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姓的崛起

 忘忧草草图书馆 2012-07-14


两汉时期
汉代中央见裴氏:侍中裴盖、敦煌太守、汉末裴茂
侍中裴盖
春秋末期,秦后子碱出奔晋,晋平公把他封在闻喜县同川之裴中,因邑命氏,被称为裴公,从而成为河东裴氏的鼻祖。自那以后,历经战国、秦到汉初,约300年之久,历史上都没有裴氏的任何记载。这300年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事件。裴公公子铖在裴中立足不久,公元前536年秦景公死,他按原计划匆匆回秦国去了。留下他的后代在同川之裴中继续从事艰难的创业活动。这以后,他们所依赖的晋国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动。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阵痛中,晋国国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晋国正在悄然兴起的六卿:韩、赵、魏、智氏、范氏、中行氏,逐渐强大起来,而晋公室日益卑弱。公元前497年,韩、赵、魏、智氏共同驱逐范氏、中行氏出晋国,并将其彻底消灭。公元前453年,韩、赵、魏又联合起来消灭了智氏,三分晋国,自立为诸侯。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国为诸侯,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从公元前541年裴氏在裴中立足,至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立为诸侯,在这一个多世纪中,晋国内乱频仍、民不聊生,六卿都自顾不暇,当然更无心去关心扶植一个在政治经济上不成势力的外来户。裴氏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励精图治,自我发展了。
战国的变化尤为深刻。政治上激烈的动荡和分化,战争的接连不断,使普通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裴中所在魏国,起初定都安邑,但在公元前361年就迁都到大梁(今开封市)去了。在秦、韩的交攻之下,裴中这块地方很不安宁。直至秦统一,裴氏还在原地沉潜,毫无显山露水的迹象。
秦朝的建立,时日短促。人们还在惊恐之中,历史已经进入了西汉。河东裴氏是在汉代崛起的。《裴利物墓志》说:“至于汉文,仙祖侍中,志摩苍云,上帝誉命为清灵真人,昭茂勋也。”欧阳修《宰相世系表》中说,有裴盖氏,汉水衡都尉、侍中。不知此裴盖是否就是汉文帝时的侍中。裴盖担任过水衡都尉、侍中,唐代裴氏墓志中也有记载,如说“汉则侍中受职”、“在汉氏为水衡”、“侍中儒雅,名重汉宫”等。但这些碑志都没有说明这位水衡都尉、侍中是何人,在汉朝哪一代任职。如果我们相信欧阳修的说法,那么这个人就是裴盖。但是《裴利物墓志》说的汉文时,还有疑问。查水衡都尉一职,乃是汉武帝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始置,掌上林苑,兼保管皇室财物及铸钱。王莽时就废去了,其职掌归并于少府。那么,裴盖任水衡都尉,最早应在汉武帝之时。任侍中当在任水衡都尉之后。所以裴盖任侍中不能早于汉武帝之时。结论是:裴盖为汉水衡都尉、侍中,在西汉武帝时或稍后。裴盖,这是河东裴氏自秦后子铖开氏之后,在正史和碑志中,有名姓和时代可考的第一人。裴盖是河东裴氏经过三个世纪的沉寂之后,在政治上崛起的第一人。无怪乎在唐代河东裴氏的碑志中津津乐道汉水衡、汉侍中了。裴盖的子孙后代是不会忘记这位在汉武帝时崭露头角的祖先的。
敦煌太守
东汉时期,河东裴氏人仕的仍然不多,却出了两位敦煌太守,一位是裴遵,另一位是裴岑。
裴盖的九世孙裴遵,曾从云中跟随汉光武帝平陇、蜀,后任敦煌太守。裴遵在敦煌太守任上的事迹,见于《后汉书·西域传》。裴遵参与了处理汉和莎车国的关系。莎车国在西汉后期与汉关系密切。匈奴单于因王莽之乱,乘机占领了西域,只有莎车国力量最强,不肯归附。汉元帝时,莎车王延曾长期居留京师长安,钦慕中国文化,并参照汉法治理国家。他经常告诫儿子们,应当世世代代尊奉汉家,不可违逆。他死后,子康立。汉光武帝初年,莎车王康曾率领其他国家抗拒匈奴,护卫原西域都护的属吏、家属1000多人,并致书河西郡守,询问中国情况,表示对汉家的思慕之情。建武五年(公元29年),河西大将军窦融遵旨立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西域五十五国都归属于他。建武九年(公元33年)康死,弟贤立。十四年(公元38年),莎车王贤与鄯善王安同时派遣使者到京师洛阳,贡献方物。于是汉至西域的道路又打通了,葱岭以东各国都归属于莎车。十七年(公元41年),贤又派使者奉献并请求担任都护。光武帝征求大司空窦融的意见。窦融认为,贤父子兄弟相约事汉,一直很友好,应当给予号位,以巩固现有关系。光武帝就通过来使赐贤西域都护印绶及车旗、黄金、锦绣。这时,敦煌太守裴遵上言:“夷狄不可假以大权,又令诸国失望。”光武帝下诏收回都护印绶。莎车的使者不肯更改,裴遵强使交出。贤因此结怨于汉。但他诈称大都护,遍告诸国。贤又自号单于,日益骄横,向各国征收重税,又进攻龟兹等国,各国愁惧。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都遣世子人侍,贡献珍宝。见面之后,都痛哭流涕,希望朝廷派去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匈奴未服,让侍子们都回去。这时,莎车王贤加紧对各国的进攻。于是各国致信敦煌太守,希望留下侍子,让莎车知道,天子留下了侍子,都护不日派出,使其休兵。裴遵报告朝廷后,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后来,莎车王贤知道这是个骗局,加速了对西域各国的征伐,使西域各国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直至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长史班超出使西域,组织西域各国的兵力,大败莎车,才解除了莎车对西域各国的威胁。从上面的叙述可知,裴遵任敦煌太守,至少在建武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公元41年至45年)之间,历时5年,为加强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做了许多工作。
裴岑任敦煌太守的事迹,不见于正史记载,仅见于著名的《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碑文61字,简要地记录了裴岑在任敦煌太守期间大败北匈奴的战绩。全文如下:“惟汉永和二年八月,敦煌太守、云中裴岑,将郡兵三千余人,诛呼衍王等,斩馘部众,克敌全师,除西域之灾,蠲四郡之害,边境艾安,振威到此,立德祠以表万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