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朝作家鲍照、鲍令晖的兄妹情

 聽雨軒sjh 2012-07-13

南朝作家鲍照、鲍令晖的兄妹情


李婍

中国古代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才女,生平记载最少的,大概就数鲍令晖了。

这个生长在南朝宋时的女诗人,是著名文学家鲍照的妹妹,应该不是什么太大的美女,如果模样稍许出众,凭着她哥哥在文学界的名气,就会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关于鲍令晖我们知道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甚至她一生中嫁没嫁人都不知道,想必应当是嫁过人的,一个正常女人即使再丑也不会嫁不出去的,但至少没嫁到名门士族,否则就不会这样悄然无声了。

估计鲍令晖一生没少写诗,但遗存下来的却不多,仅仅有七首,而且基本上都是拟古之作。虽然她留下的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不错。看这首《拟青青河畔草》: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堂中。

明志逸秋霜,玉颜掩春红。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很不错的一首诗,至于写给谁的,就说不清了。从诗里的意思看,是描绘独守空房的女子思念驻守边疆的丈夫的,就猜想,鲍令晖的丈夫或者男朋友莫非是一个军人,为了保家卫国参军入伍了,剩下她一个人守在家中经常独自流泪到天亮。

历史上的事情是不能瞎猜的,假想的故事不是历史。鲍令晖和哥哥兄妹情深是真真的,哥哥妹妹的感情能好到这个份儿上的不多见,但从她与哥哥的交往中看确是不争的事实。

鲍家兄妹是山东郯城人,家庭出身不是贫农下中农,但也不是土豪劣绅,他们家祖上曾经做过官,官职不是很高,到了他们这一辈已经相当贫寒。南北朝是非常讲究门第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虽然老鲍家也算士族,日子却是穷的丁当响,鲍照同学曾经写过一篇作文说他们家要靠自己挑柴、捆菜维持生活。没有“希望工程”的南北朝,这样穷的人家还能供着他们哥俩儿读书,看来鲍家的老爸老妈挺够意思的。因为家中只有这两个孩子,从小兄妹朝夕相伴,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比一般的兄妹要亲密得多。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似乎特注重亲情,并且似乎盛产兄妹文人,在他们之前的晋太康文坛上有左思和左芬兄妹,也是感情深厚,也是双双才情过人。关于这个问题,鲍照曾经对宋孝武帝这样评价:“臣妹才自亚于左芬,臣才不及左思。”鲍照这样的自我评价有些过于自谦了,与左思相比,他的才气不在左思之下,他的妹妹鲍令晖也和左芬不相上下,只是左芬的身份是晋武帝的贵嫔,从地位上看没有可比性罢了。

鲍照虽然非常有才气,但在讲究门第的时代,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只有选择布满荆棘的个人奋斗的道路。他出身低下但又不甘低下,一生贫寒却漠视贫寒,渴望富贵骨子里又鄙视富贵。在这种矛盾中,他左突右冲,在仕途上担任过的最高级别也不过是正县级职务,最后一不留神连性命都搭进去了,只活了五十挂零。不过,鲍照在文学上要比仕途成功得多,他独创七言隔句押韵体制,又融汇民歌风格,实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他的诗情思高茂,文辞华美,沉雄凝炼,骨力刚健,清新俊逸,在文学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鲍照二十岁就离开家乡到外面闯荡,离别亲人踏上艰辛的谋生之路,此去也许就是永诀,鲍照唯一的妹妹鲍令晖含泪为哥哥送行。遥想南北朝时代,怀揣着满腹理想的鲍哥哥靠步行跋山涉水寻找出路,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如同一个流浪汉,这样艰辛的路上,思念亲人是必然的。妹妹送别的一幕不断在鲍照脑子里再现,后来他就写了抒发自己离家羁旅的惆怅情怀的《代东门行》: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丝竹徒满座,忧人不解颜。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这首诗所表达的兄妹感情,不但让现在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们百思不解,即使有兄妹的人也自叹不如。有人曾说这是首情诗,其实兄妹之情也是一种感情,归为情诗也有道理。

