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窗理论与护花原理

 汕头能率 2012-07-15
 
犯罪学家凯琳曾注意到一个问题:在她上班的路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有一天,她注意到楼上有一扇窗子的玻璃被打破了,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的整洁美丽极不协调,显得格外刺眼。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惊奇地发现:那扇破窗不但没得到及时的维修,反而又增加了几个带烂玻璃的窗子。这一发现使她的心中忽有所悟: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这就是凯琳著名的“破窗理论”。 
 
凯琳是研究犯罪心理的,虽然她说的是外在的恶劣环境是导致一个犯错或犯罪的诱因,但是,我觉得这个原理也适用于学生行为的养成,适用于学校的教育。其实,初进校园的学生就像这样一座整洁美丽的大楼,如果在成长中,有一扇“窗子”的玻璃破了,得不到及时的维修,那么,久而久之,这座大楼就有可能变得千疮百孔。 
 
由“破窗理论”,我又想到了另一位心理学家威尔逊所讲到的“护花原理”。原来在威尔逊生活的那个城市里有一座公共花园,每当春天繁花盛开的时候,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来此驻足欣赏。然而,让人烦恼的是,游客中总会有一些不自觉的摘花者,甚至许多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没来得及绽放她的美丽,就被折了下来,有些被游客带走了,还有些被抛在了花园里,好不让人心疼。尽管公园的管理者在公园里写了许多的牌子,如:“摘花可耻”,“禁止摘花”,“摘了花朵,丢了修养”等,然而,人们似乎对这样的牌子熟视无睹,照折不误。后来,公园的管理者就找到了心理学家威尔逊,向他诉说了苦衷。威尔逊说:“你何不转换一个角度来提醒人们呢?”于是,他亲手为公园写了一些警示语,如:“花朵的自然之美,正是你心灵之美的映射”,“你欣赏花朵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你给花朵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一份赞美”,“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等。于是,花园管理者就用这些诗一样优美动人的警示语换下了以前的牌子。让人惊讶的是,从此,花园里的情况发生了骤变,折花的现象骤然减少。威尔逊这样解释说:“花园的美丽,需要人们用心灵的美丽来护持,你欣赏了他人品格的美丽与高贵,他自然就会付之以等价的行为来回报你的欣赏。”他的话,就被人们称之为“护花原理”。 
 
“破窗理论”强调的是从外在的环境育人,“护花原理”强调的是从内在的心灵育人,但是,这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外在的和谐必须与内在的和谐相统一。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作为教师,让每一名学生发展、每一名学生成材,“破窗理论”和“护花原理”也许会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