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氏各地祖祠堂绍介

 郑公书馆298 2016-06-05


第一节 县城祖祠

一、蔼 肃 堂

郑氏始祖祠蔼肃堂,位于原潮阳县城文光塔西侧(现广场位置),入祀一至四世先祖神位。因旧城改造,该祠被拆。(详见《郑氏金浦系族谱》第一册第115页周光镐《蔼肃堂记》)

二、孔 安 堂

潮阳郑氏,宋初入潮,千年历史,泱泱望族,肇始一本,源远流长。可谓:荥阳世泽溯姬周,南湖家声扬九洲,英才伟业耀宗祖,潮邑蕃衍纪春秋。南宋绍兴年起,郑氏徽公、昇公、愚翁公接踵莅潮,只见练江下游地域优美、一马平川,立籍创业,遂成神山、金浦、平湖之始祖。郑氏三系先人,怀仁立德,崇文重教,开拓进取,兴旺发达,蔚成一大宗族。

孔安堂原是郑氏神山礼房祠,位于潮邑棉城西门内,乃南宋绍熙年间邑人侍讲郑开先创建的理学讲所。理宗宝佑年间,郑慈珍秉承父志,将其拓展扩建。该祠构筑别致,其艺术特色,为潮汕古建筑中所罕见。它是潮阳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理学讲所旧址。堂内奉祀着神山系历代先祖禄位。解放后,被政府征用为校舍。

为弘扬祖德,敦睦宗谊,经郑金德提议,郑俊雄、郑成水牵头,潮阳郑氏神山、金浦、平湖三系宗彦倡导,发动宗亲捐资,共建郑族宗祠,安奉三系先祖,和谐人文环境,使其成为潮阳郑氏三系寻根谒祖、会宗联谊之所,以思源追远、缅怀祖先。

公元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五日,泰国郑氏宗亲会暨侨领郑午楼诸宗彦曾致电致函潮阳政府,要求归还孔安堂。二零零四年六月,中国郑氏宗亲总会董事局主席郑世进与政府领导协商落实宗祠之事,并捐资支持教育事业,使孔安堂物归原主。二零零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宗祠开始兴工修建。

二零零五年八月十六日,孔安堂被汕头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宗祠按市级文物保护标准修复,占地面积二千平方米、建筑面积八百四十平方米,体现宋代讲所风貌。理事会深孚众望,笃诚操持,确保修祠事宜臻于完善。修复后的孔安堂,金碧辉煌,底蕴殷厚,古色今香,面貌焕然一新。于二零零九年落成重光,成为潮阳神山金浦平湖三系共有的郑氏宗祠。 孔安堂外景

三、致 严 堂

致严堂(称长房祠),位于原潮阳县城教授巷口(现电影公司办公楼)。该祠入祀金浦五世祖道亨公派系至十五世祖神位。因旧城改造,该祠被拆。

以上三祠入祀着郑氏金浦系一至十五代先祖,印证着郑氏金浦系在古代的辉煌历史。在古代潮阳四大望族中,郑氏是其中一大望族,而郑氏金浦系在潮阳郑氏三系人口中占40%。古时潮阳“四最”,萧氏最贤,赵氏最富,姚氏最讲究面子,郑氏因人数最多而被称为“三斗油麻郑”。还有一个家喻户晓没有成文的衙门惯例,古时候凡到潮阳上任的县令,在升堂理事之前,必先拜见八个地头(即族长级别的头目):城内萧、赵、姚、郑的姓氏宗长,城外西面金浦郑氏、北面华阳吴氏、东至西南面是河浦陈氏和神山郑氏的老大。八位地头,郑氏占三,可见郑氏当年的辉煌。现在郑氏金浦系仍然保留着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以下各村(社区)祖祠,指的是该祠所处位置的现有行政区域。至于其所有权、使用权等权属问题,国家对地面上盖物有明确的规定,请认真执行。其文字内容由各祠堂所属房系提供。

第二节 南门村祖祠

一、瑞 缘 堂

瑞缘堂(二舍公祠),位于南门后沟仔。古代四合院建筑模式,土木结构,二进一拜亭,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该祠供奉的是金浦郑氏十二世舜举、舜兴、舜臣、舜员中的舜兴公神位(称二舍公)。该祠解放后曾作金浦工商联合会会址和办公场所,期间曾作为潮阳县一区公私合营工作样板,第一个抬着“红双喜”在儿童英歌队伍簇拥下游行全乡,敲锣打鼓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当时的私改主任郑文,文书郑春水,通讯员郑锡保等,成为金浦这场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中坚力量和组织者,受到上级的表彰。公社化后该祠改作生产队队址,现已破旧待修。

二、业 堂

业堂(洛符祖祠),位于南门“十房头巷”与武馆街交叉处。属古代四合院建筑模式。有一厅二房一拜亭和八尺下间、阳埕、一边厝包,约400平方米。该祠供奉的有金浦郑氏十六世洛符公、十七世龙友公、十八世西园公等神位。解放前曾作为乡公所办事场所,解放后也曾作为潮阳县一区区公所办公场所,还曾作为南门剧社、南门民办学校、南门卫生医疗诊所等。现正在修复。

洛符公,字宗范,金浦郑氏十六世,邑庠生。娶克宜陈氏,太孺人;续娶勤敏陈氏,太孺人。公和克宜祖妈卒后合葬于本里梨园崎。墓祭三月初三日;勤敏妈卒后葬于本里咸寮埠,墓祭三月初十日。后来,公妈之墓移葬于本里塔山内。三位先祖均入祀“业堂”,祠祭二月初一日。洛符公有三子,长子龙友公居金浦,次子、三子名讳失考,居潮阳县城北门。

