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祠”历史大事纪要3

 黑老赵 2012-07-13

  “晋祠”历史大事纪要3      

 

       1541(明嘉靖二十年)

 

  浙江按察司副使高汝行纂修《太原县志》。

 

  1548(明嘉靖二十七年)

 

  建读书台,修望川亭、唐叔虞祠、善利亭、难老亭。

 

  1558(明嘉靖三十七年)

 

  罗洪先游晋祠,作《晋祠》诗一首。

 

  同年交城地震,波及晋祠。

 

  1561年~1562(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一年)

 

  宁化王府修圣母殿、鱼沼飞梁。

 

  1563(明嘉靖四十二年)

 

  创建水母楼。

 

  1566(明嘉靖四十五年)

 

  悬瓮山山体滑坡。

 

  1567(明隆庆元年)

 

  高汝行撰《重修晋祠庙记》,重修东岳祠。

 

  1576(明万历四年)

 

  创建对越坊,高应元书“对越”牌匾。

 

  1577(明万历五年)

 

  僧明性募资重修奉圣寺。

 

  1594(明万历二十二年)

 

  重修献殿,阎国宠撰 重修献殿碑记

 

  1606(明万历三十四年)

 

  建钟、鼓二楼。

 

  1635(明崇祯八年)

 

  太原一带大饥,民食树皮,野多俘。

 

  1644(明崇祯十七年)

 

  李自成部入太原县,开仓济贫,火烧西巷王家园。

1647(清顺治四年)

 

  巡抚申朝纪修晋祠山门。

 

  1649(清顺治六年)

 

  大同总兵姜攘反,部将姜建勋南下太原。汾阳农民义军响应,于晋祠、赤桥间与清兵激战五日,粮绝撤退。姜壤驻军晋祠,与清军激战。

 

  1660(清顺治十七年)

 

  顾炎武、傅山、阎若壕等人居游晋祠。

 

  1662(清康熙元年)

 

  重建望川亭。

 

  1666(清康熙四年)

 

  朱彝尊游晋祠,作《游晋祠记》

 

  1670(清康熙九年)

 

  重建贞观宝翰亭及望川亭。

 

  1679(清康熙十八年)

 

  徐沟地震,波及晋祠。

 

  1684(清康熙二十三年)

 

  傅山卒。

 

  1686(清康熙二十五年)

 

  太原知县周在浚重修唐叔虞祠,并撰文记之。

 

  1688(清康熙二十七年)

 

  刘星书丹《晋祠记》。

 

  1699(清康熙三十八年)

 

  建吕祖阁。

 

  1704(清康熙四十三年)

 

  经学大家阎若壕逝世,享年69岁。

 

  1709(清康熙四十八年)

 

  翰林院侍读高其悼修唐叔虞祠。

 

  1718(清康熙五十七年)

 

  整修奉圣寺,创建待凤轩。

 

  1730(清雍正八年)

 

  高氏重修台胎庙。

 

  1736(清乾隆元年)

 

  建造钧天乐台。

 

  1737(清乾隆二年)

 

  改建三圣祠、同乐亭。

 

  1738(清乾隆三年)

 

  杨二酉奉命巡察台湾,善政叠布,功绩显著。台湾人士称“杨夫子”,立碑颂德。

 

  1744(清乾隆九年)

 

  著名书法篆刻家段梓集傅山各体书帖勒石,成《太原段帖》。

 

  1747(清乾隆十二年)

 

  重修舍利生生塔。

 

  1751(清乾隆十六年)

 

  冬,翰林场二酉致仕回晋祠,致力于晋祠修缮。

 

  1754(清乾隆十九年)

 

  五月,太原地震。

 

  1757(清乾隆二十二年)

 

  杨二酉书“水镜台”牌匾。

 

  1760(清乾隆二十五年)

 

  重修公输子祠。

 

  1770(清乾隆三十五年)

 

  徐演作游《晋祠回文诗》褐。

 

  1771(清乾隆三十六年)

 

  山西巡抚朱硅、太原令周宽重建唐叔虞祠。

 

  1772(清乾隆三十七年)

 

  杨二酉侄曾孙杨靖摹钩唐太宗撰书《晋祠之铭并序》碑。

 

  1773(清乾隆三十八年)

