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名剧杂谈课堂讨论之《牡丹亭》

 TLB519 2012-07-13
四大名剧杂谈课堂讨论之《牡丹亭》

创建日期 2009/7/1 

石芳《牡丹亭》:
一、版本、评本、改本
(一)版本:
郭英德《<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分“明单刻本”、“明合刻本”、“清单刻本、石印本”、“清合刻本”四部分详细论述了《牡丹亭》各代版本简单情况和在世界各地保存情况。
(二)评本与改本:
据朱万曙《明人对<牡丹亭>的评点批评及其传播功用》和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整理:
1、朱万曙据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所辑十一种刊本,将其分为评点本与改评本两类。
评点本有:
(1)泰昌朱墨套印本《牡丹亭》,卷首有茅元仪《批点<牡丹亭>序》、茅暎《题<牡丹亭>记》,二人都反对臧懋循的删改,但此本实为茅暎批点本,并引录不少臧懋循评语,改处亦多。
(2)清辉阁本《牡丹亭》,即王思任评点本。卷首有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和陈继儒题词,此本评点成就较高。
(3)独深居点定《玉茗堂四种曲》本,卷首有沈际飞《题<还魂记>》,独深居即沈际飞,部分评语与王评相同,较之晚出。
(4)蒲水斋校刻本《牡丹亭记》,应为袁宏道批点本,以读者立场评点,批评价值不是很高。
(5)柳浪馆刻本《柳浪馆批评玉茗堂还魂记》,原为郑振铎藏,该本上下卷末均残缺,与茅评同处批评类似,但是出批比较丰富,有自己特色。
(6)徐肃颖《丹青记》,实为《牡丹亭》更名刊本,因第一出落场诗“杜丽娘梦写丹青记”而改题,由徐删润,陈继儒批评。
改评本有:
(1)臧懋循改本《牡丹亭》,篇首有其《玉茗堂传奇引》,该本将原著五十五出删并为三十六折,并调换场次,改动曲词,此举遭时人非议,但近代吴梅持论较中立,批评臧对文字的忽视,但赞他使《牡丹亭》适于实际舞台表演的功劳,此论较公。
(2)冯梦龙改本《风流梦》,卷首有冯《风流梦小引》、《风流梦总评》,冯梦龙删除了十出次要戏,并对一些出目进行合并或者分拆,对文辞也有改动,而且与多处关于舞台演出的眉批,总体而言,他更多的是在结构方面的改动。
 
2、除朱万曙所提八种藏本,据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补充其他几种
(1)明末怀德堂《重镌绣像牡丹亭还魂记》,朱元镇校本,流传颇广,据郑振铎语,可知此为万历石林居士本《牡丹亭还魂记》的重印本,只是去掉了石林居士之序,此二本据郭英德文,可知如今皆有馆藏。
(2)明硕园本《牡丹亭》,硕园居士徐日曦删改本,前有其序,删除了九出次要戏,合并了一些出目,移动部分场次,删除二十多支曲子,改动很大。
(3)清吴山三妇评本《牡丹亭》,前有同里林以宁《还魂记题序》,为其与柴静仪、冯娴三人评点本。
(4)清笠阁渔翁《才子牡丹亭》,亦名《笺注牡丹亭》,前有其序文,今存有雍正和乾隆年间刻本每出皆有笠阁渔翁评语,吴梅曾得之,认为其评语故作秽亵,以矜多识(《瞿安读曲记》)。
(5)清冰丝馆本《牡丹亭》,前有《冰丝馆重刻<还魂记>叙》,《重刻清辉阁批点<牡丹亭>凡例》,序言矜夸不敢增删只字,但因其实际为给皇帝看的“进呈本”,所以凡剧中“碍语”,都删掉活该写,不完全是清辉阁本的重印。
(6)沈璟改本《同梦记》与吕玉绳改本《牡丹亭》,沈本全本已佚,唯余两曲,收于《南词新谱》。吕本未见。此两本问题为一桩公案。
 
二、曲谱:
据吴新雷《介绍“吟香堂”和“纳书楹”的<牡丹亭>清宫谱》文章可知,清代印行出版的《牡丹亭》今全工尺谱只有清宫谱二种:
第一种是乾隆五十四年苏州清曲家冯起凤订定的清宫谱《吟香堂牡丹亭曲谱》;
第二种同是苏州清曲家叶堂另外订立的清宫谱《纳书祖牡丹亭谱》,刊行于乾隆五十七年。
两种曲谱的优缺点可参见吴文。
 
三、研究状况:(重要文章:江巨荣《二十世纪<牡丹亭>研究概述》 王燕飞《二十世纪<牡丹亭>研究综述》)
(一)明清时期资料:关于明清学者对《牡丹亭》的研究记录,资料可见于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该书分为“剧本”、“演唱”、“影响”、“续编”四部分,搜集了作者所得的明清两代著作中有关《牡丹亭》的资料,非常详实;另有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汇集了汤的散佚作品、生平、家人、明清时期相关研究、评论可参考这几本书。
