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守护神,守护身心健康。休息不是口号,而是必要的行动,它是我们延续生命的方法之一,至少可以帮我们消除疲劳,贮存隔日的能量。 跨过一道系着风铃的桥,往前,转个弯,就是一座密植枫树林的淡雅村落,有两间相隔不远的磨坊。过年过节,嘎嘎嘎的,启动磨碎机忙着磨米,其中的一间磨坊生意兴隆,机具不停运转,忙得日以继夜;另外一家却坚持只有白天工作,夜里休息。 几年之后,生意兴隆的那一家已关门大吉,歇业了,据说,主人忙过头了,生病住院,磨坊的磨具磨坏了,无法替人磨米,我站在店门口,想象过年过节时的盛况空前,不胜唏嘘。 我有过度忙碌的经验,天天体力透支,用咖啡提神,宿醉中清醒,睡眠的质量极差,工作效率减半,我意识到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改弦易辙,早睡早醒,工作效率变成了事半功倍,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成果,从而领略休息的奥义。我的专业背景使自己明白,它具有复原与复活两层内涵。一天之始,该是精神抖擞,一天之末,则是精神萎靡,这是常态,无关健康,只要懂得复原,失去的体力就可以回复原来的样貌,明日再起。 如何复原元气?中医师强调,人的身上有两帖好处方,喝水其一,睡觉其二;好好睡,喝好水,好健康。据说睡觉也有学问,11点到1点养肝时间,宜眠,1点到3点则该补元气,宜熟眠,方可创造一种适合自己的养生方策,周而复始,一作再作,全年无休,便会岔了气。 欧洲的生活准则启人深思,事实上也非什么大学问,旨在教人不必要钱不要命,闲来度余年,他们的哲学观恰恰取自禅宗,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活好每一个当下而已。 我观察过瑞士友人的一天,9点到12点最忙,奋力工作,绝不偷懒,但午休必休,12点到下午3点是优雅的午茶时光,选定一家古色古香的咖啡屋厅,临河而坐,点一杯卡布奇诺,啜饮一小口,消磨午后时光,3点到6点又回原单位卖力工作,他不相信天上会掉下来礼物,也不同意有白吃的午餐,所有得到全是辛苦挣来的,7点之后准时到家,全家一起用餐,或者欣赏歌剧,再不,就在庭院里吹吹风。他的一天,工作与休息并行。 在荷兰工作的友人说了一段自身的小故事,有一天,老板在他桌上留下一张小纸条,叫他放下工作,度假去吧,只身在国外谋职,接获这种纸条,心中的确有点不舒坦,甚至害怕,担心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革职,度假回来会不会办公桌不见了,业务换人做了。 他小心翼翼问老板,得回来吗?老板开心畅笑:“为何不呢?”原来是他的工作效率太高,早把进度超前很多,老板视他为宝贝,担心他累坏了,体力撑不住,命令放假,半个月后再回来好好工作。 复活指的是懂得让生命周而复始轮回延续,事实上,可以活上80岁的全是高寿,90已属长寿,100岁肯定是人瑞,120岁则是神仙了,一般来说,60岁之后,身体零件便不太听话,得好好善待,最好的方式是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11点前上床,隔天六七点起身。休息不是口号,而是必要的行动,它是我们延续生命的方法之一,至少可以帮我们消除疲劳,贮存隔日的能量,效率大增,处理压力与面对的能力比较好,并且增强免疫力,医学早证明这点,睡眠充足比药物还佳,病人可以利用睡眠得到康复,一旦病人睡眠不足,病况通常会因此而恶化。睡眠是守护神,守护身心健康。 对工作歌功颂德的名言极多,但未必足取,卡内基说:“要忙碌,要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好的药。”康拉德说:“人要工作,否则就是个废物。”这些字眼让人有些紧张,他们未如歌德一样顾及两面──如果工作是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工作是义务,人生就是地狱了。 工作的另一半应该是休息,而非加时再工作,这样一来,人肯定吃不消,缺乏足够休息的人,不仅体力会出问题,心理也会不健全,进而身体便不健康了。日本研究社会中一些有成就的人发现,八成五以上是有规律作息的,这些人精神、态度佳,成效卓著,某种程度上呼应了杜德的说法:“没有早起习惯的人,很少活到老年,而出人头地的人就更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