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邮票博物馆 三

 书楼寻踪馆 2012-07-15

 


 

中国邮票博物馆 三


 

 

中国邮票博物馆是社会历史类专业博物馆。位于北京和平门。1980年7月筹备,1985年7月正式建立。

该馆藏品有中外邮票约20万种、近1亿枚,并藏有部分邮政史料文物。其中有清光绪四年(1878)发行的第1套《海关大龙》邮票、1897年《红印花加盖小字一元》邮票、英国1840年发行的世界第1枚《黑便士》邮票、1912年中华民国第1套加盖《临时中立》46枚全套邮票、1930年《赣西南赤色邮政》邮票。这些邮票都已成为世界上珍贵的历史文物。

该馆藏品的构成主要是:清代光绪四年(1878)以来海关试办邮政、国家邮政及邮传部所保存的邮票档案资料,以及帝国主义侵华机构在中国发行的各类邮票;中华民国元年(1912)以来北洋政府、南京国民党政府以及地方政权发行的邮票档案资料;东北、华北、蒙疆等伪政权发行的各类邮票资料;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以来各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发行的各类邮票及部分档案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邮电部发行的各类邮票、档案资料、邮政原图、雕刻原版、国内著名画家的艺术作品、向各方征集和爱国人士向国家捐献的邮票资料;通过万国邮政联盟,从各盟员国交换来的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邮票;国内外集邮图书、美术图书、文物图书等重要专业图书资料。

该馆举办有基本陈列、专题邮票展览与集邮家藏品展览,国际间政府文化交流项目的邮票出展与来展。

交通

1. 地铁和平门
2. 百利宝201、7、14、9、820、特4、808、826和平门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全套共有3种面值,币制为关平银,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红色,5分银为黄色,刷色有深浅暗亮等差异,采用凸版印刷,有背胶,齿孔12.5度。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根据票幅和纸张等特征分为:

薄纸大龙 1878--1882年印制,为第一期。纸质韧薄,略呈透明,图框间距约2.5mm,后期全张为25(5*5)枚,但3分银全张为20(5*4)枚。此期印量最多。

阔边大龙 1882年印制,为第二期。图框间距约4.5--5.0mm,纸张比较复杂,有的脆薄而易裂损。因纸张尺寸关系,3分银全张改为15(5*3)枚,除3分银外,另外两种印量较少。5分银新票存世尤少,为名贵品,俗称黄5分,全张新票为孤品,原由美国集邮家施塔收藏,曾被中华邮票会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1991年由香港林文琰购藏。

厚纸大龙 1883--1885年印制,为第三期。纸质厚而不透明,图框间距2.5--3.25mm,因子模磨损和纸张尺寸关系,全张都改为20(4*5或5*4)枚。按齿孔形态又分光盼、毛齿2套。

大龙邮票发行量共约法100万枚,关于它的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经研讨,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被认为在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之间。因此,大龙邮票的发行史、子模特征和版式、邮戳、实寄封等,长期以来都是集邮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阔边大龙 5 分银全张

