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公房装电梯 欲说还休的百姓梦

 海纳华 2012-07-13

老公房装电梯 欲说还休的百姓梦

2012年7月13日 08:31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晓琪 选稿:解敏

  东方网7月13日消息:据今天出版的《城市导报》报道,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民的居住条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2001年底,人均居住面积已达12.5平方米。1999年,因多层住宅屋面渗漏、隔热差等问题,上海市政府又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场深得民心的“平改坡”工程。至2002年,该项工程已初战告捷,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居住质量,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说,“平改坡”的最大收益者是顶楼的住户。而作为“平改坡”工程的深化──为老公房装电梯,则可使每家每户都受到益处。然而,据记者了解,本市早在2003年就提出的老公房装电梯工程,到了2012却还困难重重难以推广,这“欲说还休”的百姓梦究竟何时能圆?

  从意气风发到步履蹒跚,父母们正在渐行渐远,而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无法回避这一自然规律,都将有变老的一天……

  有数据显示,1990年上海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有将近189万人,到2010年已经达到了331万人,2011年达到348万人,将近四分之一是老年人。上海自1979年进入老龄化,比全国早20年。根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本市老年人口增长数将比“十一五”时期翻番。随着上海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步步逼近,如何让老人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了上至政府、下至家庭的热点问题。

  本报从这期开始,将开设“老龄化问题系列报道”,通过记者的视角,关注“冷热不均”的养老机构、“众口难调”的老年人助餐服务、“困难重重”的老公房电梯加装、“望洋兴叹”的老年健身场所等在汹涌的“银色浪潮”的今天所面临的现状……

  老公房装电梯焕发“第二春”

  作为目前仍是上海市民居住主体的多层住房,大都建于上世纪50至80年代,现在大约有5万余幢,共计1.3亿多平方米,基本上都没有安装电梯,这的确给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可以说,“啥时候能给楼房装部电梯”,一直是这些居民的梦想。据上海老年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对1053位老人的问卷调查中,愿意安装电梯的老年人达89.3%。全市需求量约20万台,涉及的居民约180万人。这就是说,平均近12个上海常住人口中,就有1个老人遇到上下楼梯难的问题。

  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全上海第一幢装上了电梯的老公房,位于闸北区陆丰路上的2号和4号住宅,远远望去,漂亮、干净、而又富有个性的“她”耸立于其他多层住宅的包围之中。对于已经运行了近十年的公房电梯,居民们纷纷道来:“现在我们老年人上下楼再也不用爬楼梯了”、“有了电梯真方便”、“房子比以前大多了”。

  当年,上海市住宅发展局和上海电梯行业协会在经过多次共同研讨,并借鉴国外对旧楼加装电梯的成功经验,拿出了多层楼房加装电梯的多套方案,并成功地给闸北区陆丰路上的一幢6层旧楼装上了“直升机”,圆了多层住房市民“上上下下的享受”的梦想。

  据陆丰路该项工程的首批用户介绍,当时改建的房子南北两面墙都要拆掉,重新建上柱子,四个月后彻底大变样:房前屋后的违章建筑不见了,铺上了地砖,种上了绿草。楼道和台阶过去是水泥地,现在全贴上了瓷砖。而最大的实惠是给每户人家增加了一定程度的住房面积。住在4号楼303室的刘阿婆说:“以前厨房小,电冰箱只能放在卧室里,夜里常常因冰箱的噪声睡不着觉,现在这些烦恼都没了,房子前后都往外扩出一大截,正好可以放冰箱,晚上终于可以一觉睡到天亮了。”每户新增的10余平方米面积是居民自己掏钱买的,当年每平方米1000多元的价格,比起现在动辄上万的房价要实惠得多了。

  该项工程还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避免了老式公房布局不合理、使用功能简陋等缺点,加固了原有住房的地基,在六楼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层,而原先一楼的住户可搬至七楼,一楼的住房腾出来增加了做居委物业办公、托老所、仓储、老年活动中心、便民服务站等多种功能。另外,通过电梯上下沟通,可以减少垂直层面之间的干扰,提高生活私密性。居民们称,老公房装电梯让老公房焕发了“第二春”。

  “电梯梦”问题重重难以推广

  老公房装电梯的“好处”那么多,为何不像“平改坡”那样容易推广呢?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呢?

