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学生写作风帆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情结是写作的“催化剂”。 通俗地说,情结是指在人们心理活动中经常起作用的的情感、思维、意念等,是支配和控制人的行为的一种心理力。对学生写作来说,情结其实就是生活的结晶,尤其是生活中的不幸、痛苦、劫难和震憾心灵的人和事,更容易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情结。 虽然说绝大多数人都有情结,但其性质、强度、明晰度和作用力各不相同。我们作为农村中学教师,应努力促进学生情结的强度,明晰度、作用力高于一般的人,并能成为写作心理的一部分,升华、寄托在作品中,使情结成为写作心理的“灵窃”,成为写作灵感的源头,在写作过程中起着心理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并支配学生在其作品中形成某种特色的东西。(如,乡恋情结,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情结,恋父母情结等) 情结具有情感性、强迫性,持久性,在写作过程中,影响着学生写作的基本倾向、题材取向、作品风貌以及学生创作的情感。一旦学生心中凝聚了写作情感,就会扬起写作风帆,就会改变以前懒于写作、怕写作、不知写作的习惯,变得勤于写作、乐于写作,心中充满了写作情感。 情结是“催化剂”,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结,扬起写作风帆,激发写作情感呢?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笔者作了如下初探: 第一,上好“综合学习”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具有全球性的文化视野。于是在上综合课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熏陶美的事物,激发创作“美”的情感。如在上“综合学习──主题探究桥”这一课题时,我通过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桥的历史与现状,通过准备好的图片和录相,通过诵读有关桥的美文,并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去寻桥,去感悟平凡的桥下留下的不平凡的足迹,激起学生写作的情感…… 第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好的作品一定是来自于生活当中,绝不会是书上看来的或想出来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当然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出一些正确的引导与提醒,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捕捉住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写下生活中的美。 第三,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定下写作主题思想的传统格局,让学生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我根据学校的地理优势,经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受大自然。自然中那些赏心悦目的景物既陶冶人的情操,产生美好的情感,又能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力。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倾诉 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富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会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有成人的眼光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只有敢于说真话,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语文课就是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尽情的释放出来。 第五,创造写作意境,启迪潜在情感 学生在作文时,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思路中断,无法选材立意的现象。为此,我常创造与之相关的意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角色。如指导《我的母亲》,我先向学生介绍母亲的伟大和无私,然后设置一个个场景:假使你生病,你母亲会如何?假使你母亲是一位清洁工,现在在做什么?你上学的路上,你母亲一般会对你说什么?假使你现在从美国留学回来,你母亲又会如何,假使你现在就是为人之母,面临着你的儿子学习不努力,你又会如何...... 第六,利用校本课程资源 作为“才子之乡”的一名农村中学学教师。根据我校的特色,我巧妙抓住每日的“临川才子美文诵读”这一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乡之情,利用我校的校本课程──电影,走进课堂。组织学生看电影,评电影,写剧本,拍电影,让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启迪创作情感。并力争在今后努力开发出更多的校本课程,来培养学生在写作情结。 结束语: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常新话题,教无定法。作为农村中学一名年青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最新的教学资源,只有虚心的接纳许多同行们的先进教学理念,不断地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摸索,形成自已富有个性的作文教学模式,只有多写下水作文,以自已的写作实践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写作情结,扬起写作风帆。让这些可爱的、质朴的农村初中学生变得勤于写作,乐于写作,用激昂的文字来放飞自己飞向大山外的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