在中国珍邮中,首屈一指的要数阔边大龙5分银全张新票。大龙邮票自1878年发行以后,先后共发行三次:第一次印制用薄纸,故称《薄纸大龙》;第二次印制因印版重新组合,子模之间的距离加大,使邮票图案的边框和齿孔之间的距离加宽,故称为《阔边大龙》;第三次印制因所用纸质较厚,故称为《厚纸大龙》。其中第二次印制的《阔边大龙》于1882年2月发行。这时,正赶上邮件猛增,邮票需求量增多。在印制时,首先印制了3分银面值的票,所用纸张为先期印制《薄纸大龙》邮票时裁剩下的小张纸,全张枚数为15(5×3);随后印制面值1分银邮票时,改用不厚不薄的纸张,全张枚数为25(5×5);最后印的是面值5分银邮票,改用法国产的薄而易脆裂的葱皮纸来印制,全张枚数为25(5×5)。这种纸质不适合印制邮票,但因找不到其他的纸,只好用它暂印了2万枚,仅有800全张。因印量少,仅9个月就销售一空。再之这种邮票纸薄易裂,不易保存,存世的新票仅有百余枚。在这些存世的新票中,留存于世的全张邮票,仅有一件孤品。这件孤品(见图)原为美国华邮集邮家吉姆司·施塔所藏,曾被中国著名集邮家周今觉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孤品”。1991年9月,这件孤品在英国苏富比公司拍卖,被香港集邮家林文琰以37.4万英镑买得,使这件流落在外的中国第一珍邮,终于荣归故里。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红印花加盖邮票
发行日期:1897.2.2(光绪二十三年一月一日)
齿孔度数:12-16
印刷版别:雕刻版
图幅:18.5×22.5
原票全张枚数:100(10×10)
加盖全张枚数:(1)(2)(4)-(8)100(4×5×5);
       (3)100(5×10×2)
原票印刷: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
加盖:上海海关造册处和民营印刷厂
(1)红印花票 当壹分(黑、大字)
(2)红印花票 暂作洋银贰分(黑、小字)
(3)红印花票 暂作洋银贰分(黑、大字)
(4)红印花票 暂作洋银肆分(黑、小字)
(5)红印花票 暂作洋银肆分(黑、大字)
(6)红印花票 当壹圆(黑、小字)
(7)红印花票 当壹圆(黑、大字)
(8)红印花票 当伍圆(黑)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红印花八宝:
红印花原票
红印花小字“当壹圆”
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四方连
红印花小字“当壹圆”旧票
红印花小字贰分倒盖兼复盖
红印花“当伍圆”倒盖
红印花双色复盖小字4分
“绿衣红娘”
红印花原票
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的原票,面值3分,以红为主色,刷有红、朱红、绛红,因曾被误认为是印花税票,而得名《红印花票》。其实,它是上海海关于1896年9月印制的原拟用于报关单上贴用的收费凭证,后因商人反对,未能实施,从未发行。1897年清代国家邮政为应急需,便利用上海海关未发行的《红印花票》加盖改作邮票。在加盖之前,仅取出2全张共200枚,用于馈赠中外高级官员、存档加盖设计等,其余全部用于加盖改作邮票。因此,未经加盖的红印花原票,存世量很少。据黄光城考证,存世仅有53枚。未加盖的红印花原票并不是邮票,之所以与中国珍邮并列齐名,因为它是红印花加盖票的原票,而中国清代珍邮,大多是由红印花原票加盖产生的。最著名的是“红印花八宝”:红印花原票、红印花小字“当壹圆”、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四方连、红印花小字“当壹圆”旧票、红印花小字贰分倒盖兼复盖、红印花“当伍圆”倒盖、红印花双色复盖小字4分、“绿衣红娘”。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红印花小字“当壹圆”

