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花之鲍令晖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 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 桂谢兰开,经秋至春,可是你还没有回来,那柔柔的春风都在偷偷的笑我呢。二十个字写尽三季,由景至情,自然熨帖。东风绽花,含意蕴藉而又明快,诗意淡雅而又些许小女儿态。难怪后人王夫之称赞这首《寄行人》“小诗本色”呢。 鲍令晖,钟嵘说是南齐人,后人考证又说南朝宋人。当出生于山东郯城,为著名诗人鲍照的妹妹。一次,鲍照与宋孝武帝聊天,道“臣妹才自亚于左芬(释蝶前有单篇记之),臣才不及太冲尔”。太冲即左思。自谦之语当不可全信,但无论如何,鲍照兄妹与左思兄妹,也是文学史上的佳话吧。 南朝动乱,令晖生平事迹俱不可考。鲍照说自己“束菜负薪”,“身地孤贱”,应该是出身贫寒士族,似乎也只有兄妹二人相依为伴。既寒而孤,释蝶想来,于贫寒孤苦中,相互问难,读书为乐,反而更增加了兄妹之间的感情吧。后来鲍照离京就职,思念关心就只能寄意诗书了。鲍照《代东门行》诗和《登大雷岸与妹书》感慨羁旅愁苦,叮嘱妹妹“夙夜戒护,勿为我念”。鲍令晖接读兄长诗书,不胜思念,乃赋诗回复: 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 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 物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 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 不敢临窗,不敢砧杵;帐中流萤伴;庭中紫兰友;何时归来,暮冬待春么?冬去草青青,春来遍地花,哥哥竟然滞留未回。花间小径,思念的烦恼顿时萦绕于心,令晖不觉嫣然一笑,随即移步香闺,点墨而就篇首的《寄行人》。可惜令晖不寿,早逝于兄,兄妹二人的唱和戛然而止,徒增后人遗憾啊。鲍照闻此噩耗,悲痛不已。后睹物思亲,更加“凄怆伤心,悲如之何”,乃书《伤逝赋》以记哀思。 历经战乱损毁,令晖诗留传不多。《玉台新咏》录其七首,多为拟古,仿乐府诗,皆属思妇思念征夫之类。但构思结句“往往崭绝清巧”,所以钟嵘于《诗品》中赞其“拟古尤胜”,如上引《自君之出矣》。再录《拟青青河畔草》: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 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抒情主人公坚贞、高洁而又脉脉含情,较之《古诗十九首》中的原作,无论意境还是情趣都胜出一筹。拟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弃旧,赋旧题以新意,自是佳作。 鲍令晖还有抒情小诗,自然清新,别有趣味。文首《寄行人》当属此类,再录两首如下: 青荷盖绿水,芙蓉发红鲜;下有并根藕,上生同心莲。-----《青阳歌曲》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蚕丝歌》 说鲍令晖是史上第一情诗高手,一点儿不过。可能由于生活局限,其诗基本属情诗范畴,后人或咎其言情太甚,完全是旧时观念所致,不需一驳。倒是鲍令晖是否有征夫在外,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暂且存论。但状物写景,言情切切,思妇含蓄,意象高洁,却是不争的事实。况且以五言寄情,对偶有致,音韵和谐,不但发展了前人的五言古诗,还为后人的五言绝律做了有益的探索呢。诗歌史上,当功不可没吧。 于是,释蝶感叹: 五言能启后,拟古更出新。鲍女相思句,清真蕴意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