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郑氏

 天天邵阳 2012-07-09

中山郑氏

香山郑氏分西山郑(即三乡郑)、义门郑、莲塘郑、古鹤郑等4族。西山郑的始祖名行十,亦名菊叟,为惠州路判,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从福建蒲田迁三乡榕树埔,再迁桥头脚,其子孙分居今珠海界涌、南屏以及三乡乌石、古鹤、雍陌等地,其中雍陌一支于清代再分迁平岚。义门郑始祖继文于北宋由浙江金华、浦江等县迁至长洲,后人于宋元间迁城郊之鳌溪蓢、濠头,沙溪之庞头、钱山等地,其中濠头一支再部分分迁神涌。莲塘郑始祖芑,于宋乾道八年(1172年)由福建蒲田迁石岐莲塘街,其第六代孙分居到三乡平岚、南屏,南蓢涌口村、西村、大涌,城郊之齐东村,以及今珠海前山、香山场、下栅,斗门的赤坎、东澳、南大涌等村。古鹤郑族始祖宋祐,于元顺帝年间(1333~1368年)迁今珠海里界涌,后分两房,长房迁于古鹤。郑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部)为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见西周将亡,把财产、部族、家属等迁移到东俿。传至郑武公,正式建立郑国,建都新郑。武公、庄公相继为东周平王卿士。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灭,其后代以故国名为姓。唐代大臣郑注,官至翰林学士、工部尚书。本姓鱼,冒姓郑,其后代亦有沿行郑姓者。

  郡望: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

  古代郑氏名人:

  郑 国 战国时水利家,公元前237年建造大型水利郑国渠工程之主持者。

  郑 吉 汉宣帝时历任侍郎、卫司马。后任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郑 众 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世称郑司农。

  郑 众 字季产,东汉宦官,任大长秋,封?乡侯。

  郑 玄 字成康,东汉经学家。

  郑成功 明末名将。1662年率兵击败荷兰侵略军,收复台湾,使之重回祖国怀抱。

  中山郑族来历:

  继文祖前世郑贤,宋天圣年间进士,由浙江入广东,任广州郡守,卒于任内。贤子丰任广东臬司签宪大夫,亦卒于任内。继文遂徙香山定居,是为始祖。其子南起,孙膺龙,俱尚宋郡主,称郡马。曾孙万四居隆庞头,万五居濠头,后代分居钱山、鳌溪、神涌等处。大祖祠建于邑城莲塘街。

  宋状元郑芑,宋乾道年间授广州郡守,从原籍福建莆田县徙居香山莲塘街。八传孙荣叟于元末乱世时义勇保障邑城有功,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赠祀乡贤,其后代分居石岐、基边、张溪、库涌(今名为库充)、柏山、隆都等处。

  东桠郑族于明代至自涌口乡。

  谷都郑族始迁祖菊叟,于宋代仁宗朝由福建兴化府浔阳县入粤任惠州路判,家于香山谷都榕树埔,徙桥头村,子孙分支乌石、平岚、南屏、雍陌等处。

  黄竹蓢郑族始祖德懋,原籍顺德伦教乡,明崇祯八年(1635年)迁居桥头村,生三子,长汝谏仍居桥头,次汝论居平岚东堡,三汝赞徙黄竹蓢(又名竹溪村)。

  中山郑族乃人口众多,文化科举兴盛著族,自唐至清代,出进士7名、武进士8名、举人56名、武举人65名、监生、贡生79名。此外,荐选授任九品至二品文官74名,委任千总、守备、都司、参将、副将、总兵等武官36名。其中名人有:

  郑 愚 出生于石岐附近,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初任释褐秘省校书郎,升尚书郎。懿宗初年(860年)任桂管观察使,代理岭南节度使。僖宗乾符年间进中书门下同平章事。中和初年受命出镇南海郡,后召回京,拜授尚书左仆射(即左丞相),在任三年,病故于任内。无嗣,故邑人知之者鲜。

  郑藻如 字志翔,濠头人。清咸丰元年举人,荐兴进身仕途,历任知府衔署理洋务、天津海关道、内阁侍读学士、鸿胪寺卿、通政司副使、光禄寺卿等职,赏花翎,授二品衔。1882年出使美、日、秘三国。

  郑观应 字正翔,三乡人。出生于书香之家,1858-1868年在上海从商,曾任英商太古洋行买办,1869年报捐做官,初为道员衔,历办各省帐务,后署理广西左江道,赏花翎,授二品顶戴。著《盛世危言》一书。

  郑龙标 濠头人。同治年间,官至江北狼山总兵提督,封振威将军。

  郑鹏飞 字翥云,濠头人。光绪年间署海口营总兵。

  郑君里 现代电影演员、编剧、导演。

  郑纪航 现代体育运动员、著名体育工作者。

  郑芷湘 旅居美国华侨、岐关车路主要创始者。

  郑胡椒 新加坡中山会馆名誉会长。

  郑务殷 新加坡中山会馆名誉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