红印花小字“当壹圆”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共有8种,即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红印花加盖大字“当壹圆”、红印花加盖大字“当伍圆”、红印花加盖小字“暂作洋银贰分”、红印花加盖大字“暂作洋银贰分”、“红印花加盖大字“当壹分”、红印花加盖小字“暂作洋银肆分”、红印花加盖大字“暂作洋银肆分”。另外还有一种未发行的试色样票红印花加盖小字“暂作洋银贰分”(绿色加盖)。在正式加盖的8种红印花暂作邮票中,最先加盖的是小字“当壹圆”,后因嫌加盖的“当壹圆”字体太小,又改用大字加盖。传说加盖小字“当壹圆”只有2个全张,共计50枚。至今流传下来的共发现32枚,其中有四方连一件,横双连一件,其余均为单枚。在存世的32枚中,有两件孤品,一件为四方连,一件为盖销旧票。此外,还有两件珍贵的变体票,一件为加盖英文“dollar”后边漏“·”点,一件为加盖英文“dollar”后边句点远离。漏句点红印花小字“当壹圆”,由日本著名华邮集邮家水原明窗收藏。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存世量稀少,是中国最名贵的邮票之一。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四方连
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四方连红印花加盖票中的存世孤品,因此被誉为“东半球最罕贵之华邮”。这件孤品原由费拉尔秘藏,他在世前秘不告人。只是在他去世之后20年,由他的遗孀披露于世。1924年先被上海英籍邮商施开甲得知,并告诉中国著名集邮家周今觉。周今觉为获得此宝,费尽苦心,花费了3年时间,于1927年用2500两纹银购得,因此而享有“华邮之王”、“邮王”之美称。20年后,周氏因年迈,又将此宝以黄金330两价格出让给中国集邮家郭植芳。1948年郭氏移居美国。1967年郭氏病逝,临终前曾叮嘱其妻一定要把这件孤品转让给中国人收藏;宁肯低价让给中国人,决不高价卖给外国人。1982年,香港集邮家林文琰用30万美金从郭夫人刘兆珊女士处获得这件珍宝。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红印花小字“当壹圆”旧票
在红印花小字“当壹圆”邮票中,盖销有八卦戳的旧票仅发现1枚,是传世孤品。此票原为清代上海海关造册处德籍绘图员费拉尔所有。有关这枚旧票的产生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是费拉尔曾把这枚票先贴在信封上,待用八卦戳盖销后,又从信封上揭下,致使邮票背面略有损伤。后来,费拉尔又把这枚盖销票送给其僚婿英人雷本。另一种说法是费拉尔送给雷本的这枚邮票原来是新票,因票面上略带有瑕疵,雷本为了掩盖,便拿到邮局请求盖销。雷本得到这枚盖销旧票之后,就把它同其他旧票一起放在镜框里置于室内,时间长了,使得邮票刷色有点褪色。1926年1月,雷本在上海邮票会上曾公开展出此票。第二年4月,他以1500元把全框邮票转让给上海邮商陈复样,其中包括这枚“小壹圆”旧票;同年5月,陈氏将这枚珍邮以1000元转让给天津集邮家袁寒云。后来,袁氏又把这枚珍邮转卖给上海的外籍集邮家布许;布许又把这枚珍邮转售给福州的阮景光。1931年,阮氏破产出售珍邮,又被布许购得;布许又将这枚珍邮转售给山东刘子惠。1944年7月,刘氏以1000美元售给上海集邮家马任全。1956年马任全将这枚珍邮捐献给国家,现藏于中国邮票博物馆(3)。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红印花小字贰分倒盖兼复盖
红印花加盖“暂作洋银贰分”邮票,有大字、小字两种。小字的主要特征是小字的“2”字与英文“Cents”字平列(同是一排);大字则为两排,“2”字排在英文“Cents”的上面。小字加盖全张分为5张加盖,每次加盖20(10×2)枚。当时由上海一家私人印厂承担加盖,在加盖时,由于操作者一时疏忽,误把加盖的红印花原票倒置,造成倒盖错体票;在加盖过程中,由于人为或机器事故,在加盖过程中连续重复加盖,形成类似重影的复盖。复盖现象在加盖票中极少见,而红印花小贰分倒盖兼复盖邮票,不仅倒盖,而又复盖,是极难得的“双料”错体票。据考证,这种错体票存世不足20枚,其珍贵性在红印花小字“当壹圆”邮票之上,被誉为“红印花错体之王”。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红印花“当伍圆”倒盖
红印花加盖“当伍圆”邮票,是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中面值最高的一种。由于面值高,出售很少,大部分被用于汇票上贴用,很少为邮资使用,实寄封极少。贴在汇票上的“当伍圆”邮票,在汇款兑付后,汇款执据即上缴邮政总局销毁,流传于世的为数甚少。据有关资料记载,这种红印花加盖“当伍圆”邮票,总数量为5000枚(菲律宾华人集邮家黄光城经研究推测,加盖数量应为2万枚)。其中“当伍圆”倒盖则更少。红印花加盖“当伍圆”邮票存世量约300枚,其中倒盖只有70枚,约占四分之一。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红印花双色复盖小字 4 分
在红印花加盖“暂作洋银肆分”邮票时,初加盖用的版上阿拉伯数字“4”比较小,只加盖了200枚,后又改为大号“4”字。因此,红印花加盖“暂作洋银肆分”票有大、小字之分。小字4分是红印花加盖票的珍贵邮票之一,但在小字4分加盖票中,还有一种双色复盖变体票则更为珍贵。这种双色复盖变体票形成的原因是开始先用紫油墨加盖,墨色较淡,字迹模糊;后又改用颜色深的黑色油墨重盖一次,两次加盖的油墨未能完全重合,先加盖的紫色文字居中,后加盖的黑色文字偏右,形成双色复盖小字4分罕品。据考证,红印花双色复盖小字4分票,存世仅发现19枚,其中4枚旧票,数量稀少,更为珍贵。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绿衣红娘”  
即红印花加盖“暂作贰分”票的试盖样票,也称红印花小字2分绿色加盖票。因用绿色油墨加盖在红印花原票上,故被雅称“绿衣红娘”。这种加盖票原由上海一家私人印刷厂承担,厂方用绿色油墨试盖样票后,将试盖样送海关造册处审查。因用小字“2”加盖于红印花票上,绿字不显眼,未被采用,后归档。此票后来有少量流出,最早于1942年在上海出现,集邮家从一位外国人手里购得后,即撰文在邮刊上进行介绍,在当时引起轰动。之后,招引了许多邮迷对它爱慕和追求,使其身价非凡。据考证,现今存世不足10枚,其一件直双连由中国邮票博物馆(5)收藏,其余7枚均为单枚。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民国:
民国四珍:
“宫门倒印”邮票
北京一版帆船叁分加盖“暂作贰分”倒盖邮票
北京二版帆船肆分加盖“暂作叁分”倒盖邮票
北京一版帆船票加盖“限省新贴用”邮票
纽约版孙中山像“边框倒印”邮票
“宫门倒印”邮票
纽约版孙中山像贰元“中心倒印”邮票也称纽约版孙中山像“边框倒印”邮票。