龙友公,洛符公之长子,金浦郑氏第十七世,娶克勤庄氏,续娶勤清曾氏。公妈卒后合葬于本里西埔,后移葬于本里塔山内,墓祭三月十六日。三位先祖均入祀“业堂”,祠祭三月初一日。

西园公,龙友公之长子,金浦郑氏第十八世,恩授修职郎,娶妙旺杨氏,太孺人。公妈卒后合葬于古帅寨后乌鸦落洋地,现已迁往塔山崎望山,霜降第二天为墓祭日。公妈都入祀“业堂”,祠祭八月初四日。

西园公有三子:长子献之、次子参育、三子槐三,其后裔花繁叶茂,人才辈出,兴旺发达(有部分族谱世系图)。

三、桂 香 堂

桂香堂(献之祖祠),位于南门当铺巷内。属古代四合院建筑模式,有一厅二房一拜亭一阳埕,约300多平方米。该祠供奉的先祖是献之公。解放前作为献之公祠堂,解放后曾作为生产队队址。现已破旧待修。

献之公,西园公之长子,金浦郑氏第十九世,例修岁进士。娶淑德林氏,太孺人;又娶金禄徐氏,少孺人。公妈卒后合葬于猴仔坑内青官刘厝山(号“倒吊六苏”),墓祭九月初十日。三位先祖均入祀“桂香堂”。忌日如下:献之公五月十六日,林氏妈八月十二日,徐氏妈十月初五日。公有六子(称老六房头):

日英公,献之公之长子。公卒后葬于临昆山(穴名蜈蚣珠),后移葬于塔山内,入祀“善继堂”。公有六子(称新六房头,已有部分族谱世系图)。

建斋公,献之公之次子。公卒后葬于咸菜坑。公现有后裔:育清、老徒、克 拾、振武等。

云峰公,献之公之三子。公卒后入祀“通经堂”(三房祠)。公的后裔有部分世系图。

献之公之四子(名字暂失考),现有后裔:大砡、继孝、允祥、喜源、木水、汉庭、允清、可成(子孙)等。

献之公之五子(名字暂失考),现有后裔:亚陇、允宗、妰、金川、别人等。

琳斋公,献之公之六子。其后裔分居金浦井下(有家祠“图南轩”)、棉城中贤巷中央厅(其后裔及业绩有部分专述)等地。金浦祖地现有后裔:允平、亚指、亚明、大头、炳奎、猪粪、珠糖、木慰、木来、木火、小李、允民、来惜、木强、俞贤(子孙)、楚辉(现南门村党支部副书记)、扁、木河、衍义等。

四、建斋公祠

建斋公祠,位于金浦“舍人老爷”宫左边巷头。属古代四合院建筑模式,约500平方米。该祠解放后被金浦供销社用作仓库,现已破旧待修。现有后裔衍雄等,详见“桂香堂”之建斋公介绍。

五、通 经 堂

经堂(三房祠),位于宫前下,为二十世云峰祖祠。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云峰公后裔有部分世系图)。

六、图 南 轩

图南轩(井下祠),其后裔及分布见“桂香堂”之琳斋公介绍

七、侍 卫 祠

侍卫祠,位于南门寨门边的寨门路南面。祠匾“织云家廟”。约400平方米。该祠属“四点金”建筑模式,屋脊上两边装饰二个龙头贝灰雕,是大潮阳九座“龙头祠堂”之一〔大潮阳“龙头祠堂”是:金浦侍卫祠、道爷祠、五房祠(梅花祀堂)峡山周都爷祠、贵屿二座陈国舅房系祠堂、棉城萧厝祠、陈御史祠、井都平湖供奉明朝洪武皇后的郑厝祠〕。该祠曾借给滋长公裔孙办学,校名“滋长学校”。解放后,该祠作酒厂、油厂、圈牛用地,现已破旧待修。

侍卫祠供奉清朝光绪皇帝贴身侍卫(三品)秉高公,号仰山,属金浦郑氏第廿五世。秉高公为官至终,享寿60多岁,卒后安葬于金浦飞鹰山。

公有二子,长为总爷如玉(廿六世),次为鸡蛋少爷,现有后裔:亚九(廿七世)、好食(廿八世)、亚鹅(廿八世)、大块(廿八世)等。

八、三 省 祠

三省祠,位于南门市场后,

九、四 道 堂

四道堂(道爷祠),东里公(俗称道爷)过世后,其子孙为之修建专祭祠堂,并得到朝廷特许:在祠堂屋脊上塑有六个短嘴龙头、门口雄踞石狮等,以表彰东里公的功勋,祠堂落成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甲戌岁。东里公门生江西刘世宁(户部山西司郞中、原惠潮嘉兵备道)为四道堂题写堂名及牌匾。刘世宁认为:东里公一生钦佩战国子产、继承东汉郑玄学说、精通程(程颢、程颐)朱(朱熹)理学的精髓,东里公集四者于一身,故堂名为:“四道堂”、内牌匾为“学绍康成”(郑玄字康成)。东里公系道亨公派系仕凯公(旗幅)派下十九世裔孙。

祠堂为二进一拜亭,开间17米、进深24米,原有的金漆木雕精巧细致,栩栩如生,更有鱼身龙头寓意鲤鱼跃龙门、子孙人才辈出之意;精巧的镂空石雕更是维妙维肖……

1949年,祠堂被列为公产,后成为南门小学一分校,1993年学校迁址,祠堂荒废。辛卯年(2011)秋,东里公后裔钦波、益忠等倡导修复,多方筹谋,并得到当地政府支持,同时,成立了郑氏宗祠四道堂(道爷祠)理事会,理事会以服务郑氏宗祠四道堂为宗旨,负责筹款、修缮、晋祠、处理祠堂的相关事宜。

