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楼】冯溥佳山堂:当朝一品,以用为藏

 真友书屋 2015-11-17
韦力 芷蘭齋


建设中的偶园


顺治三年,清朝举办了这个新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一场科举考试。这场考试中,冯溥成为了进士,之后他的官位一路高升,一直坐到了正一品。当时满人对汉人还有所忌讳,汉人能坐到这个职位确实不易,而冯溥在朝中为官并不是靠阿谀奉承而混得高位者,易宗虁的《新世说》中有这样的记载:


“清初各部尚书、侍郎,满汉各一人,汉尚侍多仰满人鼻息,不敢有异议。冯孔博为吏部侍郎,时议各省遣大臣二人廉察督抚一案。满侍郎太必兔与公议相左,盛气相凌,奋拳欲击公。公徐曰:‘会议也,独不容吾发言耶?且可否自有上裁,岂尔我所敢专主?’时曹属环跪公前,使稍贬捐(贬捐:当为‘贬损’之误)从满议。公坚持不可。疏入,帝亦卒韪公言。”


“康熙十八年(1679),(溥)为会试正考官,适诏试博学鸿儒,溥所荐法若真,曹溶、施闰章、沈珩、叶舒崇、曹禾、陈玉王基、米汉雯等,各授侍读编修。”


由此可见,冯溥的性格极其耿直,他敢跟地位崇高的满人大臣进行争辩。



用残破诉说经历


就历史作用来说,冯溥的藏书可能对文献史贡献并不大,而他在历史上更多的作用是推举了一大批重要人才,这些人才使得清初文坛大放异彩,《临朐县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而毛奇龄、朱彝尊、陈维崧,一时皆出其门下。”



松柏寿于建筑


余外,康熙诗坛的领袖王士禛也曾自称是冯溥的门下士。冯溥曾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名叫《佳山堂集》,而给此集写序之人竟达22位,可见其在清初文坛的重要地位。《佳山堂集》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之士,归之如鱼龙之趋大壑”,冯溥曾两任会试考官,因为这个原因也将很多名士罗至在自己门下。



接近古雅


以上是冯溥在文坛上的贡献,其实在治理国家方面他也有很多的作为,比如他对边疆战士的家属安排问题、在刑法的制定问题,他都有相关的见术,这使得康熙皇帝对他很是看重。冯溥64岁时向皇帝提出退休,康熙帝不批准,理由是:“卿六十四岁未衰也,俟七十乃休耳”。等到了70岁,皇帝还是没有批准他的退休要求,又让他干了4年,才将其放回了老家。



佳山堂匾额


冯溥回家之后,就在原衡王府东侧东华门一带买了块地,在此建了个养老之所,起名叫“偶园”,在偶园内建起了自己的藏书楼,名叫“佳山堂”。当时的佳山堂院内所建的假山极其有名气,按照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介绍,佳山堂院内的假山是请当时名气最大的叠山高手张南垣所为。因为这座假山的设计草图今天保存在浙江省图书馆内,我到山东寻访藏书楼时,按照查得的地址,来到了偶园。



背面情形



生生不息


至青州访冯溥佳山堂。冯溥是清初藏书家,其偶园中有佳山堂藏书楼。来到偶园所在的偶园街,现在为一条商业街,正在大规模基建,尘土飞扬,似乎要修成仿古街的样子。偶园在偶园街的街尾,一路走过去的时候,看见街并不长,却既有回族中学,又有基督教堂,中间则为各种小店。偶园门口并不显眼,堆满建材,亦在基建,若非有心寻找,几乎会过而不见。门票10元,购票时请问佳山堂在园中何处,其曰:“你一进去就看到了,园子不大,最多给你逛20分钟就走完了。”果然,偶园不大,四四方方一个园子,原有的建筑应该大部分已毁,仅剩下不多的几个建筑,其中就有佳山堂。



室内的情形


佳山堂为偶园中单独的一间山顶式建筑,前面有近年所砌之小围栏,上悬有匾“佳山堂”,堂前立有偶园著名的假山,几位老人家在佳山堂旁边的小亭子里比岁数,每个人说到自己年龄时都很自豪。佳山堂应该是老建筑经过修复,砖体是老的,但门窗等木结构和屋瓦都经过更换。门窗关着,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里面堆了一些小的假山石头,显示它暂时是在当做仓库使用。佳山堂前后皆有门,当年应该可以穿堂而过,我怎么看,都觉得它不太像藏书楼,而像是主人接待客人的一个场所。资料亦称当年偶园极大,现存建筑并不多,仅一山一堂一阁,也许当年藏书另有其所,却被毁去,如今只好将藏书之名安在这私存的建筑上吧。



叠山


拍完佳山堂,在园里看了看,老建筑尚有松风阁,园中老建筑虽不多,但风景的确很美,金黄色的银杏叶子飘荡在各种玲珑剔透的假山周围,意趣不言而明,若不是还有行程在等着我,真想在这里坐上2个时辰。偶园中还有文毅堂和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当地人称“大齐碑”,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块石头不知起个怎样的名字更雅