1941年2月21日,中华民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孙中山像普通邮票,全套共16枚。面值分为分、角、元三种。因由纽约美国钞票公司承印,故称纽约版。这套邮票,在面值为2元的邮票套印时,因印刷工人的粗心,把边框印倒了,产生孙中山像“边框倒印”的错体票。这种错体票,当时仅发现一个邮局全张,共50(10×5)枚。之后,再没有发现这种错体票。由于存世量少,被集邮界列为“民国四珍”之后的“民国第五珍邮”。这种错体票是被当时在重庆的一个叫郑晴初的中学生偶然购得发现,并引起轰动。经过几十年的变迁,最初以100法币购得一版50枚的错体票,如今在他手里仅留有1枚了。1992年9月30日,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和香港珍邮、信封”大拍卖中,曾以121万元港币拍出一件这种错体票的十方连,再次轰动邮坛。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北京一版帆船叁分加盖“暂作贰分”倒盖邮票
1922年11月1日,中华民国邮政调整资费,明信片和印刷品邮资由1分调为2分,国内平信由3分调为4分。因当时临近圣诞节和元旦,邮寄明信片和印刷品邮件猛增,需要大批2分面值的邮票,再加上当时平信邮资已由3分改为4分,3分面值的邮票用量大减。因此,邮政当局决定将库存的北京一版帆船邮票加盖暂作2分使用。加盖的方式为用红色油墨在邮票中心加盖“2Cts.”,两侧加盖“暂作贰分”,四角用小五星盖印住原面值。在加盖过程中,由于印刷工人粗心,造成倒盖错体票。关于这种倒盖错体票的发现,传说是一位外国人到苏州游玩,在邮局买了2枚面值2分的邮票寄信,他发现这是倒盖错体票,便又一连买了12枚。这时,邮局营业员才惊奇地发现是倒盖错体票,便请示局长立即停售,并动员这位外国人把已购到的错体票退回。这位外国人坚决不退回。营业员只好把未售出的错体票全部封存,并上交邮政总局销毁。据考证,这种错体票存世量仅有20枚,实寄封仅有1枚。因数量少,较珍罕,被集邮者列为“民国四珍”之一。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北京二版帆船肆分加盖“暂作叁分”倒盖邮票