祠堂修缮原则是尽量利用原有的材料,最大程度地保存祠堂原来风貌。对后厅保存完好的楹和木雕进行翻新利用。原先的石雕有损坏部分进行修复,除连廊石雕外,其余的石雕全是原先留下的文物。

经近一年修缮,壬辰年十一月竣工,择吉壬辰年(2012)十二月初四日重光晋主。

十、佐 锡 堂

佐锡堂(大二房祠),位于南门楼仔头。属古代四合院建筑模式,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

佐锡堂是四世佐龙公为纪念养育他的叔父——三世应星公而建。该祠曾作为私塾讲所,后借办 “际云小学”。解放后曾作薯粉仓库和碾米厂,现已破旧待修。

佐锡堂入祀大二房应星公等列祖列宗神位,其后裔分布于金浦祖地和潮阳县城等地。当代军级干部郑辉,系应星公的裔孙。金浦祖地现有裔孙郑阔嘴、郑汉林、郑振嘉、郑振展。移居县城裔孙有郑福兴(老房头俗称)、郑进强、郑忠兴、郑忠谊,海门郑罗蒂,洪洞郑增辉。居住香港的有郑学莹、郑学宗等。


第三节 三堡社区祖祠

一、致 敬 堂

致敬堂(砖埕祠),位于金浦三堡下厝,建筑模式为单进一拜亭,占地约6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01.8平方米,祖祠分金坐卯向酉兼甲庚,来龙秀美,前临大鱼塘,俗称下厝池。

致敬堂作为十一世(邦)嘉誉公派下裔孙寻根问祖,敦宗睦族,联谊聚会,共谋家乡建设之佳址。始建于清宣统己酉年(1909),时由先哲郑娘枝、郑峯泉、郑胪、郑槐、郑娘池等筹建主持,合族精诚协作(民间流传着“圆股”之故事),是本堂顺利竣工落成的根本原因。

致敬堂与敦厚堂系兄弟祠,一贯携手合作,弘扬祖德,缅怀先贤“一门四代科甲”之辉煌,子孙后裔枝繁叶茂,分布于金浦各乡村,分创棉城各街道(有容祖公派下十七世的二、三、五房),名流贤达延伸国内各地及港澳台、东南亚各国。

致敬堂曾作为学校教室使用,后又当初、高级社、生产队址,现年久失修,破朽荒废。时逢盛世,民族文化大力弘扬,由郑衍旭(廿八世)热诚倡导,与郑伟鹏、郑炳坤、郑炎坤、郑镇明等事业成就者带头捐巨资,同时组建祖祠修缮委员会(又称:董事会),作为修缮项目决定启动以及今后堂事主持的决策机构;在此基础上,召集各房系代表酝酿,产生由郑清辉、郑继源等17人组成的致敬堂理事会,作为主持祖祠的重建和全面运转的执行机构。聘请广西北海地理学家钟先生,择吉定于甲午年(2014)五月十二辛亥日辰时兴工。

二、敦 厚 堂

敦厚堂(石埕祠),亦称“后田祠”,建成于清光绪庚子(1900)年,建筑模式为单进一拜亭,祠前双石鼓,坐甲向庚兼卯酉,占地约6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敦厚堂与致敬堂系兄弟祠,在下厝石门斗巷,至今还保留着明朝年间修建具有文物价值的石门,称之为“府祖门”。每年时节挂着“御史家风”的对联曰:

祖德辉煌溯思九世监察御史名标青史籍在昔声名威振

宗功丕振追念十世三省察院传纪公廉官吏治卓著无私

该祠曾征用作粮食仓库,现年久陈旧。在郑汉城、郑克新等宗亲的倡导下,郑鑫波、郑松荣、郑锦源、郑木清、郑李赛娥等事业成就者带头捐巨资,热心人士踊跃解囊,群策群力启动修缮祖祠项目,择吉日已于甲午(2014)年六月初四兴工。

敦厚堂后裔人才辈出,古代有逸叟义官嘉诰公、漳州通判庆宸公、建宁通判元复公等;子孙枝繁叶茂,分布于金浦,分创棉城赤杜园及新厝社等,俊彦创业延伸至国内各经济特区、广州、大连以及港澳台、东南亚各国。

注:①致敬堂、敦厚堂古代人物表

九 世

十 世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隶 属

工荫公

敕封御史

文奎公

进 士

监察御史

云南知府

嘉誉公

举人含山知县

庆寰公

岁贡太仓知州

之驯公

恩贡古田知县

致敬堂

嘉诰公

逸叟义官

庆宸公

举人漳州通判

元复公

举人建宁通判

敦厚堂

三、敬 爱 堂

敬爱堂(木围祠),位于三堡市场东侧,下厝桥仔头三角河北岸边。建于民国癸酉年腊月,因金浦郑氏十六世鹿萍公卒后,葬于“木围山”,故称“木围祠堂”,属古代四点金建筑模式,约600平方米。该祠堂供奉鹿萍公等木围世系列祖列宗神位。解放后该祠被分配给缺房户居住,现已破旧。

鹿萍公蕃衍至今历十六代,延续男丁一千多人,历代人才辈出。古代有雄居上海码头的郑坎、棉城的松江,也有不少经营有方的薯寮老板,其白鹅牌薯粉远销上海市和东南亚各国。当代也有创业英才的克宏、克松等。

