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孝

 梦在飞图书室 2012-07-16

1开 篇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中华历史如长河,川流不息向前奔。
    五千余年文明史,涌现英才千万人。
    宏图伟略帝王业,安邦定国有谋臣。
    多才多艺众贤士,文人著作可等身。
    保家卫国忠良将,仗义疏财侠士心。
    各行各业科学家,造福社会为黎民。
    古今贤人受称颂,最美莫过怀孝心。
    至圣先师孔夫子,论述孝道精且深。
    天经地义人之行,孝乃道德之根本。
    恪守孝道敬父母,身体力行侍双亲。
    二十四孝显至诚,感天动地泣鬼神。
    源远流长中华史,三皇五帝为始尊。
    三皇通常指的是,伏羲、神农和燧人。
    五帝黄帝和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
    虞舜本是大孝子,宽厚仁慈待双亲。
    友爱兄弟德行高,二十四孝第一人。
    虞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字都君。
    他的家乡在冀州,属于黄帝九代孙。
    家世难延早衰败,祖孙几代皆平民。
    父亲名字叫瞽叟,握登就是他母亲。
    本该童年无忧虑,生活甜美有人亲。
    谁知命运偏作对,虞舜幼年母归阴。
    瞽叟又娶凶悍妻,貌丑性暴又凶狠。
    走路如同一阵风,说话吼叫如雷神。
    虞舜非她亲生子,左看右瞧眼不顺。
    次年生子取名象,溺爱亲生仇视舜。
    生父瞽叟多昏慵,爱妻疼象渐偏心。
    忠厚虞舜真可怜,成了家中多余人
    打骂成了家常饭,挨饿受冻度光阴。
    虞舜天性存至孝,尊父敬母照样亲。
    盛气凌人舜弟象,狂傲自私又贪心。
    衣来伸手饭张口,奸诈狡猾陷害人。
    办了坏事不承担,责任全部推给舜。
    糊涂透顶老瞽叟,处罚虞舜下手狠。
    非打即骂又饿饭,虞舜从来不恼恨。
    瞽叟夫妻加上象,三人设计害虞舜。
    食物之中下毒药,要让虞舜命归阴。
    虞舜察觉不揭破,躲进山中去藏身。
    几天之后回到家,采来鲜果敬双亲。
    洗好瓜果给弟弟,笑容满面待家人。
    瞽叟后母和弟象,无地自容羞又恨。
    你看我来我看你,尴尬难堪又窝心。
    虞舜到了三十岁,至孝名声远近闻。
    此后又过十年整,尧帝要选接班人。
    尧帝部下闻听后,众口一辞推荐舜。
    尧帝仍然有疑虑,深入考察才放心。
    为了观察其能力,尧派九子找虞舜。
    尧有娥皇女英女,同嫁虞舜为妻身。
    虞舜忠厚又诚实,婚姻美满更称心。
    外有妻舅来扶助,内有贤妻来帮衬。
    部落关系家庭事,得心应手皆理顺。
    品行高尚为表率,影响周围一代人。
    历山耕作雷泽渔,谦让风格得民心。
    民众团结又和睦,生产发展气象新。
    虞舜才能世罕见,尧帝暗暗喜在心。
    赐他一件葛布衣,又赐一张古瑶琴。
    为舜建造一粮仓,赐给牛羊一大群。
    瞽叟夫妇和弟象,看在眼里恨在心。
    弟象恨得咬牙齿,一股妒火烧上身。
    一妒两嫂多娇美,天降艳福给虞舜。
    二妒哥哥财产多,转眼成了富裕人。
    苦思冥想难自制,一股恶念胸中存。
    撺掇父母定毒计,要害哥哥命归阴。
    三人定下杀人计,虞舜大祸又降临。
    瞽叟叫舜修谷仓,虞舜从命忙动身。
    虞舜抹泥上仓顶,三人抱柴仓底存。
    三人下边放起火,浓烟腾空火苗滚。
    虞舜一看事不好,手拿斗笠似驾云。
    谷仓顶上纵身跳,落在地面未伤身。
    陷害阴谋未得逞,三人仍然不甘心。
    他们又叫舜淘井,虞舜不禁暗沉吟。
    明知他们心不良,还是听从父母亲。
    这次虞舜早提防,预先井下挖地窨。
    井壁凿了一个洞,直通井外可藏身。
    这天虞舜来淘井,瞽叟三人随后跟。
    三人不把井泥提,装土填井压舜身。
    大筐小筐一起上,要埋井内淘井人。
    三人争先恐后干,直到井平才歇身。
    三人乐得眉眼笑,目的达到开了心。
    弟象趾高又气扬,眉飞色舞发狂音:
    “害舜主意我出的,哥哥家产由我分。
    牛羊粮仓归父母,我要两嫂和一琴。”
    一溜小跑到舜处,进屋摘下那张琴
    转身盯住俩嫂子,馋涎欲滴动邪心。
    弟象忘形正得意,虞舜大步跨进门。
    弟象张嘴吃一惊,瞪着眼睛只愣神。
    手足无措好半天,口中喃喃发颤音:
    刚才哥哥埋井下,我来安慰嫂嫂心。
    虞舜闻言很平静,满面春风笑吟吟。
    如能这样真正好,我和弟弟不离分。
    咱俩共同侍父母,管理百姓为人民。
    弟象面红耳又赤,低头掩面跑出门。
    娥皇女英见舜到,悲喜交集又纳闷。
    虞舜拉着爱妻手,心平气和说原因。
    娥皇女英破涕笑,其情其景真感人。
    瞽叟夫妇闻此事,满怀惊异愧疚心。
    定是神灵在帮助,保佑德高福厚人。
    回想前事多羞愧,三番五次害虞舜。
    虞舜宽宏真大度,不计前嫌侍双亲。
    虞舜赤诚尽孝道,娥皇女英也精心。
    瞽叟夫妇终觉悟,弟象如同变了人。
    家庭和睦多美满,尊老爱幼乐天伦。
    红红火火过日子,甜甜蜜蜜度光阴。
    经过长期观察舜,尧帝彻底放了心。
    虞舜治民有能力,治家有方孝心纯。
    命舜摄行天子政,接受禅让担重任。
    虞舜果不负众望,体恤百姓更尽心。
    造福社稷民安乐,天下大治风化新。
    虞舜孝道人钦敬,代代传说如有神。
    大象帮他来耕地,代为播种鸟成群。
    父母弟弟害舜时,贤妻就是救命人。
    娥皇女英施法术,鹊衣龙衣穿舜身。
    火烧井埋全躲过,化险为夷福星临。
  • 诗曰:
    父母理应爱儿女,儿女要有报恩心。
    虞舜孝行感天地,一段佳话传到今。

  • 春秋时期中原地,诸侯割据乱纷纷。
    大国小国一千多,郯国隶属东海郡。
    位置在今山东省,郯城县北有国门。
    郯国国君称郯子,廉洁勤政为人民。
    郯子自幼就孝顺,敬亲之名远近闻。
    父母年迈患眼病,久治不愈常挂心。
    郯子继位主政后,朝见北方鲁国君。
    鲁国襄公设盛宴,美味佳肴待贵宾。
    灯红酒绿无兴趣,郯子惦记父母亲。
    宴会一毕匆匆归,请来医生医双亲。
    医生仔细诊断后,对着郯子说病因:
    治疗眼病要去火,饮用鹿乳须抓紧。
    再用鹿乳洗眼睛,可保永远祛病根。
    听了医生一番话,郯子不禁暗思忖:
    野鹿生性善奔跑,胆小怕人难接近。
    为了治好父母眼,郯子整天钻山林。
    怎奈野鹿多机灵,不等靠近跑如云。
    郯子只好望鹿叹,心如火燎乱了神。
    如此这般拖下去,父母眼睛难保存。
    茶饭不思觉难睡,苦思冥想急煞人。
    突然眼前猛一亮,柳暗花明计上心。
    郯子决计扮成鹿,相机行事进鹿群。
    主意向着侍从说,侍从摇头不应允:
    “堂堂国君化装鹿,从古至今未曾闻。
    万一有个好和歹,岂不急坏全国人?”
    郯子听了微微笑,斩钉截铁说原因:
    “人生在世许多事,孝顺父母最当紧。
    为了治好父母病,要取鹿乳铁了心。”
    侍从听后表心意,要代国君进鹿群。
    郯子听了摆摆手:“感谢你们一片心。
    我的父母我供奉,别人代劳难安心。”
    郯子开始搞化妆,一张鹿皮披在身。
    头顶安上假鹿角,左蹦右跳还挺神。
    进入深山老林内,模仿鹿叫学鹿奔。
    心中不住暗祈祷,字字句句情意真:
    “上天保佑得鹿乳,父母眼睛拨乌云。”
    人学鹿走难站立,爬在地上叫又奔。
    如此两天下来后,脚胀手烂头发晕。
    浑身如同散了架,口干舌燥裂了唇。
    郯子吃尽千般苦,强忍硬撑为双亲。
    郯子潜入鹿群中,口中“呦呦”发鹿音。
    野鹿又看又是嗅,发现不对即飞奔。
    费尽周折无结果,郯子急得心如焚。
    这天又进山林内,平心静气等鹿群。
    早晨等到日中午,中午等到天黄昏。
    鹿群影子没见到,郯子心中急万分。
    趴在地上左右看,一阵冷汗上了身。
    密林深处一支箭,朝着自己正瞄准。
    猎人把他当猎物,利箭在弦祸将临。
    说时迟来那时快,郯子赶紧站起身。
    迎着利箭大声喊:“别射别射我是人!”
    猎人一见心纳闷,呆在那里直愣神。
    郯子脱下鹿皮后,双手拱拳谢猎人。
    猎人开口没好气:“装成小鹿为了甚?
    若非你的造化大,一箭射出命归阴。”
    郯子抱歉又恭敬,向着猎人报身份。
    猎人这才明白了,眼前竟然是国君!
    国君还是大孝子,孝心孝行实感人。
    猎人拍胸朗声笑:“想要鹿乳找某人。
    去年捕得一母鹿,体壮乳多能养人。”
    他把郯子领回家,一桶鹿乳赠国君。
    郯子千恩又万谢,告别猎人出山林。
    回到家中见父母,手捧鹿乳献双亲。
    一半用来洗眼睛,一半分给父母饮。
    几天之后病痊愈,眼睛明亮有精神。
    父母病愈心高兴,郯子不忘打猎人。
    多次亲自上山去,携带礼物表谢忱。
    猎人憨厚又淳朴,连连作揖向国君:
    “举手之劳不必谢,国君操劳为众人。”
    郯子牢记猎人话,治国为民更精心。
    安抚百姓倡孝道,国家繁荣风化新。
    孔子曾经到郯国,亲拜郯子为师尊。
    郯子在位四十年,堪称一代有道君。