也称北京新版帆船肆分加盖“暂作叁分”倒盖票。

1922年11月1日,中华民国邮政调整邮费,国内平信由3分调为4分,并准备了大量面值为4分的北京二版帆船邮票。后来这种调整邮资的举措,遭到地方军阀的反对,实行不久,即又停止。国内平信邮资仍改为3分。但已大量备用的4分邮票又派不上用场,而面值3分的邮票用量大增而短缺。为此,邮政当局便将4分帆船邮票加盖暂作3分邮票。加盖的方式是用红色油墨在邮票中心加盖“3Cts.”,两侧加盖“暂作叁分”字样。在加盖时,由于印刷工人的疏忽,产生了倒盖错体邮票。传说这种错体票出在北京(图示票为从汕头寄递的旧票),但却是被住在上海的一位外国人购得而发现。其存世量约为10枚,很珍贵,被列为“民国四珍”之一。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北京一版帆船票加盖“限省新贴用”错体邮票简称“限省新贴用”邮票。

这是中华民国邮政在新疆发行北京一版帆船票上加盖“限新省贴用”邮票时出现的错体票。中华民国邮政时期,因各地币制不同,币值相差悬殊,为防止从低币值地区购买邮票到高币值地区谋利,特在邮票上加盖“限×省贴用”字样,如“限新省贴用”、“限滇省贴用”、“限四川贴用”等。1915年,中华邮政在发行“限新省贴用”邮票时,全套共16枚,其中面值1元的帆船邮票采用红色加盖“限新省贴用”字样,其余均为黑色。在加盖1元帆船票全张50(10×5)枚中,其中有1枚因排字工人粗心,把“限新省贴用”中的“新省”二字颠倒,因此造成“限省新贴用”错体票。传说这种错体票是一位侨居上海的外国人首先发现的。他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邮局函购“限新省贴用”邮票100套,在清点邮票时,发现面值1元票中有1枚“限省新贴用”错体票。于是,他又写信并汇款给新疆迪化邮局,要求把全张中仅有的1枚错体票,连同3枚正体票撕成四方连,无论有多少,均全部购下。迪化邮局接到这位外国人来信后,检查面值1元票全张中,果然有1枚错体票,当即将这种错体票全部撕下,上交销毁。在回收这种错体票中,仅有少数流出,后被集邮者列为“民国四珍”之一(见图三连票中央的1枚)。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纽约版孙中山像贰元“中心倒印”邮票也称纽约版孙中山像“边框倒印”邮票。
1941年2月21日,中华民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孙中山像普通邮票,全套共16枚。面值分为分、角、元三种。因由纽约美国钞票公司承印,故称纽约版。这套邮票,在面值为2元的邮票套印时,因印刷工人的粗心,把边框印倒了,产生孙中山像“边框倒印”的错体票。这种错体票,当时仅发现一个邮局全张,共50(10×5)枚。之后,再没有发现这种错体票。由于存世量少,被集邮界列为“民国四珍”之后的“民国第五珍邮”。这种错体票是被当时在重庆的一个叫郑晴初的中学生偶然购得发现,并引起轰动。经过几十年的变迁,最初以100法币购得一版50枚的错体票,如今在他手里仅留有1枚了。1992年9月30日,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和香港珍邮、信封”大拍卖中,曾以121万元港币拍出一件这种错体票的十方连,再次轰动邮坛。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解放区:
赣西南赤色邮政邮票
湘赣边省赤色邮政邮票
江西赤色邮政邮票
半白日图邮票
“稿”字邮票
赣西南赤色邮政邮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发行最早的邮票。

