮有“道同图书馆”之设,即以其书为基本也。南海关赓麟《吾土集》有《道同图书馆有怀陈子砺师》诗,云:“小楼吟囗(饣翏)傍琳宫,一老归来物望崇。行遯余生仍讲道,著书微意寓保忠。荔村集在传乡冶,芥子园荒忆雪鸿。廿载沧桑风义渺,瓣香惆怅拜南丰”。关赓麟有《读子砺师瓜庐诗剩书感》:“官福场边小结庐,胡焦而后此幽居。渊源东塾传诗学,慷慨南斋有谏书。梅观花香萦梦寐,宋台山色接庭除。黄冠终老真天幸,未及辽阳厕属车(师没于庚午八月,翌年而东省变起)”。


  

 


  

四八、曾习经·湖楼


  

式微式微胡子归,故园原有首阳薇。


  

湖楼万卷皆星散,抱节何曾欢昨非。


  

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居士,揭阳人。光绪己丑举人,壬辰进士,累官度支部左丞。生平律己甚严,居京师丞相胡同潮州馆。喜蓄书,与顺德何翙高为挚友。好研究版本,偕游琉璃厂肆,清俸所入,多以购书。所藏书册首,皆署“湖楼”二字,略有评跋。


  

宣统辛亥鼎革后,抱节不出,侨寓故京,贫至鬻书为活。其家富有田庐,上海多潮人,素敬君学行,或劝其南旋,犹可维持生活,而君耿介食贫,株守故都以至于死。殁后,遗书数下簏。叶裕甫笃念旧谊,拟尽购之,嘱伦哲如为之检查,议给值七千金,后迁延未果。其戚陈某举以售之琉璃厂翰文斋,得值无几,而湖楼藏弆空矣。惟成化本《张曲江集》书中多有题跋,尚保藏,存于其戚吴文献云。


  

 


  

四九、徐绍桢·学寿堂


  

从客讲义即投戈,戎马书生阅历多。


  

学寿堂中题跋在,云烟过眼感如何。


  

 


  

家传通介故儒门,戎幄谈经结习存。


  

莫问钟山旧池馆,百城灰烬岂堪言。


  

旋兄绍桢,字固卿,先伯子远公之第九男。子远公参总督节署幕,而娴于经术。以通介名堂,富藏书。曾葺一屋,在城北丹桂里,中有池,池之南曰“水南楼”,而西侧为“攓云阁”,均藏书处也。著有《通介堂经说》、《乐律考》、《说文注笺》、《灵州山人诗录》、《攓云阁词》,均已刊刻。


  

绍桢绍承家学,中光绪甲午科举人。历任两广幕职,旋以创练新军,改任军职,任江南第九镇统制,授江北提督。革命军兴,有功革命,任卫戍司令。功成身退,后曾任广东省长。绍桢嗜书,搜藏甚富,虽参戎幄,亦以书卷自随。光宣间,在南京治兵,于后湖湖神庙之左,购地五十余亩,建藏书楼,所藏不下二十余万册。辛亥起义,书尽为张勋所焚,故绍桢南归,草有《壬戌十二月由沪车过南京太平门》诗,云:“车行忽过太平门,遥指钟山认旧园。八代兴衰已如此,百城灰烬同堪言。”自注:“言张勋焚其书楼事。”诚慨乎言之也!绍桢入民国后,又曾复收书,寓北平,与琉璃厂书肆来往最密,所藏复充牣,著有《学寿堂题跋》,于版本研究至精。惟晚年为环境所逼,珍本无存矣。


  

 


  

五○、潘宗周·宝礼堂


  

百宋居然又一廛,缅怀荛圃结良缘。


  

桑皮洁白旋风叶,宝宋相辉有后先。


  

潘宗周,字明训,南海人。少时供事上海洋行,后充英工务局总办,宗周虽执业商廛,壮岁获交宜都杨守敬,慨然有收书之志。喜储宋椠,初以百种为限,后已逾限矣。其眼识极高,元明已下,视之蔑如也。从袁克文购得宋刊《礼记》,乃南渡后三山黄唐所刻,旧藏曲阜孔氏,海内传为孤本。潘氏适购新居,因颜其堂曰“宝礼”。袁氏夙蓄书,自洪宪失败,遂斥所藏善本旧椠,归潘氏者,十之六七。


  

潘氏有佞宋癖,二十年所积,略与黄丕烈埒,编有《宝礼堂宋本书录》。张元济叙之,谓其苟为善本,重值勿吝,但非宋刻则不屑措意。十余年来,旁搜博采,囗(马旁侵右)囗(马旁侵右)与北杨南瞿相颉颃。言吾粤藏书多宋椠者,明清以来惟有持静斋,继起者当推宝礼堂。考《宝礼堂宋本书录》共四卷,附录一卷:卷一经部,著录书十九种、二十一部,复出二部;卷二史部,著录书二十三种、二十六部,复出三部;卷三子部,著录书二十一种、二十一部,内丛书一种、子目四种;卷四集集,著录书三十六种、三十九部,复出三部,附录元本六种、六部。


  

其著录体例,首标书名卷数或残存卷数、册数;次录刊本源流,兼论其内容之优劣、文字之得失;次录收藏家题跋;次录版式行款,每叶行数、每行字数以及版匡,鱼尾之状皆详著之,次录刻工姓名,次录避讳字样,而殿以收藏家印记。依原式著于篇,独未注明为朱文、抑为白文耳。间录著录本之后序及衔名,如《礼记正义》、《资治通鉴》(无衔名),盖皆希见之本;间又录著录本与他本相勘之异文,如《春秋五礼例宗》、《宋名臣言行录》、《湘山野录》、《挥麈录》、《东坡集》、周美成《片玉集》等,均以著录本胜他本。是篇著录体例,颇可为法。昔商务印收馆印行《四部丛刊》,其所影宋本,出于潘氏所者,如宋释法云翻译《名义集》、宋建安虞平斋务本堂刊《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宋郎晔注《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各书皆为精绝,阅之可见一斑矣。