    诗曰:
    国君生来性纯孝,郯子鹿乳奉双亲。
    人人都是父母养,位尊难忘高堂恩。

  • 春秋时期楚国内,有个孝子享盛名。
    只知号叫老莱子,性甚名谁无考证。
    他与孔子同时代,论述道教义理精。
    著有文章十五篇,道家奥妙含其中。
    学术名气十分大,孝敬双亲也出名。
    当时世道已衰微,诸侯争霸起战争。
    满怀孝心老莱子,敬奉双亲怀深情。
    为使父母避战乱,举家北迁到山东。
    蒙山南麓来定居,开荒种地搭草棚。
    木头做床艾织席,双亲床上睡朦胧。
    父母虽然睡舒服,缺粮没菜也不行。
    忠厚勤劳老莱子,提刀挑担进山中。
    砍柴挑到集市卖,米面油盐都买清。
    他与妻子吃野菜,米面留给父母用。
    门前开垦一块地,庄稼蔬菜都播种。
    夫妇二人精心管,春去秋来好收成。
    弯弯谷穗金灿灿,硕大玉米亮晶晶。
    愣头愣脑大白菜,有白有绿又有青。
    不怕风吹日头晒,早出晚归忙收种。
    一家有吃又有喝,山林生活乐融融
    日复一日年复年,老莱已是七十龄。
    父母身体都康健,年近九十是寿星。
    一片孝心老莱子,常把二老挂心中。
    只图二老活百岁,开心快乐过一生。
    自己七十不算大,父母面前是顽童。
    设法引逗老人笑,乐而忘忧心轻松。
    为使父母齐开颜,老莱自忘已高龄。
    唱戏油彩涂满脸,身穿花衣似顽童。
    父母面前满地爬,嘴里发出狗叫声。
    喜的双亲流眼泪,笑得直叫肚子疼。
    还曾弄来一面鼓,边唱边敲响咚咚。
    唱的都是老故事,父母侧耳听分明:
    女娲补天本领大,大禹治水显奇能。
    夸父追日真豪迈,后羿射日拉神弓。
    精卫填海不怕难,武王伐纣周朝兴。
    随心所欲唱词曲,怪腔怪调乱哼哼。
    老莱目的只一个,要让父母心高兴。
    还有一次去挑水,进屋跌在地当中。
    老莱顺势装啼哭,打滚嚎叫不住声。
    父母上前来搀扶,老莱满脸笑盈盈:
    “我跟父母来玩耍,看看二老啥反应。”
    父母连说乖孩子,笑在脸上乐心中。
    避世躬耕老莱子,孝顺双亲远扬名。
    孔子听了发感叹,孺子之心实堪敬。
    圣人称赞名更大,拜访人群来不停。
    楚王也闻老莱孝,满腹经纶不显名。
    要聘老莱为朝官,求贤来到蒙山中。
    老莱正在陪父母,忽然听见敲门声。
    闻听楚王大驾到,老莱慢慢出门迎。
    楚王当面讲来意,恳请老莱去辅政。
    荣华富贵亲口许,高官厚禄享盛名。
    老莱丝毫不动心,谢绝楚王一片情。
    声言父母年事高,要在身边尽孝情。
    只要双亲在人世,儿子决不离家中。
    恳请楚王多体谅,另到别处聘高明。
    楚王并未强人难,带着随从回宫廷。
    楚王造访事传开,人对老莱更敬重。
    人们争相来结交,见见老莱也光荣。
    想到父母近百岁,厌倦纷扰喜平静。
    老莱求得父母准,再次搬家离山东。
    把家搬到长江南,此地水秀山也青。
    一切从头重开始,建屋垦荒事农耕。
    生活安定环境好,日子过的很恬静。
    父母面前翻跟头,学狗扮猫叫声声。
    找些滑稽有趣事,讲给百岁老人听。
    他说人生在世上,侍奉父母要精诚。
    不忘父母养育恩,克尽孝道心要精。
    至纯至孝老莱子,为父养老又送终。
    继续安贫又乐道,深山老林度余生。
    诗曰:
    古称纯孝老莱子,曾着斑衣效小儿。
    博得双亲欢喜甚,每多啼笑望言时。

  • 闵损其人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
    满腹经纶德行高,单衣顺母传古今。
    闵损自幼遭母丧,父娶后母进家门。
    闵损乐得直拍手,后娘前行他紧跟。
    连连喊娘不停歇,声音稚气感情真。
    后娘瞪眼板着脸:“叫唤什么烦死人!”
    闵损吓得忙住口,自责自问找原因:
    心想都是我不好,怎么惹了我娘亲?
    次年后母生一子,喜煞善良小闵损。
    看着白胖小弟弟,闵损想摸又想亲。
    后娘狠狠一声吼:“手脏脸臭不要伸!”
    一声斥骂如雷动,吓得闵损靠墙根。
    来年后母又生儿,闵损仍难靠近身。
    闵损长到十几岁,知道后母有偏心。
    心中疼爱亲生子,看着闵损眼不顺。
    闵损孝顺懂道理,对待后娘不记恨。
    后娘能主家务事,洗衣做饭看家门。
    亲娘后娘都是娘,总比没娘强几分。
    每天清晨必请安,问候父亲和母亲。
    大小事情禀父母,对待弟弟很关心。
    家庭表面虽和睦,暗里不和危机存。
    闵父忠厚又老实,家中之事不多问。
    闵损凡事讲孝悌,忍辱负重性厚淳。
    唯有后娘不明理,见识短浅存偏心。
    三个儿子分亲疏,不近人情性凶狠。
    这年冬季天气寒,北风呼啸冷气侵。
    后娘做好棉衣裤,三个儿子穿在身。
    闵损穿上棉衣后,冷风嗖嗖直钻身。
    冻得浑身不住抖,牙齿打战头发晕。
    弟弟穿上棉衣后,暖在身上乐在心。
    闵损摸摸弟棉衣,棉花厚实又均匀。
    拿起自己新棉衣,满打满算没一斤。
    偷偷拆下衣下摆,里面全是芦花衬。
    闵损伤心流眼泪,真想放声哭一顿。
    转念又怕父知道,老人知情定伤心。
    父亲再与后娘吵,家庭不和难生存。
    闵损假装不知情,拼命干活来暖身。
    一天夜里北风起,满天大雪飘纷纷。
    黎明打开门来看,冰天雪地冷森森。
    小鸟不敢出巢窝,家猪钻圈不动身。
    父亲呼损套马车,市上卖柴要出门。
    闵损冻得手脚麻,拴马缰绳拿不稳。
    马车迟迟套不上,哆哆嗦嗦如掉魂。
    父亲气得扬马鞭,狠狠抽打闵损身。
    身上棉衣被抽裂,片片芦花飞如云。
    闵父见状吃一惊,老泪纵横抱闵损:
    “棉衣里面填芦花,又轻又薄冻死人。
    我儿为何不早说,生生疼煞老父心!”
    闵父怒气满胸膛,喊来妻子问原因。
    后母无言来答对,闵父赶她出家门。
    闵损见父休后娘,跪在地上求父亲:
    “爹爹不要赶娘走,后娘也是我母亲。
    后娘在我一人冻,否则三子无娘亲”。
    说到痛处放声哭,为母跪父求开恩。
    两个弟弟也下跪,苦苦恳求留母亲。
    闵父见状受感动,又爱又恨又伤心。
    答应闵损留后母,回头又把妻子训:
    从今莫做亏心事,厚此薄彼分疏亲。
    为人心肠要慈善,再莫自私害别人。
    后母心中受感动,羞愧满面忙应允。
    从此态度大改变,三个孩子一样亲。
    衣食住行同亲生,全家和睦又开心。
    闵损后来师孔子,成为品学兼优人。
    孔子夸奖闵损贤,敬父顺母孝悌心。
    诗曰:
    常怀偏私是后娘,芦花难做御寒装。
    闵损一片纯孝心,感动后母换心肠。

  • 仲由子路鲁国人,孔子门生远近闻。
    仲由好勇且孝顺,名列七十二贤人。
    自幼家贫缺衣食,吃了上顿没下顿。
    父母心疼小仲由,好饭自己不沾唇。
    仲由虽小很懂事,假装吃饱敬双亲。
    仲由长到十几岁,父母干活他紧跟。
    播种锄草样样干,常常累得汗如淋。
    日月如梭过得快,仲由转眼成大人。
    成年仲由身魁伟,心直口快侠义心。
    家庭重担全挑起,累活脏活集一身。
    农忙下地抢收种,农闲砍柴去山林。
    打猎捞鱼集上卖,买酒买肉奉老人。
    自己常年吃糠菜,日子虽苦却开心。
    有年家乡遭大旱,老天数月无甘霖。
    赤地千里绝收成,饿殍遍地阴森森。
    人们拖儿又带女,外出乞讨或投亲。
    仲由家中也断粮,饿得前腔贴后心。
    父母宁死不逃荒,不愿沦为异乡人。
    仲由心中如刀搅,面对老人暗思忖。
    忽然眼前猛一亮,百里之外有远亲。
    何不前去借点粮,帮助父母解饥困。
    大步流星一路跑,当天赶到亲戚门。
    亲戚给了一斗米,还有半袋白面粉。
    仲由不敢多耽搁,背起米面往家奔。
    夜色昏黑路漫漫,汗水如雨湿全身。
    口干舌燥脚打泡,两腿肿胀痛难忍。
    仲由很想缓口气,放下米面歇歇神。
    想罢脚步略一停,猛然想起父母亲。
    二老家中受饥饿,焦急盼望儿回门。
    早到一刻早搭救,迟到一时命难存。
    心急如焚不停步,咬紧牙关向前奔。
    直到次日天黎明,精疲力尽赶回村。
    踏进门坎浑身软,瘫坐地上头昏沉…
    仲由背来米和面,父母获救喜在心。
    仲由孝行人称道,舍命负米为双亲。
    孔子听说这件事,由衷赞扬发议论:
    道德根源就是孝,一切教化此为本。
    为亲负米大孝子,从此拜师入孔门。
    仲由师从孔子后,虚心好学快长进。
    道德品行更完美,位列七十二贤人。
    父母双双去世后,仲由心中悲万分。
    多日水米未进口,以泪洗面常发昏。
    妥善安葬老人后,从师周游不离身。
    这年游历到楚国,拜会昭王楚国君。
    楚王礼仪极隆重,高车大马迎圣人。
    豪华客厅铺红毯,餐具全部是金银。
    美酒飘香惹人醉,山珍海味席上陈。
    仲由观罢此情景,万千感慨涌上心。
    想起自幼家贫苦,想起已故父母亲。
    想起从前苦岁月,为亲负米记忆新。
    可叹父母早去世,不能欢度好光阴。
    仲由发迹不忘本,慎终追远情义深。
    本是普通农家子,终成孔门一贤人。
    不论世事如何变,贤孝本色永远存。
    正直豪爽兼忠勇,嫉恶如仇敬长亲。
    孔子对他很喜爱,夸他威猛忠孝人。
    诗曰: 
    早岁曾肩米一囊,迢迢百里供高堂。
    哪知禄厚高官日,不逮双亲大可伤。