(二)近代:上世纪初,以王国维、吴梅、王际烈、卢前为先驱,着重于故事蓝本、思想意义、曲调音律方面的探讨,文字散见于其学术专著,无专门的论著。
30、40年代,以俞平伯、郑振铎、赵景深、张友鸳、江寄萍、吴重翰等人为代表,新出版的文学史、词曲史大都有一定篇幅评价《牡丹亭》,对它评价较高,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剧史》也有介绍,张友鸾的《汤显祖及其牡丹亭》是这时期研究《牡丹亭》的唯一专著,对《牡丹亭》评价很高。
解放后至今,《牡丹亭》专著论文日多。
1、国内:
徐朔方他关于汤显祖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奠定了国内外汤显祖研究的基础。先后出版了《牡丹亭校注》、《〈长生殿〉校注》、《〈牡丹亭〉校注》、《汤显祖诗文集编年笺校》、《汤显祖全集》(笺校)、《汤显祖年谱》、《汤显祖评传》、《论汤显祖及其他》等著作。论汤显祖及其它》收多篇学术论文,《牡丹亭》论文两篇。《汤显祖评传》从汤的童年和青年、仕途、主要作品、最后岁月几个方面来写,第三张专论《牡丹亭》,谈其创作年代、思想和艺术、情节结构、曲文说白及其他,还有《牡丹亭》和当时的时局、和当时的妇女、因袭和创新,论述全面。
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汤显祖与牡丹亭》。后者论述了汤的生平、所处时代、文学理论,着重论述《牡丹亭》的创作过程、主题思想、艺术成就、改本概况、流传与影响。
邹自振:《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汤显祖综论》。前者以汤显祖的生平为纲,阐述其生命各阶段重大事迹,涉及师承、学术、思想、政治、诗文创作和戏曲创作等,书中后四章“玉茗花盛开的十八年辉煌”“玉茗四梦的因袭与创新”“玉茗四梦的启迪与影响”“人类永恒的物质遗产”对牡丹亭多有涉及,并进行了中西比较研究。后者则从汤显祖与古典文学名著、与明清文艺思潮、诗文创作及其他、世界意义、汤显祖研究回顾和展望、研究资料选编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展开了研究,对牡丹亭多有涉及。
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
钱南扬校点:《汤显祖全集》
黄芝冈:《汤显祖编年评传》以编年方式,对汤显祖的一生逐年铺叙,展现了《牡丹亭》等“四梦”传奇的创作过程,评论汤显祖的全部戏曲与诗文及其创作思想。
侯外庐:《论汤显祖剧作四种》,中有《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外传》,论其曲意的思想性、理想性和他怎么用艺术形象反映自己的思想等。
周育德:《汤显祖论稿》,谈汤显祖的哲学思想、宗教意识、文艺观等,其中汤显祖的文艺观、临川四梦中的明代社会、临川四梦和戏曲舞台都涉及牡丹亭。书中还有两篇论文表明了自己对汤沈之争的看法。
赵山林:《牡丹亭选评》,以徐朔方校本为依托选重要的三十六出点评,参考诸家评语,每段后均有大量赏析评论,为戏曲普及读物。
邹元江《汤显祖的情与梦》,未见,徐朔方有专门论文评此。
李真瑜:《汤显祖》,谈汤的生平、文学思想、戏剧创作、地位和影响,戏剧创作部分,重点谈《牡丹亭》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人物形象、语言等。
杨安邦:《汤显祖的交游与戏曲创作》,第一章谈戏曲创作,后面皆为交游状况。
程芸:《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变》,从汤显祖文学理念、“汤沈之争”、汤显祖戏曲的声腔与声律三方面展开论述,涉及《牡丹亭》的,主要是其思想意义和声律方面的研究。
王燕飞(叶):《牡丹亭》的传播研究。综述类文章较多。
2、几本集子:
江西:《汤显祖研究论文集》、《汤显祖纪念集》,纪念汤显祖逝世360周年活动结集的多篇
叶长海《牡丹亭:案头与场上》:《牡丹亭》研究论文集,内有陈多、叶长海、王燕飞、周育德、赵山林等学者多篇论文。
3、台湾学者