1930年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创建了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并于同年五六月间发行了第一套邮票。据档案记载,这套邮票为方形,盖以红硃,略似图记,四周及中央绘有星形,上有赤色邮政,其面值除1分外,还有几种。至今未见实物存世。1930年10月,又发行了第二套邮票,全套共3枚。面值和刷色分别为1分蓝色、3分黄绿色、8分蓝色。邮票主图案为“8”字形花框内直列“赣西南赤色邮政”字样,上端左右两角圆框内为中文面值;下端左右两角圆框内1分票均为“1”字、3分票均为“3”字、8分票则分别印有“邮票”二字。邮票图幅约为24毫米×19.5毫米。无齿孔。白纸。石版印刷。当时,这套邮票仅在赣西南苏区三十多个县内流通使用。至今所发现的这套邮票,均为贴在实寄封上的旧票。共发现14个实寄封上贴有21枚邮票,其中面值1分票仅发现实寄封1个,上面贴有2枚1分票;面值3分票发现6个实寄封,上面各贴1枚票;面值8分票发现7个实寄封,有6个实寄封上各贴2枚8分票,另一个封上只贴1枚票。这些实寄封,分别藏于中国邮票博物馆(7)和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古庄昭夫,香港集邮家杨乃强等人手中。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湘赣边省赤色邮政邮票

湘赣边省赤色邮票是中国人民邮政最早的邮票之一。该票逐枚手绘,各枚图案细部不尽相同,石印。全套三枚:1分(蓝灰色)、2分(蓝绿色)、8分(蓝绿色或蓝色)。面值1分和2分两种新票,目前偶尔能够见到。面值8分的一种非常稀少。这套邮票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江西赤色邮政邮票

江西赤色邮政邮票1931年5月,赣西南邮政总局改名为江西赤色邮务总局。根据当时颁布的《赤色邮政暂行章程规定的邮资标准》,应发行银元币值半分、1分、3分、8分四种面值邮票和1分、2分、5分三种面值的欠资邮票。但目前仅发现面值1分邮票1枚,为旧票。邮票中心图案为“8”字形花框,框内直列“江西赤色邮政”字样,上端右左两角圆框内为中文面值“壹分”,下端两角圆框内,均为阿位伯数字“1”。淡红色。票幅为35毫米×26毫米。图幅为25毫米×20毫米。无齿孔。白纸。石印。这枚旧票孤品现由福建省集邮家李国方珍藏。李父原在中华邮政福建省邮务管理局任职,他有收藏爱好。一次,他从一位海关人员手里获得一件贴有“江西赤色邮政”邮票的信封,回家后便送给其爱好集邮的儿子李国方。当时集邮时间不长的李国方,还不懂得这种实寄封的珍贵,便把邮票从信封上剪下来收藏。李国方一直把这枚邮票珍藏了五十多个春秋之后,为搞清这枚邮票的历史背景,才公布于众。并被集邮界研究证实,这是江西赤色邮务总局发行的邮票中,唯一存世的实物,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半白日图邮票

半白日图邮票也称半白日徽。1937年12月,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发行的邮票。全套邮票共2枚,面值和刷色分别为:法币1分蓝色、5分蓝色。邮票中心图案相同,在倒三角形中,上方横框内印有“临时邮政”字样,中间为半个青天白日徽,下边为面值1或5。在邮票上部横框内印有“晋冀察边区”字样,下部两边角印有汉字面值“壹分”(或伍分)字样。无齿孔。白纸。平版。图幅为28毫米×28毫米。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发行的第一套邮票,1937年12月发行,1938年10月停用,使用不到1年。因使用时间短,再加上抗日战争时期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流传下来的极少。面值5分的旧票存世仅1枚,盖有1938年4月20日河北王快镇邮戳,由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珍藏。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稿”字邮票

因在邮票中心图案上加盖一黑色“稿”字,并专供淮南区《新路东》报社记者、通讯员邮寄稿件时贴用而得名。1942年淮南交通总站发行。全套1枚,无面值。它是利用交通总站同年发行的面值20分浅绿色《五角星图邮票》子模印制,在印制时刷色改为红色,并在上面加盖了一个黑色2号宋体“稿”字。邮票主图案为光芒四射的五角星,五角星内有阴文面值数字“20”字样,五角星上方为拉丁文拼音文字“XUAINAN”(淮南)。图幅为18毫米×18毫米。无齿孔。石版印刷。利用收电报纸反面印制。因是专用并表示邮资总付的邮票,印量极少。存世量不到20枚,其中“稿”字四方连票,存世仅一件,由著名集邮家沈曾华先生珍藏。这是1943年沈曾华在淮南调动工作时,战友周世民知道其集邮,特地把自己当通讯员寄稿专用的“稿”字四方连送给他留作纪念。如今这件“稿”字四方连,被集邮家们誉为中国解放区邮票中的“红印花”邮票,已被列入世界珍邮之列。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中国人民邮政:
蓝色“军人贴用”邮票
苏联十月革命纪念邮票
首都名胜天安门放光芒
蔡伦“公元前”错票
全国山河一片红
大“全国山河一片红”
毛泽东给日本工人题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
蓝色“军人贴用”邮票俗称蓝军邮。

