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廉·冯·洪堡特语录 转自“胡立根老师博客”

 昵称503199 2012-07-15

威廉·冯·洪堡特语录  转自“胡立根老师博客”

  (2012-06-21 12:20:39)

威廉·冯·洪堡特语录

    作为语文老师尤其是语文教育研究者,应该认真读读威廉·冯·洪堡特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威廉路冯路洪堡特语录 <wbr> <wbr>转自鈥満⒏鲜Σ┛外

    以下文字摘录自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一版,译者姚小平。

    括号中的数字为该书页码。

 

     威廉·冯·洪堡特:

    1.语言不仅只伴随着精神的发展,而是完全占取了精神的位置。语言产生自人类本性的深底,……语言不是活动的产物,而是精神不由自主的流射。(21)

    2.我们可以把语言看做一种世界观,也可以把语言看作一种联系起思想的方式。(49)

    3.语言与精神力量一道成长起来,受到同一些原因的限制,同时语言构成了激励精神力量的生动原则。语言和精神力量并非先后发生,相互隔绝,二者完全是智能的同意不可分割的活动。语言是一个民族从事任何一项人类活动的工具。(52)

    4.儿童能获得任一语言的能力这种现象也足以说明,人与人到处是同一的,因此语言能力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可以生长起来。而另一方面,语言能力同样可以说是从个人内部发展起来的,只是由于自始至终需要外部刺激,语言能力的发展才必须适应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且在跟人类所有的语言的一致关系上都保持着这种适应性。(71)

    5.语言在任何场合,哪怕是在文字作品里,都不会停滞不动,那些仿佛僵死的语言成分始终必须在思维中得到重新创造,生动地转变为言语或理解,并最终全部转入主体。(76)

    6.假使动物受到了同样的心灵的驱策,那么它们也会像人一样,能够发分音节。语言最早和最必须的要素,即已完全与人的精神本性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使动物的叫声转变为分音节,精神本性的积极作用是唯一充足和必不可少的条件。(79)

    7.聋哑人能学习讲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跟正常人一样具有理智,而且也是因为他们同样具有语言能力,因为他们的思维器官与言语一致;他们努力想使实质上都基于人类本性的思维和言语器官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尽管这一本性在他们身上已受到一定损害。(80)

    8.心灵的所有力量都投入了语言创造活动;人的内心世界中再精深广博的东西,也可以转化为语言,在语言中得到表现。(102)

    9.一个民族对世界的独特的感觉和看法总是要求通过语言得到表达。(208)

    10.但是语言对精神的反作用需要有两个前提:第一、人必须感觉到,有许多东西是语言无法直接包括的,而要由精神在语言的刺激之下予以补充;第二,人必须有一种本能,促使他努力把心灵所感知的一切再与语音联接起来。(209)

    11.语言的特性又表现在,它并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积极作用的力量,它以独特的难以捉摸的方式产生作用,仿佛将自身的生命之息注入了全部作用的结果。(210)

    12.倘若真正的精神未能渗透入科学知识和追求科学知识的努力中之,语言就会受到损害,同时散文也会面临衰落的威胁,比如有可能从有教养的、思想丰富的对话降低为日常生活的言谈或者约定俗成的套话。精神不断地自我发展和提高,把整个世界和自身的本质联系起来,而只有当精神活动携同语言一道向前发展的时候,语言的作品才可能繁荣起来。精神的这种活动一千差万别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归根到底总是从天性出发努力建立起与世界的重要联系,尽管个人对此对此往往无所识察。如果一个民族的智能特性不够有力,不足以上升至这一高度,或者一个文明民族在治理智力方面走上了下坡路,其语言脱离了精神,即脱离了它的强大力量和旺盛生命的唯一源泉,那就绝不可能构造出任何出色的散文;而如果精神创造变成了一大堆平淡无奇的学问,优秀的散文就会濒于崩溃。(237)

    13.无论在单个的词里面,还是在连贯的言语中,语言都是一种精神行为,是一种真正的精神创造活动。而在每一语言中,这种精神行为都具有独特性。(249)