  • 孔子门徒尽贤能,个个孝顺好品行。
    若问其中谁为首,曾参应列第一名。
    曾参其人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生。
    在家孝敬父与母,有口皆碑众人评。
    精心照顾两老人,朝夕侍候不放松。
    老人身体很康健,母子精神也相通。
    天长日久有默契,心意相合似神灵。
    一天曾参去打柴,只有曾母在家中。
    家里突然来客人,母亲唤儿儿不应。
    曾母急得咬手指,曾参忽感心头疼。
    意识家中定有事,背柴赶回一溜风。
    到家向母请安后,起身下厨将菜烹。
    做了一桌丰盛宴,一片热情待宾朋。
    饭后遵照母亲意,余食分送邻居用。
    曾参后来师孔子,成为孔门高材生。
    师徒二人都重孝,常在一起论孝经。
    圣人畅谈孝道义,精辟深奥又生动。
    曾参听师一席话,大彻大悟心更明。
    孝道博大又精奥,深邃无边似苍穹。
    曾参深解其中味,三句名言说得精:
    亲近别人叛父母,忤逆不孝落骂名;
    自己不好怨别人,狭隘无理祸端生;
    灾难临头祷告天,急抱佛脚枉做功。
    主张慎终而追远,民德归厚向大同。
    著名三省吾身法,成了曾参座右铭。
    曾参曾当鲁国吏,官职虽小身轻松。
    俸禄不多能糊口,曾参心中很高兴。
    待到父母去世后,曾参随师各国行。
    曾在越国做大官,位尊禄厚享盛名。
    高堂大屋房舍美,山珍海味饮食精。
    出门百乘车和马,随从前呼又后拥。
    位高爵显心难乐,皆因思亲常伤情。
    恨难再见父母面,想尽孝道已不能。
    拳拳此心溢言表,一腔纯孝难形容。
    曾参人称为曾子,孝行卓越著述丰。
    相传《大学》是他著,归入四书五经中。
    提出格致与诚意,正心修身阐述精。
    齐家治国平天下,历代竞相来效行。
    曾参德高名气大,人们尊他为“宗圣”。
    诗曰:

    母子原来通一气,儿身处处是亲身。
    家门啮指儿心痛,一片真情似有神。

  • 秦亡汉兴朝代变,高祖刘邦都长安。
    刘邦驾崩刘盈继,太后吕雉掌实权。
    周勃平定诸吕乱,迎立刘恒坐金銮。
    恒为刘邦第三子,母亲薄氏甚淑贤。
    薄姬慈善又仁爱,教子有方很周全。
    刘恒八岁封为王,远赴代地去守边。
    薄姬爱儿如爱命,母子分别泪涟涟。
    刘恒边地倍思母,经常写信报平安。
    好食好衣不忍用,差人送到母身边。
    后来薄姬到代地,母子方才得相见。
    相见之际抱头哭,离情别绪说不完。
    刘恒对母情深厚,知母育儿很艰难。
    倾心悉力尽孝道,物质精神两周全。
    刘恒对母真孝顺,早晚必向母问安。
    凡事都来禀母亲,犹如孩童在膝前。
    薄姬代王如鱼水,母慈子孝美名传。
    忽然一日母患病,不思饮食昏恹恹。
    口中喃喃说胡话,急得刘恒团团转。
    请来良医治母病,购买名药不惜钱。
    烧香拜佛祷天地,祈求保佑母平安。
    母亲病了三年整,刘恒侍奉一千天。
    没睡一次安宁觉,没吃一顿舒心饭。
    衣不解带细护理,目不交睫守床前。
    喂水喂饭有耐心,端屎端尿不嫌烦。
    每付汤药熬好后,刘恒总先尝一点。
    试试汤药有多苦,又怕药热母难咽。
    受苦受累为母亲,刘恒孝心天可鉴。
    母亲康复儿病倒,刘恒瘦了一大圈。
    看到儿子孝心诚,太后心疼又喜欢。
    母子生活在代地,京师发生大事件。
    专制吕后猝然死,周勃平定诸吕乱。
    周勃派人来代地,迎接刘恒回长安。
    拥他登基当皇帝,是为文帝人称贤。
    刘恒即位头件事,代地接母回长安。
    下诏尊为皇太后,恭奉慈母度晚年。
    与民休养又生息,赋税劳役皆减免。
    以孝治国称明君,农业恢复又发展。
    天子大力倡孝道,以德化民树典范。
    开拓“文景之治”路,敬老孝亲诏令颁。
    层层推广行孝道,善待老人举孝廉。
    文帝去世留遗嘱,反对厚葬行薄殓。
    治丧勿扰老百姓,开明君主千古传。

    诗曰:
    几辈高堂有老亲,病来方剂贵留神。
    汉文侍疾躬尝药,愧煞不知定省人。

  • 西汉武帝坐长安,河南有个隆虑县。
    县西有山叫隆虑,有户人家住山前。
    主人名字叫郭巨,有母有妻有儿男。
    老母年迈儿年幼,日子过得很艰难。
    官府徭役赋税重,天不帮忙多涝旱。
    郭巨从早忙到晚,一个汗珠摔八瓣。
    累死累活难温饱,全家缺吃又少穿。
    贫穷似乎早注定,永与郭巨结下缘。
    郭巨为人极孝顺,母子之情重于天。
    婆媳相处很和睦,亲情如同母女般。
    夫妻自己多吃苦,不让老人受饥寒。
    郭巨母亲心慈善,看待孙子如心肝。
    自己饭菜分给孙,盼孙长成好儿男。
    孙子端起奶奶饭,三口两口就吃完。
    郭巨看着心欲碎,大颗泪珠眼中转。
    一恨自己太无用,老母儿子难顾全。
    二恨社会太黑暗,赋税沉重徭役繁。
    吃了上顿没下顿,郭巨心中作了难。
    一天郭巨对妻讲,有件事情向你谈。
    咱家贫穷粮食少,老人一天吃一餐。
    无奈儿子不懂事,还要分吃娘的饭。
    老人经常吃不饱,饿坏身子怎麽办?
    妻子听了叹口气,怪儿年幼嘴太馋。
    郭巨低头想张口,欲言又止好几番。
    妻见丈夫有心事,催促郭巨说实言。
    郭巨鼓起勇气讲,要埋儿子三岁男。
    妻子听了这句话,五雷轰顶傻了眼。
    惊惶拉住丈夫手,又哭又叫喊连天。
    郭巨冷静对妻说:埋掉儿子省米面。
    无人分吃母亲饭,老人可多活几年。
    妻子听清丈夫话,哇哇大哭泪满面。
    儿子是她心头肉,十月怀胎多艰难。
    又想儿子多可爱,大大眼睛圆脸蛋。
    哭时张开小嘴巴,眼泪刷刷流成串。
    笑时脸蛋如开花,两个酒窝腮边现。
    最喜是他学走路,跌跌撞撞真好看。
    想到此时抓丈夫,要埋儿子难上难!
    郭巨替妻擦眼泪,平心静气把话言:
    难道我不爱儿子,母子实难两保全。
    母亲万一有好歹,终生留下大遗憾。
    你我现在都年轻,以后要儿还不晚。
    与其母子都受罪,不如保母舍儿男。
    妻子左思右又想,眼含热泪把头点。
    人生在世孝最重,舍子保母理当然。
    妻子做了一顿饭,小儿吃得很香甜。
    儿子吃饱喝足后,郭妻把儿抱身边。
    搂着儿子亲又亲,抱起儿子看又看。
    心中实在难割舍,只有多看儿几眼。
    扭头进屋扑床上,号啕大哭泪涟涟。
    眼泪如同决堤水,湿透被褥与衣衫…
    郭巨之心如刀割,胸中如潮波浪翻。
    若非为了孝敬母,怎能忍痛埋心肝?
    咬咬牙关狠狠心,一把镢头手中掂。
    抱起儿子后山走,郭巨心痛儿心欢。
    儿子以为去玩耍,拍着小手笑声甜。
    郭巨心里在流血,两腿难挪如灌铅。
    到了山坡放下儿,郭巨挥撅把坑剜。
    挖上几下看看儿,再挖又看儿一眼。
    心里与儿暗说话:不是爹爹太凶残。
    只因世道不容你,老小实难都保全。
    郭巨挖到三尺深,碰到一物硬又圆。
    三下两下挖出来,原来是个破陶罐。
    打开一看吃一惊,满罐黄金亮闪闪。
    金子之上铸有字:天赐孝子郭巨男;
    官民皆不可夺取,郭巨独有使用权。
    郭巨惊骇坐在地,孝心竟然感动天。
    苍天赐给一罐金,可爱儿子得平安。
    抱起儿子和陶罐,欢天喜地回家转。
    奇事告诉妻与母,妻子跪地拜苍天。
    从此郭巨和妻子,侍奉母亲更周全。
    要以诚心与孝心,恭恭敬敬报上天。
    诗曰:
    乡愚无知做傻事,恐分甘旨竟埋儿。
    真诚一念感天地,虽系杜撰应深思。

