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醒听说电视剧〈蜗居〉不错,赶紧抽空看了几集。 从海萍决定买房子起,这有素质的知识分子就变成了俗不可耐的小市民,尤其逼丈夫跟父母妹妹借钱那几段,看的我很厌恶。这房子有那么重要么?让一个好好的人变成了自私鬼。应该这样说吧,房奴都是自私鬼,与文化素质没任何关系。本以为买个房子能安全,可当了负翁,反而极度不安全,生活质量下降,心态浮躁,这样的人生简直是胡闹。 这电视剧似乎也把市井那点龌龊给挑明了,很多人认为房价贵是罪魁祸首,老百姓想要房子只能这么活。我不这样认为,全世界的房价都一样昂贵,不能把欲望贪婪面子攀比等等劣根性归罪到社会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一样,有买的起房子的,就有买不起房子的,有热衷买房子的,就有不想买房子的。为一个房子消耗几十年的身心,这和慢性自杀没什么区别吧,怎么能这样活呢? 我很难理解房奴,为了买房子不惜连累父母,连累朋友,能借的都借遍了,开口容易的很,一套房子,让一个又一个要安全的人变得自私自利。千万不要借给房奴钱,只要听哪位要买房子唠叨没钱,马上走人。 有个朋友,有段要买房子,跟我唠叨了下,没钱,首付都是借的,父母给掏的,一无所有也要买房子,我没表态,没劝不要买,因为那不是我的生活,是她的,咱无权干涉。我更不可能借给她钱,助长一个人为债而活,并且成天去听那谨慎小心战战兢兢地承诺,诸如“借你的钱我很快就还上,再等等”这些话,还不如别破坏朋友关系。帮别人做房奴?这不是给自己添堵么。好好的人一旦成了房奴,脑子里没别的了,就是钱,什么钱都赚,1块钱都是好的,只要攒起来能还债做牛做马都乐意。活到这个份上还有意思么? 房奴的心态会随着那些沉重的人民币压力而扭曲着,本来是一特独立的人,有那么点自尊,可因为房子欠一屁股债,哭穷就成了拿手好戏。所有人都要“体谅”他们的苦,所有人都要发慈悲帮他们的忙,不然房奴会对身边的人有意见,这叫见死不救啊。有房奴就跟我这样说过,在我需要钱的时候,谁谁谁人真不错啊,借给我好几万,叫我感动得很。而谁谁谁压根就没借我钱的意思,不想帮我啊,这人我可看明白了。好嘛,借与不借成了衡量为人的标准了。 再说啃老这事儿就更可恶。房奴的父母都不富裕,有的老人养老都成问题,还要被孩子逼着贡献出一大笔来,这些急着买房子的人,为老人想过吗?他们的钱赞助了你的房子,可他们的安全感怎么办?〈蜗居〉里有段,海萍死气白咧地逼着苏淳跟农村的父母要钱,那段我真恨不能揣她一脚。尤其是当海萍看了套满意的大几居后憧憬着未来,她完全把借债的事忘记了。没错,到处借钱的房奴们即使想着还钱,也不会考虑先还父母债的,好一点的还能先还朋友,否则面子不好过,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可父母的钱要还上那是猴年马月了,或者干脆说,就没打算还。海萍为了凑齐首付对她男人承诺:只要你妈把4万给我们,老了我们养她。苏淳说了句话有分量:难道养他们不是应该的吗?在房奴这儿,也许房子比爹妈还重要。 这剧我没看完,知道半路海藻为了帮姐姐的6万块做了小三。说实话,这剧看得我特愤怒,量力而行这四个字在房奴那根本不存在。我一直主张别做超越自己经济能力范围的事,不仅带来的是压力,更会扭曲。当你特别想要一个你买不起的东西时,会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这个东西上,不但抱怨它贵,自卑钱不够花,还会本能地寄予过多的期待。等拿到的时候,那种占有心,挑剔心,贪心,无止境。 最近不少人找我买星光碟,一旦告诉我,我没钱,我得找我妈要去,或者说,我跟朋友借钱买,我就想说,别买啦!我开京物门真长见识,有钱花的和没钱花的,做人可不太一样。有个买家,她好象也是经常看我博客,不管买什么都给多我邮费,弄的我还要经常提醒她,一定记得退邮费啊,她说没关系,不想麻烦我去改邮费。还有位前几天找阿潆买四瓶彩油,阿潆说给你包个快递吧,姑娘马上说,不用啊,我想支持你赚学费。他们未必是有钱人,但至少生活上没那么多负担,也就不会斤斤计较,既能让轻松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能站别人角度想问题。而那些生存成问题的人,表现出的算计和自私,多少例子都讲不完。有一回我遇到一个女孩子买书,一本书墨迹了一个晚上都没决定,为什么呢?不想花那10块钱邮费,一直在磨啊磨啊,还特敏感,我一说你别买了,压力大啊,她马上回,你别看不起我。靠得累。一些卖廉价商品的淘宝皇冠店为什么差评如云?不一定都是店主不好,是那些贪便宜的人因为计较钱心胸狭窄造成的。 人生不用太富有,但一定要保证你的人生金字塔最底层能扎根在地基里,没有基本的物质生活,追求精神心灵都是心虚的,那是空谈。只有放松舒服的状态你才能真正安全起来,才会把一些劣根性减到最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