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因素

 淄水渔夫 2012-07-12

目前医学界公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如精神应激(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情绪长期受到压抑、生活每日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中(如年轻女孩选择对象的心理矛盾:希望男友有钱,又怕其太有钱。)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已经得到国内外医学界学者的公认。心理因素导致血压升高后的躯体的主要病理变化就是发生在血管的病变,是全身的小动脉在初期发生痉挛,而在后期发生硬化。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在引起高血压病的诸多后天因素中"心理因素"最难消除。当应用多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也难以控制到正常范围,血压忽高忽低而不稳定,而又没有查出继发性高血压病因素的时候要考虑到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高血压病患者如果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下决心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对治疗高血压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能诱发血压升高的心理因素:影响血压的心理因素有多种情况。一、如其中有情绪因素:情绪反应主要是外界的具体事件引起的。人们为应对生活中的事件产生的情绪反应,对人的血压有明显的影响。焦虑、紧张、抑郁、愤怒、恐惧等都能导致血压升高(焦虑和抑郁都是归属于精神科的一个独立的疾病)。其中与高血压关系最密切的是焦虑、愤怒,敌意等情绪状态。焦虑、恐惧主要影响心排血量增加而引起舒张压升高较多。愤怒和敌意导致动脉阻力增加明显,也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惊恐不仅是诱发高血压病的原因,同时也是高血压病血压发作性升高,以及忽高忽低,血压波动过大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是高血压患者的个性特征:个性特征是遗传因素导致的,并且和出生后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高血压病患者性格具有好胜心强和过分拘谨这样的共同行为特征,大多为A型性格的患者。表现为易于激动,尚有冲动性,强迫性性格倾向。具有压抑,敌意,攻击性或依赖性的矛盾性格,外关观察发现,高血压病人典型地现露出敌意,但又必须压抑这种情绪而不能表现自己的攻击性。但是这种个性特征不是高血压病特有的,可以发生在各种个性特征的人身上。而焦虑和易于发生心理冲突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病。第三、再就是社会环境因素:研究表明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和国家而高血压病的发病率相对越高。社会变革较为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快速的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市化都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高速的交通工具,工厂的流水生产线,精细的高难度的技术操作都要求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而经受持续的精神紧张状态。人群高度集中的城市中的噪音,城市里拥挤的交通和居住环境的拥挤,以及摩天建筑的压抑。竞争激烈而紧张的人际关系,以及大众信仰的缺失而由此导致的社会道德理念的混乱和社会秩序的混乱等等所有的这一切社会环境都对精神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心理失衡,是高血压病的因素。国外Friedman对一对一卵双生者进行血压调查发现:两者基因虽然完全相同,生活在紧张环境下的个体患上了高血压病,测血压达到了180/110mmHg;而另一个生活在平静安适的环境中的人血压为138/80mmHg。   

        2、 发现有高血压病以后对患者心理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不适感,生活满意度,情绪思维,自我评价生活与工作状况和社会支持等方面不如健康人。 ( 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主观健康等多方面。  ) 临床常常见到有的患者因见到周围的熟人因高血压病导致心脑血管病而突然死亡而对高血压病产生恐惧。  被诊断为患有高血压病之后说:“我为什么这么倒霉,我家里兄妹几个就我有高血压”。有的对高血压的危害性不了解,常把一些因心理焦虑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表现出 的多种不适症状误认为是高血压病引起的。因此对高血压病过分恐惧甚至发出“这个病让我有点生不如死!是否会对生命有影响?如果有,还可以活多久?”等等恐惧问题。有的患者,发生一次脑血管病以外后,常常对血压过分关注,每天测十多次血压。血压稍有升高,就十分害怕,赶紧吃药;由于服药量过多,血压又过低,导致血压忽高忽低,无所是从,内心十分紧张,整天处于焦虑状态。从此陷入“疾病角色”。由于需要每日坚持服药,改变了以往的习惯,而感到不适应。因此表现为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下降,对身体过度担忧。有的是对几乎是终身服药可能产生的药物副作用的恐惧而不愿服药。