四、善 继 堂

善继堂(长房祠),位于金浦三堡下乡。该祠属古代四合院建筑模式,三厅二窗井加二厝包一后库,建筑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还有祠前大埕、大照壁,照壁后面还有一个鱼塘。该祠原是金浦最大的祠堂。该祠供奉的先祖是金浦郑氏二十世长房日英公至廿四世列位祖宗。解放前兼作金浦“通德”学校,解放后作为金浦中心学校,后作三堡老人活动室,现已破旧待修。

老六房头的长房日英公,武略骑尉庠生,后官至六品,娶绍惠姚氏,安人。公妈卒后合葬于临昆山蜈蚣珠地,后移葬本里塔山洋内,墓祭九月十二日。公妈均入祀“善继堂”,祠祭正月廿六日。公有六子,称新六房头:

长房咸寮公(名字暂失考),其后裔有作荣、作科(衍烈之子)、楚泉、衍辉、泽锋、茂荣、茂胜、好食(内厅门楼)、红奴等(有部分族谱世系图)。

二房公(名字暂失考),其后裔有亚七(金南实业合伙者)、庭贵、春成、徒呔、高粱、楚河等。

三房用宾公,其后裔有荣来、建盛(过房)、辉城、克良、镇婶、海泉婶等。

四房际云公,敇赠武略骑尉。娶慈惠周氏(峡山人,武进士周逢时之女),敇赠封太安人,遗腹生育来雝祖公,贞节至终(享寿52岁),朝廷为其赐立“节妇亭”于食水沟路口(已毁),亭匾题字“彤管有炜”。公妈卒后葬于华阳上坑后壁,后移葬于九層山,墓祭霜降前后。公妈均入祀“善继堂”,祠祭分别为“公二月初十日,妈八月二十八日。公有子一,即来雝祖公,官至奉政大夫。来雝公有子四,即本也、如山、士麟、士成。本也公有四子,如山公有十三子,士麟、士成无嗣。际云公的后裔于当铺巷内世系等(有部分族谱世系图)。

五房滋长公,其后裔有监春、镜如、镜波、镜深、育民、南澳公派系永洽公派下及巷头世系等。

六房公(名字暂失考),其后裔有允忠、亚牛(目仔)、贵溪等。

五、兴 亘 堂

兴亘堂(下乡祠堂仔),位于长房祠“善继堂”附近西南方向约150米处,坐北向南略偏东,面积约250平方米,土木结构,一厅二房一拜亭一天井,行龙虎门。该堂奉祀十世祖螺地公以下列祖神位,并敬奉螺地公的父叔神位(名讳失考,因父叔无嗣,其田产归螺地公所有)。祠堂是十二世鲂鱼仔公兴建,时间约清朝雍正年间。1945年重建并升高90公分。因提高祠基,傍系住户不同意,故请彝乐老县长调解。重光晋主时,彝乐县长亲自推开祠堂门。该祠解放后作为下乡片址、生产队址。现已荒废,待修。

该祠裔孙蕃衍至十七世(金浦郑世序)分支为搭壁灯火公(称向南厝)和过仔公(称向北厝)二大房头。现在子孙出息者颇多,在职和离退休的副处级以上干部十三人:郑容炎、郑松平、郑亚跃、郑纯炼、郑允展、郑孟坚、郑克钟、郑晓珠、郑晓坚、郑容武、郑泽明、郑建轩、郑细顺;有许多乡里知名人士,如郑宗育、郑克安、郑光裕、郑光美等;还有博士、学士、硕士、大学生甚多。现年青人多数出外创业。

六、潭 池 祠

潭池祠,

七、酒 厂 祠


八、官路上祠

官路上祠,位于三堡社区大道路口,面积约110平方米。

九、官路下祠

官路下祠,位于三堡社区大道路口,面积约110平方米。

十、永 锡 堂

永锡堂(旗尾祠),位于三堡社区管委会南侧,属土木结构。面积连阳埕约1000平方米以上。该祠曾作学校使用,现已破旧待修。

第四节 寨外村祖祠

一、世 保 堂

世保堂(长房长祠),位于楼脚石路中段的北边,坐北向南,属土木结构,面积约250平方米。系道亨公派系和公(灶炊)派下裔孙筹建。入祀九世公及其后裔神位。

二、笃敬堂外祠

笃敬堂外祠,位于炮楼脚,属土木结构,面积约300平方米。系道亨公派系稠公(孵鹅)派下裔孙筹建。

三、笃 敬 堂

笃敬堂,位于炮楼脚,属土木结构,面积约400平方米,系道亨公派系稠公(孵鹅)派下裔孙筹建。属脚罗爷己祠。

四、修 敬 堂

修敬堂(鸟嘴石祠),位于桥东新寨门内石路,属土木结构,面积约150平方米。系道亨公派系仕凯公(旗幅)派下裔孙筹建,入祀十世文玖公及其后裔神位。因文玖公葬鸟嘴石山,故称嘴石祠。

五、思 源 堂

思源堂(上祠堂),位于楼脚寨门外,属土木结构。始建于清光绪丁未年(1907)孟秋,系道亨公派系仕凯公(旗幅)派下廿四世裔孙香泉公(称声记老大)筹建,入祀十世文珙公及其后裔神位。该堂创建以来,众裔孙赖乎先人之福庇瓜瓞绵延,枝繁叶茂。

因时代变迁,祠宇久年失修,破朽不堪,恐因坍塌,遂由移居司马浦大布历经数代之裔孙锡雄及裔孙楷洲热诚倡建,并发动昆仲集资,满堂裔孙响应踊跃并解囊。届时由本堂裔孙基明、梧洲等主持修建宗祠事宜,于丁亥年(2007)农历八月廿九日动工,仍按旧址坐子山午向兼癸丁、用庚子、庚午分金重建,历一年多时间,于2008年12月竣工,建筑面积346平方米。择吉于己丑年(2009)农历七月廿四日重光晋主。