  

 


  

五一、莫天一·五十万卷楼


  

新编部录写官忙,签帙鸿题傅与张。


  

才祝长恩常保获,丛残充积冷摊旁。


  

莫天一,原名伯骥,东莞诸生,由儒入商。设仁寿药房于西关十七甫,因以致富。奇赢所入,悉以购书,搜采偏幽燕、江浙,凡珍、秘、抄、校本,锐意采入。长沙叶德辉(郋园)所藏散出,收入者尤多。近年粤人藏书,当称翘楚。民国廿一年新编有《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其书目及书签为之题者,傅增湘、张元济,皆今之藏书巨子也。天一自撰其序文,言藏书掌故颇详。所藏珍本方谓“爰告长恩,永永福之”,乃广州失陷,新印成之《藏书目录》,悉遭劫夺,分散于省港冷摊旁;其书籍之藏于城西者,亦多遭劫。闻于附近四乡略有得回,然损失亦必不少矣。


  

 


  

五二、伦明·续书楼


  

四库重修愿莫申,续编提要有何人?


  

奇赢亿中非无术,通学斋开足疗贫。


  

伦明,字哲如,东莞人。少聪颖,一目十行。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举人,后毕业于京师大学堂。精目录、版本学。辛亥以后,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师范大学等校目录学讲师。曾应邀赴日本鉴定古书,为我国近代版本学者。


  

复以乾隆时四库馆纂修诸臣不识版本,多以劣本充乏。每肆意删节窜易,改为钞本以泯其迹,故于民国十六年丁卯有《续修四库全书刍议》之作,详析搜集、审定、纂修三要旨。因内战,不果行。二十二年癸酉九月复倡议续修,又有《拟印四库全书之管见》一文,适芦沟桥事变,议遂寢。


  

返粤,隐居故乡。辟“续书楼”以庋南携之古本,日校群书期中。自题《校书图》有“千元百宋为吾有,眼倦灯昏搁笔初”句。孜孜然雌黄,于字里行间可睹梗概,校余仍吟咏不辍。著有诗文集及《辛亥以来藏书事诗》,惜未梓而逝。时民国二十一年壬午也。


  

 


  

五三、自题南州书楼


  

翰墨生涯作蠹鱼,北山斜对好安居。


  

门虽近市何嫌俗,且拥琳琅万卷书。


  

 


  

附:


  

徐绍棨(18791948),字信符,亦字舜符,室名南州草堂、南州书楼,广东番禺人。早年肄业学海堂、菊坡精舍。以从事教育至终,历任广东高等师范学堂、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广州大学讲师、教授,凡目录、版本及中国文学史无不讲授。


  

 


  

五四、方功惠·碧琳琅馆


  

羊城吏隐一癯儒,珍秘穷搜寢食俱。


  

雁影斋留题跋在,碧琳琅馆已荒芜。


  

方功惠,字柳桥,湖南巴陵人,以通判仕粤东。历官至道员,寓城北狮子桥聚龙里。其寓居池馆亭台悉备,居中曰“碧琳琅馆”,即藏书之地也。


  

光绪间,粤东富藏书,城北之“方”,与城南之“孔”并称。方氏所藏宋、元珍本,不足以比孔氏,惟秘本、孤本较孔氏为多。昔时日本维新,汉学书视同土苴,国内古籍,多流至粤,为方氏所收藏,故方氏藏书,多有钤日本藏家印章。如日本曼殊院、尾府内库、尾张菊池氏、知止堂等,而佐伯文库尤多。方柳桥与陆心源皆仕粤,而以藏书著名。日人岛田翰《皕宋楼藏书源流考》,有王式通题辞,中一首云:“巴陵方与归安陆,一样书林厄运过。雁影斋空题跋在,流传精椠已无多。”注云:“亦元遗著,有《雁影斋题跋》,所见多巴陵方氏藏书,庚子后,大半散失。


  

按:亦元李姓,名希圣,长沙人,光绪壬辰进士,官刑部主事,著有《雁影斋诗钞》。光绪晚年,方氏书来京师,亦元多经手价卖,见叶鞠裳《日记抄》。方氏书故午尽睹之,亦元于光绪壬寅充大学堂提调,而方氏以售余之书赠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为之奏奖知县,想亦由亦元作介。故北京大学图书馆编有贵重书目一册,即昔日碧琳琅馆之所藏也。伦哲如《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谓:“有友徐行可得无名氏题跋一册,断为李亦元所作,书皆巴陵方氏碧琳琅馆所有,凡宋本二十六种,元本三十四种,明旧钞本名人校本共二十余各种。所赠大学堂书无一在此,殆方氏书到京师时,多经手价卖,故有此题跋也。”余南州书楼藏有钞本《碧琳琅馆藏书歌》。但宋无椠本不入录,盖未足以尽方氏所藏也。


  

方氏所刊《碧琳琅馆丛书》,其种类皆海内罕见孤本。此外别刊如陈鸿墀所著《全唐文纪事》、黄冈王氏刊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魏晋六朝文》,皆为方氏所藏名贵稿本。迨方氏中落,《碧琳琅馆丛书》流布不多,其版先鬻于辛仿苏,后归于黄咏雩。俗儒寡识,又或掠人之美,改名劖窜,不免真相全失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