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在发牢骚

 瓮牖书斋 2012-07-09

【说明】

 

这是一首抒发怀才不遇、牢骚愤懑之情的词,作于郑板桥四十岁中举以前。

 

郑板桥早年怀着“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的理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但科场失意,长期穷途潦倒。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同他的理想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从而促使他产生既想匡时救弊,又感得回天乏术的思想,表现在他的诗文里,时而慷慨陈词,对一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痛加针砭;时而嬉笑怒骂,用虚无主义的形式发泄自己的不平。这首《沁园春》,就是后者的代表作。

 

词的上阕全是愤激之语,什么吟诗作画、赏花玩月、饮酒弹琴等,所谓文人雅士的风流韵事,都无法排遣自己的苦闷心情。既然斯文已经扫地,那就干脆像唱莲花落的郑元和那样,去沿街讨乞。下阕描述自己穷困落寞的生活,和久困场屋的遭际,向“天公”愤怒地提出质问。这实际上是代表正直而又不为世用的知识分子,向封建统治者提出强烈的抗议。在文字狱遍布国中的年代,敢于写出这样桀骜不驯的作品,是需要很大的胆量与勇气的。

 

【原文】

沁园春·恨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1];鹦哥[2]煮熟,佐我杯羹[3]。焚砚烧书,椎[4]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5],有教歌家世,乞食风情[6]

 

单寒骨相难更[7],笑席帽青衫太瘦生[8]。看蓬门[9]秋草,年年破巷;疏窗[10]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11]一两声?癫狂[12]甚,取乌丝[13]百幅,细写凄清。

 

【注释】

 

[1]夭桃——茂盛艳丽的桃花。斫——砍。煞——同“杀”,减损。

[2]鹦哥——鹦鹉的俗称,一种毛色美丽能学人言的观赏鸟。

[3]羹(gēng)——煮成浓液的食品。佐我杯羹,在我餐桌上增添一道菜的意思。

[4]椎(chuí)——用槌敲断。

[5]荣(xíng)阳郑——荣阳是古地名,在今河南省荥阳、郑州一带。地属春秋战国时郑国,其先为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国,子孙以国为姓。以后,姓郑的往往以荥阳作为自己的郡望。

[6]以上三句讲的是李亚仙同郑元和的故事。元代石君宝根据唐代白行简的小说《李娃传》,改编成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内容是讲大官子弟郑元和与妓女李亚仙相恋,钱花光后被遗弃,后以哭丧事唱挽歌为职业,不久又流落街头行乞,最后终于与李亚仙结为夫妇。郑板桥早年穷困潦倒,曾写过道情十首,把小说戏曲中的人物郑元和说成是自己的祖先,虽然是游戏文章,但也反映了他愤世嫉俗的冷嘲之意。

[7]骨相——旧时迷信认为,人的骨骼相貌能决定人一生的遭遇。这句是说:自己生就一副清寒困苦的相貌无法改变。更,改变。

[8]席帽——草帽。青衫——旧时读书人的服装。明清科举时代,专指秀才的衣服或代称秀才。太瘦生——即太瘦,“生”是语助词。李白《戏赠杜甫》:“凡客汕头风度福,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9]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指贫人所住的简陋房子.

[10]疏窗——指阑干稀疏的窗。

[11]吁(xū)——叹。

[12]颠狂——放荡不羁的意思。

[13]乌丝——即乌丝栏,指有黑格线的绢素或纸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