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楼觅踪》:壮丽的中国藏书文化地图

 星河岁月 2017-08-12
现偶园佳山堂

□本报记者 徐敏

绵绵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上曾经出现过很多藏书家,他们致力于收藏古书,传承文化。大量传统典籍能够流传至今,靠的是历代藏书家的薪火相传,正是他们的尽心尽力,才使得斯文不绝。古籍收藏大家韦力先生历经数十年,访问了百余位先贤的故居或遗址,并将这段寻访的经历记于心中,落实于笔下,成书《书楼觅踪》。这是对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的一次巡礼,亦是对传承了中国文化书香余脉的众多先贤的拜祭和纪念。

孙承泽退谷:曹雪芹在此萌发创作《红楼梦》的灵感

明末清初的重要藏书家孙承泽本是明崇祯四年(1631)的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明朝灭亡后,孙承泽经历了大顺政权及清朝三个时代,在顺治十年(1653)辞官回家,隐居在北京西山樱桃沟的退谷别墅

孙承泽自称退翁,把这条山谷命名为退谷,退谷中又有岁寒堂、党山亭及退谷亭等。退谷虽然是其隐居之地,但经营退谷却早在甲申之年(1644)就已经开始。其实在当朝为官时,孙承泽就具备了藏书家的素养。紫禁城内所存的历史典籍,有一些是宋朝的原本,在宋宣和年间,被金人抢走了一大批,而后元灭金,这些史料又归了元朝。当年明朝的大将徐达打下北京时,有意地保留下这些文献。进入清代,孙承泽在宫里为官,他利用这些典籍把重要的史实勾勒出来,写成了《天府广记》一书。

无论境遇如何,孙承泽都以保留典籍为己任。他还收藏了许多堪称秘籍的图书。明初海内藏书最富的首推江都葛氏和章丘李氏,两家藏书散出后,尽被宗室朱睦所得,朱睦在开封建起万卷堂藏书楼,尽贮其中。明朝末年,孙承泽至开封任职时,朱睦已故,孙承泽与朱家孙辈往来颇密,因此得以尽观其书,并从中抄出许多秘籍,携归京师。这些书后来有一部分就收藏在退谷中。除了藏书之外,孙承泽也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字画。

樱桃沟的退谷因孙承泽而逐渐声名大振,再加上其学识与收藏皆称冠一时,不断吸引着文人雅士前来,故而家中经常高朋满座。到了乾隆年间,曹雪芹慕其名来到樱桃沟,此时的曹雪芹历经了曹家由盛及衰的整个过程,只身带着文房四宝在樱桃沟内流连忘返,退谷中的一草一木一泉一石都引发了他创作《红楼梦》的

灵感,并把它们一一写进了不朽的著作之中。据说,从元宝石

形象上他塑造出了贾宝玉对爱情的坚贞,从水源头的石上柏

里他悟出了美丽的木石姻缘,而白鹿岩中居住过的疯和尚,成

了《红楼梦》中第一回里的一僧一道,长河烟柳旁的黛石和

西山中的灵芝,便融合而成了傲骨的林妹妹形象。曹雪

芹把自己几十年的所经所历和西山退谷中的山山水

水融会在一起,终于建造出了一座惊世骇俗的“大观园”。

纪晓岚对云楼:挣的钱都用来买古书

因为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英名太过响亮,纪晓岚藏书颇丰反而少有人提起。纪晓岚41岁的时候,因为父亲病逝,他回到了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故里,在此建了座藏书楼,堂号叫“对云楼”。这个堂号远没有阅微草堂知名。长期住在琉璃厂附近的纪晓岚,正如连续剧中所演,挣的钱都用来买古旧书了。

《中国藏书文化》中有这样关于纪晓岚买书的记载:“纪昀还常到北京琉璃厂韦氏鉴古堂买书,有一次买书花费了数千两银子。”数千两银子在那个时代应该是个极大的数目,只可惜没有列出来具体的书名。