  • 西汉末年天下乱,刀兵滚滚年复年。
    绿林赤眉大起义,反对王莽攻长安。
    南阳豪强名刘秀,立志恢复汉江山。
    有个孝子叫江革,居住临淄城里边。
    江革自幼丧父亲,独与母亲相依恋。
    为避战乱保性命,背着老母去逃难。
    山高水长路途遥,身无分文缺吃穿。
    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野果当饭餐。
    江母多日不见粮,饿得头晕两腿软。
    母不忍心拖累儿,催儿独自去逃难。
    江革摇头流眼泪,弃母之事决不干。
    江革背母到山谷,一伙强盗把路拦。
    要拉江革服劳役,江革哀求说根源。
    母亲年老无人养,恳求好汉行方便。
    强人知他是孝子,不忍难为放他还。
    此类事件有几次,危急之中转为安。
    江革跋涉历劳苦,下邳城里把身安。
    租了一间破房屋,赖以遮雨挡风寒。
    为了省钱养母亲,江革脚上无鞋穿。
    赤脚走路去干活,再苦再累无怨言。
    到一富家当佣人,担水劈柴又做饭。
    还放牛马看小孩,没明没黑啥都干。
    只要母亲不受苦,自己遭罪心里甜。
    多年居住在下邳,一件衣物未曾添。
    母亲吃用从不缺,冬暖夏凉样样全。
    有人说他过得苦,江革心中有主见。
    他说只要娘过好,儿子再苦也心甘。
    东汉建立天下定,江革终于把家还。
    游子叶落归根后,侍奉母亲更周全。
    母亲有事要外出,不用牛马他驾辕。
    母亲安然坐车上,车子平稳人舒坦。
    背母、行佣、自拉车,江革事迹人人赞。
    人们称他“江巨孝”,孝德孝行广流传。
    临淄县令叫杨音,盛赞江革人品贤。
    公众场合设盛宴,招待江革赏银钱。
    郡守也备一厚礼,招他进府作书办。
    江革听罢忙谢绝,老母在堂不为官。
    几年之后母去世,江革心中如箭穿。
    哭的死去又活来,安葬之后心稍安。
    江革披麻又戴孝,为母守丧整三年。
    丧服不曾脱一次,天天坟前行祭奠。
    缅怀母亲养育恩,常常哭昏倒坟前。
    东汉明帝讲孝道,举荐江革为孝廉。
    章帝刘炟即皇位,江革孝名天下传。
    章帝对他很器重,特请江革做朝官。
    江革年老难行走,上朝需由侍卫搀。
    别人朝君须下跪,章帝特赦江革免。
    章帝听说江革病,命令太医把药煎。
    江革在朝有时日,朝里风气看不惯。
    告老还乡得恩准,回归故里临淄县。
    回到家中头件事,来到母亲坟墓前。
    洒扫祭奠很虔诚,跪叩祭拜泪不干。
    江革离京五六年,章帝时时在想念。
    写信责成齐王府,稻谷千斛赐孝贤。
    不久江革去世后,章帝又赐谷一千。
    办完丧事立神庙,孝子美名永流传。
    诗曰:

    离乱无力供甘旨,不惜一身做赁佣。

    他日孝廉得乡举,官居谏议劳芳踪。

  • 西汉末年国混乱,外戚王莽篡江山。
    另立国号为新朝,托古改制民遭难。
    走投无路要抗争,绿林赤眉造了反。
    河南出一大孝子,姓蔡名顺居汝南。
    蔡顺自幼丧父亲,母子相依度日艰。
    蔡顺待母有真孝,对人常说肺腑言:
    “即使肝脑涂在地,娘的恩情报不完。”
    邻居家中办喜事,邀请蔡母去赴宴。
    蔡母高兴喝多了,当场醉倒宴席前。
    蔡顺把母扶回家,母亲呕吐肠胃翻。
    所吃酒菜吐满地,气味难闻污不堪。
    蔡顺怀疑食有毒,亲尝秽物心始安。
    为让母亲快醒酒,蔡顺端来酸汤面
    看着母亲吃下去,儿子脸上露笑颜。
    有时母亲不舒服,请医煎药细照管。
    蔡母身上长了疮,腐烂流脓苦不堪。
    蔡顺用嘴吸脓血,敷上草药得安然。
    东汉天下不平静,天灾人祸紧相连。
    庄稼绝收人无食,珠米薪桂度日难。
    蔡顺母子无粮食,野菜树皮度饥寒。
    看着老母难下咽,蔡顺心中如油煎。
    有次发现一桑树,树上桑葚一串串。
    桑葚有黑也有红,黑葚甘甜红葚酸。
    蔡顺一见心高兴,采摘桑葚忙得欢。
    手里拿着两条筐,黑葚红葚分两边。
    赤眉军士从此过,见了蔡顺问根源。
    军士态度很和气,蔡顺放心把话谈:
    “黑甜桑葚供娘用,红酸桑葚我自餐。”
    士兵知他是孝子,怜悯之余又称赞。
    赠他二斗雪白米,外加一只猪蹄肩。
    蔡顺千恩又万谢,怀抱赠品回家转。
    孝心得到好人助,母子度过鬼门关。
    蔡母活过九十岁,寿终正寝合了眼。
    蔡顺安葬母亲后,坚持守孝在坟前。
    墓前草棚自栖身,种些瓜豆在坟前。
    新鲜果蔬祭母亲,一片孝心可对天。
    蔡顺有个同龄友,忤逆不孝人人烦。
    好吃懒做性放纵,父母气死入黄泉。
    父母死后才悔悟,更敬蔡顺孝心坚。
    想要补偿并赎罪,只是羞见蔡顺面。
    每天捉来四条鱼,暗放蔡母供桌前。
    要学蔡顺好品质,甘当无名孝儿男。
    蔡顺至孝名声大,官府举他为孝廉。
    要请蔡顺把官做,蔡顺拒绝不出山。
    坚持为母来守孝,自食其力度余年。
    诗曰:
    蔡顺入山拾桑葚,黑红分类问原因。
    赤眉也有良心在,斗米豚蹄奖善人。

  • 姜诗也是大孝子,西汉末年广汉人。
    姜诗之妻庞氏女,对待婆婆很孝顺。
    姜母爱喝沱江水,自幼嗜好到如今。
    沱江距家七里远,山路弯弯隔树林。
    庞氏每天早起后,担起木桶江边奔。
    挑来清澈沱江水,做饭烧茶敬母亲。
    婆婆吃上可口饭,喝着热茶笑吟吟。
    庞氏看着心欢喜,挑水虽累有精神。
    一天早晨天骤变,风狂雨暴天地昏。
    庞氏照常去担水,任凭风吹和雨淋。
    大雨打得难睁眼,大风刮得站不稳。
    庞氏艰难到江边,灌满水桶往回奔。
    此时风猛雨更大,山洪暴发砂石滚。
    庞氏不慎被冲倒,两桶好水都撒尽。
    风雨过后爬起来,迈步又往江边奔。
    重新打满沱江水,摇摇晃晃挑回门。
    婆婆在家等水喝,埋怨媳妇慢吞吞。
    为让母亲不生气,姜诗责妻不尽心。
    庞氏委屈不争辩,姜母仍然气不顺。
    姜诗为了宽慰母,假意把妻赶出门。
    姜诗每天自挑水,做饭供奉老母亲。
    庞氏并没回娘家,只在邻家暂存身。
    夜以继日忙不停,织布卖钱买补品。
    暗托邻居送婆母,反复叮咛莫露真。
    时间一久瞒不住,邻居据实告母亲。
    姜母听了心惭愧,忙把儿媳接进门。
    庞氏重新回家中,对待婆婆更孝顺。
    姜诗庞氏有一子,年龄长到十几春。
    面红齿白眉目秀,生性机灵有爱心。
    孩子也想孝祖母,尽力为母分艰辛。
    坚持代母挑江水,共同孝敬年迈人。
    开头几天还顺利,一家四口很开心。
    不久之后有一天,孩子挑水到江津。
    天阴路湿脚下滑,掉入江中无处寻。
    姜诗庞氏哭干泪,回家还得瞒母亲。
    谎称儿子求学去,仓促成行未回门。
    姜诗体谅妻苦衷,更感贤妻孝心纯。
    夫妻从此忍悲痛,极尽孝道奉母亲。
    姜母喜爱吃鲙鱼,没人陪吃不沾唇。
    姜诗庞氏遂其愿,请来大娘当陪人。
    三天五天还可以,天长日久愁上心。
    庞氏担水又烧鱼,顾此失彼难分身。
    每天要买两条鱼,家庭负担实在沉。
    姜诗庞氏心里急,祈求上天助穷人。
    说来这事也奇怪,祷告真能感动神。
    屋后冒出一股泉,汩汩流出无穷尽。
    味道如同沱江水,清澈甘甜沁人心。
    每天清晨天刚亮,两条鲙鱼同现身。
    有水有鱼难题解,姜诗庞氏喜难禁。
    夫妻事迹众口传,贤孝之名远近闻。
    赤眉队伍从此过,偃旗息鼓慢行军。
    恐怕惊吓大孝子,得罪冥冥天上神。
    东汉明帝知道后,姜诗孝廉名加身。
    入朝为官任郎中,再到江阳仕府君。
    姜诗最后死任上,庙中供奉贤孝人。
    庞氏旌表为孝妇,彪炳千秋史册存。
    诗曰:
    姜诗以孝称当世,有妻庞氏孝更彰。
    夫妻奉母感神灵,涌泉跃鲤永留芳。

  • 故事发生在东汉,河内有人叫丁兰。
    自幼父母皆病故,孤儿生活多艰难。
    流落街头受欺凌,辛辣酸苦全尝遍。
    长大娶妻成家后,日子过得挺美满。
    丁兰内心不平静,惜无双亲在堂前。
    羡慕别人天伦乐,心中寂寞常黯然。
    想到此处心血涌,失魂落魄泪不干。
    为了不忘父母恩,丁兰做了事一件。
    以木雕刻双亲像,恭恭敬敬摆堂前。
    木像在如父母在,父母永在儿心间。
    有事禀告俩木像,早晨辞别晚请安。
    一日三餐先奉亲,然后夫妻才吃饭。
    天长日久情深厚,见像如见父母面。
    丁兰刻木奉亲事,世人称奇广流传。
    邻居张某心纳闷,不知何物这样玄。
    指使妻子借木像,欲拿回去仔细看。
    丁妻不敢擅做主,对着木像问意见。
    木像满脸不高兴,丁妻回绝说好言。
    张某是个无赖汉,破口大骂声震天。
    提棍闯进丁兰家,棒打木像好几遍。
    丁兰外出转回家,木像面前先请安。
    只见木像双眉锁,含苦忍悲露愁颜。
    急向妻子问原委,丁妻如实告丁兰。
    丁兰一听心肺炸,骂声张某理不端。
    你对木像恁无礼,如同欺我父母般。
    满腔怒火找张某,下用脚踢上挥拳。
    打得张某鼻脸肿,要为爹娘报仇冤。
    张某威风全扫地,跪地苦苦求丁兰:
    是我该死求饶命,从今以后再不敢。
    张某恶人先告状,跑到官府告丁兰。
    乡亲邻里多仗义,齐帮丁兰鸣屈冤。
    又让衙吏看木像,木像果然眉不展。
    真相大白郡守喜,情有可原恕丁兰。
    还把刻木奉亲事,画在云台供参观。
    从此丁兰更恭敬,侍奉木像心意专。
    视像如命多呵护,不容亵渎与怠慢。
    丁妻心中不理解,抱怨丈夫太古板。
    明明都是木头人,如此恭敬为哪般?
    一天丁兰又出门,丁妻在家很清闲。
    百无聊赖拿根针,去戳木像手指尖。
    边戳边问疼不疼,扎你为啥不出言?
    钢针扎处湿漉漉,滴滴如血流不断。
    丁兰回家拜木像,木像垂泪露悲颜。
    转身向妻问缘由,丁妻坦白据实言。
    丁兰听了勃然怒,大骂妻子太不贤。
    立即将妻休出门,斩钉截铁不容缓。
    丁妻懊悔求原谅,丁兰意决心不转。
    妻子被休回娘家,丁兰孝亲志更坚。
    朝夕侍奉父母像,无怨无悔数十年。
    诗曰:
    音容一自隔晨昏,屺岵频登空倚门。
    木刻椿萱成肖像,朝朝礼拜慰幽魂。