  记者在先前的调查中分别致电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办、上海市房管局等职能部门,但主管工作人员都“客气”地告诉记者,对于老公房装电梯“自己”不是主管单位,无法为记者提供相关资料和帮助,并建议去其他单位问问。最后,记者终于找到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基金会的李主任向记者介绍,市老年基金会最近正在推进“多层住宅加装助老电梯”的公益项目的试点工作。浦东、杨浦、长宁、虹口、静安、徐汇6个区以及上海电梯行业协会等将一起参与这次工作。

  李主任透露,由于多层老式公房的结构、地基墙体承重、建筑材料等都是按没有电梯的房屋要求来设计、施工的,不具备安装电梯的条件。如随意改变,轻易加装,一则会带来不安全因素,二则会影响房屋质量,一定要经过专业的调研。第二,如要加装电梯,势必会破坏原有的格局,有的方案是在原有的居住面积中分割出一部分,其中既有公共面积,又可能有居民自家的面积,同幢楼里居很难达到意见统一。还有的居民提出采光和隐私被影响。第三,加装电梯的资金,使用维护的费用哪里来?如何筹措?如何分摊?如何管理?第四,市里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管理职能部门在统筹管理、协调老公房安装电梯的事宜,而这些都是令人头疼的事。

  “此次公益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如何推进老公房装电梯,因为困难重重,所以是否成功还不知道,'上面'让我们少宣传,多做实事。但是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经过电梯协会和电梯制造单位勘察,上海老楼可归为8种楼型,加装电梯在技术层面上不成问题,相关企业还承诺将为首批试点的7幢楼房捐赠电梯。”

  在记者的追问下,李主任透露,现在的技术非常全面,老式居民楼加装电梯还能非常“时尚”,既考虑到居民家中采光,又兼顾到居民楼整体形象的“观光电梯”也已经运用到了改建中。

  扩建盈利支持电梯维护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除了缺少主管单位,资金始终是老公房脱胎换骨改造的最关键一环。包括购置电梯、修筑电梯井道、加固地基、房屋扩建、大楼外部景观和小区绿化等等,据老年基金会的李主任介绍,现在光一台电梯的成本就在30万元,再加上各种杂项费用,一幢老公房的加装电梯费用至少需要60万元。

  都说生活就是问题叠着问题,那么在改造的节骨眼上,资金问题又怎么解决呢?记者为此特地走访了华师大三村。去年,华师大三村的“电梯旧房改造小组”创造性地拟定“电梯的钱加层补”做法——原来的房子加盖一层楼对外出售,所得的房款用来支付加装电梯的工程、日后的维修保养费用。此外,每户改造居民还可以扩建8-10平方米,这部分扩建的面积仅收取成本价——大约2000元/平方米。

  位于普陀区金沙江路895弄的华师大三村小区的多层旧房里,居住的不少都是华师大已退休的老师,而这个群体住户中的“空巢”家庭户(即夫妻两口)或孤寡老人居多。这些老人平时的出行非常困难,尤其是一些体弱多病的老人,经常处在“上去下不来,下去上不来”的困境中,有些没办法上下楼的只能雇人来背老人上下楼。经过两次意见征询,最终,整个小区72%的业主同意加装电梯,而拟加装电梯的住宅楼(52、53号)所有有独立产证的居民也都同意加装。

  对于加装电梯之后的维修费用,开发商表示会与物业协商,基本由物业进行维护,开发商会预留约30万元的电梯维修金和约5万元的五年电梯保养费,五年之后的维修费用便由物业公司来解决。在开发商提供的《上海华师大三村小区多层加层加电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经过概算,总的工程费用约为848.6万元,算上加层出售的利润以及扩建业主所交的费用,大约能够盈利20余万元。而所有资金账户也由业主代表参与监管,合理使用。

  在上海,5万余幢老公房得到加装电梯改造的还非常有限,对于这项利民工程如何攻克难关继续推进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大问题。老年基金会的李主任向记者透露,今后推广的模式主要是政府出一部分资金,居民承担一部分资金,再由相关企业赞助一部分,多管齐下并步走。然而具体政府出多少,居民要出多少,企业又赞助多少,李主任表示还要再进一步调研和协商,现在不方便透露,“我们希望是8月份开工,在这之前,会有明确的好消息和方案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