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身学习

 读书,诗意生活 2012-07-12

在网上遇到外甥女,她问我在干什么。我回答说在网上读书。她非常惊讶,说:“你还要读书?你不是老师吗?”她的问话让我哭笑不得,我告诉她:“我正因为是老师,所以更要读书啊。只有经常学习,经常提升专业水平和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当个优秀老师啊。”隔了一分多钟,她似懂非懂地回了一个字:“哦”。也许在她的印象里,老师是不用学习了的。确实有少部分老师,从没想过还要继续学习,每天不是忙于自己的那点教学任务,就是忙于打麻将。却没有想过要去读读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读读教育专著,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变自己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果自己的教学成绩不好,就把责任完全推到学生身上,然后想办法给学生更大的压力,让学生更加死记硬背,把学生一步步地逼进厌学的死胡同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今的学生,因为知识获得的渠道很多,很开放,知识面较广,作为老师,虽然不能做全能的,有时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也很正常。但老师一定要经常学习,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如果你不经常注入“活水”,怎么能驾驭新课改的课堂?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到老,学到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每行每业的人,必须坚持学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紧紧地扼住命运的脉搏。而作为老师,更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老师,几十年来,总拿自己的那一桶水,甚至是半桶水去教学生,能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总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所以我树立了“终生学习”观。师范毕业后,我通过自学获取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文凭。2006年,我校开展新课改后,我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专业书籍和教育专著,以及教育专家对课改的看法和名校的课改资料。因为我从不照本宣科,而总是把大量的有趣的课外知识融入到课堂里,曾被九年级学生称为是一本“活的《资治通鉴》”。这个称呼让我汗颜,因为我根本没有达到这个高度,不过,它鞭策着我更加努力钻研,在学习的同时,还主动探索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为此写下了《历史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历史学习五步走》、《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用历史名人故事点燃学生的火花》等论文,这也是一种学习,是在实践中的学习与总结。去年3月份加入市历史教育学会后,李主任号召我们精读一本教育专著。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细读了五本教育专著。最先,重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并作了很多的批注和写了自己很多的感受。然后,精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并做了一万字的读书笔记。还研读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东子的《好爸爸胜过好老师》、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家长》。今年4月,我听说有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我强烈要求参加。三个月的研修,我非常的认真,学到了很多心理健康维护知识,也用心地完成了三篇作业和一篇论文。这三篇作业中的《我是幸福的老师》成为省项目组优秀心得,《留守儿童的启示》、《如何处置校园心理危机》成为省项目组优秀作业。论文《家庭不当教育方式引发的心理问题及其改变策略初探》被易教授推荐为省优秀论文,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些都是我努力学习的结果!研修促使我更加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心理问题很多,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于是,我萌发了考心理咨询师,去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念头,并且在5月下旬就付诸行动。我是边研修,边抓紧时间看心理咨询师的《基础知识》。到今天,我已看完《基础知识》的书本和视频,还同步做完了所有的练习题。或许有朋友会惊讶,一个多月的时间,怎么能学这么多呢?我除了照顾女儿外,其他时间一般就是学习。当然也偶尔上上网,和朋友聊聊天。但我每天会给自己安排学习任务,并且会尽量去完成。当学完一节去做测试题,经常能打一百分,还别说,很有成就感啦,并由此更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我曾对朋友这样介绍自己:“我喜欢工作,喜欢学习,喜欢笑。”这可是实话,没有半点虚假,有好多同学因此说我很有上进心。我喜欢学习,我一定会“活到老,学到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