  • 东汉章帝在位时,有个孝子叫黄香。
    他是江夏安陆人,大仁大孝名远扬。
    黄香自幼家境好,父举孝廉母慈祥。
    父母教他学文化,忠孝故事经常讲。
    孝子孝心和孝行,黄香一一记心上。
    黄香九岁家遭祸,慈爱母亲染病亡。
    黄香哭得天地暗,悲痛欲绝断肝肠。
    慈善母亲音容貌,时时萦绕在心房。
    多次梦中醒来后,心想娘来口唤娘。
    黄香日夜想母亲,废寝忘食脸发黄。
    眼中光泽渐变暗,骨瘦如柴不胜装。
    黄香敬母心地诚,三年过后仍守丧。
    邻里百姓同声赞,黄香孝名传四方。
    太守召他到官署,收为门生又褒奖。
    黄香家中无佣仆,里外全靠自己忙。
    恭恭敬敬侍父亲,极尽孝道问暖凉。
    夏天为父扇凉枕,冬暖被褥为高堂。
    老人晚年多寂寞,黄香心里很体谅。
    每天早早归家来,与父一起话家常。
    二人说到开心处,放声大笑多欢畅。
    太守刘护很关照,黄香与父迁洛阳。
    黄香读书通经典,写得一手好文章。
    京师人们皆敬重,称赞黄香世无双。
    章帝刘炟闻其孝,授予黄香尚书郎
    章帝面前议政事,分析得失甚精当。
    对于孝经更通达,继承之中有发扬。
    孝亲忠君与立业,三者一致互依傍。
    黄香在任尽职守,政绩显著人赞扬。
    同情穷人赈灾区,鼓励百姓事农桑。
    总管朝廷机枢事,位极人臣民景仰。
    黄香位高权亦重,在家仍是贤孝郎。
    家务繁多自操持,供奉父亲甚周详。
    黄香扇枕温衾事,时代相传永留芳。
    诗曰:
    一枕清凉一扇风,冬来冷被暖烘烘。
    由来至孝天生就,莫笑黄香是幼童。

  • 董永是个大孝子,东汉时期千乘人。
    现址就在山东省,高青东南遗址存。
    董永幼年失母爱,父子相依多艰辛。
    为避兵祸走四方,汝南、安陆暂存身。
    自幼未曾享母爱,父爱无价重千金。
    父亲疼他他敬父,相依为命度光阴。
    十岁下地学干活,担水拾柴帮父亲。
    为让父亲少受累,全部家务担在身。
    端茶送饭奉老父,铺床叠被尽孝心。
    冬天怕父受寒冷,董永预把柴草存。
    各种米面准备足,白菜罗卜埋藏深。
    父子吃喝不发愁,低矮草房暖如春。
    董永长大成人后,对待父亲更殷勤。
    地里家务活全包,诸事不用父操心。
    董父心中有打算,早娶儿媳早抱孙。
    正在张罗婚事时,天空飞来不测云。
    父亲染病难起床,董永焦急又揪心。
    为了治好父亲病,求医问药四处奔。
    名医贵药都求遍,病情不减反加深。
    积蓄花光无钱路,病不见轻急煞人。
    父亲病重难回转,终于闭眼命归阴。
    董永哭得肝肠断,声声念父养育恩。
    董永哭到动情处,铁石之人也伤心。
    无衣无棺难葬父,停灵在家难煞人。
    董永走投无有路,决定卖身葬父亲。
    写了一张卖身契,背插草标跪市门。
    引来众多围观者,触景生情热泪滚。
    有一富翁走过来,上下打量暗思忖。
    此人诚实又憨厚,身强体壮有精神。
    决定买他当长工,付给铜钱一万文。
    约定董永先守丧,丧满再进东家门。
    董永为父办丧事,风风光光出了殡。
    父亲墓前搭草棚,为父守丧尽孝心。
    三年丧满履契约,前去富家当佣人。
    董永途中遇奇事,仙人下凡来助贫。
    仙人就是七仙女,槐荫树下结婚姻。
    二人同至富翁家,男耕女织度光阴。
    仙女心灵手又巧,又请诸姐下凡尘。
    一夜织成百疋绢,提前偿债赎了身。
    董永仙女离富翁,夫妻双双回家门。
    互敬互助多恩爱,一双儿女也降临。
    玉帝王母心中恼,强令仙女离凡尘。
    湖北有个孝感县,由此命名传至今。

    诗曰:
      古来孝徳本无尽,竟使卖身去葬亲。
      果否仙娥来助力,聊存佳话劝愚人。

  • 东汉末年多争战,三国鼎立时局乱。
    吴郡陆绩品德好,仁孝名声天下传。
    陆绩出身官宦家,满门忠烈世人赞。
    父亲陆康多忠勇,刚正不阿敢诤谏。
    陆绩从小受熏陶,忠义孝悌记心间。
    陆绩最听娘亲话,常到堂前来问安。
    每与母亲来说话,必先叫娘再开言。
    有了什么好吃的,总是先让娘尝鲜。
    对母孝敬又诚实,从不欺蒙说谎言。
    陆绩天资极聪明,酷爱读书博又专。
    人称神童学问大,才高八斗人称贤。
    六岁随父见袁术,有问必答侃侃谈。
    态度不卑又不亢,袁术不由暗惊叹。
    破例赐坐好款待,命人端来橘一盘。
    柑橘个个金黄色,肉肥汁多大又圆。
    柑橘好吃不忘母,要让母亲尝尝鲜。
    心里想着暗下手,三个柑橘揣怀间。
    弯腰辞别要回家,柑橘掉出滚地面。
    袁术一见哈哈笑,叫声陆绩小儿男。
    我本待你为贵客,偷拿柑橘情太贪。
    陆绩慢慢蹲地上,边拾柑橘边开言:
    我把柑橘拿回家,要让母亲尝个鲜。
    振振有词作解释,神色自若不慌乱。
    袁术听了很惊奇,称赞陆绩是英贤。
    怀橘遗亲广传播,十岁入朝去做官。
    忠君孝亲施仁政,陆绩美名天下传。
    孙权任他为太守,又统兵马做将官。
    陆绩专心研儒学,知识渊博眼界宽。
    精心辑成《浑天图》,著述等身世上传。
    忠臣出自孝子家,古人之论非虚言。
    诗曰:
    当年柑橘入怀日,正是天真烂漫时。
    纯孝性成忘小节,英雄从古类如斯。

  • 三国时人叫孟宗,二十四孝有其名。
    他是吴国江夏人,自幼丧父叹苦命。
    母对孟宗倍呵护,期盼儿大事业成。
    节衣缩食供读书,投拜名师南阳城。
    行前孟母做被褥,又大又厚密密缝。
    她说孟宗同学多,有人无被也可能。
    被大可与人同盖,亲亲热热度寒冬。
    孟宗非常敬母亲,母亲有言必听从。
    拜师李肃多恭谨,夙夜不懈把书攻。
    冬天不怕天气寒,夏天不怕暑气蒸。
    饱读诗书破万卷,洁身自爱好品行。
    品学兼优离师门,志在报国进军营。
    军吏身份虽低微,仍接母亲到军中。
    母子同住一间屋,年久失修多透风。
    一次深夜下大雨,满屋漏雨响叮咚。
    孟母只好拥被坐,孟宗伤心放悲声。
    自恨官小无能耐,连累母亲受苦情。
    孟母体谅儿孝心,手拍床沿叫孟宗:
    愿你发奋多自勉,擦眼抹泪有啥用!
    后来孟宗任司马,孟母留家未同行。
    孟宗闲时爱捕鱼,做的鱼鲊味道浓。
    积少成多送母亲,以表儿子孝亲情。
    贤良孟母明大义,把鮓全部退孟宗:
    你当鱼官应自爱,公私之间要分明。
    当官做事不避嫌,闲言碎语容易生。
    虑事周到又深远,孟宗对母更敬重。
    有年冬天母患病,孟宗探望回家中。
    孟母爱吃鲜竹笋,此时找笋却不能。
    已是数九腊月天,阴风怒吼竹凋零。
    新鲜竹笋无处寻,孟宗竹林放悲声。
    哭得悲痛又哀伤,铁石人见也动情。
    非常人有非常事,只要存心秉至诚。
    孟宗正在泪飞洒,奇迹出现竹林中
    孟宗泪水所洒处,枝枝竹笋破土生。
    嫩笋尖尖綠如玉,如雕似刻多晶莹。
    孟宗一见心欢喜,挖了几枝回家中。
    为母做了几碟菜,又做笋汤碗中盛。
    孟母吃完添精神,病体好转笑盈盈。
    好个孟宗贤孝子,哭竹生笋扬美名。
    后来孟宗仕途顺,爵高位显居三公。
    诗曰:

    一哭竟能笋骤生,严冬哪得望幻萌?