“在家靠弟兄,出门靠朋友”,这在中国大地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鲍照选定了临川王刘义庆,又是献诗又是言志的,才得到了青睐,后来刘义庆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天到江州赴职。从建康西行赶赴江州,鲍照一路走一路写,最有名气的就是走到大雷岸写的那篇《登大雷岸与妹书》,文中详细地诉说了自己旅途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九江、庐山一带山容水貌和云霞夕晖、青霜紫霄的奇幻景色,表达了严霜悲风中去亲为客、苦于行役的凄怆心情。结尾转为对妹妹的叮嘱与关切,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他谆谆告诫妹妹:“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为我念。”诗文中细细的叮咛,深深的呵护,使得寓于其中的兄妹之情久远深长。

不知道那个遥远的年代,这些东西要过多久才能传到鲍令晖的手中,看到诗文中描写的艰难旅程,鲍令晖对哥哥更加挂念,下面这首《题书后寄行人?自君之出矣》据说就是写在此时:



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

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

杨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

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



从这首诗来看,鲍家的确是人丁稀少,说不定父亲已经早亡了,母亲也不识字,否则外出的游子不把书信寄给爹娘而寄给小妹,不合情理啊。因为家里只剩下了母亲和小妹,所以自从相依为命的兄长离家之后,鲍令晖心情从来没有欢畅的时候。秋风越来越凉了,有时候坐在窗前,望着哥哥离家的路忧思忡忡。家里剩下了孤苦伶仃的一对母女,没有了男丁的保护,所以每个夜晚家里只好早早闭上大门,不敢到天黑再启动砧杵,女人们胆小啊。帐中只有流萤作伴,庭中只有紫兰为友。秋色更浓已经是衰草连天了,时节在渐变,信使终于带来了哥哥的来信,知道漂泊在外的亲人也在想家而且行程艰辛,心中更添牵挂。盼望寒冷的冬天快快过去,漂游在外的亲人伴随春天一起回家。

后来,鲍令晖又写过一首《示行人》,这首诗一直被人们当作情诗传颂,但也有人说这首诗是写给鲍照的。鲍照到外地就职,迟迟不回家省亲,鲍令晖在春风中徒然思念远方的兄长,写成这首诗: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

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


诗中无论是文字还是情绪都那么自然淡雅明快,用诗评人的话说叫做“小诗本色,不嫌迫促”,在暖暖的春风中,在桂绿兰开的美好景色中,等不来想见的人,心情却不是很沉重。“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这样的思念似乎不太像苦苦相恋的情侣间的情感,如果说是写给哥哥的,是在写亲情,似乎倒能说得过去。

鲍令晖的日子在怎样过,后来是否出嫁,如果出嫁了嫁给了一个什么人,所有的这些都没有答案,只是她的生命旅程很短暂,三四十岁的年纪就离开了人世。鲍令晖的去世对抱病在身而且仕途一直坎坷的鲍照打击很大,一度产生了厌世情绪。他当时正在临海王前军参军的职位上,得知小妹去世的噩耗,立即请假回家奔丧。在请假条上,他回顾平生“孤苦风雨”,只有鲍令晖与自己“天伦同气”,现在失去患难与共的同胞,又“存没永诀,不获计见”,“私怀感恨,情痛兼深”。他戚戚楚楚地把请假条交到上司手上,上司被他这张沾满泪痕的假条打动了,批准他休假三十天。三十天假满之后,他又要求续假一百天,说妹妹死了,孤苦伶仃的老母亲接受不了这个打击需要人安抚,我还是再歇几天吧。一百天的假期很快又结束了。如果这个假期能无限地延长下去,鲍照也许就可以寿终正寝,而不会在几年之后的兵变中为乱兵所害——人生就是这样风云多变。

鲍照的《伤逝赋》就是他休假期间写成的。这也是一个秋天,失去爱妹之后他心情沉痛, “露团秋槿,风卷寒萝”,“凄怆伤心,悲如之何”。年迈的母亲和年长的哥哥还在,小妹却早早离开人寰,鲍照在《伤逝赋》中感情深挚地抒写对鲍令晖的悼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鲍氏兄妹之间的情谊能够至此,的确感人。

目前流传下来的鲍令晖的几首诗都是拟古之作,而且基本上都是情诗,凄婉真挚感人,但还是不同于那些绮丽的南朝情歌,如“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这样的诗句被看作南朝乐府诗中的佳品。钟嵘说她的诗“往往崭绝清巧,拟古尤胜”,但又批评她“百愿淫矣”。对她诗中表现出的“淫”,我们不敢妄断这样深的情感是写给谁的。

在并不辉煌的短暂一生中,这个女人只留下这些不知为谁写的诗句,具体到她生命中都有过怎样的故事就不知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