 

  扩建文昌宫、晋水七贤祠、锁虹桥。同年杨二酉书《柏月山房记》照壁。

 

  1774(清乾隆三十九年)

 

  修鱼沼飞梁。

 

  1778(清乾隆四十三年)

 

  建白鹤亭。

 

  1785(清乾隆五十年)

 

  建朝阳洞及读书台。

 

  1795(清乾隆六十年)

 

  扩建昊天神祠、重修读书台。

 

  1801(清嘉庆六年)

 

  修玉皇阁、三清洞,关帝庙落成。

 

  1809(清嘉庆十四年)

 

  全面修葺晋祠,包括莲池、水榭、飞梁、台始庙、公输子祠、三圣祠等。

 

  1818(清嘉庆二十三年)

 

  修雨花寺。

 

  1821(清道光元年)

 

  杨容绘天龙山全景图。

 

  1822(清道光二年)

 

  修白鹤亭。

 

  1825(清道光五年)

 

  重修东岳庙。

 

  1835(清道光十五年)

 

  六月夜,大雷雨,汾河溢,濒河古寨、北瓦窑等 84 个村皆淹没,秋稼无收,浸毁民宅 1441间。

 

  1844(清道光二十四年)

 

  修葺晋祠部分建筑。

 

  1855(清咸丰五年)

 

  重建清华堂。

 

  1863 (清同治二年)

 

  修奉圣寺。

 

  1874(清同治十三年)

 

  四月夜,大雨。西山马坊沟、明仙沟洪水暴发,晋祠南堡平地积水丈余,西堡淹没,死70余人。

 

  1875(清光绪元年)

 

  清德宗爱新觉罗 · 载恬御题“三晋遗封”匾额。

 

  1877(清光绪三年)

 

  岁大饥,民流亡乞食,死者十之三四,死病者路相枕籍,薄棺不济,以席掩之。

 

  1878(清光绪四年)

 

  救封晋源水神一水母为“敷化水母”。

 

  1889(清光绪十五年)

 

  祁县商贾渠本翘书“永锡难老”贴金匾额。

 

  1893(清光绪十九年)

 

  晋祠镇人刘凤池在南堡创办义学一所。

 

  1894(清光绪二十年)

 

  邑人刘大鹏乡试中举。

 

  1900(清光绪二十六年)

 

  义和团抵晋祠,驻祠内吴天神祠。

 

  1901(清光绪二十七年)

 

  太原县桐封书院改为太原县小学堂。晋祠、小店、北路、南堰创建学堂4 所。

 

  1902(清光绪二十八年)

 

  刘大鹏完成《晋祠志》稿。

 

  1904(清光绪三十年)

 

  修晋祠待凤轩。

 

  1909(清宣统元年)

 

  太原县内设城关、晋祠、小店、辛村四个邮政代办所。 1912 (民国元年) 3 月太原县县议会成立,选举刘大鹏为议长。

1913(民国2)

 

  乡绅马继祯在孟家井宋代瓷窑遗址设晋元昌瓷厂,产品质量上乘,彩釉鲜明,产品畅销。

 

  1916(民国5)

 

  建小南亭,面宽五间,进深三间。

 

  1917(民国6)

 

  建洗耳洞和真趣亭。

 

  1918(民国7)

 

  2月县公署令乡村限期将发辫自行剪掉,县城强令查剪。

 

  1919(民国8)

 

  8月县知事欧阳英改晋祠镇为古唐模范村,并题“古唐村”镌刻于晋祠南、北堡门。

 

  1921(民国10)

 

  6月本地第一条砂砾公路晋祠公路动工修建。

 

  1923(民国12)

 

  私立志郸职业中学在晋祠镇纸房村建成开学。

 

  1924(民国13)

 

  421印度诗人泰戈尔游览晋祠。

 

  1925(民国14)

 

  晋祠高等小学校爱国师生游行,纪念上海“五册惨案”一周年。

 

  1926 (民国15)

 

  补铸晋祠金人台东南隅铁人头。同年瑞典王储古斯塔夫六世偕其王妃路易斯 · 亚力桑德拉来晋祠观光游览。

 

  1927(民国16)

 

  荣鸿肪筑陶然村别墅(荣家花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