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铢钱的鉴赏 冯京三 崔建平 汉朝初,一开始沿用半两钱,后经过几次折腾,主要是各地藩王自行铸钱,大小不一,不利于市场流通。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政府决定改革币制,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发行货币。在桑弘羊的主持下,不惜工本,精工铸造五铢钱,史称上林三官五铢钱。至此,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通700多年。 上林三官五铢钱形制规矩(径2.6厘米),铸工精美,重量标准(3.2~3.4克),记号统一(都为上横杠一种)。货币的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产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强盛王朝----西汉。 五铢钱作为中国历史的标准货币,流通了约720年之久。期间经历了西汉,王莽时期,东汉,三国时期,西晋,东晋,南北朝时期,隋朝。朝代的更迭,自然就有币制的变化。然而,不论各个朝代的币制怎么变化,五铢钱在这一段历史上,始终是市场流通的标准货币。因此,收藏界以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宋通宝概括中国古钱的发展脉络。 在五铢钱的这个历史系列中,比较特殊的有王莽时期的货币。王莽篡汉,自立为皇帝,建立了“新朝”(公元9年---23年)。王莽好铸造钱币,18年间,三次改革货币制度,致使流通市场混乱,经济发展严重衰败,最后,其王朝被绿林军推翻。不过,王莽的钱币,因其形态、文字多样,也有很多精工细作的精品,成为中国古钱收藏界众人求索的宝物。王莽本人也被称为中国古钱发展史上的二大铸钱圣手之一(还有一位是宋徽宗)。 由于五铢钱历史阶段,战乱的年代较多,因此,还有一些钱币在中国古钱收藏界留有大名。比如:綖环钱,剪边钱,榆荚钱,董卓无文小钱,鹅眼钱,一铢,二铢,三株,四铢,大泉五十,值百五铢,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一刀平五千(金错刀),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太货六铢等等。这些钱币,有很多都因为铸行时间太短,遗留下来的极少而成为中国古钱收藏史上的大珍品。 隋朝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最后一次铸行全国统一标准的五铢钱,禁止使用历朝古钱,并在各关口设卡检查,收缴不合标准的古钱。史称“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 五铢钱标准钱,因其铸行的历史比较长,史料记载其数字有几百亿之多。因此,至今在收藏品市场上价格极低。一般的汉五铢一、二元一枚,品相特别好的汉五铢,约十元---二十元一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