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性灵的成长

 Lijk1017 2012-07-12
阅读—性灵的成长 赵应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06/18 点击:112 评论:0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阅读—性灵的成长”。

阅读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如同我们的吃饭、喝茶、聊天……那么在如今的这个终身学习时代,经常阅读、和读什么样的书能带给我们什么呢?我给自己的答案是:阅读就是自己“性灵”的成长。

   我用了“性灵”这个词,是来源于杨振宁的一篇科普文章“美与物理学”,文章引用了古诗“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他还说道:“大家知道每一位画家、音乐家、作家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当你听了一首音乐的几个音节以后,你就可以辨别这个音乐是莫扎特写的,还是贝多芬写的。同样地,你看一篇物理学的文章,你看了几页之后,你就知道这篇文章是麦克斯韦写的,还是牛顿写的。”杨振宁说,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妙的地方。而每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不同的美妙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位工作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也就是说他会形成他自己的风格——称之为性灵。”

书是一种表达,阅读是这种表达的逆向过程。我们可以选择一种符号系统来表达,一般是文字,如中文、外文。也可以用数学符号,那是数学,用音符那是音乐,用色彩那是丹青……不管什么形式,都是对这个世界不同感受的表达——关于作者“性灵”的表达,这才是我们阅读的对象。

这个对象应该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是外在的知识。知识是越多越好吗?或许是,但有的人不这么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是庄子的答案。“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鲁迅在日记里给了另外一种答案。或许我们为了要学习、工作而去阅读、获取知识,并为人的自我发展服务,这样的阅读固然重要,然而最终我们要使自己成为有智慧的人,而在追求智慧过程中伴随自己成长的“性灵”才是根本,这个过程中培养了我们对世界的敏感,对理想的坚毅,对自我的认识和把握等美好的品质。当我们有一天离开书本,面对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去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这种“性灵”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或许它不能直接给我们一个学历、文凭或专业的技能,但是它能让我们的视野开阔、眼光长远,也让这个世界参差多态。就像那句诗:“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我们或多或少有些属于自己的兴趣,并因为这些兴趣去展开对生活的阅读,营造出属于自己的时空,让自己的性灵在其中成长,让自己的生命不再穷独,而是像一首歌。如果是绘画,周末会选择去美术馆,如果是音乐,周末会选择去音乐会,如果是篮球,可能会在微博上把林书豪加为关注……也说不定是一个在外人看来枯燥无比,而你却孜孜不倦、乐趣无穷的数学小组。

阅读是一趟心路旅程,是一种个人体验,是自己性灵的锻炼与成长。它就像耕种,让我们选择增人“性灵的学习吧,让自己的心田播出最丰富的成果。

这是一个没有越界阅读,就不成阅读的时代。不论错过了多少机会,不论多么晚开始,阅读都在等着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机会 这是台湾著名出版人郝明义的一句话,我借用来结束今天的讲话,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