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杜威先生是没有到过晓庄来的,克伯屈先生是到过晓庄来的。克伯屈先生离了俄国而来中国,他说:“离莫斯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人名叫夏弗斯基的,他在那里办了一所学校,主张有许多与晓庄相同的地方。”我见了杜威先生的书,他说现在俄国的教育,很受这个地方的影响,很注重这个地方。他们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克伯屈先生问我们在文字上通过消息没有?我说没有。我又问他:“夏弗斯基这个人是不是共产党?”他说不是。我又问他:“他不是共产党,又怎么能在共产党政府之下办教育呢?”他说:“因为他是要实现一种教育的理想,要想用教育的力量来解决民生问题,所以俄政府许可他试验,他在俄政府之下也能生存。”我又对他说:“这一点倒和我相合,我在国民党政府之下办教育,而我也不是一个国民党党员。”
中国从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念,就是看不起小孩子。把小孩子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也能做。
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
——生活即教育
那自命为教育理论家的,或与中学从无见面的因缘,或只偶尔参观,只管闭起眼睛来胡思乱想,拿起笔、开起口来高谈阔论,有时或亦言之成理,其实多为隔靴搔痒!
我们的中学对于培养应付社会环境所必要的人格,还没有可靠的方法!
中学毕业生完全没有眼病的,有几分之几?中学毕业生的目力,有多少是中学校里面弄坏的?我们再问一句,假使一群学生出外参观,中途轮船遇险,有几分之和能游水自救?还有几人能救他的同学呢?此次东南大学入学考试结果,觉得中等学生科学常识基为 缺乏。老实说一句话,我们中学校对于培养制裁天然环境的能力,实是很不充分。
——中学教育实验之必要
要造成适当的国民,须有适当的教员。
一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
——师范教育之新趋势
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
——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
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我们在任何环境里面做事,不可过于急进。
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换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之时,必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国民。
在普通情形的时候,各人的性格,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到危急存亡利害相冲的关头,就看得清清楚楚,各人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中国民众的不能团结,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我们处在任何的环境里面,坚强不摇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决不能少的,尤其在我们学生时代。
——学生的精神
应宽则宽,应严则严,随时、随地、随人而施教育,初无丝毫之成见,我们承认欲望的力量,我们不应放纵他们,也不应闭塞他们。我们不应让他们陷溺,也不应让他们枯槁。欲望有遂达的必要,也有整理的必要。如何可以使学生的欲望在群己相益的迳途上行走,是我们最关心一个问题。
近今国人气节,消磨殆尽,最堪痛心。倘不赶早在本身和后辈身上培植一种不可屈挠的精神,将何以为国呢?
推己及人的恕道,和大公无私的容量,也是做人中人的最重要的精神。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