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肝的认识不仅包括治病之道,还包括养生之本。中医认为,人的五脏之中,肝脏易动而难静,肝一旦有病,即不能“安分守己”,容易累及其他脏腑。通过了解中医对“肝”的认识,掌握一些“养肝”的知识,从而做到养肝、护肝,使身体达到一个健康舒适的身心状态。 中医对“肝”的认识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主要位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肝脏具有多种生化功能。肝脏参与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等物质代谢,具有解毒、排泄、防御及解毒功能,还具有造血、储血和凝血等功能。 中医藏象学认为肝的功能很广泛,“有诸内,必形诸外”,这大大超越人体解剖学的脏腑范畴。五脏配五行,五脏又联系着自己所配属的五体,五官,五志,体现了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形成了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的理论体系。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1、肝主疏泄 肝五行属木,“木曰曲直”,具有生长、生发、调达、舒畅的特性。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气机,使之畅达的功能。包括调畅全身气机、促进气血津液运行,分泌胆汁、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还有调畅情志的作用。另外女子的排卵和月经、男子的排精,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2、肝主藏血 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濡养全身、为经血之源的生理功能。“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肝藏血,血舍魂”,“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因此肝参与精神神志活动。 3、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肝主筋,其华在爪 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泪从眼出,故肝在液为泪。中医赋予了“肝”更广范的意义,肝主筋,其华在爪,主要是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爪为筋之余,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目珠斜视和上窜等症状均与肝密切相关。 肝为刚脏,主动主升;肝内相火,主升易动等生理特点。人的五脏之中,肝脏易动而难静,肝一病即延及其他脏腑。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说:“盖肝者,将军之官,善干于它藏者也”。 由以上可知,肝在人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
来自: linqiaozhi > 《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