    非常人有非常事,只要存心秉至诚。

  • 西晋王祥有孝名,官至太保受尊崇。
    祖籍琅琊临沂县,父亲名字叫王融。
    王祥出世母病故,父娶朱氏来家中。
    朱氏生子名王览,对待俩子大不同:
    看待王览如心肝,王祥好似眼中钉。
    三番五次说坏话,王融听信枕边风。
    王祥在家受冷落,父爱母爱无影踪。
    王祥生来性至孝,对待父母很孝敬。
    对弟王览多关心,处处体谅手足情。
    朱氏待祥如奴仆,呼东唤西当劳工。
    指派各种脏累活,王祥样样皆从命。
    朱氏专横待王祥,王祥对母很忠诚。
    有时父母生了病,王祥精心将药烹。
    熬好药汤己先尝,既怕烫嘴又怕冷。
    一年冬天朱氏病,想吃鲤鱼恨不能。
    当时隆冬到数九,大河小湖都结冰。
    王祥为偿继母愿,毅然走到水池中。
    解开衣服裸肌肤,趴在池里胸贴冰。
    要用体温化冰面,冰下找鱼治母病。
    冰冷刺骨身打颤,王祥咬牙不放松。
    胸下冰面在融化,渐渐出现一个洞。
    王祥想要站起身,浑身麻木站不成。
    就在这时奇迹现,只听扑扑响两声。
    水中跳出两鲤鱼,金鳞红尾甚鲜明。
    王祥甭提多高兴,捉住鲤鱼还家中。
    为娘做好鲜鱼汤,王祥心中才轻松。
    朱氏吃了鲜鱼后,又想要吃黄雀羹。
    黄雀天空任飞翔,来去不定难捉成。
    王祥为难正发愁,数十黄雀飞家中。
    黄雀纷纷入罗网,喜得王祥笑连声。
    捉住黄雀进厨房,拔毛洗净做雀羹。
    王祥孝顺心至诚,左右邻居赞连声。
    说他孝心感天地,凡事有求必有应。
    朱氏刁蛮心不正,对待王祥仍然凶。
    为怕王祥争家产,要对王祥下绝情。
    这天夜里人睡熟,一把菜刀拿手中。
    悄悄摸进王祥屋,对着床枕砍得猛。
    也是王祥不该死,起夜去到厕所中。
    王祥进屋见此景,吓得跪倒喊连声:
    孩儿做错什么事,任凭娘亲来严惩。
    如果娘要孩儿死,孩儿自当从娘命。
    不劳娘亲你动手,孩儿自尽赴幽冥。
    王祥要过那把刀,扬手就要抹脖颈。
    王览惊醒看见了,满头冷汗吃一惊。
    疾步上前夺菜刀,抱住王祥放悲声:
    兄弟本是同根果,可恨母亲无人性。
    要死咱俩一块死,哥死我也不独生!
    朱氏无奈抽身走,心中仍然不放松。
    酒里放毒暗下手,不灭王祥心难平。
    王览怀疑酒有毒,执意要和哥哥争。
    兄弟争夺一杯酒,朱氏在旁头发蒙。
    急夺酒杯泼毒酒,痴迷之人终觉醒。
    想起卧冰求鲤事,想起美味黄雀羹。
    王祥孝顺又厚道,王览善良又纯正。
    孩子尚知骨肉亲,娘害孝儿理不通。
    从此朱氏幡然改,王祥王览同待承。
    家庭面貌顿时变,和睦友爱乐融融。
    王融不幸病死后,二子举丧孝又恭。
    后来家乡战火起,天下大乱不安宁。
    王祥扶母又携弟,南下庐江去谋生。
    一住就是三十年,家庭和睦人称颂。
    朱氏死于庐江地,丧事办得很隆重。
    王祥披麻又戴孝,守丧三年甚伤情。
    刺史聘他为别驾,王祥理事有政功。
    加官进爵连升迁,官至太保拜公卿。
    诗曰:
    冬月乡村鱼鲜见,王家逸事亦奇哉!
    解衣竟向池中卧,泼刺双鲤跃上来。

  • 晋初孝子叫王裒,家居城阳在营陵。
    父亲名字叫王仪,正直敢言是非明。
    骄横晋王司马昭,战场之上损了兵。
    兵败之后问责任,众人敷衍不吭声。
    唯有王仪说实话,责任在帅不在兵。
    专横跋扈司马昭,立斩王仪震众卿。
    父亲蒙冤丢了命,王裒心中恨难平。
    王裒长大成人后,身材魁伟貌出众。
    一身正气品行高,饱读诗书多才能。
    司马代魏建晋朝,王裒隐居不露名。
    父墓旁边搭草屋,终年守丧甚恭敬。
    对母倾注全部爱,饮食起居挂心中。
    母亲偶然生了病,煎汤熬药忙不停。
    王母生性怕打雷,闻声胆战又心惊。
    王裒看到雷雨来,关严门窗用布蒙。
    紧紧拉着母亲手,寸步不离到雨停。
    后来母亲得重病,医治无效赴幽冥。
    王裒知母性怕雷,唯恐雷声惊魂灵。
    每当下雨打雷时,王裒必到父母冢。
    跪倒坟前暗祷告,有儿在此娘莫惊。
    诗经.小雅.蓼莪诗,王裒读了最动情。
    想起父母养育恩,痛哭流涕不成声。
    王裒一生不做官,种地养蚕自谋生。
    后来晋室生变故,为争权力搞内讧。
    战乱不止民遭殃,纷纷逃难迁向东。
    王裒留恋双亲墓,任人劝说终不行。
    最后死于乱兵手,一生至孝显真情。
    诗曰:
    荒冢结庐土一抔,泉台岂复怕闻雷?
    事亲原不分生死,诗废《蓼莪》大可哀。

  • 痴孝男子叫吴猛,生于晋代豫章城。
    吴猛幼小丧母亲,父亲抚养渐长成。
    小小吴猛未长牙,父熬米汤细照应。
    等到吴猛长大了,父吃糠菜把饥充。
    省下粮食给儿吃,蒸米炒菜烙油饼。
    儿爱吃啥就做啥,儿子吃了爹高兴。
    上树为儿掏鸟蛋,为捉螃蟹下河坑。
    父亲为了养育儿,头发累白腰背弓。
    小小吴猛很懂事,看在眼里心里疼。
    爹爹为我受尽苦,纵死难报养育情。
    吴猛长到八岁时,随父下地去劳动。
    学洗衣服学做饭,茶饭递到父手中。
    夏天夜晚最难熬,硕大蚊子乱嗡嗡。
    身上被咬起疙瘩,又疼又痒难安生。
    咬得吴父难安眠,吴猛难受又心疼。
    为让父亲睡好觉,点燃艾绳驱蚊蝇。
    蚊子怕烟飞出屋,吴父呛得咳连声。
    吴猛踏灭艾绳火,蚊子成群回屋中。
    吴猛气得掉眼泪,暗骂蚊子害人精。
    手抓头皮苦思索,一个想法渐形成。
    蚊子咬人为吸血,吃饱喝足才安生。
    如让蚊子先咬我,父亲定能免受叮。
    想法虽然近痴傻,童稚天真也含情。
    一片孝心天可鉴,可怜吴猛八龄童。
    夜晚裸身床上坐,不动不晃任蚊叮。
    细皮嫩肉不耐咬,浑身上下疙瘩生。
    吴猛咬牙强忍受,心中默默告蚊虫:
    怎样咬我都可以,再咬我爹可不行。
    吴父后来染病死,吴猛葬父显忠诚。
    三年丧满无牵挂,吴猛洒泪告亡灵。
    云游四海学道艺,心善性灵学业成。
    诗曰:
    高僧曾筑喂蚊台,孝养双亲有异孩。
    拼使个人受痛痒,供君一饱莫重来

  • 晋朝有个杨香女,父亲杨丰是农民。
    未离襁褓母去世,杨丰把女养成人。
    杨香对父很敬重,体贴入微孝情真。
    杨香长到十四岁,主动干活帮父亲。
    担水劈柴又做饭,缝补衣服手脚勤。
    照顾父亲很周到,吃喝穿用都细心。
    早上茶水晚上饭,夏单冬棉件件新。
    杨香干完家务活,下地插秧把草耘。
    灌水施肥样样干,不让父亲多操心。
    夏去秋来稻成熟,庄稼不负勤快人。
    杨丰挥镰割庄稼,杨香后面把稻捆。
    两人干得正起劲,眨眼之间祸临身。
    林中隐伏一猛虎,暗藏杀机要吃人。
    父女低头正干活,老虎忽地蹿出林。
    向天发出一声啸,扬爪直扑杨丰身。
    杨丰惨叫倒在地,杨香一见掉了魂。
    老虎正要回身转,张开血口咬父亲。
    杨香急步跨向前,对准虎眼用拳抡!
    痛得老虎大咆哮,反扑杨香猛又狠。
    手无寸铁小杨香,为了救父死命拼。
    身子一弯迎上去,双手卡虎咽喉根。
    老虎怒吼狠摆头,企图挣脱去吃人。
    杨香全力注双手,卡住咽喉不松劲。
    老虎被卡难喘气,四脚抓挠尾巴抡。
    稻田扒出一深坑,杨香一见计上心。
    她把虎嘴按坑里,不让喘气用力摁。
    弱女徒手斗猛虎,拼死护父凭孝心。
    虎头被埋难喘气,终于窒息四脚伸。
    杨香浑身也酥软,瘫倒虎旁睡昏沉。
    老虎死于弱女手,千古奇事从未闻。
    杨香慢慢醒过来,见父平安才放心。
    又见乡亲来慰问,笑得甜美又动人。
    诗曰:
    虎衔父去真危急,女与虎争不顾身。
    顷刻之间能解脱,奇人奇事最惊人!

