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入门  (九)

 鱼乐哟哟 2012-07-16

中医入门  (九)

腹 泻

李东垣云:胃气和平,饮食入胃,精气输于脾土,上归于肺而后行营卫也。饮食一伤,起居不时,损其胃气,则上升清华之气,反而下降而为飱泄矣。

戴复菴云:水泻而腹不痛者,湿也,六君子汤加平胃散主之。饮食入胃辄下完谷者,气虚也,补中益气汤主之。腹痛泻水肠鸣,痛一阵泻一阵者,火也,木香黄连甘草白芍主之。腹痛而泻,泻后痛减者食积也,平胃散加山楂麦芽萝卜子神曲主之。溏泻者,污积粘垢,湿兼热也,柴苓汤或胃苓汤并主之。鹜泻者,所下皆清澈清冷,小便清白湿兼寒也,理中汤加肉蔻主之。滑泄者,久下不能禁,湿甚气脱也,补中益气汤加诃子、豆蔻、赤石脂、止涩之。飱泄者,洞泻也,水谷不化,湿兼风也,五苓散或平胃散加羌活主之。泻有寒热,寒则脉迟身冷,小溲清白,或绵绵腹痛,附子理中汤加肉蔻主之。仲景云:下利不止与与理中而利益甚。夫理中者,理中焦也,下利者,病在下焦,故加附子及赤石脂、禹余粮等治之。凡泄泻津液既去,口中必渴,小便自少,不可便作热论,当以脉参之。五更时泻属肾虚,必用补骨脂、茱萸肉、五味、山药、茴香、茯苓、肉桂等以温补肾之虚寒。

芍药甘草汤

杭白芍三钱 炙甘草三钱

六君子汤 平胃散 补中益气汤 理中汤 五苓散 

柴苓汤(即小柴胡汤与五苓散合方)

胃苓汤(即平胃散与五苓散合方)附子理中汤(即理中汤加附子一钱)(方见汤头歌诀)

痢 疾

痢疾多起于夏季,食瓜果肥甘,以致脾胃受伤,加以湿蒸热壅,气不宣通,肠胃停滞,里急后重,小便赤涩,痢疾成矣。普通用苦寒之药,燥湿除热,佐以辛温,以行血调气,所谓行血便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然虚、实、寒、热、浅、深、新、久之不同,亦不可一概以此例而治之也。

治痢须辨定虚、实、寒、热,不应轻用治痢套方。大约形体强壮者多实,形体薄弱者多虚,年壮新病者多实,年老久病者多虚,即时病痢者多实,病后患痢者多虚,颜色苍赤者多实,颜色青白者多虚,胀满硬痛者为实,空痞软痛者为虚,烦躁不宁者多实,安静懒语者多虚,痢色鲜红浓厚者为热,浅红清淡者为寒,脉搏滑数者为热,脉息沉迟者为寒。故痢属纯热纯实者,微补之即生烦躁,惟清利到底乃痊,宜至全愈之后,再为调和气血,渐为滋养。

喻嘉言曰:“实者,邪之实也,虚者,正气之虚也。实七虚三,攻邪为先,七虚三实,扶正为本”。此定例也。故此症有先清后补法,有先补后清法,有攻补兼施寒热互用法,要识先后缓急,标本轻重,审察病机以施治,则庶几矣。

夫治痢大法,不外清热、导滞、温补,攻下、分利以及解表等。惟倪涵初只用清热导滞一法,而以温补、攻下、分利以及解表,称为四大忌,兹节录于下。

痢疾四大忌

倪涵初云:古今治痢,皆云热则清之,寒则温之,初起热盛则下之,有表症则汗之,小便赤涩则分利之,此五者举世信用,如规矩准绳不可易,予谓惟清热一法无忌,余则犯四大忌,不可用也。何为四大忌?

