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萎缩性胃炎

 往赢 2012-07-10

萎缩性胃炎

 

    陈×× 男 62岁 农民蕲春达城乡榔木冲村人。2001年4月10日初诊。胃脘部胀闷不适两年余,曾在深圳某院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先后服多种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刻下:胃脘部胀闷、隐痛,食后尤甚,喜温喜按,纳呆,神疲乏力,畏寒,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脾胃虚寒,治以温中健脾养胃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拟方加味黄芪建中汤:炙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30g 炙甘草6g 生姜3g 大枣3枚 饴糖30g 柴胡6g 延胡索l0g,每日一剂,煎2次,去滓,内饴糖。微火消解,每天服3次。服5剂后症状减轻、一个疗程结束,自觉症状消失。2个疗程后胃镜复查,胃粘膜基本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增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

    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当首推上腹胃脘部痞满饱胀,兼有胃脘疼痛及嗳气、恶心、纳呆等消化不良症状。但也有一些病人以胃脘疼痛为主或胃脘痛胀并见,这大概跟西医诊断所讲的合并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变有关。因此,萎缩性胃炎多属古代医籍中的“痞”、“否膈”、“心下痞”、“痞满”等范畴,结合主症特点及病位所在,称之“胃痞”更为恰当。

    萎缩性胃炎患者之痞满多表现为胃脘饱胀,纳谷不馨,而食后或进肥甘则胃胀加重。《灵枢·平人绝谷》指出:“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可见胃为水谷之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表现。胃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出现《灵枢·胀论》中描述的“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可见萎缩性胃炎痞满饱胀之机理亦乃胃失通降之故也。那么,食后胃胀或进肥甘则胃胀加重如何解释?这是由于萎缩性胃炎病生于胃,而脾胃向居中焦,互为表里。纳运相协,升降相因,燥湿相济,故胃病往往及脾。胃气不降的同时,又影响并阻碍了脾土的运化。而且,萎缩性胃炎乃慢性胃病,因饮食、情志、劳倦等诸因伤胃;日久迁延,气滞、血瘀、热蕴、湿阻等邪酿生且损伤中气,耗损阴津,导致脾胃虚弱。故胃痞者有虚实之分,如《景岳全书》所云:“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就是虚实夹杂,既有脾气虚弱、胃阴不足“虚”的一面,又有气滞、湿热、血瘀“实”的一面。早期以实痞为主,随着萎缩性胃炎的进展,病情延长,反复发作,每由实痞转化成虚痞,同时兼有实邪。属本虚标实之证。

    黄芪建中汤是《金匮要略》的名方,“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茋建中汤主之”,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功效。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温三焦,壮脾胃,桂枝温经脉,温阳化气;白芍、甘草缓中补虚;大枣、饴糖益气健脾,可不断加强胃粘膜的修复与再生;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抑制炎性反应。相关研究证实,黄芪建中汤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由细胞介素—2及免疫干拢素的活性,整体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改善胃肠道中微循环,扩张局部血管,增加粘膜血流量,改善组织缺氧状态等。临床治疗3个月以上,需复查胃镜,以检测病情的变化。在治疗本病的同时,应注意自身调摄,保持乐观心态;讲究饮食卫生,饥饱适度;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生冷坚硬等不易消化之品;起居有常,保持良好的生话规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