  • 魏晋以后南北朝,改朝换代乱纷纷。
    南齐有个庾黔娄,为人至孝品似金。
    祖籍原在新野地,后来徙居江陵郡。
    父亲庾易性恬静,终生不仕做平民。
    黔娄自幼爱学习,饱读诗书有学问。
    心地善良人品好,尊父敬母很孝顺。
    南齐末年任县令,体民爱物风化新。
    又调孱陵任县令,怪事迭出常惊心。
    耳旁似听有人唤,心惊肉跳汗淋淋。
    凭着天性和灵感,知道老父病缠身。
    匆匆写了辞官书,归心似箭往家奔。
    父亲果然染重病,卧床不起昏沉沉。
    上吐下泻气如丝,黔娄心中急如焚。
    请来名医作诊断,医生切脉道原因:
    要知令尊病吉凶,尝其粪便方定论。
    粪便味苦病好转,粪便味甜命难存。
    好个孝子庾黔娄,亲口尝粪辩假真。
    只觉味道甜而滑,老父注定命归阴。
    黔娄心中如火燎,深夜跪地拜星辰。
    祈求上天多保佑,愿把己寿赠父亲。
    祷告难留老父命,黔娄心中痛万分。
    妥善安排丧葬事,守丧三年倍思亲。
    每天早晚祭亡灵,空闲时间读诗文。
    决心继承父遗志,做个高风亮节人。
    朝廷得知其孝名,任命太守驻蜀郡。
    黔娄为官很清廉,提倡孝悌为人民。
    宽役减赋恤民众,政绩卓著朝野闻。
    品学皆优君倚重,调到京城担重任。
    辅导太子读诗书,成为皇家座上宾。
    散骑侍郎晚年职,鞠躬尽瘁死于任。
    诗曰:
    苦甜能验病轻重,孝子不妨试一尝。
    欲损己寿益亲寿,全凭一瓣热心香。

  • 唐朝有个唐夫人,乳姑不怠天下闻。
    夫人待字闺中时,知书达理孝双亲。
    长大出嫁到崔家,敬婆如同敬母亲。
    婆婆复姓为长孙,年过古稀多病身。
    牙齿脱落难咀嚼,不是流食不沾唇。
    唐氏挤出己乳汁,一滴一滴喂母亲。
    婆婆体弱需扶持,举手抬脚难离人。
    善良孝顺唐氏女,谨记《女诫》守“闺训”。
    天未昏黑闭门户,黎明即起扫庭尘。
    帮婆穿衣叠被褥,温水端来洗脸盆。
    给婆洗脸又梳头,请婆庭堂坐下身。
    自己身上挤乳汁,一口一滴喂婆饮。
    天气晴朗空气好,搀扶婆婆到大门。
    晒晒太阳说说话,引逗老人多开心。
    夜晚给婆铺被褥,冬生火盆夏驱蚊。
    每天给婆烫洗脚,捶背按摩笑吟吟。
    直到婆婆入睡后,唐氏这才放下心。
    遇到婆婆患疾病,日夜守候倍谨慎。
    煎药喂汤熬红眼,嘘寒问暖多温存。
    婆婆病好她累瘦,乡里都夸孝顺人。
    长孙夫人年事高,终于病魔又降临。
    老人知道大限到,全家老少召近身。
    拉着儿媳唐氏手,满怀深情把话云:
    难报媳妇大恩德,盼你像我有福分;
    你的儿媳与孙媳,同样对你很孝顺。
    老人说罢肺腑语,面带微笑归了阴。
    正应长孙夫人愿,唐氏儿媳极孝顺。
    孙子官居节度使,孙媳也是孝妇人。
    侍奉祖母和婆婆,倍加呵护孝心纯。
    崔氏一家三代媳,孝名流芳传古今。
    诗曰:
    老年咀嚼难为力,有乳供姑孝妇唐。
    每日靓妆熏沐后,朝朝暮暮上高堂。

  • 话说宋朝仁宗时,有一孝子天下闻。
    孝子名叫朱寿昌,本是扬州天长人。
    其父朱巽任军职,镇守京兆权在身。
    朱巽已有结发妻,娶妾刘氏进家门。
    刘氏后来有身孕,朱巽翻脸变了心。
    刘氏含羞遭遗弃,又被朱巽逐出门。
    受尽劫难生一子,辛苦喂养四五春。
    给儿取名朱寿昌,让儿归宗进朱门。
    刘氏孤身出走后,从此再也无音讯。
    寿昌读书很上进,只是愁烦不开心。
    常常呆坐望远方,心中经常想母亲。
    寿昌品学皆优秀,步入仕途志凌云。
    陕州、荆南任通判,又知岳州官五品。
    治理水域有政绩,封为钦差湖南巡。
    主政阆州除恶霸,爱惜百姓护黎民。
    寿昌贤德名远扬,官升又知广德军。
    此时已到天命年,高官厚禄不上心。
    五十年里南北走,时刻不忘找母亲。
    无奈地广人茫茫,如同大海捞细针。
    悲苦忧伤日夜想,美酒虽好难入唇。
    每当与人说起娘,痛哭流涕哀情深。
    曾用香火烧己肉,刺血写字表孝心。
    人子不能侍奉母,活在世上枉为人!
    到了神宗熙宁年,寿昌再无做官心。
    召集全家立誓愿,决定辞官寻母亲。
    如果母亲寻不见,今生绝不回家门。
    寿昌踏上寻母路,千里寻母历艰辛。
    风餐露宿翻山岭,走府访县又查村。
    凡有七旬刘姓女,都要登门去询问。
    不知走了多少路,不知过了几冬春。
    孝行能够感天地,功夫到底不负心。
    寿昌走到同州府,终于找到梦中人。
    母子相认抱头哭,互诉离别悲苦心。
    刘氏嫁夫为党氏,如今儿孙一大群。
    寿昌当面表心志,要接全家进朱门。
    立志孝母又敬父,两家合一度光阴。
    党氏一家通情理,念及母子情意深。
    同意全家搬广德,朱党成了一家人。
    寿昌奉母侍继父,极尽孝道享天伦。
    寿昌辞官寻母事,感人肺腑远近闻。
    京兆守官奏朝廷,神宗嘉许孝子心。
    诏令恢复其官职,宰相为他著诗文。
    寿昌名声传天下,孝心孝行人人钦。
    几年以后母病逝,哀泣悲切欲断魂。
    为办丧事劳过度,双目患疾嗓失音。
    后来寿昌知鄂州,连连升迁成重臣。
    寿昌在世七十岁,孝行流传感人心。
    诗曰:
    解组桂冠为寻母,芒鞋竹杖遍天涯。
    引针磁石巧相遇,迎养归来锦上花。

  • 宋朝文豪黄庭坚,文才孝行俱领先。
    祖籍洪州分宁县,自幼聪颖不一般。
    读书过目永不忘,诗工词美书法专。
    英宗年间中进士,随即就任县尉官。
    神宗初期任学官,执教京都国子监。
    学识渊博才出众,倍受苏轼另眼观:
    庭坚诗书无伦比,超然绝尘立世间。
    开封留守文彦博,极力提携黄庭坚。
    公元一零八五年,哲宗登基坐金銮。
    庭坚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任主编。
    后任起居舍人职,秉笔直书不欺瞒。
    庭坚父亲去世早,母亲正直又淑贤。
    黄母教儿要诚实,光明正大能对天。
    庭坚生来性笃孝,侍母恭谨又勤勉。
    母亲饮食起居事,精心料理亲自管。
    每天为母刷马桶,几十年间不中断。
    平时有人常相问:“你是朝廷大官员,
    此事应有侍女做,何必由你亲自干?”
    庭坚听了微微笑,开口说出肺腑言。
    官高也要讲孝道,为娘做事理当然。
    黄母得病一年多,庭坚日夜守床前。
    喂汤喂药端屎尿,察言观色细承欢。
    黄母年高病体弱,终于不治离人寰。
    庭坚心中大悲恸,安葬老人甚周全。
    墓侧建起茅草屋,为母守孝整三年。
    后来朝廷下诏令,又命庭坚去做官。
    庭坚生来性正直,奸臣连连进谗言。
    尽管一再遭贬谪,庭坚处之心泰然。
    庭坚侍母尽子职,亲涤溺器人称贤。
    诗曰:
    庭坚事母称纯孝,伺候不用灶下人。
    溺器亦皆躬洗涤,豪杰孰肯效施颦?

  • 二十四孝古人言,简明扼要谈一番。
    书有三千八百卷,卷卷不离圣人言。
    大舜耕田孝感天,郯子鹿乳医亲眼。
    芦衣顺母家和睦,戏彩娱亲父母欢。
    仲由负米性笃孝,曾参打柴不辞艰。
    文帝尝药孝母亲,郭巨埋儿富贵全。
    行佣供母贤江革,蔡顺采葚与娘餐。
    涌泉跃鲤真情现,刻木事亲有丁兰。
    董永卖身把父葬,黄香扇枕孝亲眷。
    陆绩怀橘奉家慈,孟宗哭竹冬笋鲜。
    王祥卧冰鱼自现,吴猛恣蚊孝义全。
    王裒守墓显至孝,杨香扼虎救父难。
    黔娄尝粪心虔诚,唐氏乳姑多淑娴。
    千里寻母朱寿昌,亲涤溺器黄庭坚。
    二十四孝古今传, 留于大家作典范 。