一曰忌温补:痢之为病,由于湿热蕴积,胶滞于肠胃中而发,宜清邪热,导滞气,行瘀血,其病即去,若用参术等温补之药,则热愈盛,气愈滞,而血愈凝,久之邪气盛,正气虚,不可疗矣。此投温补之剂,为祸最烈也。

二曰忌大下:痢病因湿热胶滞肠胃而成,与沟渠壅塞相似,惟用磨刮疏通则愈,若用承气汤大下之譬如欲清壅塞之渠,而注狂澜之水,壅塞必不能清,无不岸崩堤塌矣。治痢而大下之,胶滞必不能去,徒伤胃气,损元气而已,正气损伤,邪气不可除,壮者犹可,弱者危也。

三曰忌发汗:痢有头痛目眩,身发寒热者,此非外感,乃内毒薰蒸,自内达外,虽有表症,实非表邪也。若发汗则正气已耗,邪气益肆,且风痢燥热,愈助热邪。表虚于外,邪炽于内,鲜不毙也。

四曰忌分利:利小便者,治水泻之良方也。以之治痢,则大乖矣。痢因邪热胶滞,津液枯涩而成,若用五苓八正等剂,分利其水,则津液愈枯,而滞涩更甚,遂至缠绵不已,此分利之害也。若清热导滞,则痢自愈,而小便自清,又安用分利为哉。

按倪氏所论之四大忌,颇可取法,然亦不能胶柱而绝对禁忌,仍宜详审病情,精查脉色,而其中尚有宜补者,宜下者,宜汗者,宜分利者,又不能不补,不下,不汗,不分利者也。

“宜补”:如其人脉沉微弱,或迟细,手足厥冷,形色虚薄,病后或产后而痢者,即应温补,若肾火衰微,又应投桂附以补命门之火也。

“宜下”:如痢之初起,食积气滞,腹痛拒按,而脉沉实,里急后重,至厕而不出者,则宜下之。

“宜汗”:如痢由于外感而成者,初起则头痛,身热,恶寒,脉浮,其非肌表有邪,即经络不合,自宜温散汗之,使其营卫调和,外邪一解,痢自松也。

“宜分利”:如其人热郁膀胱,气机不能运化,以致腹痛,小便短赤,或不通者,亦应分利顺导之。

痢疾初发时,里急后重,频欲登厕,至厕所下无多,才起则腹急,是湿热凝滞之故,宜用芍药汤加枳壳、厚朴、山楂、乌梅,或藿香正气散加木香、枳壳、黄连、砂仁、治之。服香连丸亦佳。有里急至厕,反不急出者,气滞也,疏通为主,木香化滞丸治之。里急而频见污衣者,气脱也,补涩为主,以补中益气汤治之。后重而至厕稍减者,火迫也,芩连芍药汤主之。胀满恶食腹痛者实也,木香、黄连、芍药、枳壳、槟榔、枳实、厚朴治之、喜冷饮脉坚大滑数者热也,重加黄芩、黄莲,小便赤涩加六一散,大便滞涩者稍加大黄。

久而虚滑者,补中益气加肉蔻、诃子、五味子,里急涩滞者,以木香、黄连、槟榔、枳实、川芎、当归治之,后重得解反甚者,加参、芪、术、草、升、柴。后重得解即减者,以黄芩、黄莲、木香、砂仁、槟榔、大黄治之。

久泻无度腹痛者,禹余粮五钱、赤石脂、白术各三钱、诃子、肉蔻各一钱五分,腹痛者芍药甘草汤,挟虚者建中汤。古人以建中汤治痢,不问赤白新久用之皆效。

屡止屡发,名曰休息痢,四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加木香、黄连或肉蔻。

芍药汤(见黄芩汤) 藿香正气散 补中益气汤 理中汤 六一散 小建中汤 芩连芍药汤(即芍药汤加黄芩二钱黄莲一钱)

四君子汤(方见汤头歌诀)芍药甘草汤(方见腹泻篇)

香连丸 木香化滞丸(药店均有成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