乾隆三十四年(1769)的夏天,当时纪晓岚在乌鲁木齐戍所,他的藏书均留在北京。纪晓岚的儿子纪汝佶请李文藻来帮着整理父亲的书,李文藻在纪晓岚的藏书中看到了汉学大师惠栋的五部手稿,这些书是《周易述》《易汉学》《周易本义辩证》《左传补注》和《古文尚书考》,这等大师级的重要手稿出现在纪晓岚的藏书之中,可见其藏书品位之高。

对于自己的藏书,纪晓岚在《姑妄听之》序言中写道:“三十以前,讲考证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山;三十以后,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骤,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至五十以后,纂修《四库全书》,复析而讲考证。”不过经韦力先生考证,藏书楼“对云楼”却很少有史料记载,只有纪晓岚自己所咏的几首风景诗,没有提及藏书书目等重要信息。

民国藏书家李盛铎的儿子李少微曾写过一篇《近世藏书家概略》,此书中讲了纪晓岚的藏书及散佚情况:“其书不以宋元刻本胜,而专事收藏明清禁书及明末一切未刊本。当时知其藏书者多,见其藏书者少。鼎革之后,纪之后人徙至天津,乃出阅微草堂旧藏十余箧,以低价售之故都厂市之各书局。珍奇既见,遂耸动一时。萧山朱氏及北平北海图书馆,皆起而收索,然散佚者已不知凡几矣。”纪晓岚的藏书珍本甚多,还曾引起书市一时的轰动,可惜最后大多也都散佚了。据说,《四库全书》纂修之时,乾隆皇帝向全国征书,纪晓岚贡献了105种,据说这是北方地区藏书家贡献最多的一位。史料中很难查到纪昀藏书的书目,也有可能是他在乾隆皇帝向全国征书时都贡献了。

冯溥佳山堂:一品大员“以用为藏”

冯溥是山东青州人,官居一品,历顺治、康熙二朝。冯溥在文献、藏书方面均有贡献,还推荐了一大批重要人才,这些人才使得清初文坛大放异彩。《临朐县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而毛奇龄、朱彝尊、陈维崧,一时皆出其门下。”冯溥曾出版了自己的诗集《佳山堂集》,给此集写序之人竟达22位之多,可见其在清初文坛的重要地位。

冯溥喜欢藏书是有家族渊源的。他是明代著名文献家冯惟讷的玄孙,而冯惟讷所整理的《古诗纪》和《风雅广逸》都名噪一时。尤其《古诗纪》,甚至被时人视为可与《昭明文选》媲美者。这部书后来也被收进了《四库全书》中,《四库总目提要》中评价该书说:“其上薄古初,下迄六代,有韵之作,无不兼收。溯诗家之渊源者,不能外是书而别求。”不知冯溥是否遗传冯惟讷喜欢文献的基因,他同样喜欢搜集历史文献。《山东藏书家传略》一书中就有记载称:“溥生平无嗜好,唯喜读书,政务之暇,手一编不辍。雅好为诗,退食之馀,端居一室,静坐吟弄以自适。”

在京为官时,冯溥的访书地点主要是报国寺,清初时报国寺已经是著名的书市了。冯溥曾写过八首《报国寺诗》,所谈都是他访书的经历和心情,其中第四首为:“书画多名笔,闲寻认宋唐。携归三两册,客至杯酒长。”可见,他访书的心态很是悠闲。关于他的藏书观,冯溥写过一首诗,诗名《买书》,其中有几句写道:“智者不藏书,况为子孙计。取其聊遮眼,宁能论价值。”此诗说明了冯溥旷达的藏书观,其实这是用书而非藏书的观念。

冯溥退休后,就在青州原衡王府东侧东华门一带买了一块地,在此建了个养老之所,起名叫“偶园”,并在偶园内建起了自己的藏书楼——佳山堂。当时佳山堂院内所建的假山极其有名。按照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介绍,佳山堂院内的假山是请当时名气最大的叠山高手张南垣所为。

《藏书家通典》一书中就收录了冯溥的藏书事迹。书中说冯溥的藏书中善本颇多。曾编撰《佳山堂书目》一卷,著录古籍900余种,其中除了四部分类之外,另分有韵书、佛书、医书、道书、杂记、家刻等。乾隆间,山东藏书家李文藻曾访其藏书处,得到数种精椠,并借录过不少藏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