  •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
    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天子章第二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
    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
    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
    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
    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著意考虑也不会越轨。於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衣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续兴盛。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大雅? 民》里说∶“要从早到晚勤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
    士章第五
    【原文】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译文】
    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
    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诗经?小雅?小宛》里说∶“要早起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庶人章第六
    【原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译文】
    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三才章第七
    【原文】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译文】
    曾子说∶“太伟大了!孝道是多麽博大高深呀!”
    孔子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其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乎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施以政教。因此其教化不须严肃施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须严厉推行就能得以治理。从前的贤明君主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民众,所以他首先表现为博爱,人民因此没敢遗弃父母双亲的;向人民陈述道德、礼义,人民就起来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
    敬和谦让垂范於人民,於是人民就不争斗∶用礼仪和音乐引导他们,人民就和睦相处;告诉人民对值得喜好的美的东西和今人厌恶的丑的东西的区别,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中说∶'威严而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都仰望著你。’”
    孝治章第八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译文】
    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即便是对极卑微的小国的臣属也不遗弃,更何况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了。所以会得到各诸侯国臣民的欢心,使他们奉祀先王。治理一个封国的诸侯,即便是对失去妻子的男人和丧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更何况对他属下的臣民百姓了,所以会得到老百姓的欢
    心,使他们帮助诸侯祭祀祖先。治理自己卿邑的卿大夫,即便对於臣仆婢妾也不失礼,更何况对其妻子、儿女了,所以会得到众人的欢心,便他们乐意奉事其父母亲。只有这样,才会让父母双亲在世时安乐、祥和地生活,死后成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够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灾害不发生,人为的祸乱不会出现。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会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诗经?大雅?仰之》篇中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会归顺他。’”
    圣治章第九
    【原文】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
    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译文】
        曾子说∶“我很冒昧地请问,圣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吗?”
    孔子说∶“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敬重父亲,没有比在祭天的时候,将祖先配祀天帝更为重大的了,而只有周公能够做到这一点。当初,周公在郊外祭天的时候,把其始祖后稷配把天帝;在明堂祭祀,又把父亲文王配祀天帝。因为他这样做,所以全国各地诸侯能够克尽职守,前来协助他的祭祀活动。可见圣人的德行,又有甚麽能超出孝道之上呢?因为子女对父母亲的敬爱,在年幼相依父母亲膝下时就产生了,待到逐渐长大成人,则一天比一天懂得了对父母亲尊严的爱敬。圣人就是依据这种子女对父母尊敬的天性,教导人们对父母孝敬;又因为子女对父母天生的亲情,教导他们爱的道理。圣人的教化之所以不必严厉的推行就可以成功,圣人对国家的管理不必施以严厉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是因为他们因循的
    是孝道这一天生自然的根本天性。父亲与儿子的亲恩之情,乃是出於人类天生的本性,也体现了君主与臣属之间的义理关系。父母生下儿女以传宗接代,没有比此更为重要的了;父亲对於子女又犹如尊严的君王,其施恩於子女,没有比这样的恩爱更厚重的了。所以那种不敬爱自己的父母却去爱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礼法。不是顺应人心天理地爱敬父母,偏偏要逆天理而行,人民就无从效法了。不是在身行爱敬的善道上下功夫,相反凭藉违背道德礼法的恶道施为,虽然能一时得志,也是为君子所卑视的。君子的作为则不是这样,其言谈,必须考虑到要让人们所称道奉行;其作为,必须想到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其立德行义,能使人民为之尊敬;其行为举止,可使人民予以效法;其容貌行止,皆合规矩,使人们无可挑剔;其一进一退,不越礼违法,成为人民的楷模。君子以这样的作为来治理国家,统治黎民百姓,所以民众敬畏而爱戴他,并学习仿艾其作为。所以君子能够成就其德治教化,顺利地推行其法规、命令。《诗经?曹风? 鸠》篇中说∶'善人君子,其容貌举止丝毫不差。’”
    纪孝行章第十
    【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译文】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著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杞,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侍奉父母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身居高位而骄傲自大者势必要遭致灭亡,在下层而为非作乱者免不了遭受刑法,在民众中争斗则会引起相互残杀。这骄、乱、争三项恶事不戒除,即便对父母天天用牛羊猪三牲的肉食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之人啊。”
    五刑章第十一
    【原文】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
    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译文】
    孔子说∶“五刑所属的犯罪条例有三千之多,其中没有比不孝的罪过更大的了。用武力胁迫君主的人,是眼中没有君主的存在;诽谤圣人的人,是眼中没有法纪;对行孝的人有非议、不恭敬,是眼中没有父母双亲的存在。这三种人的行径,乃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 
    广要道章第十二
    【原文】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译文】
    孔子说∶“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所谓的礼,也就是敬爱而已。所以尊敬他人的父亲,其儿子就会喜悦;尊敬他人的兄长,
    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兴。敬爱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人高兴愉快。所尊敬的对象虽
    然只是少数,为之喜悦的人却有千千万万,这就是礼敬作为要道的意义之所在啊。”
    广至德章第十三
    【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
    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译文】
    孔子说∶“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户去推行,也不是天天当面去教导。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让天下为父亲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为弟之道,是让天下为兄长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以为臣之道,是让天下为君主的能受到尊敬。《诗经·大雅· 酌》篇里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不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其怎麽能使天下民众顺从而如此伟大呢!”
    广扬名章第十四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於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於后世了。”
    谏诤章第十五
    【原文】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
    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天子的教诲,我想再冒昧地问一下,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孔子说∶“这是甚麽话呢?这是甚麽话呢?从前,天子身边有7个直言相谏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争的诤臣5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劝谏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於直言力争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於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争。所以对於不义之事,一定要谏争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麽称得上是孝顺呢?”
    感应章第十六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译文】
    孔子说∶“从前,贤明的帝王奉事父亲很孝顺,所以在祭祀天帝时能够明白上天覆庇万物的道理;奉事母亲很孝顺,所以在社祭后土时能够明察大地孕育万物的道理;理顺处理好长幼秩序,所以对上下各层也就能够治理好。能够明察天地覆育万物的道理,神明感应其诚,就会彰明神灵、降临福瑞来保佑。所以虽然尊贵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这就是指他有父亲;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这就是指他有兄长。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到宗庙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受。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即可以通达於坤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想悦服的。’”
    事君章第十七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
    孔子说∶“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为官的时候,要想看如何竭尽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时候,要想看如何补救君王的过失。对於君王的优点,要顺应发扬;对於君王的过失缺点,要匡正补救,所以君臣关系才能够相互亲敬。《诗经·小雅·隰桑》篇中说∶'心中充溢著爱敬的情怀,无论多麽遥远,这片真诚的爱心永久藏在心中,从不会有忘记的那一天。’”
    丧亲章第十八
    【原文】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
    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译文】
    孔子说∶“孝子丧失了父母亲,要哭得声嘶力竭,发不出悠长的哭腔;举止行为失去了平时的端正礼仪,言语没有了条理文采,穿上华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听到美妙的音乐也不快乐,吃美味的食物不觉得好吃,这是做子女的因失去亲人而悲伤忧愁的表现。父母之丧,3天之后就要吃东西,这是教导人民不要因失去亲人的悲哀而损伤生者的身体,不要因过度的哀毁而灭绝人生的天性,这是圣贤君子的为政之道。为亲人守丧不超过3年,是告诉人们居丧是有其终止期限的。办丧事的时候,要为去世的父母准备好棺材、外棺、穿戴的衣饰和铺盖的被子等,妥善地安置进棺内,陈列摆设上簠簋 、簋类祭奠器具,以寄托生者的哀痛和悲伤。出殡的时候,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地哀痛出送。占卜墓穴吉地以安葬。兴建起祭祀用的庙宇,使亡灵有所归依并享受生者的祭祀。
    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祀,以表示生者无时不思念亡故的亲人。在父母亲在世时以爱和敬来奉事他们,在他们去世后,则怀着悲哀之情料理丧事,如此尽到了人生在世应尽的本分和义务。养生送死的大义都做到了,才算是完成了作为孝子侍奉亲人的义务。”

  •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死后孝子万古传;
    处事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和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相,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亲死知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与富,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枉徒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孝性温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类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先,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篇万篇常常念,消灾免难百孝篇。

  • 世有不孝子,浮生空碌碌。
    不念父母恩,何殊生枯木。
    百骸未成人,十月居母腹。
    渴饮母之血,饥餐母之肉。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刀戮。
    父为母悲辛,妻对夫啼哭。
    唯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
    一旦见儿面,母命喜再续。
    自是慈母心,日夜勤抚鞠。
    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裀褥。
    儿眠正安稳,母不敢伸缩。
    全身在臭秽,不暇思沐浴。
    横簪与倒冠,形容不顾渥。
    动步忧坑井,举足畏颠覆。
    乳哺经三年,汗血计几斛。
    心苦千万端,年至十五六。
    性气渐刚强,行止难拘束。
    朋友外遨游,酒色恣所欲。
    日暮不归家,倚门至昏旭。
    儿行千里程,母心千里逐。
    一娶得好妻,鱼水情和睦。
    母若责一言,含怒嗔双目。
    妻或骂百般,陪笑不为辱。
    母被旧衫裙,妻著新罗襦。
    父母或鳏寡,长夜守孤独。
    健则与一饭,病则与一粥。
    弃之在空房,犹如客寄宿。
    将为泉下鬼,命苦风中烛。
    怏怏至五常,孤棺殡山谷。
    暴露在草中,谁念茔坟窟?
    才得父母亡,兄弟分财屋。
    不识二亲恩,惟念我之福。
    或谓此等人,不如禽与畜。
    慈鸟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劝汝为人子,经史曾览读。
    黄香夏扇枕,冬则温衾褥。
    王祥卧寒冰,孟宗哭枯竹。
    郭巨尚埋儿,丁兰曾刻木。
    如何今世人,不学故风俗?
    勿以不孝头,枉戴人间屋;
    勿以不孝身,枉著人衣服;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五谷。
    天地虽广大,不容忤逆族。
    早早悔前非,莫待鬼神录!

  •                          王 鲁                             
    高山再高总有顶,大海再阔也有边。
    父母之情无伦比,父母之情大过天。
    十月怀胎受尽罪,妊娠反应第一关。
    头昏磨转站不住,恶心呕吐水难嚥。
    月份越多身越笨,大腹便便行动难。
    腿粗脚虚身浮肿,贫血心慌气难喘。
    九个多月熬过来,分娩如过鬼门关。
    生死关头闯过去,哺婴育儿洒血汗。
    白天背着把活做,夜间侧身搂着眠。
    擦屎刮尿不嫌赃,身暖湿窝娘心甘。
    恐怕惊醒梦中娃,不敢拉被忍风寒。
    蹑手蹑脚动作轻,敛声闭口不敢言。
    夜间害怕蚊子咬,白天恐怕蝇子餐。
    夏季恐怕中暑热,冬天害怕上风寒。
    孩子喜欢娘喜欢,孩子啼哭爹不安。
    这么拍来那么哄,装模作样逗孩玩。
    惦记冷来惦记热,照料吃来照料穿。
    为使孩子发育好,除了喂奶再加餐。
    寻医买药忙诊治,打针输液送医院。
    孩子蹒跚学走路,恐怕磕碰落伤残。
    手牵带扯紧扶持,趴下当马骑着玩。
    孩子稍大到玩耍,怕人欺负心胆悬。
    怕狗咬来怕车轧,怕掉河井坑塘淹。
    望子成龙女成风,天下父母皆亦然。
    不管家庭多困苦,送孩上学把书念。
    购买文具不惜金,缴纳学费不疼钱。
    家中有活不让做,爹娘再累自己干。
    晨喊孩子快起床,晚催孩子早睡眠。
    心疼孩子学习苦,又怕不学光贪玩。
    好的留给孩子吃,孬的剩的父母餐。
    常为孩子添新衣,破的旧的自己穿。
    为给儿女找工作,不怕花钱舍脸面。
    八方奔走寻门路,日不停来夜难眠。
    一旦儿女婚龄到,婚姻大事绕心弦。
    盼娃找个好对象,志同道合婚美满。
    张灯结彩办喜事,手头再紧风光办。
    塌下窟窿欠下债,口省肚攒慢慢还。
    过上几年生下孩,父母高兴给照看。
    隔代之间爱更甚,把娃当成宝贝蛋。
    儿女成家立了夜,父母扔把儿女念。
    盼起过上好日子,恐怕儿女生活难。
    做工希其厂兴旺,经商祈祷多赚钱。
    务农盼其大丰收,从军望其当模范。
    执教期其当名师,科研望其克尖端。
    行医嘱咐当良医,为官忠告做清官。
    儿行千里母担忧,天气预报反复看。
    可怜天下父母心,无私至诚金子般。
    好房让给孩子住,老屋寒舍度晚年。
    儿女生病牵心脾,甘愿输血献器官。
    自己有病不就医,怕给孩子添麻烦。
    呕心沥血为儿女,鞠躬尽瘁到闭眼。
    乌鸦反哺羊跪乳,小树尚把老树伴。
    树木鸟兽知报亲,人生百行孝当先。

        此歌是套极好的教材。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定要继承并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