因邮票图案底色刷蓝色而得名。1953年,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通信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商定,为优待现役军人免费寄信,由邮电部负责设计印制一套“军人贴用”邮票,预定1953年8月1日供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战士寄信使用。全套邮票共3枚。面值均为人民币(旧币)800元。邮票图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军徽下方印有“军人贴用”、“中国人民邮政”和“800元”字样。3枚邮票图案和面值均相同,只是底色分别为桔红、棕红、蓝色。据此,后来集邮界俗称其“黄军邮”、“紫军邮”、“蓝军邮”。“蓝军邮”印量为3250万枚。当1亿多全套“军人贴用”邮票印就,在部分发往大军区后,有的部队在使用这套邮票时反映,极易从信封上暴露部队的番号、驻地、流动情况等,也不便控制使用范围。因此,很快便停止使用并收回。库存的大量邮票经批准予以销毁。全套3枚邮票中,“蓝军邮”流出量最少。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简称纪20错版票。

1952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拟定在这一天发行纪念邮票1套,全套4枚,邮票名称定为《庆祝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1952年7月16日,邮政总局在致函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征求对邮票图稿意见时,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提出邮票名称应改为《伟大的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名称改正后,又交中宣部审核,没有异议。于是,邮票图稿正式发工厂制版印刷。与此同时,还设计了纪念邮戳。9月初,当把纪念邮戳图案送到中央办公厅审核时,对邮戳图案设计没什么意见,但要求在邮戳上加上“苏联”二字,即把《伟大的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改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既然邮戳上加了“苏联”二字,邮票名称也应该与此一致。于是,邮政总局有关部门便通知承印这套邮票的北京人民印刷厂,在邮票名称上加上“苏联”二字。就这样,把原来已改正过来的邮票名称,又改了回去。由于反来复去修改,影响了印刷进度,原拟在1952年11月7日发行这套邮票的计划落空了。因此,又改在1953年2月14日发行,这一天正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日。1953年1月31日,邮电部发布公告,发行这套邮票的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1953年2月7日,上海邮电局接到邮电部关于这套邮票的发行公告后,对这套邮票的名称向邮政总局提出意见。邮政总局又去找中宣部研究。中宣部明确答复,在十月革命节纪念口号中,没有“苏联”二字,因为十月革命在先,然后才诞生“苏联”,邮票名称《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必须改正。当时这套邮票已全部印好,并分发到各地邮局,准备在2月14日出售。于是邮电部立即发出急电,停止出售这套邮票。说来也巧,1953年2月14日正是春节。邮电部急电下发以后,湖南省长沙市电讯局值班服务员由于工作粗心失职,未向衡阳地区下发邮电部急电电文。衡阳邮电局虽未接到停售“纪20”的电文,但也没有按期在2月14日出售。因为考虑到正是春节,放假3天,以往节假日都没发售过新邮票,所以在春节放假3天过后,于2月17日才开始出售这套邮票。大约出售了半个月左右,湖南省邮电管理局才发现衡阳地区各邮局在出售纪20《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错版邮票,便立即通知他们停止出售。但为时已晚,有少量售出。这是新中国第一套错版邮票,如今已成为新中国邮票中的珍邮。1953年4月,邮电部决定重新印制发行《伟大的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并于当年10月5日正式发行,全套邮票仍为4枚,图案也与原来的错版票相同,只是刷色做了调整,志号仍为“纪20”。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 附图为重新印刷 C20 )