    14.人无意识地运用着某种潜能来推动他的全部精神个性的发展,并且将一定的形式赋予了精神个性,而语言显然完全依赖于这种潜能和形式。(293)

 

附: 

    威廉·冯·洪堡特与他的语言学研究

    威廉·冯·洪堡特(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1767年生于波茨坦。1787—1789年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格廷根大学,1801—1810年任普鲁士宗教和教育大臣,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改革。1809年创建柏林大学,即现在的洪堡大学。1810—1819年任外交官。1919年以后辞去公职,专门从事学术研究。
  在德国近代史学者的笔下,他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民主政治家,能干老练的外交家,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他又是一个追求完美人性的教育改革家,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新型大学的创建人,因此常为西方教育史家提到。他有时出现在西方美学史、文艺理论的著作中,被描绘为席勒和歌德思想的继承者,德国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类学家也经常提到他,因为他继赫尔德、康德之后,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从事过“人的研究”,比较过民族、文化的异同。最后,在语言学史著者的眼中,他是一个伟大的语言理论家,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
  洪堡特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曰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洪堡特第一篇有关语言学的著作是1820年6月29曰在柏林学会宣读的一篇报告《依照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论语言的比较研究》,在这篇文章里他起草了他所设想的语言哲学体系的纲要。1828年,他发表了《论双数》一文,这标志着他在语言研究上完全转向理论研究的开始。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最大的一项工作是《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的写作,这篇巨著共分三卷,陆续出版已在他去世以后的1836—1840年。书中附有一篇长达300多页的绪论,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这篇绪论是洪堡特语言理论的代表作,对其后的语言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洪堡特有关语言的创造性特征的论述,是他的语言理论的精髓。他认为语言绝不是一个实体或已完成的事物,而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人的心灵不断地用声音来表达思想的活动。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其运用手段却极为有限,这些手段并不为个人独有,而是所有语言使用者的“共同本质”。对于语言和民族的关系问题,他认为语言是民族的最大特征,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随着民族的成长而发展,它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同时它又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所以,研究语言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应该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研究相结合。
  洪堡特把语言置于具体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中,进一步考察了语言在人们认识世界和处理事物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他认为语言从精神出发,再反作用于精神。任何语言都具有接受一切事物并且将其付之于表达的灵活性,但无论怎样都不会对人的认知活动形成绝对的制约。在他看来,语言是人类本质的组成部分,其萌发是由于人类的内在需要,而不是仅仅产生于维持外部交际的需要。
  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宏大深邃,对20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欧洲语言学界魏斯格贝尔等的“新洪堡特派”,美国的萨丕尔、沃尔夫的语言学说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语言思想,他的许多富有创见的理论观点至今仍有极其深刻的意义,为当代语言学研究者所瞩目。

 

2011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吴泓老师推荐书目:

■ 推荐书目

    《思与诗的对话——海德格尔诗学引论》,余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

    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解说海德格尔诗学的专著,它一方面深入阐释了海德格尔晚期对存在、生存、真理、语言、思想、归家等基本问题的诗性沉思;另一方面着重展现了海德格尔如何深刻批判传统美学和重建非美学的诗学,以及他对“诗化为何是本真生存的本质”等问题奇特而精彩的追问。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德]威廉·冯·洪堡特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11月出版

    该书从马来诸语言、美洲印第安语言、欧洲古典及近现代语言、巴斯克语、梵语等,一直谈到蒙古语、满语、汉语、缅甸语,探讨语言的创造性特征、语言活动中个人与民族的关系、语言表达思维对象的方法等,对其后的语言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第一部阐述普通语言学的巨作。

  

    《学会教学(第6版)》,[美]理查德·I·阿兰兹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该书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和学生在多元化课堂上的学习;第二、三、四部分主要是围绕“教师职责”这一概念组织起来的,分别为教学的领导、教学的互动、教学的组织。该书力求展示教学的复杂性,帮助教师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其日复一日的常规工作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vn8.html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