郑培凯:《汤显祖与晚明文化》,本书收录六篇关于汤显祖论文,第三章《牡丹亭》的故事来源与文字因袭、第四章汤显祖的文艺观与《牡丹亭》去问的艺术成就、第五章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牡丹亭》与《红楼梦》在社会思想史层面的成就,涉及《牡丹亭》研究。
王瑷玲:《明清传奇名作人物刻画之艺术性》,未见。
陈美雪:《汤显祖的戏曲艺术》、《汤显祖研究文献目录》,未见。
华玮:主编《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与牡丹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曾永义、王玲、叶长海、赵山林、朱万曙、江巨荣、华玮、郑培凯等二十八篇章,分为汤显祖及其文艺思想、《牡丹亭》论析、《牡丹亭》评点、《牡丹亭》的回响、《牡丹亭》的剧场艺术五类。华玮本人牡丹亭论文亦多有,曾和王瑷玲主编《明清戏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参与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制作。
4、国外传播
参见黄鸣奋先生在《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整理了直至九十年代,国外研究汤显祖的主要成果,主要涉及《牡丹亭》
5、其他
黄文锡:《汤显祖:旷代情圣》,传记小说。
章颖:《汤显祖说情》,女性视角的文评。
    蔡瑶铣:《走进牡丹亭》,舞台表演。
 
五、舞台演出:
可参考:金鸿达(叶、谢)《牡丹亭》在昆曲舞台上的流变
        汪惠(邹元江)《牡丹亭》舞台传播相关问题研究
(一)明清时期
1、家班:明代家班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明清时期演出《牡丹亭》著名的戏曲家班有:太仓王锡爵家班、无锡邹迪光家班、徽州吴越石家班、常熟钱岱家班、吴中沈君张家班、清初阮大铖家班、吴昌时家班、宋荤家班、王永宁家班、顾明威家班等等。
2、串客:除却家班伶人以外,当时还有一些著名的戏曲串客以演出《牡丹亭》而著称。其中为世所称赞的有赵必大、徐凤仪和王怡庵三人。
3、折子戏:在明清以来的戏曲选集中,《牡丹亭》折子戏常见的有《学堂》、《劝农》《游园》《惊梦》、《寻梦》、《冥判》、《拾画》、《叫画》,其中《游园》、《惊梦》出现的频率最高;少数戏曲选集还选有《离魂》、《堆花》、《写真》、《问路》、《吊打》、《圆驾》等齣。此外,个别选集选有《训女》、《前媾》、《后媾》、《回生》、《婚走》、《急难》、《硬拷》等齣。自清代乾隆年间起,《牡丹亭》折子戏就开始在宫廷中大量上演。据内务府昇平署档案——《昆弋腔戏目录册》所录,《牡丹亭》在清宫所演出的折子戏有《游园》、《惊梦》、《圆驾》《劝农》、《拾画》、《肃苑》、《吊打》、《叫画》等。而另一档案——《穿戴题纲》所录《牡丹亭》的折子戏,还多录了《寻梦》、《写真》、《问路》等出。在《昆剧演出史》中所载,清末上海茶园常演的折子戏有《劝农》、《学堂》、《游园》、《堆花》、《惊梦》、《离魂》、《冥判》、《拾画》、《叫画》、《问路》、《吊打》、《圆驾》。
(二)近代至今情况:
1、近代:
顾传玠和朱传茗分饰的《牡丹亭》中的生、旦,是传字辈中最出色的一对。
四大名旦梅、尚、荀、程等都曾演出过昆曲《牡丹亭》的《游园惊梦》和《闹学》。
2、建国后两个比较有影响的版本:
1957年俞振飞和言慧珠合演的《牡丹亭》,剧本由苏雪庵改定,共十个场次,剧情大体是原本《牡丹亭》的浓缩。
1960年梅兰芳和俞振飞合演的电影版的《牡丹亭》。
3、80年代掀起热潮:
1980年,北方昆剧团率先演出了八个场次的整改本的《牡丹亭》,其齣目依次为:《训女延师》、《花慨师窘》、《惊梦寻梦》、《灌园访梦》、《题画离魂》、《游魂问花》、《拾画叫画》和《逃生还魂》。
1981年,江苏省昆剧院的整改本《牡丹亭》上演,场次为:《游园》、《惊梦》、《寻梦》、《写真》和《离魂》。“苏昆”的整改本主要是在《牡丹亭》传统折子戏精华上面串联起来的,因此,也被称作“精华版”《牡丹亭》。
1982年,上海昆剧院公演《牡丹亭》,共有七个场次:《闺塾训女》、《游园惊梦》、《寻梦情殇》、《倩魂遇判》、《拾画叫画》、《叫画遇幽》和《回生拷园》。“上昆”的这个版本将原著中的《圆驾》改成《回生拷园》的结尾:当柳梦梅掘坟、杜丽娘回生之时,恰好杜宝前来携柩,人物相遇,场面的戏剧冲突非常强烈,最终以喜剧结尾收场。不过,这个改编的结尾遭受了很大的非议。