      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重视病人对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后出现的“标签效应”而由此产生的副作用造成的心理影响,而给予精神支持治疗。告诉病人高血压对人体的损伤大部分是在不知不觉中长期缓慢发展的,对高血病只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采取正确治疗方法,坦然对待,那么高血压病就是一个可以控制的,是可以不影响生命而能够长寿的,能够象正常人一样生活而并不可怕的,甚至可以痊愈的疾病。使病人对高血压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对高血压病产生恐惧。让病人了解目前的 降压药物品种很多,副作用也很少,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定时复查体检,就可以完全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对人体的损伤。消除病人对长期服降压药物产生的恐惧等错误认识观念,保持心态平衡,提高生活质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心理因素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研究表明因长期精神不良刺激,可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衡,皮层下血管中枢收缩冲动占优势,通过节后神经纤维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细小动脉收缩或痉挛使血压升高。同时缩血管作用使肾缺血,从而刺激肾脏入球小动脉旁细胞分泌肾素,后者入血使血管紧张素原变为血管紧张素,可直接引起细动脉的强烈收缩。此时,还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终致血压升高。
        4、 心理症状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人产生高血压后常常表现为心情容易急躁,常常发怒,记忆力明现的出现减退,精力常常不能集中,同时伴有头痛不适,头晕头昏,有的出现耳鸣,眼睛发花,心悸不宁,倦怠发乏力,部分人可表现为易于兴奋,躁动不安,抑郁情绪表现为:郁郁寡欢,悲观低落,对前途失去希望。还会产生被害妄想,幻觉等比较严重的心理症状。而这些心理症状和高血压病常常呈现出平行关系,也就是在心理问题最明显的时侯,观察血压的变化也是最高的。
         5、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是一种身心同时失调的疾病。因此治疗必须采取躯体治疗心理治疗相结合的身心综合治疗方法。

          躯体治疗是应用降压,镇静,抗抑郁,抗焦虑,治疗惊恐发作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单靠心理疏导是达不到治疗目的。有报道有些曾经有过恐惧心理经历的人,引起血压发作性升高,发作时血压可达200/110mmHg,表现为大部分时间血压正常,但过段时间会突然升高,多种长效降压药联合应用无效,给予抗惊恐的药物氟伏沙明等取得很好的疗效。有些甚至可以停掉降压药物。以及应用中医的平肝潜阳,泻火安神,平衡阴阳等药物为基础,促使人体紊乱的机能恢复,这也是心理治疗的先导。

         心理治疗就是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也是消除高血压病原因的根本办法。只有解除病人的异常心理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病原因,彻底消除引起血压高的问题。首先是由心理医师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患者的认知活动使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心理,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转变自己的某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思想困惑,并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意识和情感调节。其次高血压病患者能够自觉运用调整自身生理机能的措施:其中包括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恢复平静和全身肌张力松弛的各种放松训练,以及使用仪器的生物反馈治疗。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对高血压病有广阔的前景。主要方法有我国的静气功,印度的瑜伽,以及日本的禅道,以及各种心理放松训练。目的是通过主观的意念支配,有意识的使自身生理过程处于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的状态,而抑制交感肾上腺系统的 过度兴奋。中医倡导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通过排除杂念而使精神内守,主要是通过心理情绪的调节,来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消除高血压病人的体内阳有余而阴不足的疾病状态,就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平稳,下降。因此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的中药也有促进这种状态恢复正常的很好效果。生物反馈疗法;锻炼疗法;饮食疗法。一个经过长期训练能善于把握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情感的患者,再加上药物治疗是可能防止高血压危象的发生。心理放松促使血压下降,是在于能够改善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基础上发生的。是一种调动人体自身力量,调整和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积极过程,因此是治本的措施,其优点是药物所不具备的。早期刚发现的 高血压病患者就有可能治愈。因此“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也是适合高血压病人的养生秘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