冯溥的曾孙冯时基曾写过一篇《偶园纪略》,他从进门写起,把偶园的各处景色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而今我来寻访之时,因为有那篇文章的印象在,所以,看到了今日偶园的情形,这种反差多少让我略有失望。但细想之下,这确确实实是偶园旧址所在,而当年这里也曾有着佳山堂这座著名的藏书楼。



《诗纪》明嘉靖刻本



《诗纪》刊记


冯溥喜欢藏书,也是有其历史渊源。冯溥是明代著名文献家冯惟讷的玄孙,而冯惟讷所整理的《古诗纪》和《风雅广逸》都是有名的著作,尤其《古诗纪》甚至被他的时人视之为能够跟《昭明文选》所媲美者。这部书也被收进了《四库全书》中,《四库总目提要》中评价该书说:“其上薄古初,下迄六代,有韵之作,无不兼收。溯诗家之渊源者,不能外是书而别求。”



顽强


不知冯溥是否遗传了冯惟讷喜欢文献的基因,但他同样也喜欢搜集历史文献,《山东藏书家传略》一书中说冯溥在京为官之余:“溥生平无嗜好,唯喜读书,政务之暇,手一编不辍。雅好为诗,退食之馀,端居一室,静坐吟弄以自适。”冯溥在京的访书地点主要是在报国寺,看来,在300年前,报国寺已经是著名的书市,听说近期将要摆在地上的书摊清理掉,如此想来,真是可惜。冯溥曾写过八首《报国寺市》,所谈都是他访书的经历和心情,其中第四首为:“书画多名笔,闲寻认宋唐。携归三两册,客至杯酒长。”可见,他访书的心态很是悠闲。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说法



历史之痕


关于他的藏书观,冯溥写过一首诗,名字就叫《买书》,我把这首诗引用如下:“微(辍)俸购遗书,书内有图记。珍重示子孙,贫乏无轻弃。孰知骨未寒,纷纷委市肆。嗟哉此翁愚,校仇(雠)忘年岁。梦寐驱蠹鱼,燥湿烦启闭。妄意手泽存,足以末厥囗(世)。天地有劫迁,运会多隆替。如何披(搜)故纸,遂令精神系。阅罢一叹息,翻笑皆疣赘。购者与售者,理应同一致。智者不藏书,况为子孙计。取其聊遮眼,宁能论价值。散失(佚)与收藏,无为作凝滞。束卷听鸟鸣,莞尔适吾意。”



大齐碑介绍牌



碑额



囚禁的碑体


这首诗中,括号内的字是我所加上者,因为我从不同的版本读出来不同的字句,故而列在后面,让读者自鉴。此诗说明了冯溥的旷达藏书观,其实这是用书而非藏书的观念,然而在历史上或是在后世文献家中,都将其视为藏书家,《藏书家通典》一书中就收录了冯溥藏书事迹,其中有这样一段评价:“酷嗜图籍,家有名山佳处曰偶园、万柳堂。藏书楼有‘佳山堂’,藏书中善本颇多。曾编撰《佳山堂书目》1卷,著录古籍900余种,其中除了四部分类之外,另分有韵书、佛书、医书、道书、杂记、家刻等。乾隆间,山东藏书家李文藻曾访其藏书处,得到数种精椠,并借录过不少藏书。清道光间藏书家刘喜海曾在道光二年、三年(18221823)两访益都,登‘佳山堂’,游相国故园,已成废井颓园。”



不玲珑



盘石俱佳



草率


关于冯溥,在历史上也有各种各样的有趣传说,比如青州临朐地区就有一个伙巷街的故事,这个故事说冯溥在京为官时,他的老家中人因为盖院墙,跟邻居发生了地盘上的争执,冯家人决定请朝中为官的冯溥来收拾这个邻居,冯溥接到家人的救援信后,就给家里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是抄录明代张英的作品:“千里寄书为打墙,让他三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暖暖的阳光


关于这首诗,在历史上安到了不同几位名人身上,比如解缙等,在字句上也有不同的写法,而意思大体相像。冯溥抄这首诗告诉家人,为了院墙的宽窄,争来争去没有什么意义,长城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墙,那又有什么用呢,建墙的秦始皇早没了影儿。据说家人收到这封信后很受启发,于是就主动地将墙基后退了三杆,对面那一家一看是这种情形,自然也就没了气,于是同样地后退了三杆,两家一退,使得围墙外形成了一条小巷,这条巷被当地人称为“义和巷”,而这义和巷就是现在青州城内的伙巷街。如此说来,冯溥是个达观之人,他同样把自己的达观也用在了藏书上,想到这一层,他对藏书的达观态度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牌坊百丈平地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