新建宗祠三山正面上立“郑氏宗祠”下刻狮象相峙,中厅高悬“思源堂”金字大匾,后堂安置神龛七座。祠宇内外飞檐斗拱、走兽飞禽、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不失时代气息。既为吾堂裔孙祭拜祖先之地,亦是敦亲睦族、联谊乡邻之所。




六、继 源 堂

继源堂(三座厝公厅),位于桥东三座厝大埕内,属土木结构,面积约150平方米。系道亨公派系仕凯公(旗幅)十五世衷雅公派下裔孙筹建。

七、下街厅祠

下街厅祠,位于楼脚石门斗旁边,属土木结构,面积约150平方米。系道亨公派系仕凯公(旗幅)九世工华公派下裔孙筹建。

八、桥东二房祠

桥东二房祠,位于桥东西门北面,属土木结构,面积约300平方米。系道长公派系裔孙筹建。

九、永 思 堂

永思堂(下祠堂),位于楼脚寨门外东南方,属土木结构,面积约400平方米。系道长公派系德容公十五世派下裔孙筹建。

十、敬 爱 堂

敬爱堂(埔尾祠),位于埔尾池北面,属土木结构,面积约500平方米。系道长公派系德容公十六世派下裔孙筹建。

十一、蔼 然 堂

蔼然堂(楼脚二房公厝仔),位于楼脚寨门内北边,属土木结构,面积约200平方米。系道长公派系德容公十六世派下裔孙筹建。




十二、宠 锡 堂

宠锡堂(向北厝),位于桥东向北厝东座,属土木结构,面积约300平方米。系道新公派系裔孙筹建。

十三、锡 光 堂

锡光堂(东门祠),位于东门原老大队边,属土木结构。始建于清光绪丙午年(1906),系道新公派系八世光琳公派下裔孙筹建,入祀八世光琳公及其后裔神位。

一百余年来历经兴废,年久失修,残破不堪,面貌全非。经裔孙桂海多次提议修建及众裔孙赞同,裔孙宏杰、振福、楚辉等解囊,共同筹资重建。由裔孙幼目、桂河等共商筹划,主持重建事务,于丁亥年(2007)农历六月十九日按原坐壬向丙兼子午分金动工,己丑年(2009)农历四月十六日重光晋主。

原旧祠进深14米、宽11.52米,建筑面积161.3平方米。新扩建为进深17米、宽13.4米,建筑面积227.8平方米,增建厝包1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3.8平方米。主座为一厅一拜亭一天井加两廊两库房,保留清代建筑风格,古朴大方,既为我宗裔孙祭拜先祖之地,亦是敦亲睦族之所。


第五节 梅东村祖祠

一、荐 馨 堂

荐馨堂(三房祠),位于梅东村,是郑氏金浦系佐龙公三房五世江山公专祭祠堂。该祠始建于明洪武至永乐期间,距今约600年。据传,原祖祠规模小,只建至中厅,中厅后宅地是曾姓所有。时我房在本里已有一定的威望,曾姓把中厅后宅地奉献给吾房扩建。石龟派十二世绍烋公于明嘉靖期间,距今450年左右,出资扩建祖祠后厅。

清道光二十三年(1873)上园发生杀官案,清廷派按察孔继尹到我乡办案,祖祠被官兵夷毁。案件平息后,上园裔孙出资修建。清光绪十六年庚寅(1920)重修。解放后,该祠被征用为学校,1988年祖祠被吾房收回,裔孙捐资修建,使祖祠重焕光彩。

1996年裔孙再捐款设龛,历代先祖重光晋主,终于上慰先祖,下遂众愿,千秋万代,春祀秋赏。我祖德泽奕世,福庇裔孙,贤达辈出,瓜瓞绵延。

祖祠分金寅申兼艮坤。祠宅地名——虎地。

附:百岁双寿星郑可光夫妇

梅花陇美社二十世三房陇南公裔孙号可光(廿五世),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岁(1906)十二月二十日,卒于戊子年(2008)六月廿六日,享寿103岁。娶林氏号孝龙,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岁(1906)十一月廿五日,卒于丙戌年(2006)七月初七日,享寿101岁,均是百岁大寿星。百岁双寿星在郑氏金浦系族系中不敢说绝无仅有,但可以说屈指可数。

郑可光夫妇生前靠种田、捕鱼、“担八索”勉强维持家庭的生活,一生粗茶淡饭,虽然喜欢喝点小酒,但也是低档薄酒。他们与左邻右舍和睦相处,宽厚待人,扶孤护幼;对一些不公正的事,敢于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两位寿星一生中并非一帆风顺,曾迈过一段坎坷的岁月(即是土改后至改革开放前),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他所受的折磨程度难以用语言表达。

两位寿星在滔滔生命的长河中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不可能卷起汹涌澎湃的波浪。但是,他们在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生活中闪出的亮点却受到族人的赞许。郑可光于1988年83岁时,为五世三房江山祖“薦馨堂”奉主晋祠庆典推大门,于1998年93岁时“维馨堂”(柴桥头祠)奉主晋祠庆典推大门。由于在隆重庆典活动中出色完成了推大门任务,故给族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凡认识两位寿星的族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郑可光夫妇生前具有勤劳纯扑、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为人诚实正直的高尚美德,这是值得永远传颂和弘扬的。”

