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中的那些“美颜养生酒”

 极致艺术工坊 2012-07-09

曹雪芹是个酒中痴人,在他晚年创作《红楼梦》阶段,已近赤贫,其状况是“举家食粥酒常赊”,但即便阖家上下到了只能饮薄粥度日的地步,也不忘了“赊酒”解馋。因为身边总是缺乏美酒的陪伴,所以雪芹先生就把自己对酒的理想写进了书中,于是今时今日,翻开红楼,总是时不时的一阵酒香扑面而来。

《红楼梦》主写女儿生活,自然方方面面都体现着女儿的娇柔,就连酒也不例外,不似男人般刚烈滥饮。女眷们推杯换盏之间,也总带有女人特有的养生秘诀。

贾府女眷们饮得多是米酿的甜酒,度数不高,一般是十几度左右,久喝不醉,多用在家眷间聚饮取乐。其实女性多喝米酒,对健康有益,米酒用对了,也是一味难得的好药,对畏寒血淤、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同时,米酒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补血养颜之功效。既能怡情,又可养颜。

红楼中的女子,海量者也不少,优伶芳官曾经说过,自己没唱戏之前,一顿能喝两三斤惠泉酒,虽是甜酒之饮,也可谓海量之人。而这里的惠泉酒是用“天下第二泉”惠山寺石泉水酿造的糯米酒,酒色白味清甜,度数不高,在清朝初期,曾经是曹雪芹家族进贡皇帝的贡品,所以曹公顺手把自己家族的这段历史写进了《红楼梦》。真可谓是,忆往昔,酒香成追忆。

当然,红楼女儿也有喝高度白酒的时候。第三十八回,贾府大开螃蟹宴,上上下下吃得好不热闹。黛玉体弱,吃了一点夹子肉便下来了。问丫头要热热的烧酒,“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心疼黛玉,连忙送上合欢花浸的烫酒一壶。

从中医理论来讲,食物有寒、热属性,吃得过寒,会使湿气在体内凝聚,螃蟹性寒,又属于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易消化。而酒性最热,烫过的酒喝下去发散得快,可以疏通血脉、祛风祛寒,中和螃蟹散在体内的寒气。而此时黛玉为何非要喝“合欢花浸的酒”,这则更有意思,合欢花有宁神作用,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主要治疗郁结胸闷,失眠,神经衰弱等病症,而黛玉是典型的神经衰弱人群,每天睡眠只在二至四小时左右,宝玉送上合欢花酒,一方面是解螃蟹的寒气,另一方面也是为黛玉解郁安神。这一杯酒间,凝聚着宝玉对黛玉的疼惜,更凝聚了贾府中细致入微的养生之道。

不过,有一点:曹雪芹为何花大篇幅反反复复来写一群女人的饮酒小情调?

除了刻画豪门奢靡之外,也是当时社会的风气所趋。

酒在中国,属最古老的文化产品。据考证,烧酒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度数在五十度左右。在此之前,酿酒技术并不发达,据史学家推测,大致在公元前50003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技术。那个时候是用蘖(发芽的谷粒)酿酒,酿出的酒被称为“醴”,就是“小人之交甘若醴”的“醴”,味道甘甜但度数极低,基本上属于现代的果酒味饮料,不算是真正的酒,后来在酿酒技术的逐渐进步中被淘汰了。一直到秦汉时期,人们开始大量使用酒曲酿酒,这时候的酒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酒”,但因技术局限,度数也都不高,一般超不过二十度。而且一直到这个时期,酿出的酒都只是黄酒,白酒还未真正出现。

在明朝末期之前,白酒属奢侈品。因为国家实行的是专卖制度。直到明朝后期,朝廷不再对酒实行专卖制度,民间开始大规模酿酒,酒价自然也就落了下来,而且朝廷也并不禁止群饮烂醉,于是大喝特喝成了社会风气。吃喝风兴盛,豪门中自然也更常见酒中盛事。《红楼梦》中一顿螃蟹宴花费了二十两银子,是王夫人这种级别的领导一个月的工资,读者觉得那是浪费。但看看《金瓶梅》,西门庆请蔡、宋二位御史吃了一顿饭,花费多少?书中原文写到“费勾千两金银”。一顿饭吃走千两银,这才是真正的豪宴!

红楼中,豪门贵妇们吃喝奢靡。但奢靡之外,她们杯中的酒,也更是养生的佳品。她们对酒的妙用,让酒也成了极好的美容佳品。

酒,也是一味好药,用得过量,会导致副作用;但用的适量,则能健体美颜。

能喝酒,不是本事;会喝酒,才能喝出真滋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