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阳三大郑氏之一,金浦系始祖郑

 星三 2020-04-10

​潮阳三大郑氏之一,金浦系始祖郑昇公。

字号

元举

铁石

所处时代

南宋

出生地

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涵头村

出生时间

1128年

去世时间1183年昇公— 字元举,号铁石,朝奉大夫。公出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涵头村,郑氏67世,系莆田唐太府卿露公第12代孙,神山系始祖徽公胞弟衍公长子虁公之子。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登己丑科进士,授秘书省修书郎官职,后封朝奉大夫;以仕返潮,卜居金浦,为郑氏金浦系始祖。公生于宋建炎二年戊申(1128)正月初五日亥时,卒于宋淳熙八年辛丑(1181)七月廿二日,享寿五十四岁;娶莆田吕氏,诰封太夫人,号宜封,生于宋绍兴二年壬子(1132),卒于宋庆元二年丙辰(1196)二月十二日,享寿六十五岁。公妈合葬双髻山,地名铁砧石,癸丁兼子午、丙子丙午分金,水出丙方,墓前青龙畔有土地神和二世祖叔国政郑公之墓和十七对旗杆夹古迹;碑文为“宋始祖,考铁石郑公,妣宜封吕氏墓”。墓祭九月初九日。

四子:国诚、国泰、国显(无嗣)、国政(无嗣)。

郑昇公传略

郑昇,字元举,号铁石,郑氏六十七世。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登己丑科进士,授秘书省修书郎官职,后封朝奉大夫。公出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涵头村,系莆田唐太府卿露公第十二代孙,潮阳郑氏三系的金浦系始祖。

  公生于南宋建炎二年戊申(1128)正月初五日亥时,卒于南宋淳熙八年辛丑(1181)七月廿二日,享寿五十四岁。娶莆田吕氏,号宜封。吕氏妈生于南宋绍兴二年壬子(1132),卒于南宋庆元二年丙辰(1196),享寿六十五岁。生四子:长子国诚,次子国泰,三子国显,四子国政。公妈卒后合葬于双髻山前铁砧石墓地,原墓祭清明日,后改为九月初九日。公妈神主位原祀潮阳县城新街文光塔西北侧郑氏始祖祠“蔼肃堂”,现祀于潮阳区文光街道西门头亭脚路郑氏宗祠“孔安堂”,每年祭祀六节,即除夕、春节、元宵、春分、秋分、宗祠重光纪念日(八月初三)。公妈生活在南宋国力衰弱,北方金兵入侵,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年代。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于潮阳金(深)浦艰苦创业,顽强奋斗,使金浦郑氏成为岭南海内外一大望族,为后世裔孙铭记和缅怀。

  郑氏源出黄帝族系,经夏禹、商汤,到姬周延续为姬姓。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封庶弟姬友,即郑氏太始祖郑桓公为郑国国君,封地棫林(今陕西华县东),后迁新郑,国号延用431年,属周朝强国之一。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侵并,国民为洗国耻,以国号为姓。传至唐代,郑姓族人奋发图强,已成了海内第一高门豪族,是最荣耀的“五大姓”之一;进入了“上殿半朝郑,下殿满床笏”的兴旺时期。唐德宗贞元元年(785),郑氏五十六世、太府卿郑露与堂兄弟郑庄、郑淑,为避战乱,解官南迁,移居福建莆田,卜居南湖,修建南湖书院讲学(人称“南湖三先生”),成为福建莆田郑氏开基祖。郑露传至十世孙郑徽,于北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乡试中解元,任广南三泊漕运货泉都运使,管理广东的转输粮赋(漕运)、钱币(泉)以及货物进出口贸易等,宦游入潮,深爱潮阳山川秀丽,原野饶沃,有利创业,遂在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率子朝奉郞郑诚和孙郑宥,举家从莆田搬迁来潮。当时郑徽公胞弟郑衍父子因仍在北方任职,故将长期寄居其家的四岁侄孙郑昇一并携带至潮阳抚养。