根据双寿星的儿子们反映:双亲有幸活到100多岁,一方面,主要是心胸豁达,宽宏大量,不记仇不记冤;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天意吧,因有善念,天必佑之。

两位寿星步入晚年,子孙满堂赛孝顺,财丁兴旺创大业,可以说福寿双全,这是善有善报的有力佐证。

(郑飞腾撰写)


二、世 德 堂

世德堂(祠堂仔地),位于梅东村下园,今祠堂仔地。祖祠先祖列八世南廓公创建择本乡下园,命名世德堂。祖祠始建于明景泰年间。延至1951年归政府征用为粮仓。至1981年归还本系,祠面貌全非。此时由各房推选耆老组成复修建理事会,于1999年兴工复建,使祖祠重放光彩,谨择壬午年(2002)桂月二十四日奉主晋祠庆典。

三、维 馨 堂

维馨堂(太祖祠),位于梅东村金围。本祠先祖列十一世翠崖公派下三、四、五房,于清宣统辛亥仲秋集资创建于金围、柴桥头两祠,命名维馨堂。

曰:太祖者,乃以公之子宝峯讳绍烋。于明嘉靖辛卯中举人,先后出任安徽寿州知州、广西思恩军民府同知,朝列大夫。1951年,祠被政府征用,面貌全非。1981年,祠归还原系,乙亥年(1995)桂月吉日兴工复修建,使祖祠重放光彩,谨择同年十月廿九日奉主晋祠庆典。

四、缵 绪 堂

缵绪堂(祖脚祠),位于梅东村金围。祖祠先祖列十六世栢岗公,系1840年创建,命名缵绪堂,后廿一世宏美公主持复修。1951年该祠被政府征用,至1981年回归原系。此时祖祠已多年失管,荒废破漏。于1996年兴工复修建,己丑年(2009)三月十五日奉主晋祠庆典。

五、明 馨 堂

明馨堂(陇尾祠),位于梅东村陇尾。本祖祠先祖列十七世明川公。于民国1921年创建于本乡陇尾,命名明馨堂。1951年祠被政府征用,至1981年祠归还原系,于1993年兴工重建。复建分为二期,首期按祖祠原分金字向奠基,后停建八载。2001年续建,一年之余终使祖祠恢复原貌,谨择壬午年(2002)十一月十一日吉时奉主晋祠庆典。

六、榖 贻 堂

榖贻堂(介士祠),位于梅东村,系廿二世得四太介士公,于清同治年间建造。命名榖贻堂。公有六子俗称“六家口”

公早年北上营商,德高望重,且乐施仁德。曾资助寒儒刘春霖上京应试后,刘高中状元回后即拜公为义父,并将公培成之恩报奏朝延,承穆宗皇帝御准,封公为资政大夫,钦赐圣旨一道,以示褒奖。公为民策,斥资于龟头海围塭2000多亩,渔利非凡,造福梓里,广为民颂。公之五子增熙诰封工部主事;六子绩臣诰封法政科副贡;裔孙元宏留学德国,获硕士学位,历任省参议、中山大学教授、本邑六都中学校长;裔孙之朴参加潮汕大革命,任中共潮阳县部委员会书记,继往开来,人才辈出,皆祖宗功德荫蔽也。祖祠于1951年被政府征用,延至1986年回归本系,至1992年兴工复建,丙子年(1996)七月十九日奉主晋祠庆典。

附:末代状元刘春霖的义父“得四太”

得四太是末代状元刘春霖的义父。这是怎么回事?话得从头说起。

清光绪三十年(1904),有一天,鞋匠刘魁书带儿子刘春霖在“瑞成粉行”大门外,愁叹上京赴考没有路费。郑得四见状询问原因,听后出自同情心,慷慨解囊相助。鞋匠刘魁书接过郑得四的银元,率子连忙叩谢并发誓:“我儿上京科考若得中,就给大恩人契做义子”。当年7月4日,刘春霖参加殿试,一举得中状元。刘春霖将义父资助之恩报奏朝廷,讲述有义父之功绩,才有今日之荣耀。承蒙光绪皇帝御准,封郑得四为“资政大夫”,钦赐圣旨一道(现挂在祠内正堂)。刘春霖不忘誓言回到上海拜郑得四为义父,并荫封为太爷。“得四太”的称谓由此而来。

“得四太”,姓名郑得四(金浦郑氏廿二世),原名郑耿忠,出生于梅花白坑石门楼,是贫苦农民出身。幼年时卖给石龟一户人家做儿子,排行第四,故称郑得四。他以务农挑私盐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青年时期生活很艰苦。有一天,忙到很晚才回家,刚进家门,听老伴说:“家里一点钱也没有,明天过年要拜神祭祖怎么办?”郑得四听后,愁眉莫展,沉思一会后,带了一把镰刀,到梅花大路妈后面的牛寮肚钻入在一块叫“猫头屯”大石后面的蔗园里等待机会。牛寮肚前有一条官道,是来往官商必经之路。夜幕降临后,耳边响起了脚步声,隐隐约约来了一个人,越走越近。定睛一看,是一位背着长弓篮的人,郑得四赶紧上路看个究竟。背带长弓篮的人见有人从蔗园里突然出来,认定是有人要抢劫,飞似地逃命,竟把长弓篮丢在路上。郑得四上前看着长弓篮,发现篮里有很多白晃晃的银元。心想,我得马上把银元送还人家。于是带着银元,追赶逃命的人,并一边呼喊:等我!等我!。逃命之人边跑边说:“我的银元愿意给你,为什么还要追上来呢?”郑得四说:“只要给我四个银元应付过年就满足了,其余的全部还你,我是不会伤害你的”。刹那,那个逃命的人被追上,他喘着粗气说:“你是说真的吗?”“我不会骗你”。郑得四说后,把长弓篮和银元交给他。接着说:“为了使你所带的银元不会被抢,我带你走过太和桥、井仔湾等常有劫匪出没的路段”。郑得四带他走过临昆、草美,边走边谈,得知此人是谷饶一位张老爷的管家。

