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旧时曾遍布大街小巷 老济南到底有多少关帝庙?

 百合 2012-07-14

宋、元、明、清以来,由于儒、释、道的共同宣传,“当时义勇倾三国”的关羽日益被美化、圣化和神化,最终成为“万古祠堂遍九州”的超神。掰起手指头,老济南可以说清济南城中有两座文庙,两座吕祖庙,三座城隍庙,但却没人能说清有几座关帝庙。这是为何,因为太多了。先前,将军庙街、芙蓉街、估衣市街、东城根街、红墙庙街、正觉寺街、佛山街、小沧街、后宰门街、平泉胡同等均建有关帝庙。历经岁月的洗礼,这些关帝庙如今或坍塌废弃或湮为民居,它们的命运以及与之相关的关帝文化仍值得人们关注和回味。

共青团路关帝庙:昔日会馆的守护神

  高都司巷1号门边墙体中砌有清顺治年间记载修建关帝庙的碑刻。
  在拓宽改造后的共青团路(旧名估衣市街)北侧,一组开间不大但小巧精致的古建筑被保留下来并整饬一新,这组建筑被人们称之为蜜脂殿和关帝庙。其实两者均是旧时集云会馆的组成部分。
  旧时济南市的会馆多由各省客籍人修建,由同行业人集资修建的会馆只有两处,除由钱庄、银号资本家集资修建的钱业公会外,便是这所由估衣行同业人修建的集云会馆,该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初年,原称蜜脂殿会馆,盖因建于西蜜脂泉边而得名。会馆内祭祀圣帝关公,故正殿称关帝庙。后行中人托圣帝义气凌云之福佑,因为集会之所,遂名之集云会馆。民国十六年(1927年),因政府开拓阔街市,原规模较大的集云会馆被迫去掉了大门、屏门、西对门、南客厅等建筑,并新建八间市楼。建国后会馆剩余建筑逐渐被辟为民居,直到2001年再次拓宽街道时,才将蜜脂殿(会馆前殿)、关帝庙(会馆正殿)及七十二泉之一的西蜜脂泉暴露出来。
  记者日前在现场看到,蜜脂殿由东西两座二开间青砖青瓦殿堂组成,中间为大门,前卷棚、后硬山式结构的关帝庙虽然体量不大,但与先前破败不堪的样子相对比,修复如初的关帝庙平添了不少森严庄重气势。西蜜脂泉便位于关帝庙前的狭小天井中,池长四五米,中被石板桥一分为二。
  “别看庙小,这里关老爷可立过大功。”老街坊石大爷说。据他讲,当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将违例出宫的太监安德海捉住后就秘密关在这个关帝庙。后来慈禧太后来了秘旨,丁宝桢果断决定“前门接旨,后门杀人”,先将安德海从关帝庙后门拖出斩首,然后从关帝庙前的蜜脂殿出去接旨。或许正是由于出了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又将蜜脂殿称为秘旨殿。

将军庙街关帝庙:门楼尚在,惜内部建筑坍塌或改造

  清顺治七年(1650年),西班牙教士嘉伯在济南将军庙街创建了济南最早的天主教堂,时称洋教堂。为匡扶正统,当时人们便集资在洋教堂四角各修建关帝庙一座。
  清雍正二年(1724年),将军庙街洋教堂被当地群众焚毁,传教士也被悉数赶走,直到道光年间才又在原址重建。关帝庙在此后也逐渐落寞,清康熙年间,位于洋教堂东南角的关帝庙改称慈云观,供奉观音大士和关公。后因毁于大火,慈云观后于道光年间重建,门楼至今尚在,惜内部建筑建国后悉数坍塌或改造。
  如今,天主教堂周边的其他3座关帝庙也早已不知下落,但在将军庙街西口正对的高都司巷1号院墙上,仍存有一块顺治十六年所立的记载关帝庙修建内容的石碑,底部碑座尚在。据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铭考证,石碑原位应在此处,石碑附近当年应是在洋教堂西北角所建的关帝庙。

