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足深情书信诗

 唐音宋韵 2011-02-11

手足深情书信诗

 

提到南北朝宋齐两代的女诗人,钟嵘认为,只有鲍令晖、韩兰英两人。韩兰英的诗文,已全部佚失;鲍令晖著有《香茗赋集》刊行于世,虽今已散佚,然尚存数首,见于南朝徐陵《玉台新韵》,今人钟仲联《鲍参军集注》附有她的诗歌,得以流传。这样,鲍令晖便是宋、齐两代唯一的有著作传世的女诗人了。

鲍令晖,生卒年月不详,生活在南朝宋时一个贫寒的士族家庭,是因写了《三都赋》而使“洛阳纸贵”的“元嘉三大家”鲍照(鲍参军)之妹。鲍家人丁稀落,父母只生了他们兄妹两人。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第时代,她们“身地孤贱”,一家人过着“束菜负薪”的艰难生活。在这种境遇里,兄妹俩相依为命,手足情深。鲍令晖在哥哥的影响下,沉于吟哦,其诗虽不及其兄,但也是鹤立鸡群。一次宋孝武帝让鲍照评价自己与妹妹的才华,鲍照说:“臣妹才自亚于左芬,臣才不及左思。”(《诗品》下卷)这里,鲍照将自己及妹妹与左思、左芬兄妹相比,虽有“不及”的自谦之词,而自谦之外自有恃才傲物之意,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妹妹的赞美和自豪。艰难的生活境遇,相同的兴趣爱好,使这对文学兄妹建立了非同寻常的感情,这种感情在他们的诗歌唱和中表现得十分深沉而真挚。鲍照羁旅在外,曾写有《代东门行》表达兄妹离别的惆怅情怀。这首诗辗转到鲍令晖手中,她展读之后,凄苦难当,联想到哥哥的艰难和孤独,写下了《题书后寄行人》:

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

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

物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

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

这首诗,开篇便将思兄之苦和盘托出,自从兄妹离别之后,她终日愁眉不展地坐在窗前,望着哥哥离别的道路,等待着哥哥的归来。一次次地等待,一次次地失望,怎不让她心碎神伤呢?临轩而望的细节描写,塑成了一尊黯然伤神的艺术雕像,感人至深。接着她把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进一步展开:晚上,不敢启动砧杵,因为一听到砧杵的声音,害怕会勾起痛苦的怀念;白天,不敢登楼开门面对青山绿水,因为“行人更在青山外”,于是只得将门户紧闭。帐中,飞来流萤作伴;庭中,只有紫兰为友。这些复杂微妙的心理刻画和触动情思的景物描写,使原本就伤感的情绪更笼罩上了悲凉的气氛。而后,从草木的枯落知道了时序的变化,从信使带来的信知道了客行的寒冷这两个方面写对哥哥远行在外的挂念和心忧。最后,再由担忧转向期盼:暮冬过尽,哥哥会随着春天的来临回来吧!这深深的呼唤,饱含了多少兄妹深情啊!可是,春天到了,哥哥没有回来,于是她又写了《寄行人》: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

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

小诗前两句写时序的变化,照应前一首中的“紫兰”,经冬历春,点明了兄妹分离的时间;后两句写哥哥未归,照应前一首末句的期盼“除春待君还”,用美好的愿望与无情的现实作比较,尤其是巧妙地写到春风对自己曾经满怀期盼,而今却满怀失落的嘲讪,把这种无奈、痛苦的感情表达得蕴藉深厚,纯朴自然。

由于鲍令晖一生多愁善感,身体虚弱,先鲍照而英年早逝。鲍照在病中闻知噩耗,“凄怆伤心,悲如之何”,告假奔丧,又写下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伤逝赋》以哀悼。抒发兄妹深情是鲍氏兄妹文学创作的主旋律,而这种感情的表达大多是利用书信的形式,所以也有人称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对写“书信诗”的人。

除了表达兄妹深情之外,鲍令晖其它的诗多写思妇对征夫的怀念,如《拟青青河上草》: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

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这首诗是拟《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而作,写的是一个端庄的淑女对远戍征夫的思念。诗的开头运用“兴”的手法,托物起兴,借写随风飘动的窗前竹枝和新绿茂密的庭外桐树这些自然景物创造意境,烘托气氛。描绘的这幅春回大地的图景,勾起了对征人的思念,同时翠竹临窗,绿桐垂门,又衬托出女主人的高雅情怀。继而是女主人的望夫特写:或窗前、或台上立着一个在春寒中瑟缩的少妇,她在凝视着远方,平静清冷的面容掩饰不了焦灼躁动的内心,她在思念远戍的征人。但是尽管她望断秋水,仍然是“终日望君君不至”。于是作者把笔触从望中收回,接着用两个比喻向征夫诉说情怀:为了你,我的心志洁逸秋霜;为了你,我保留着青春的容颜;可是一别之后,你却音讯杳然。虽然说人生难免别离,但是我们也分别得太早太久了。这种由思念而盼望,由倾诉而悔恨的心理变化,把一个少妇的心理状态细腻而传神地表现了出来。诗的结尾“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更是情景交融、含情脉脉地道出了自己的企望及这一企望得不到实现的哀苦:我的这种痴情和相思,就连夜月里的鸣弦,春风中的青山也在为我羞惭不已了!

她的《代葛沙门妻郭小玉作》二首,写的也是思妇之苦:

其一

明月何皎皎,垂幌照罗茵。

若共相思夜,知同忧怨晨。

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

君非青云逝,飘迹事咸秦。

妾持一生泪,经秋复度春。

其二

君子将徭役,遗我双题锦。

临当欲去时,复留相思枕。

题用常着心,枕以忆同寝。

行行日已远,转觉心弥甚。

其一:皎洁的月光透过低垂的幔帷照到了床垫上,深深的相思因此而被触发,我在思念远役的丈夫,他也在思念我吗?如果我们在夜晚彼此相思,那么白天也会共同忧愁。这种日思夜想,使得我们憔悴不堪,花样年华逝如流水,无情岁月形同驹隙,都不会怜惜和同情我们的容颜衰颓和青春渐逝。你为了“事咸秦”(指入朝做官,咸阳是秦朝的都城),我们竟付出了如此大的无可弥补的代价,真是“悔教夫婿觅封侯”啊!现在后悔已经晚了,只得像泪人一样苦度春夏秋冬。无情岁月的摧残,遥遥无期的等待,绝望苦涩的泪水,使人感到揪心裂肺。其二:回忆惜别的情景,你送给我象征着真挚爱情的亲手题词的织锦,我常常把它枕在头边,每当看到它,就想起了你。但是,与我同枕共寝的毕竟只是你的山盟海誓,而你呢?你在天涯,还是在海角,不得而知。随着离别的时间一天天加长,离别的距离也该是渐渐加远了吧,“离恨渐远渐无穷”,这种离愁也在与日俱增。这里作者抓住“双题锦”这一典型道具,演出了一曲凄楚幽婉的爱情片段。但凡有这种生活的闺中思妇读到它,定会引起共鸣而潸然泪下。

鲍令晖的丈夫是否有过从军的经历,难以考证,但从她留下的为数不多的诗作来看,这类题材的作品不少。从上题来看,知是代人而作,其它恐怕也是这样。尽管如此,她的这些拟古之作,都写得得心应手,感情充沛,且多有创格,因此钟嵘说她“拟古尤胜”,“往往崭绝清巧”。她的诗尽管多写离情别绪,没有多少深刻的社会内容,但她的青胜于蓝的拟古创新,结思巧妙而又纯厚的手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