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元通宝钱与科举考试的传说

 昵称9464643 2012-07-11
 
 

唐朝 开元通宝钱与科举考试的传说

冯京三 崔建平

    

    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政府开始铸造发行 开元通宝钱。中国古代钱币至此脱离了二十四进位的铢两制,而开创了以两、钱、分、厘十进位制的计量法。

    开元通宝钱,直径约2.4厘米。重4克左右,一文铜钱为一钱,十文为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此种新衡制,成为以后历代王朝钱币的标准制式。

    开元通宝钱,钱文书法为欧阳询所书,含八分、隶、篆三体,工整精美。欧阳询(557一641年),中国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其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史称“欧体”,在海内外都有深远的影响。至今日本的著名报刊《朝日新闻》仍然采用欧阳询的字体作报头。从一枚古钱上,能真切的观赏到千年以前大书法家的真迹,是中国古钱收藏的重要的情趣之一。

    开元通宝钱,“开元”指的是开创新的纪元的意思,与年号无关。“通宝”指的是在全国流通的宝物的意思,开创了信用货币的概念。开元通宝钱的铸造发行,有力地促进了唐朝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唐盛世。贞观年间(627---649年),三文、五文钱即可买一斗米。 

    

    中国的科举开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完备于唐朝武则天执政的“武周”时期(702年)。由于开元通宝有“开创新的纪元”之意,故此,后世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喜欢用开元通宝钱穿成吉祥物,配备身边,以求灵气。科考时更是要戴在身上,意图状元。

    开元通宝钱串吉祥物以九枚铜钱穿成。三、六、九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多的意思,九代表最多。九文开元通宝钱串在一起,寓意“九文”博学多才。

武则天称帝时,皇室信奉道教,曾在全国大规模销毁寺庙佛像,并用销毁佛像的铜铸造铜钱。很多佛像是鎏金的,因此,在开元通宝中,有一部分含有金的成分,史称“佛像钱”。“佛像钱”因其成分有别,故此,千年不锈,至今钱色透亮可人。用“佛像钱”做成的钱串吉祥物,幸运灵气倍增。

开元通宝钱吉祥物有助于读书考试,只是传说,灵不灵要看各人缘分。不过,做吉祥物的古钱一定要唐代发行的真钱。唐朝发行开元通宝近300年,由于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兴盛的朝代,因此,遗留下来的开元通宝相对的多。除了“佛像钱”比较少,一般开元通宝还是能见到的。

2012/7/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