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皮与青皮

 周口店人 2012-07-16
在理气药物的家族中芸香科植物占了一个不小的比例,包括陈皮、青皮、枳实、枳壳、香橼、佛手等,最常用的是前面四种。这四种其实只是两者植物:橘和枳(橙)。橘产于江南,枳产于江北(也有说淮南淮北的),我们都熟悉晏子使楚的故事:“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因此橘与枳虽然都是秋天的果实,秉秋金之气,却因地之一南一北而分别性凉性温。

陈皮与青皮都是性温的,枳实与枳壳性凉。一般事物都是温热上行,寒凉下行,所以陈皮青皮的作用向上,枳实枳壳作用向下。因为陈皮和青皮一为是成熟的果实,一为幼果,又决定了二者的性情大不相同。陈皮成熟,所以性较为缓和,在行气过程中就能照顾的比较全面,行遍大部分的脏腑,应用范围也就非常的宽;青皮就不同了,是愣头小子,大家都知道不能让小孩单独过马路,因为他只知道往前突突地跑,不知道左顾右盼,青皮就是这样,只能走直线,不会顾及较多的脏腑,在体内直上直下的道路就是少阳三焦,同时它色青上行疏通,又能入肝胆。能够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肋脘胀痛,乳痈、疝痛,食积气滞。它同人参、鳖甲,能消疟母;同枳壳、肉桂、川芎,治左胁痛,都说明了它与肝胆关系密切。陈皮因为行气缓和,其强度只能化痰,不可能对疟母、痞块坚积等起到作用。有文献记载青皮能下气,其实这是说它能沉入下焦,中药中认为体积大而成熟的上浮,体积小而不成熟的下沉,和枳壳治上,枳实治下的道理是一样的。它的作用趋势仍然是向上,李时珍说过:“小儿消积多用青皮,最能发汗,有汗者不可用,说出杨仁斋《直指方》,人罕知之”。既然能发汗,就说明它肯定是辛温向上的,很难想象一味下气的药物能发汗。

陈皮常用来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其实它又有两种用法,李东垣说:“留白则补脾胃,去白则理肺气”。这是因为陈皮的苦辛之味全在橘红上,里面的白皮则甘淡无味。那么很明显是红皮入肺,白皮入脾。并且红皮在外,白皮在里,和脏腑中肺在脾外是一致的(在上就是在外),所以陈皮虽说是遍归脏腑,还是以脾肺二脏为主。《本经》中记载它“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其中“胸中瘕热逆气”应该是肺气瘀滞引起的,上焦之气不通畅,郁而生热,用陈皮的苦辛把它疏通开,青皮入下焦还能发汗,陈皮距离体表更近,为什么不能发汗呢,首先当然是因为它没有青皮药力迅猛,其次是因为它的“势”不足,“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距离目标一寸出拳当然不如距离一尺出拳更有力度。“利水谷”是说陈皮有健运脾胃的作用,脾胃不运,水谷之气不能生成气血,反而化湿生痰,陈皮能够行气,以宣五谷味,薰肤充身泽毛,刘潜江说:“夫气生化于脾肺,本以流行为无病,然气之寒者热者,升者降者,补者泻者,一有不宜,皆能著滞以为病,橘皮则无间寒热、升降、补泻之剂,胥得合之以奏绩,而水谷之气所以充于身者,亦能尽其常矣。”

张元素曾制枳术丸以治疗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脘腹胀满等,其实枳实的近亲陈皮也常配伍白术,如《鸡峰普济方》中有宽中丸治脾胃不调,冷气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是以胀满,其脉弦迟。用黄橘皮四两白术二两为丸。如果用枳术丸治疗痞满还担心药力过猛的话,用陈术组合或许显得更为王道。所以从枳术汤到枳术丸,再到宽中丸,使一个比较峻猛的方子逐渐变得缓和。其实陈皮配白术以后已经没有明显泄的意思了,李东垣说陈皮“同白术则补脾胃,同甘草则补肺,独用则泻肺损脾”。可见陈皮已经被白术同化为具有补性了,正象李时珍说的:“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籥,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因此陈皮和青皮相比显得很没个性,没原则。陈皮还可以和枳壳配伍,张洁谷说:“陈皮、枳壳,利其气而痰自下”,我们看陈皮是橘中的老人,枳壳是枳中的老人,这一南一北的二老配合在一起,就能利气化痰,因为二者都能行气,一个温而善散,一个凉而善降,互通有无,痰湿当然就不能存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