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幸福之国的“幸福法则”——(2012.4.10)

 张进乐斋 2012-07-10

最幸福之国的“幸福法则”

    联合国日前在不丹举行的幸福指数讨论大会上首次发布“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比较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幸福程度,丹麦成为全球最幸福国度。
    对于一个仅有3094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和530多万人口的小国来说,获此殊荣令世人瞩目。丹麦人为什么最幸福,丹麦式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特派记者丹?比特纳在他的《去最幸福的四国找幸福》一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丹麦人的幸福之源: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诚实互信。人民生活很稳定,很安全。基本上没有穷人,在这样的国度,“不见得人人都富有,但肯定人人都不穷”。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丹麦裔挪威小说家森纳茂斯写的《一个逃亡者的足迹》一书对当地人的影响极其深刻。该书描述了一个虚构的“詹特”小镇,镇上的人信奉的“不要认为你高他人一等,不要觉得自己是个精英。”等一系列准则,如今已是丹麦人不成文的社会行为准则,并成为成就其全球最幸福之国的“幸福准则”——“詹特法则”。
    什么是幸福?古今中外,人们对它的理解不一。如今,人们普遍地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它因人而异,因时空、环境及情境而异。正因为如此,一直以来,国际间对“幸福指数”内涵的界定都欠缺一致性、公认性指标。然而,在丹麦,由于社会阶层差异不明显、社会贫富差距极小,加之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国民的物质和心理需求,让人们可以衣食无忧地饱览那童话王国般的秀丽风光,尽享生活的闲情和安逸。就连他们那首《有一处好地方》的国歌,也宛如一首田园诗,温和而深情。
    人类总在追求幸福,但幸福却常常与人类“捉迷藏”。不可思议的是,丹麦人的幸福总是来得特别容易。在这个国度里,人人心里都在遵从着“幸福准则”,人们除了具有追求宽容、向往平等、诚实可信等诸多幸福特质,还有将幸福感建立在满足于让小孩骑在父亲肩头、夏日午后去港湾游泳、雨中骑自行车前行等生活中小幸福上的独特价值观。他们的生活富足、安逸,时时事事都传达出一种“别以为你比别人强”、“谁也不比别人差”的哲学,一种丹麦式的幸福哲学。
    说来,幸福与收入没有必然联系,幸福指数与财富也并不呈现正相关。耶鲁大学罗伯?莱恩教授1970年推出一项关于“幸福的丧失”的研究成果表明:当人的需求与供给刚好对等时,满足感与愉悦感是最高的;过多供给反而让人比物质匮乏时更为失落。这就是关于幸福的U形曲线。丹麦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即便如此,他们每年还会投入一半以上的财政预算去缩小社会上的不平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最大程度地实现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平等,一个“大同世界”竟在这雪地的国度神奇般地得以实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丹麦因践行“幸福法则”而成为全球最幸福之国的成功经验,无疑将会给实施“造福工程”的后来者以重要的启示。(共1120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