昔日趵突泉关公祠:错把“关胜”当“关圣”  


  在趵突泉公园的马跑泉边,曾有一座关公祠,又称关王庙。不过,这并不是关帝庙。相传“大刀”关胜一次与金兵鏖战后,饥渴难耐,这时他的战马用蹄子刨地,不久,一股清泉破土而出,此泉遂被后人称为马跑泉。为纪念关胜这位抗金英雄,后人遂于泉边为其建祠,时称关公祠。然而,后来历经元明两代兵乱后,关公祠基址坍塌,在重修祠庙时,有人将“关胜”误作“关圣”,于是塑上了关羽及关平、周仓的塑像,俨然成了一座关帝庙。幸好诗人朱照偶然经过这里,发现了问题。于是作诗两首以纠其谬误:
  祠宇空存神位更,泉源徒博马跑名。何干汉寿关侯事,流水声中
带不平。
  关圣祠多城复村,协天称帝位殊尊。何争临水数椽地,血食合当
归裔孙。
  无独有偶,上世纪60年代扩建趵突泉公园时,人们在马跑泉街的观音堂边,再次“发现”了已被忘记的关公祠,当时也以为是关帝庙,幸及时查阅志书,才避免闹笑话。
  如今,马跑泉边已不见当年的关公祠,这段阴差阳错塑神像的典故也几乎被人们忘却了。

 

已然成了“粮油专供店”

    庙市合一是济南古城区的典型特征,这一点在泉水遍布的芙蓉街最为明显。除数不清的老字号以外,这条长不过一里的繁华街市上,当年还有府学文庙、尼姑庵、龙神庙和关帝庙在此立足。
  记者近日在正对省府东街(原小布政司街)的芙蓉街路东看到,当年的关帝庙已然换成了“粮油专供店”的牌匾,但高逾6米的大门楼仍依稀显示出当年的威风,门楼屋脊上尚残存古朴砖雕。
  “五六年前,我曾去东屋看过,地面上还砌着当年修建关帝庙时的碑刻。”在附近卖茶叶的叶先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个关帝庙距芙蓉街北口的府学文庙不足百米,可在规模与位置上与庞大的府学文庙尚难形成对称格局,真正与府学文庙相匹配、相对称的是后宰门街关帝庙。
  后宰门街关帝庙位于后宰门街东首路北,在坐标上位于旧时济南府署(今珍珠泉大院一带)东北,芙蓉街北首的济南府学文庙则位于济南府署西北,二者遥相呼应,构成“一文一武”对称分布的格局。后宰门街关帝庙始建于宋代,初名汉寿亭侯庙,后改称关岳庙、关帝庙,为济南规模最大、建筑最早的关帝庙。济南府学文庙亦是始建于宋代,建筑规模和时间上同样是济南之最。
  府学文庙被分割为三部分,除照壁、大成门、泮池尚能临街看到外,其主体建筑大成殿长期隐于大明湖小学院内,不少济南人甚至忘却了它的存在;后宰门街关帝庙亦是长期隐身民居之中,本身也被辟为民居,若不是去年进行的县西巷、钟楼寺街一带的拆迁改造,多数人压根不知道它的存在。
  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主殿后檐坍塌后仅剩下东山墙,粗大的梁架暴露于外,但前卷棚后搭连,三开间、五进间、七架梁的高规格结构仍然清晰可见。一位家住附近的老街坊说,文革中,庙内碑刻被拉倒后,埋进了主殿室内。
  在县西巷综合整治工程中,后宰门街关帝庙拟就地保护,并恢复昔日风貌。为保护这座弥足珍贵的古建筑,半年前,济南市文物部门已将南起后宰门街、北到万寿宫街、东至钟楼寺街、西及塘子胡同的方形区域进行拉墙保护,这个区域内除关帝庙外,还包括其西侧的福慧禅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