郑得四保送管家后,已是更深夜静,他带着四个银元回到家里,全家人都很欢喜,老伴就忙于准备翌日早上拜神祭祖的粿品。可是由于早时无钱,没有上街买红粉末,此时卖红粉末的铺间已关门了,只能将就做本色粿品。从那时起“郑得四”属下“六家口”的子孙有几代人过年拜神祭祖就用本色粿做祭品。

过年后有一天,郑得四担盐到谷饶墟上去卖,谁知冤家路窄,遇到要为张老爷买盐的管家。管家走到郑得四面前,问起盐的价钱。郑得四认出来人,故意把价钱抬高,想让他走开。可是管家不和他讲价钱,要把盐全部买下。此时郑得四心里忐忑不安,心想,拿你四个银元,还带你走过了常有劫匪出没的地方,今天遇到你就随你的便了,听天由命吧!无奈之下,郑得四挑起一担盐跟着管家来到张老爷的前厅。管家告知张老爷卖盐的人就是过年前在梅花路段拿了四个银元的人。张老爷亲自询问郑得四拿四个银元的原因。老爷听后,感到此人是一条汉子,并不是一个道德品质败坏的人,是因家境贫困才作此下策的。张老爷不但没有责怪,反而热情款待他。张老爷把郑得四的盐全部买下,按市价把钱算还,分文不少。张老爷吩咐郑得四以后有挑盐来谷饶,就来卖给他。就这样经过几次的买卖,张老爷觉得郑得四是个诚实的人,产生了好感。又过了些日子,张老爷问郑得四要不要跟他到上海帮他干活?郑得四回答:“老爷好‘牵成’,求之不得”。郑得四回家把张老爷要带他到上海行里干活的事告诉母亲和妻儿,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元宵节后郑得四告别家里人跟着张老爷往上海,开始在张老爷父子开办的“瑞成粉行”干活。他工作不分轻重,从早忙到晚,从不计较。自从郑得四来到行里工作之后,行里生意比以往好,张老爷看在眼里,乐在心头。郑得四赚的钱没有乱花,除每月寄些钱回家外,余者留在行里。转眼间几年过去,张老爷晚年体质越来越弱,不得不退回老家休养。他觉得郑得四做生意非常诚心能干,为了让郑得四能够长期留在“瑞成粉行”做事,于是将“瑞成粉行”生意划出一股份给他。郑得四参股后,“瑞成粉行”生意更加兴隆。

自从张老爷没有在上海经营管理,他的儿子无心做生意,日夜沉醉于吃、喝、嫖、赌,身体染病,日趋严重,行口经营又不起色,只得一股份一股份地卖给郑得四,最后整个“瑞成粉行”归郑得四所有。从此“瑞成粉行”的生意如日中天,倍加兴旺。后来,郑得四饮水思源,自愿负责张老爷本人养老和送终的一切费用。

“得四太”的“六家口”蓬勃兴起后,于同治七年(1868)自建祠堂曰:“介士祠”。“得四太”各房也在乡里选择吉地,大兴土木,建造华宇。

清光绪十八年(1892),“得四太”和次子郑佐卿(廷二爷),斥巨资筑围大塭和内脚塭共2000多亩。其中大塭1200亩收入的红利一半分给梅花村民,村民获益很感激。上世纪70年代练江筑建大闸,练江水由咸水变成淡水,大塭、内脚塭经过平整成了可以种植水稻的良田,每年夏、秋两造收获稻谷约400多万斤。目前大塭由专业户承包种藕、养虾、养鱼,继续为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光绪三十一年(1905),末代状元刘春霖来广东办完公务后,在潮州知府刘均如伴随下莅临梅花,探望久病卧床的义父“得四太”,并在梅花住了好几天。在此期间,“得四太”病故,刘春霖协助办理后事,并亲自为义父撰写墓文和管柱对子,其中有一对子曰:“捧印将军雄踞锦帐,举盅仙子醉倚玉屏”(详见得四太墓碑文)。

(以上故事是根据梅花92岁郑植桐老宗亲所述和梅花“介士祠”收藏的资料记载,由汕头市潮阳金浦历史文化促进会资料组整理编写。)

注:“牵成”——潮汕俗语,是提携的意思。


七、光 裕 堂

光裕堂(前厝祠),位于梅东村前厝。祖祠先祖列十七世征则公,官修职郎创建。择建于本里前厝,命名光裕堂。系清乾隆年间初建,道光十一年辛卯岁八月十四日再次扩建,宣统三年辛亥三月二十六日酉时另行重修。1951年被政府征用为粮管所,至1981年祠堂归还原系。当时祠宇破漏不堪,祠堂内七个龛及神主全部被废除掉,后由各房裔孙推选耆老组成修建祖祠筹备理事会,择吉于1989年八月十八日兴工复修建,1992年二月二十六日吉时奉主晋祠庆典。

八、祀 堂

祀堂(五房老祠),位于梅东村中部,系吾五世祖梅岩公。根据传说,五房祠兴工始建大约是在大清康熙年间(1662~1721),名曰:“祀堂”,分金是坐庚向甲兼甲寅(座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636平方米,建筑面积411平方米。

