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镇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竺言小聚 2012-07-09

围绕全面提升,各镇都要确定标兵,瞄准标兵,奋力赶超,实现民富镇强。民富镇强,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物质基础,我们为民办实事才有可能和保证,才能改善我们乡镇干部个人的福利待遇。发展镇域经济,个人觉得要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认识问题。有人认为,税费改革后,乡镇调控能力弱了,很难发展;也有人认为,国家土地政策这么紧,乡镇没有空间,无法发展;还有人认为,目前还能糊得过去,再吃苦不值得,不愿发展。很难发展,不是理由,因为大家都一样,并且事实表明税费改革对于乡镇调控影响不是很大,因为有农业税费时,大家也调控不起来,仅能保吃饭而已,甚至连吃饭还保不了。无法发展,也不是理由。据了解,各镇都还有一些闲置土地,还有些利用不高的土地。这些土地有些是集体的,有些是个人的,通过协调工作,完全可以再盘活使用,并且通过招商,建一些多层标准化厂房,实行高效使用,发展楼宇经济。不愿发展,那些所谓的公益广告更不是理由。这是责任心不强,能力不强的表现,群众不答应,组织也不会答应。从乡镇主要领导、班子成员、相关干部到广大群众都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镇域经济的紧迫性、重要性、必要性,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把精力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把群众引导到加快发展上来,涌现出更多的财政收入亿元镇、财政收入强镇。特别是小康进程问题,从现在就要对照要求,奋力冲刺,能提前的提前,不能什么难题都等到考核年才去解决。我们全面小康目标实现难点在乡镇,各镇从年初起要按序时进度,加压工作,尤其在农民收入等薄弱指标上,要拿出实质性举措,以举措来推进目标的实现。

二是特色问题。乡镇发展经济,关键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走出一条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更富有地方特色之路。讲到特色,大家就能想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富则富。这是大原则,围绕大原则,还要进行细化。比如工业基础较好的,除将现有工业做大做优外,要继续引进新的经济增长点,防止在一棵树上吊死。单一的经济结构,有时也能做大,但往往风险也更大。工业经济薄弱的,还是要在工业上求突破,无工不富,没有工业,经济很难搞活,更谈不上做强。乡镇引进工业项目,更注重于无污染、附加值高、对地方百姓致富带动作用明显、土地需求不大的项目。对适合搞现代农业和旅游风光开发的,要突出规模和品味,档次要高。既要考虑把项目搞成功,把农民带动富起来,也要考虑集体增加收入。对农民致富的农业和旅游项目要引导组织群众搞大搞优,而集体更要在销售上做文章,既服务农民,又能增加集体收益。

三是合力问题。现在的乡镇工作与税费改革前有所不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更要把精力用在抓发展上去,如果不抓项目,不仅主要领导会感到事情不多,其他同志更会感到格外轻松。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既要按原有职责分工,把各自的“自留田”种好,更要按项目建设的需要实行二次分工。要根据项目情况、每个干部的特长,适合到一线招商的就要兼职招商;适合抓矛盾协调的,就要负责项目开工建设工作;适合服务客商办手续的,就负责办手续。不参加招商的同志,要多承担农村的日常事务处理,确保主要领导80%以上的精力放在招商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上,这样才称得上合心合力又合拍,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既推进了工作,又培养锻炼了干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