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艺女青年的特征

 昵称535749 2012-07-15

文艺女青年的特征

1. 她们不合时宜又紧跟时代;她们使人怜爱又令人望而却步;她们彼此惺惺相惜仿佛又自成一系。

2. 她们怀着爱与恐惧,悲伤与希望,接纳与排斥,理性与感性漫步或狂奔于昼与夜、醒与梦之间的某个真实又神秘、边缘又大众、公开又隐秘的地带,一道迷离而清新的风景线。

3. 她们懂得享受生活,却不懂得如何生活;她们憧憬浪漫伟大的爱情,身边却净是些性伙伴;她们外表所流露出的高傲,源于烂入骨髓自卑;她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幻想,却又活得比谁都现实。

4. 就其穿着定义:

  • 长裙,或白衣飘飘或暗花镶边,但必须为布料或粗麻布;
  • 布鞋,帆布跑鞋是她们的最爱。
  • 书籍,入世尚浅爱用安妮、村上、张氏爱玲与恨水;入世较深的则偏爱欧美,例如但丁、薄迦丘、拉伯蕾、追忆似水年华之类;再深些的则会抛开国外反转内陆,元词昆曲等。
  • 电影,最好的欧洲小国的小众电影,比如捷克,西班牙;
  • 爱照相,相机起码是单反,或干脆LEICA,要不反其道的LOMO四孔;
  • 音乐,民谣、爵士,钢琴曲,一切非主流音乐。但决不可能硬摇滚。
  • 咖啡,但绝不能速溶,星巴克也是极其庸俗之物,即使去不了左岸,蓝山是必须的。
  • 诸如以上。。。等等等等。。。

文艺女青年第一定律:纠结者恒纠结。

一切文艺女青年,总是保持纠结别人或纠结自己的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她改变她文艺女青年属性为止。

认识到这个规律之后,我们要做的是,陪她们纠结,让她们更纠结。保持一种舍不得,放不开的距离,会让她们得到那种纠结的状态而文艺起来,会达到两人纠结再一起的终极纠结。

文艺女青年第二定律:文艺女青年对男人的兴趣要远远超出男人的想象,但是好感主要来源于她自己的想象,而非男人本身。

她们对男人有着强烈的兴趣,虽然很多时候她们对男人表现为高傲或者冷淡,那基本是她们自认为小众所决定的,其实她们的文艺表象是来源于她们对于爱情这种千百年来催生了无数伟大文学作品,近年来催生了无数流行歌曲,无数网络柔情小文的渴望。但她们比较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早上三变,晚上四变,是为朝三暮四。

文艺女青年第三定律:文艺是相对的,女青年是绝对的。

文艺只是表象,女青年才是本质。文艺只是一种爱好或者是生活方式,文艺只不过把女青年都具有的敏感、细腻、感性等等特性做了相对放大。所以,文艺女青年也是女青年,总有一天,她们会转变自己的属性,走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贤妻良母,或者是勾引小男生的怪阿姨,或者是成熟的事业女性。那时,当她们回首文艺的岁月,会把之前的一个个悲伤或快乐的感情故事总结为正确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我们男性也不要为自己的失败而懊恼,因为,我们至少在某个文艺女青年心中的某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里永垂不朽了。

例子:

大观园的平均文化水平,不是一般的高。最命苦的小妾香菱,学诗成痴,张口能诵;最世俗的管家奶奶凤姐,参与联句,脱口就是一句“一夜北风紧”,应时对景,平实大气。但是,香菱和凤姐都算不上文艺女青年,她们身上的气质属性不对。就是博学如宝钗,也不能归入女文青的队伍。文不文艺,不取决于你是不是读过些诗词歌赋、有一点文字功底,和学识、素养也不完全呈正相关。

据说,奶茶刘若英是有文艺气质的,博客女王徐静蕾是有文艺气质的。我要是说,《红楼梦》里,黛玉有文艺气质,妙玉有文艺气质,估计也没人反对。这个文艺气质,基本上能意会,但言传就有点儿难。如果不用气质这种玄虚的词的话,它应该是这样一些生存环境和行为习惯的总成:文艺女青年一般物质生活丰裕,不愁衣食,没什么生活压力和负担,不用担待一家大小的吃喝拉撒,有条件也倾向于放任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凤姐文艺不起来,倒不全是因为她识字有限,是上上下下等着她操心的事太多,她实在没空文艺。探春能诗,且雅擅书法,宝钗更是才高学富的全能型选手,但她们的气质中都欠了一点儿“飘”,你可以把它理解为飘逸、飘忽、轻飘或者其他和飘有关的词组。总之,文艺女青年中鲜见撸胳膊挽袖子的务实派。虽然文艺女青年通常很乐意自承是美女、才女、精英女,可不是所有的后者,都跟前者重叠。宝姐姐、三妹妹都太“人间”了。文艺女青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粪土金钱富贵的不多,爱慕豪宅美饰的不少,但最好别让她们自己动手,远离烟火灶台,米贵油贱,才有文艺的空闲和心情。

文艺生活渗透文艺女青年的日常起居,是她们生活的重中之重、核心内容,并且贯穿始终。时不常地写写字、谈谈诗,对音乐、戏剧、绘画等一切艺术门类都作投入的姿态,当然务求是这些艺术门类中特别小众的、或曰先锋的那些。云遮雾罩一点没关系,要是大家都懂、都喜欢,那叫“通俗”,不叫“文艺”,多没品呀。

大观园提供了一切物质条件,所以红楼诸女的文艺生活是比较丰富的。谈诗、听曲、悟道,感时抒怀,搞搞创作,这些典型文艺女青年行为,红楼十二钗里的多数,都试过。以她们的花样年华、青春少艾,在大观园这样一个诗意的栖居地,不多多少少熏染点文艺倾向,才奇怪。

就像老人家贾母,也是很有些文艺范儿的,她讲究“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听音乐要铺排在亭子上,“借着水音”听。宝钗跟宝玉大谈“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时,也很像一女文青的路数。但她们都还不能算正宗文艺女,因为文艺顶多算她们生活和情趣的一部分,比例有限,不够分量,不够核心。

说黛玉、妙玉的文艺气质更浓郁,也是基于她们旁骛较少,空闲较多,万事不费神,伤春悲秋起来更专心。

微博:http://weibo.com/missfoxy

左岸记:MissFoxy写得犀利,生活虽没有要给谁都贴上某个标签,我们却会从一个人的着装、言语、行为、气质大概地将ta定位在某个形象上,而且偏差往往不会太大, 这也应了那句话——“你选择怎么生活,生活也就选择了怎样的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