  幼年的郑昇温文儒雅,禀赋聪颖,深得祖伯郑徽宠爱,随祖伯居新兴乡(今潮阳区文光街道)西门,偕再从兄弟在自家私塾读书。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初,昇公严亲亡于北地,在郑徽祖伯资助下,昇公与再从兄弟回莆田奔丧。昇公守孝三年,日间劳作谋生,晨晚攻读书史,学《春秋》、修《易学》,文化功底日见扎实。至绍兴十五年(1145),昇公年已18岁,接祖伯书函,遂起程返回潮阳。当时徽公已卜居潮阳金浦坟庵埔东侧,带领子孙搭屋建房,开荒垦地,家业初兴。见侄孙郑昇体格魁梧,谈吐不俗,风华正茂,思胞弟一门后继有人,心中大喜。因早年郑徽公在西门后坎漕运使官衙见练江对岸隆井神山地势似女子仰卧现双乳状,认定为风水宝地。该地位于练江出海口,境域富饶秀丽,水陆交通方便,又有渔盐之利,尚存大片平川未经开垦,早拟往彼创业,便将金浦基业留与侄孙郑昇。昇公深知祖伯异地创业不易,再三推辞,争往神山拓展,但祖伯决心已定,不容推阻。临别之时,徽公带侄孙指认郑家田园、厝宅,并介绍好友金浦富户卢员外(据传家产约有9900石租谷)与侄孙相识,嘱其关照提携。徽公谆谆告诫侄孙:“吾往异地创业,汝倍加艰辛,然艰难困苦,可玉汝于成。”徽公移居神山后,果见该乡有山名“奶头山”,乡旁有 “卢池村”,徽公改之为“瑶池村”,从此“神仙(山)瑶池”为徽公之落籍发源地,成为郑氏神山系始祖。昇公留于金浦,成为郑氏金浦系始祖。

  光阴荏苒,一晃十余载过去。昇公牢记祖伯教诲,日间勤理家业,早晚攻读诗书,生活逐步充裕。昇公32岁时,逢宜封吕氏在南下途中与家人失散,公知她出身莆田名门,且聪明贤淑,遂娶为妻。翌年吕氏妈产下长子国诚,后来又连生三子,即国泰、国显和国政。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国政出世之年,早稻将熟之际,突发百年不遇的台风、冰雹,暴雨如注,海潮漫堤。公所住房屋倒塌,家什、农具大部分被洪水冲走,家人幸及早逃脱,方免遇难。当时坟庵埔到处白茫茫,低洼处水深数尺,乡民纷纷徙往高处。卢员外及时伸手搭援,腾出犁园崎的豆腐房,昇公全家始得安身。

  洪水退后,原有的田园已成一片乱泥滩,地界很难分清,外地拥来避难的灾民也趁机乱占昇公原来耕种的田地,惹出很多麻烦。吕氏妈在清理倒塌房舍时,发现家中红糖虽遭水浸,但大部分还在,又见屋前屋后群群蚂蚁,正在造窝觅食,遂心生一计,将剩糖拌成糖水,用杓在自家原有的田地上浇下一个个大大的“郑”字。挨饿多日的蚂蚁嗅到甜味,纷纷前来觅食,紧紧地停在“郑”字上,多日不肯散去。外来灾民见此情景,都认为小小生灵也为“郑”家守地,是天意难违,谁都不敢侵占。此举,昇公避免了许多是非,从容地保住了田地。

  田园颗粒无收,公身无分文,家中四子嗷嗷待哺,境况极为艰难,卢员外便推荐昇公到乡里富户合办的私塾教书以维持家庭生活。摆脱困境后,公在深浦东畔火旺树脚塔寮(今为金浦中学旧址后面),自搭房子居住。昇公一家依靠坟庵埔田园的微薄租谷以及教书束修(酬金),勉强度日。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在卢员外的子孙极力邀请下,同赴当年的己丑科科举。卢家本是望族,京中多有熟人,已替大家办妥报考关节。可是昇公已过不惑之年,且有四个孩子拖累,恐吕氏 妈独力难以应付,故踌躇未决。此时吕氏妈得知娘家亲属已在饶平黄冈定居,急于前往省亲,而公上京赴考又是顺道,便决定留下长子、幼儿托付卢员外教养,只带国泰、国显同行。在黄冈寻到吕氏亲属之后,公与妻儿暂别,同卢氏子孙继续结伴上京。天遂人愿,公是年得中进士,授秘书省修书郎官职,后封朝奉大夫。后来公思念故乡妻小,辞去高任,“宦游广东,选潮都劝匠”。

