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0日 星期日 新民晚报
彩绘俑大量出土 秦兵马俑自发现以来,国家文物局曾批准在1986年进行第二次发掘,2009年至今进行的是第三次发掘。 兵马俑博物馆前馆长袁仲一介绍说,“第三次考古发掘最主要的是印证了对秦兵马俑兵阵的排列,以前推测军队的两边有翼卫,防止敌人从两边袭击。现在证实了这一点。” “这次发掘最大的惊喜是彩绘的出土量相当大。”兵马俑一号坑考古队队长申茂盛说,坑中清理出120件俑,其中8件为军吏俑,有1件还穿着鱼鳞甲,级别最高,俗称“将军俑”。它们神态逼真,容貌、服饰、发饰等各有不同,有的身高在1.8米—2.0米,这到底是比照秦人的真实身高制作还是人为“拔高”,目前仍是个谜。 百戏俑破损严重 参与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于春雷说:“去年8月份以来,考古人员开始对俗称的百戏俑坑进行考古发掘。新发现的陶俑破损严重,估计有20余件,它们应该是南北分两列,面面相对,其中北边的较肥硕,南边的较瘦小,加上原来发掘出的百戏俑,整个百戏俑坑截至目前应有30余件。”其中让人注目的是一个被称为“秦巨人”的无头陶俑,专家测量其在无头的情况下达2.2米,其脚掌也相对其他陶俑显得较大,换算到现在的概念大概有54码。北京大学教授赵化成说,百戏俑坑目前主要发掘的是第三过洞,其内的陶俑应当是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角牴、幻术等表演娱乐性质的“演员”。 纵火人疑为项羽 考古专家在俑坑内还发现了大量火烧、水淹的痕迹,兵马俑的躯体上也有大量钩斫、砍杀的痕迹。“最有可能的是,秦兵马俑坑先被水淹,地基不稳导致坍塌,然后又遭火烧以及人为破坏。人为破坏的时间被推断为秦末汉初。”考古队执行领队许卫红说,破坏兵马俑的时间与项羽的年代吻合,可以说他是破坏秦兵马俑最大的“嫌疑人”。考古领队曹玮说,“俑坑内许多被砍下的兵马俑的头部还保留着鲜艳的彩绘,很可能是这些头先被砍下掉入泥浆中而颜色得以保护。” 闻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