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峡两岸萤火虫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训练营)”

 武汉人文 2012-07-11

海峡两岸学子在鄂参加训练营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早在30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了对萤火虫的描述。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诗句‘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说的也是萤火虫。”

    昨日,参加湖北首届“海峡两岸萤火虫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训练营)”的40多名台湾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台湾明道大学学子和华中农业大学学子,在武汉聆听两岸专家作“萤火虫与环境保护”主题报告。国内首位萤火虫研究博士、华中农大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付新华,引用南宋诗人陆游脍炙人口的诗句“老翁也学痴儿女,扑得流萤露湿衣”,来说明早在中国古代,男女老少对萤火虫充满了喜爱和痴迷。

    付新华介绍,中国古代诗文赋予萤火虫许多寓意。然而,植被破坏、水质污染、空气和光污染,使得萤火虫正遭受灭绝式消亡。农村的萤火虫在减少,城市的孩子们甚至从来没见过萤火虫。失去萤火虫的世界,将意味着蜗牛、鼻涕虫泛滥,文化断裂,环境被破坏到地球成为“毒球”的地步。

    一席话引得现场学子一阵骚动。一学生起身说:“听了付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萤火虫是一种环境指示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失的一环,是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付老师能否开设一门中国萤火虫文化课,在更大范围推动对萤火虫的保护?”

    台湾中兴大学教授唐立正介绍,台湾居民在民间组织推动下,能做到晚上关掉门前灯光,特定区域夜间不开车打灯上山,避免光污染对萤火虫的危害。

    据悉,训练营今日起程前往宜昌,今晚和明晚将在宜昌晓峰风景区、当阳巩河水库实地观赏、考察萤火虫。本报记者随行采访,为读者传回现场观萤实感。读者有可能通过本报欣赏到被誉为“世界最美”的穹宇萤同步发光亮灭的奇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