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的钱都是啥样的

 十米阳台黄手帕 2020-08-04

经年所遇,温暖你我

三国时期的钱都是啥样的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黑暗,军阀割据一方,魏蜀吴三国呈鼎立之势。与之相应的是,三国币制亦呈分裂状态,各行其是,五花八门。

蜀先铸“蜀五铢”,后又铸太平百钱、直百五铢、直百、定平一百等钱。吴除沿用五铢外,还沿用新莽的大泉五十,并铸造了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钱。曹操恢复使用了汉五铢钱,并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大量发行,史称“魏五铢”。五彩纷呈的三国货币,为灿烂的中国古钱文化增添了光彩的一页。

       (点击图片可预览对应古钱图哟~)

       汉灵帝死后,董卓以灭宦官为名,带兵占领了京城洛阳,大肆烧杀抢掠之后,又别出心裁地将秦始皇时所铸的九枚金人熔作小钱,这种像猫眼一样的小钱,是真正的金人变成的,被讥为“无文钱”

贵重的金人钱,直接导致了物价的急剧上升,加之大量小钱在使用中破损散失,战乱频繁,粮食奇缺,社会经济面临全面崩溃,袁绍的军队以蚌蛤充饥,靠桑椹度日。相比之下,曹魏政权由于采取了屯田政策,解决了衣食之忧,但也不得不废五铢而不用,以保护其市场不受传统币制的影响。

  

有记载说,曹魏百姓耕有其田,穿有其衣,丰衣足食。曹魏人废钱不用,汉五铢钱成了大人小孩的玩物,抛着扔着,一文不值。市场顿时回到了原始状态,改货币交易为谷帛交易,以物易物,其乐融融。

专家分析,当时的曹魏市场形态,一方面反映了其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货币不足的困惑,只得以谷帛等实物货币补充钱币的不足。公元209年,曹操改革了董卓所铸的劣质恶钱,恢复使用汉代的五铢钱,称之魏五铢。三国时期,魏五铢是重要的流通货币。

   (魏五铢)

与曹魏对峙的蜀汉及东吴均由于经济力量弱小,币制不如曹魏稳定,相继采取了大钱政策。公元214年,刘备攻取巴蜀,深感军用不足财政困难,遂采用西曹掾刘巴的献策,以“军用不足,备甚忧之”为借口发行了“直百钱”平诸物价,将钱币的面值一下子提高到一百。

在益州犍为郡铸造面文“直百五铢”,背阳文“为”字钱。“为”是犍为郡的简称,泉界称之“犍为五铢”。直百五铢为隶书,是我国最早出现隶书体钱文的钱币。直百五铢传世尚多,有厚薄二种,薄型的可能是后期减重所铸,部分背有阳文为字或阴文符号,当纪地名及炉别。一枚直百五铢钱,实际为原来蜀五铢钱的三倍,而作价则百倍,刘备用这种办法来括取民众30多倍的物资和劳务,这是一种大面额加减重的双重贬值。

    直百五铢也有铁钱,但发现极少,其后省去五铢,仅存直百而重量减轻,最小者竟不足1克,可谓名存实亡。犍为郡乃当时经济发达地区,是通向南中的过道,属兵家必争之地。

而直百五铢钱在北方和南方根本不接受而行不通,只能在四川一带流通。从各地发现的蜀汉时期墓葬来看,窖藏所出土的直百五铢钱,其分布区域包括川北、昭化、成都附近,以及川东忠县、川南威远县等地。这是当时直百五铢的主要流通区域。此外,蜀汉还铸有“直百五金”铁钱,但存世极少。

就蜀汉货币而言,还有一种有争议的货币,名曰“太平百钱”。长期以来,太平百钱是一种史书无明文记载的钱币。在《隋书 · 食货志》中,曾谈到南朝梁代货币流通情况,只说梁武帝时,已经将太平百钱称为古钱,究竟是何时铸造的,泉界一直众说纷纭。

直到出土太平百钱铜铸母范,问题才逐渐明朗,认定太平百钱是蜀汉人所铸。有两条理由,其一,母范上有一枚隶书,五枚为篆隶合书。篆隶合书出现在同一枚钱上,惟有刘备直百五铢才有。其二,太平百钱背面也有带阴文的,这又与直百五铢相一致。据记载,太平百钱是我国钱币史上最早出现“钱”字的货币。

      公元229年,孙权由武昌还都建业(今南京)后,称东吴大帝。这时,孙权统治的东吴地区,农田水利事业已相当发达,屯田规模也很大,仅次于北方曹操。边耕边战,军民衣食无愁。然而,孙权竟然比刘备更离谱地发行大钱。公元236年,孙权开始在建业冶城铸造大泉五百,钱文直读,后又铸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另还铸有大泉五千

钱币面值越铸越大,百姓生活却越榨越穷。大钱发行后,物价上涨,人心惶惶。三个月后,东吴当局惧于民间压力,不得不在下令停止铸造大钱。然而,直到公元246年,才下令回收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总算平息了长达六年的“大钱风波”,昙花一现的高面值大钱由此退出了流通领域。

大泉二千及大泉五千钱存世稀少,如大泉五千世仅二枚,大泉二千因大量流至国外,故国内反较少见,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钱铸量较多,但特大型大泉当千亦罕见,应属赤乌元年时的铸品。1992年秋,我曾在襄阳汉江古渡口得到一枚大泉当千钱。钱质为紫铜,薄型,旋读,钱文俊秀有力。这枚钱我是亲眼看到民工从江底掏砂石时得到的,拿到手时,钱币还是湿的。

孙权铸大泉五百、当千、二千及五千四种大钱,币值分别相当于汉代五铢钱的五百、一千、二千、五千,但其实际购买力远不能与汉代500枚五铢相比,所以称之为虚钱,即徒有虚名也。这表明当时物价较汉代大为提高,通货膨胀已相当严重,与王莽时的货币同等面额的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大布黄千、一刀平五千

相似。可见,孙吴铸币继承了王莽的币制传统。

有趣的是王莽、孙权都曾铸有大泉五十,不但钱文相同,而且制作也相似,不易区别。细辨可知,孙权的大泉五十比王莽的大泉五十略大一轮,穿孔也大。前者比后者厚重,文字也较粗犷。

由于时代久远,史籍记载的疏略, 三国钱币有些争议迄今尚未得到钱币界的统一。特别是臭名远扬的高面值钱币名声不好,无论平民百姓或是当朝财主都不会留下作“纪念”,传世极少。对于三国某些钱币的有无,属于何国铸造等问题,也存在不同看法。

譬如,“大泉二千”特别是“大泉五千”就曾有人疑其子虚乌有。近年来,随着它们的出土而得到证实。传统看法认为,大泉五十是新莽的货币,东吴仅是沿用而已。但有些收藏家反映,镇江地区出土的大泉五十特别厚重,与北方所出土的莽钱大泉五十有明显的差异,风格各异。

也有钱学家认为,孙吴除沿用外,也曾铸造过大泉五十。即便是已有定论的“太平百钱”,目前又有新说。刘建国、高岚先生在《三国吴钱初探》一文认为,此钱首字实则为“大”字。大者,大泉也;平者,源出于“一刀平五千”的平字,意同“直”,同“当”如是,则大平百钱应是大泉(钱)平(当)一百的意思。这也算是一家之言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