民国五年(1916)祠堂进行维修,本次维修是上盐汀乡社会贤达捐资,本地裔孙组织落实管理和施工等工作,当年便圆满完成修祠工作。

1950年,祠堂被征为公产。祠堂内作为存放物资的仓库,祠堂埕被梅花供销社改建为专卖化肥、农药、农具门市。

1989年5月被占用多年的五房祖祠“物归原主”。此时祠内祠外面目全非,根本就不像祠堂,急需进行大修缮。于是,五房祠理事会牵头,组建修祖祠小组,成员有旅泰侨胞的钦义、兴展、振强;有香港同胞的广源、锦才、兰波、亚玠;有洪洞乡的亚蚶;有本乡热心有识之士的合财、卧才、兴高、怀六、炳盛、鸡兴、荣顺、荣锦、德波、增德、洽元、亚展、镇耀、如盛、学利、悟汉等。修建小组成员深入发动并带头捐资,本族系贤达人士也纷纷捐款,为修建祖祠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一年多的施工,祖祠重放光彩。祠内拜亭悬挂牌匾四块:分别是乾隆十八年雅量贡元,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科举人安道文魁,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进士安道,会科国子监丞。祠堂大门外两侧立上一对狮子、祠顶脊左右两端立龙头,祠堂埕右边立四对旗杆斗。格外宏伟壮观。

谨择庚午年(1990)八月,举行奉主晋祠庆典。

附:五房祖祠(饗祀堂)轶事

根据记载,吾五世祖梅巖公(五房公)偕祖伯江山公(三房公),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相宅卜居梅花。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悠悠岁月里,历经苍桑,开疆拓土,薪火相传至今已有六佰多个春秋。现今的五房祖祠是何时所建,有一个故事使我们受到启迪。小时候多次听到长辈讲五房祠的故事,深感震憾。相传祖祠基地喝形“凤地”(祠堂埕左前方有一块露出的浮石形象“凤髻”故名凤地)是建祠的名地,五房公裔孙与三房公裔孙都看上这块名地,各有占地建祠之意,争执不休。后来经双方代表商量,决定以建祠柱石先到者为据。当时,我祖十三世裔孙郑统基长、次二子,年青力壮,力大无穷,绰号“牛牯力”闻其此讯,寅夜时间到县城(棉城)河边某打石铺。打石铺有公孙二人守夜,兄弟二人不管那么多,二话没说各扛上一条大石柱,迅速离开石铺。此时被守夜小孩发觉,急跑进屋告诉他的公公:“有人偷搬俺石柱”。他公公问有多少人,小孩说:“只有两个人,每人各扛一条石柱”。其公公听后十分惊讶地说:“让他们搬去吧!”没有与兄弟二人抗争。于是兄弟二人把石柱顺利扛到建祠基地。三房祠裔孙眼见石柱已领先搬到建祠基地,也就信约无争。于是五房裔孙兴工始建祠堂,大约是在大清康熙年间(1662~1721)建成。祖祠名曰“饗祀祠”。郑统基长、次二子为获得建祠基地立下了不朽功劳,这段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本文由五房裔孙飞腾、希茂、振明提供)


九、思 谷 堂

思谷堂(五房新祠),位于梅东村。本祠在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众裔孙的同心配合及社会贤杰大力支持下,于农历乙酉年(2005)八月十五日兴工,并于农历戊子年三月三十日竣工,历时三年多的时间,其建筑结构采用古老建筑结构,使祠堂显得宏伟、雅致。主体建筑面积为488.86平方米(29.03米×16.84米);左边厝包为239.49平方米(29.03米×8.25米);电房及守门房59.4平方米(8.25米×7.20米);右边厝包为209.27平方米(29.03米×7.45米);阳埕为216.39平方米(16.84米×12.85米),总面积为1213.41平方米。本祠容纳神主位1575位,费用总金额为230多万元。为思念六世谷智公、谷友公故名为思谷堂。

第六节 梅西村祖祠

一、锡 光 堂

锡光堂(上园祠),位于梅西村上园,祖祠始建于明治年间,命名“锡光堂”。延至1951年被政府征为粮库,至1981年回归本系,祖祠破漏不堪。此时成立复修重建祖祠理事会,1987年复建,1999年再次装修,并择吉葭月廿七日奉主晋祠庆典。2013年扩建左右两厢,葭月廿七日举行扩建庆典仪式。

二、维 馨 堂

维馨堂(柴桥头祠),位于梅西村柴桥头,本祠祖列十一世翠崖公(称太祖)。乃公之子宝峯讳绍烋,于明嘉靖辛卯科中举人,先后出任安徽寿州知州、广西思恩军民府同知、朝列大夫。派下三、四、五房,于清宣统辛亥仲秋创建于本乡柴桥头、金围两个祠堂,命名维馨堂。1951年祠被政府征用,至1981年归还原系。该祠曾于1984年和1987年反复多次维修,祠堂内外加光装饰,终使祖祠重放光彩。谨择戊寅年(1998)丙辰月癸巳日癸丑时奉主晋祠庆典。

三、思 敬 堂

思敬堂(湖美祠),位于梅西村湖美,祖祠先祖列十世朴庵公(即白坑公)。现有裔孙:石门闾、埔仔、后厝、前厝。祖祠于清光绪甲申年创建于本里湖美,命名“思敬堂”。曾于1923年复修,1951年被政府管用。至1981年,祖祠归还原系。此时,祠堂破漏不堪,祠内七个龛及神主全部被废除掉。戊寅年(1998)十月初八日众裔孙成立复修祖祠理事会,己卯年(1999)正月二十五日兴工重修,于当年八月二十日完工。同年八月二十八日奉主晋祠庆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