1993年,上昆重排《牡丹亭》,此次演出反响强烈。共六齣:《花神巡游》、《游园惊梦》、《写真寻梦》、《魂游冥判》、《叫画幽会》和《掘坟重生》。导演陈明正加入了许多非昆曲的话剧元素,在灯光、舞美、表演、音乐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牡丹亭》演出。演员的表演节奏加快,不是很受既成的戏曲程式所约束。
4、世纪之交的全本热:
1998年由美国导演彼得·塞勒斯导演的歌剧《牡丹亭》这个版本被称为“情色”《牡丹亭》,其最大特点是原著中杜柳二人温情、含蓄的情爱故事在这个版本中被做了大胆的解构,露骨的突出了他们之间的情欲,这个版本的演出在国外影响比较大,但同时很受热爱昆曲的人们的置疑。
1999年由美裔华人陈士争导演的五十五齣全本《牡丹亭》传奇。昆曲在这儿只不过是用来表现剧本内容的媒介之一,陈士争还运用了评谈、木偶、中国民间的民俗乐等等东西来制作这部大戏。陈氏的这个版本包含了许多民俗的东西,被称为“民俗”《牡丹亭》,而且舞台美术写实,总体是按照西方的观点来装扮表演的中国民俗。因此,非议颇多。
1999年上昆版的新版《牡丹亭》由王人杰整理,郭小男导演,分上中下三本共三十四折,三个场次,六个小时演完,被称为是“迎接新世纪的全新大制作”。动用了老中青三代演员,让他们在三个场次中分别饰演三组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形象,以图完整且多面的实现舞台艺术表演,但使得欣赏缺乏连贯性。舞台音乐、伴奏、舞美、布景等方面都有运用现代剧场的一些新观念和手段,但与昆曲的背离也招致了非议。
2004年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是最成功的一个。此剧在培养年轻演员、培养观众、舞台美术、宣传策划等方面均有许多给人启发处,在国内外掀起热潮。
(三)可见视频资料:
梅兰芳、俞振飞主演《游园惊梦》,1960年戏曲艺术片,北京北影录音录像公司出版发行
徐露、高蕙兰主演《牡丹亭》,1982年演出,台湾电视公司摄影
蔡瑶铣、许凤山主演《牡丹亭》,1982年于首都师范学院演出录像,北京师范学院电教馆录制,1984年7月
张继青、王亨恺主演《牡丹亭》舞台版演出录像,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8月
张继青、王亨恺主演《牡丹亭》电影版,南京电影制片厂提供版权,南京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张洵澎、蔡正仁主演《牡丹亭》, 1997年录制,上海声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王奉梅、陶铁斧主演《牡丹亭》录像,杭州大自然音像制品发行有限公司王奉梅、汪世瑜主演《牡丹亭》,1999年于台北新舞台演出录像
张继青、周志刚主演《牡丹亭?拾画记》演出录像,摄制时地不明
华文漪、岳美缇主演《牡丹亭》演出录像,上海电视台摄制
华文漪、高蕙兰主演《牡丹亭》演出录像,1992年
梁谷音、蔡正仁主演《牡丹亭》演出录像,1993年,上海音像出版社发行
陈士争导演,钱熠、温宇航主演《牡丹亭》1999年演出录像,精华剪辑版由南强国际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代理发行,2006年
上海昆剧团三本「经典版」《牡丹亭》,1999年8月演出录像
「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于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录像,公共电视台发行
石小梅、孔爱萍主演「精华版」《牡丹亭》,2005年5月4日台北中山堂演出录像,台北市立国乐团出版
 
四、公案轶事:
汤沈之争与吕家改的
可参见周育德:《汤显祖论稿》。大意认为汤显祖不快的是吕玉绳所改《牡丹亭》,并非沈璟《同梦记》,也并未见过。王骥德、吕天成根据只言片语,误记此事,吴江派与临川派也并非水火不容,而是互相尊重的。
轶事:
《黎潇云语》云:“内江一女子,自矜才色,不轻许人,读《还魂记》而悦之,径造西湖访焉,愿奉箕帚,汤若士以年老辞,女不信。一日,若士湖上宴客,女往观之,见若士皤然一翁,伛偻扶杖而行,女叹曰:‘吾生平慕才,将托终身;今老丑若此,命也!’因投于水。”张某《俞娘传》云:“娄江俞娘,丽人也,行二,幼婉慧。体弱常不胜衣,迎风辄顿。十三,疽苦左胁,弥连数月;小差,而神愈不支,媚婉之容,不可逼视。年十七,夭。当俞娘之在床褥也,好观文史,父怜而授。且读且疏,多父所未解。一日,授《还魂记》。凝睇良久,情色黯然,曰:‘书以达意,古来作者,多不尽意而出,如生不可死,死不可生,皆非情之至。斯真达意之作矣!’饱研丹砂,密圈旁注。往往自写所见,出人意表。如《感梦》一出,注曰:‘吾每喜睡, 睡必有梦,梦则耳目未经涉者,皆能及之。杜女故先我著鞭耳。’俞娘有妹落风尘中,一时称‘仙子’。”《静志居诗话》云:“娄江女子俞二娘,酷嗜《牡丹亭》曲,断肠而死,故义仍作诗哀之云:‘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此三说,盖一事而传闻异词也。
礀房《蛾术堂闲笔》云:“杭有女伶商小玲者,以色艺称,于《还魂记》尤擅场。尝有所属意,而势不得通,遂郁郁成疾。每作杜丽娘《寻梦》《闹殇》诸剧,真若身其事者,缠绵凄婉,泪痕盈目。一日演《寻梦》,唱至‘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盈盈界面’,随声倚地。春香上视之,已气绝矣。临川寓言,乃有小玲实其事耶?”
——焦循《剧说》
 
六、名评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汤显祖《牡丹亭题记》
即若士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情深一叙,读未三行,人已魂销肌栗;而安顿出字,亦自确妙不易。其款置数人,笑者真笑,笑即有声;啼者真啼,啼即有泪;叹者真叹,叹即有气。杜丽娘之妖也,柳梦梅之痴也,老夫人之软也,杜安抚之古执也,陈最良之雾也,春香之贼牢也,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如此等人,皆若士玄空中增减圬塑,而以毫风吹气生活之者也。然此犹若士之形似也。而其立言神指:《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若士以为情不可以论理,死不足以尽情,百千情事,一死而止,则情莫有深于阿丽者矣。 
——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叙》
夫情之所之,不知其所始,不知其所终,不知其所离,不知其所合;在若有若无、若远若近、若存若亡之间。其斯为情之所必至,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后情有所不可尽,而死生、生死之无足怪也。故能痴者,而后能情,能情者,而后能写其情。杜之情痴而幻,柳之情痴而动,一以梦为真,一以生为真,惟其情真,而幻、荡何所不至矣。
——潘之恒
肯綮在死生之际,记中《惊梦风寻梦》《诊祟》《写真》《悼殇》五折,自生而之死;《魂游》、《幽媾》、《欢挠》、《冥誓》、《回生》五折,自死而之生。其中搜抉灵根,掀翻情窟,能使赫蹄为大块,踰糜为造化,不律为真宰,撰精魂而通变之。
——洪昇
此记肯綮在生死之际。记中“惊梦”、“寻梦”、“诊祟”、“写真”、“悼殇”五折,由生而之死;“魂游”、“幽媾”、“欢挠”、“冥誓”、“回生”五折,自死而之生。其中搜抉灵根,掀翻情窟,为从来填词家屐齿所未及,遂能雄踞词坛,历劫不磨也。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
《还魂》“二梦”,如新出小旦,妖冶风流,令人魂消肠断,第未免有误字错步。
《还魂》妙处种种,奇丽动人,然无奈腐木败草,时时缠绕笔端。
临川之于吴江,故自冰炭。吴江守法,斤斤三尺,不欲令一字乖律,而笔锋殊拙;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几与天孙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齿昔)舌。吴江尝谓:“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为曲中之工巧。曾为临川改易《还魂》字句之不协者,吕吏部玉绳以致不怿,复书吏部曰:“彼恶知曲意哉!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其志趣不同如此。郁蓝生谓临川近狂,而吴江近狷,信然哉! 
