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漆木雕龙凤纹盖豆,2400年前,装咸菜、肉酱的器皿,


鹿角立鹤
鹤身、鹤腿、鹿角、两翅、座板共八个部分组装而成,座板都是单独铸造,可自由拆卸,然后采用子母榫扣接的方式连成整体,造型非常别致。鹤引颈昂首伫立,钩形长嘴,两翼展开作轻拍状,拱背,垂尾,两长腿粗壮有力,下各有三爪立于长方形座板上。鹤头左右两侧鹿角向上呈圆弧状,并分出数支分杈。鹤头、颈与鹿角上饰涡云纹、三角云纹和圆圈纹;腹背饰斜宽道的羽毛状纹中夹以勾连三角纹和凸形脊纹;翅上铸浮雕的蟠螭纹和小圆圈纹;座板上铸勾连云纹、蟠螭纹、凤纹等。鹤的头、颈与鹿角均错金装饰,背脊和双翅的周边镶嵌着绿松石。鹤嘴右侧有铭文七字:“曾侯乙作持用终。”迄今为止鹿角立鹤只发现了这么一件,是国宝级文物。


这是一件小小的独体食用器皿,鸟身中部两侧各绘有乐舞图像(忘了拍个细部不能细观)。左图鼓师神态自若,伴随着阵阵鼓声翩翩起舞,图案是经过变形抽象化了的,有一些巫师化。右图描绘的是正在奔放狂热地撞击编钟的乐者,外形似小鹿,又似双翼展飞的神鸟,图案有着巫术丰富的涵意的原始歌乐鼓舞热闹的场景。

这个条案图案极其复杂,由于时间及远,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但仍可想象出新时的华贵奢侈。
一个博物馆不是一天两天的参观能看得完、看透,透过这些文物还有许多延伸的故事和迷让我着迷,让我沉醉。有机会我还会再到湖北省博物馆,再来看看曾候乙墓的出土文物。
再会了曾候乙墓。
从工艺技术上讲,漆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漆:直接在木漆表面平涂漆料,简单易行,效果朴实,至今仍然在家具、工艺品、建筑等表面处理上广泛使用。
2) 雕漆:在器物表面叠涂朱雀,是漆面达到一定的厚度,再用刀具体刻出各种图案,产生浮雕效果,比较麻烦。
3) 雕填:在上述雕刻工序之后,于凹底部分填入另外颜色漆料,直至填平,使图案富于变化。
4) 戗金:待器物表面的漆层干透后,用针、刀等刻画图案,再以金屑、金丝填平,用银者称为“戗银”。
5) 填漆:用不同颜色的漆料,用时堆填,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使漆料之间自然相接,然后打磨成一个平面。
6) 螺鈿嵌镶:根据不同装饰内容,在漆面局部雕刻后嵌进螺鈿,使装饰效果更加复杂,色彩变化上也更加丰富。
7) 在平漆的技法中,后来又延伸出许多以金为装饰的方法,如描金、贴金、撒金、泥金、涂金等,以及描漆、彩漆等涂漆的不同手法。漆器的历史比较长,又经历耐用,留至今日的文物也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