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天祥后人为何落户兴安?(桂林日报)

 寂寞如诗410 2012-07-14

文姓,是兴安县的望族,兴安县普头村则是其发祥之地,而后其宗族分布于兴安湘漓、崔家、漠川等乡镇,有万余人。他们都是文天祥的后人,其族谱也都将文天祥列为始祖。凡读过文天祥有关史、传的人都知道,文天祥的三个儿子道生、佛生、环生都跟随文天祥领兵抗元,死于国难。为什么兴安还有他这么多的后裔?自然事出有因。

    原来文天祥抗元战败被俘后,他的弟弟文天祜(字壁),慑于元军威势,带着几个儿子投降了元军。元军统帅伯颜曾让文天祜劝文天祥投降,被文天祥痛斥一番,一直心存愧疚。文天祥殉国后,为续文天祥的香火,文天祜将自己的长子文理融以文天祥为父。平日,文天祜也不忘将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高风亮节向儿子们诉说,让文家子孙记住,自己家族中曾有这么一位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丈夫。

    文理融平日爱读诗书,从元以后,他被伯颜派到广西,领兵岭南,分管邕州(现南宁一带)。虽做了元军的都督,但他心里时常想过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

    这时,恰好碰上南国少数民族起事,在剽悍勇猛的义军面前,眼见败局无法挽回,他乘黑夜烧掉了驻营的栅寨,连夜带着家眷和几名亲信——— 包括行军参谋王灵官、总管胡源等人,从南宁往北折回桂林,又从桂林来到都庞岭东麓湘江河畔兴安普头村隐居了下来。元军头领以为他们全军覆没,没有去追究查访。于是兴安便多了这户文姓人家。

    一天,文理融与王灵官、胡源等人外出游玩,看见柳林边的小庙里,聚集了许多拜神求签的人。他们走进庙门,见烟雾缭绕,神台上摆着一尊猪嘴、羊耳、黑脸人身的木雕菩萨。文理融向一位老香客问道:你们为什么对这位菩萨这样敬重呢?

    老汉耐心地说道:先前村里有个打鱼的人到湘江,一网下去网到一根木头。他把木头丢进江心,第二次下网,又把那木头网了上来。第三次再丢远些,依然网着木头。无奈,他只好把木头扛了回来。当晚他在睡梦中,一位猪嘴羊耳的神人对他说:只要你把那网着的木头雕成我的模样供奉在庙里,就会有求必应,吉祥如意。大家商议后,在小庙里供上了这尊怪像菩萨,村里果然六畜兴旺,岁岁平安。

    文理融听后似有所悟。他想起文天祥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散尽家财,组织兵勇,勇敢抗敌,最后兵败被俘不屈而就义!一个木菩萨尚可为百姓谋福利,他为什么只顾自己安逸隐身乡间,不谋进取呢?

    于是他拿出财物,购木买瓦,在普头村建造房屋住了下来,带领村民割草植树,垦荒开田,塞坝送水,开沟排涝,在村前的渠道上修建石拱桥,在江口的大道上修建起杜山桥,给村民带来了方便。同时,文理融又兴办教育,将外地的先进耕织经验引进来。很快,普头村便成了兴安县有名的鱼米之乡,而文理融连生四子,人丁兴旺,在村中建立了文氏宗祠。

    文理融农闲时与伙伴们或漫步江畔,或登山观景把酒赋诗。他在《寒冬漫兴》诗中写道:

    那堪回首驭峰峦,乌有先生世不关。

    千树乱生迷古道,六花飞尽满江山。

    此诗生动地描述了他离开南宁战场,到兴安普头隐居生活的真实情况。而另一首更是写尽了他弃职赴耕的忧伤和自慰。其诗写道:

    弃职邀游不与闻,兴思往事若浮云。

    棋分社稷林堪语,局定江山讵足云。

    一卷仙经垂奕禩,千秋圣道启人文。

    合当知己还挥泪,身后伊谁问典坟。

    文理融作为普头文氏家族开创祖公,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寿终正寝后,其四子把他与妻黄氏并葬于普头村南端江口大路边的平毛岗上。墓前大道上那青石拱砌的古桥便是他亲手所建,而今桥面虽然已改成水泥路面,但青石拱砌的桥底仍完好如初。文理融公与黄氏合葬之墓,在他辞世17年后,其子在其墓前修建了三开式的牌楼式墓碑,上面撰刻一联。上联是:脉近元峰蟠吉地;下联是:穴临漓水护佳城。其中有趣的是此墓碑明明是元代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修建,而落款却是大汉皇帝纪元四千六有九年,辛亥岁十一月初九日重建,足见普头这文氏家族虽生在元代,但并未把元代视为中华皇朝正统。

    文理融公已辞世900多年,但文氏家风依然浓郁地在普头村里遗存。村口那文氏宗祠完好无损耸立村头,祠内打扫得清洁雅净。祠堂大厅的主龛上供奉着文天祥的木雕头像,主龛的右边供奉着文理融公塑像。祠堂右边的墙壁间,除竖着多块捐资重修祠志碑外,还有立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十月初十的祭祀公田碑,立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孟冬月的文氏族普碑。

    更为彰显文氏古训家风望族特点的是普头村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良好村风。而今,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有众多的文化活动。文氏宗祠里,安放着电视机,供大家收看国内外各种新闻、戏剧、歌舞节目,村民们还常编排节目在祠堂自娱自乐。竹林的露天剧场,每年秋收后,都要请剧团来演7天到10天的大戏欢庆丰收。

    普头村自文理融祖公定居开创已来,至今已传至27代,文氏的爱国家风,重义厚德的品格,仍然如文理融公墓碑上刻的那样在承先启后,源远流长。正如其后人文贞芝老人写的:

    文姓历史远流长,家谱传宗永不忘。

    东南西北文姓人,与时俱进创辉煌。

    诚实正直德为重。勤劳为本乃忠良。

    报国为民作贡献,学习祖公文天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