首都名胜“天空光芒四射”邮票也称“天安门放光芒”,简称“放光芒”。

原为特15《首都名胜》邮票中第三枚。《首都名胜》邮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一套名胜古迹邮票,计划于1956年6月15日发行。全套邮票共计5枚,其中5-3·(106)天安门图因印刷效果欠佳,而推迟发行。这枚邮票图案设计者邵柏林意在表现太阳升起时天安门上空光芒万丈的景色,以寓意新中国如旭日东升,朝气蓬勃,蒸蒸日上,但由于当时印刷技术的局限,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人误认为是设计者故意搞成的“乌云遮日”,因此停售了这枚邮票。特15《首都名胜》邮票原计划1956年6月15日正式发行,但由于江西、江苏、浙江等省个别邮局提前出售,故在下令停售之前,已有几百枚“放光芒”邮票流入社会,未能收回。这套邮票除天安门1枚外,其余4枚均按期发行。天安门1枚经重新绘制,于1957年2月20日才正式发行。其图案依然采用旭日东升时的天安门景色,与“放光芒”图案相比,把耀眼直射的光芒修改为灿烂的朝霞。这枚邮票因流出量较少,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中的珍品。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蔡伦公元前错票,也称“公元前”

此票是纪92《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第一图蔡伦像多一“前”字的子模变体。邮票左上角印有科学家姓名及生卒年份、朝代,应为“蔡伦(公元?--- 一二一)汉”,这一子模变体为“蔡伦(公元前?--- 一二一)汉”。此票印刷全张包括2个邮局全张,各为50(10*5)枚,这一子模变体出现在左边邮局全张的第16号票位。根据实物研究,邮票文字设计即多一“前”字属常识性错误,于是用手工涂去黑色圆筒开印版上100枚子模的“前”字,因操作疏忽,漏涂1枚,从而形成变体,为影写版邮票有代表性的子模变体。此票发行后,这一变体先由集邮者发现,经上海市集邮分公司汇报后,邮票发行部门即令从全张中撕下收回,但已有一定数量外流。1983年天津市邮票公司出售库存纪92邮票1300余套,没有撕下收回变体这一枚,又有少量流出。据推测存世约有数千枚。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全国山河一片红”未发行票,又称“一片红”。

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产生的错版票。原定1968年11月25日发行,全套1种,面值8分,图案为工农兵高举《毛主席语录》,背景是一片红旗和群众欢呼场面,上方是一幅光芒四射的中国地图,地图上有“全国山河一片红”金色票名,彩色影写版,票幅30mm*40mm,齿孔11.5*11度,有背胶。

1968年9月,中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军代表、干部、群众三结合的政权机构----革命委员会。为纪念这一事件,邮电部决定发行此票。11月23日有人在北京提前购得此票,发现邮票上中国地图的轮廓画得不完整、不准确,未画西沙和南沙群岛,便向邮电部反映。为此,又因将台湾省画成白色,与祖国大陆的红色不统一,邮电部军事管制委员会通令取消发行并向公众收回此票。当时发行和收回上交政治题材邮票的态度被视为政治立场的表现,先有不少地方提前发售,后又严厉查处私藏不交的集邮者,因此售出虽多,但存世稀少,估计此票存世约1000枚左右。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大“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简称大一片红

与“全国山河一片红”比较而言,因比其大,故名。“文化大革命”期间未正式发行的一套邮票。1967年1月31日至1968年9月5日,全国(除台湾省外)各省、市、自治区都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以取代各部门各地方的党政领导机构。1968年9月~10月,为了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计划发行这套邮票。全套1枚。面值8分。邮票图案为红色的中国地图上,印有金黄色“全国山河一片红”字样,地图下面为高举“红宝书”和红旗的工农兵群众队伍,底边横框内印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字样;邮票图案左侧白边上印有“中国人民邮政”铭记和面值“8分”字样。票幅为60毫米×40毫米。据传说,这套邮票未发行的原因是因邮票印样送有关部门审查时,有关领导因嫌票幅太大而未批准。因此,后来便又印制了小票幅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大“全国山河一片红”印样极少,存世量更少,很珍贵。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毛泽东给日本工人题词”邮票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邮票

中国邮票博物馆 - 黄毫金 - 龙村周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