——王骥德《曲律》
《牡丹亭》死者可以复生,《桃花扇》离者可以复合,皆是拿定情根。
——孔尚任《桃花扇,逃难》眉批
 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奈不谙曲谱,用韵多任意处,乃才情自足不朽
—— 沈德符《顾曲杂言》
     南音北调不啻充栋,而独有取于《牡丹亭》一记何耶?……第曰传奇者,事不奇幻不传,辞不奇艳不传;其间情之所在,自有而无,自无而有,不砚奇愕眙者亦不传;而斯记有焉。 ——茅暎《题牡丹亭记》
吾朝杨用修长于论词,而不娴于造曲。徐文长《四声猿》能排突元人,长于北而又不长于南。独汤临川最称当行本色。以《花间》、《兰畹》之余彩,创为《牡丹亭》,则翻空转换极矣。……张新建相国尝语汤临川云:“以君之辩才,握麈而登皋比,何讵出濂、洛、关、闽下?而逗漏于碧萧红牙队间,将无为青青子衿所笑!”临川曰:“某与吾师终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师讲性,某讲情。”张公无以应。夫乾坤首载乎《易》,郑卫不删于《诗》,非情也乎哉!不若临川老人括男女之思而托之于梦。梦觉索梦,梦不可得,则至人与愚人同矣;情觉索情,情不可得,则太上与吾辈同矣。化梦还觉,化情归性,虽善谈名理者,其孰能与于斯!张长公、次公曰:“善。不作此观,大丈夫七尺腰领,毕竟罨杀五欲瓮中。”临川有灵,未免叫屈。 
——陈继儒《牡丹亭题词》
    临川作《牡丹亭》词,非词也,画也;不丹青,而丹青不能绘也;非画也,真也;不啼笑而啼笑,即有声也。以为追逐唐音乎,鞭箠宋调乎,抽翻元剧'乎?当其意得,一往追之,快意而止。非唐,非宋,非元也。柳生騃绝,杜女妖绝,杜翁方绝,陈老迂绝,甄母愁绝,春香韵绝;石姑之妥,老驼之勘,小癞之密,使君之识,牝贼之机,非临川飞神吹气为之,而其人遁矣。
——沈际飞《牡丹亭题词》
临川学士旗鼓词坛。今玉茗堂诸曲,争脍人口。其最者,《杜丽娘》一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独其宫商半拗,得再调协一番,辞调两到,讵非盛事与?惜乎其难之也。
——张琦《衡曲麈谭》
汤若士,明之才人也。诗文尺牍尽有可观;而其脍炙人口者,不在尺牍诗文,而在《还魂》一剧。使若士不草《还魂》,则当日之若士,已虽有而若无,况后代乎?是若士之传,《还魂》传之也。
又曰:无论其他;即汤若士《还魂》一剧,世以配飨元人,宜也。问其精华所在,则以“惊梦”、“寻梦”二折对。予谓二折虽佳,犹是今曲,非元曲也。……而予最赏心者,不专在“惊梦”、“寻梦”等折,谓其心花笔蕊,散见于前后各折之中。
——李渔《闲情偶寄》
曲至临川,临川曲至《牡丹亭》,惊奇瑰壮,幽艳淡沲,古法新制,机杼递见,谓之集成,谓之诣极。音节失谱,百之一二;而风调流逸,读之甘口,稍加转换,便已爽然。雪中芭蕉,政自不容割缀耳。
 ——毛先舒《诗辩坻》卷四
   汤临川先生所著传奇,文情兼美;其脍炙人口者,以《牡丹亭》为最。祗以不便于歌,遂受吕玉绳改窜,大非先生本意。盖先生以如海才,拈生花笔,兴之所发,任意所之,有浩瀚千里之势,未尝不知有轶于格调之外者,第惜其词而不之顾也。
——胡介祉《格正还魂记词调序》 
病渐愈能起,看书数行,便苦心目不继,因检汤若士《牡丹亭》阅之。临川此书,全是楚骚支流余裔,不得以寻常曲子视之。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