  公幼年历经艰苦生活磨炼,深知民生艰难,为官后极关心人民疾苦,返深浦也乐善好施,多行善举。

  在三角河上建三孔石桥。建桥是昇公青年时代的夙愿。早年公每日从东畔步行到卢厝池旁的私塾教书,途径三角河,常要淌水过河,遇雨后水深,衣裤尽湿,又见乡民因涉水多生脚疾,便萌发心愿:他日若能得志,定在此建桥以慰乡众。公晚年近家为官,亲自踏勘地形,参悟易理,再三斟酌,最后定在潮东水路,发起造石桥三孔,既便利往来交通,又有效地减少了乡民因经常涉水所患的脚疾,使全乡民众受到福泽。为彰显昇公建桥功德,明朝举人、建宁府通判、郑昇公裔孙、金浦系十三世郑元复,在潮东桥头树碑纪念,碑文镌刻:“潮东桥,宋进士始祖铁石郑昇公所造”。

  扩建“舍人老爷”宫。吕氏妈虔诚信仰“舍人老爷”,当年离开莆田时,在莆田“舍人老爷”庙取来香火随身携带,到深浦安家后,吕氏妈便把香火安奉在蔡厝厅地界的伯公庙香炉之中。伯公庙地势较高,前面临海,四周芦苇丛生,夜晚凉风习习,极少蚊虫。昔年公在私塾教书时,夏日傍晚经常步行到“伯公庙”纳凉,并伴灯苦读。公赴考前,吕氏妈将“舍人老爷”香火袋缝在昇公衣服上,祈求一路平安,赴考高中。公念念不忘此事,返潮后,征得蔡姓人家同意,将伯公庙改建成“舍人老爷”宫,安奉“舍人老爷”和原来的伯公诸神,自此“舍人老爷”被奉为金浦镇乡神明。

  重建郑氏房宅。初时祖伯郑徽卜居深浦坟庵埔东侧,此处地质枯硬,水质差,台风中被山洪冲毁,房屋倒塌,所剩无几。后来昇公住在深浦东畔火旺树脚塔寮,环境虽好,但此地缺水,生活很不方便。因此,昇公计划创建郑氏房宅,但多次踏勘地理,主意未定。此时,吕氏妈发现家中大黄狗,每日天亮便不见踪影,直到傍晚才归家,遂跟踪至埔姜脚芒草丛中,见黄狗吃饱后来此睡觉。吕氏妈觉得动物通人意,此处必为好境地,便告知昇公。昇公再三考察,此处地形如大鼎,埔姜脚位于鼎脐位置,冬暖夏凉,正是创建房宅的好去处。于是,向周边人家换地买地,建起了宽敞的郑氏住宅,为后代子孙立下了克昌厥后之功。

  教育家人与乡亲和睦相处。八百多年以前,深浦地多海滩,居民择高而居,唐朝时就已有卢、黄、刘、林、曾、赵、陈、肖、魏、马、许、郭、杜、杨等姓的人家居住。昇公当官后被乡人尊称为“进士公”,又在埔姜脚建起了宽敞的郑氏宅屋,已是乡中显赫人物。埔姜脚原是曾姓住地,曾姓人多靠捕鱼讨海为生,都是穷苦百姓。公向他们买地建屋时,曾姓人说:“来做厝边(邻居),将来您的子孙如有发展,希望不要欺负我们。”公举家徙入新居后,严格管教家人,要尊老睦邻,与乡众和谐相处。当时郑姓在深浦是独户,公晚婚,长子刚刚成人,幼子多病。公在乡众间常仗义疏财,乐做好事,深得他姓乡人尊敬。后来郑氏子孙继承昇公美德,拓展有为,举业兴乡,在金浦祖地终于成为人口最多的泱泱大族。

  郑昇公勤奋学习的精神,为官爱民的风格,艰苦创业的意志,多行善举的德行,是郑氏金浦系裔孙的骄傲,郑昇公的高尚品德永世流芳!

注:

  ①进士——见一至十一世和一至十三世旧族谱(为“笃敬堂”民国十年(1921)己未岁廿五世裔孙润庠手抄本,该族谱原收藏于上海图书馆。《续修族谱凡例》、《续族谱序图记》附于渊源篇旧族谱序之后。)、清光绪甲申年(1884)《潮阳县志》第42页和56页及386页、《渊源篇·旧族谱序六》中记载。

  ②朝奉大夫——宋代官名,正五品。朝廷五品俸禄为粟40石、月银45千文、绵50两等。见《辞海·语词分册(下)》第2182页。

  ③五大姓——即崔、卢、李、王、郑姓(见《中国文学史》二册510页),博陵崔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此七家在唐代被称之为五姓七望。

  ④都劝匠——见《渊源篇·旧族谱序六》中记载。本篇《蔼肃堂记》中记载为“以仕入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