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径分岔的花园

 苏迷 2012-07-16
曲径分岔的花园
河西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能愉人眼目,而且适合于倾听:骤雨急打芭蕉的铜盘声、茶室内零星的老者呷茶长谈时好听的吴侬软语、那林涛、竹影、鸟鸣、风动、苍凉遒劲的钟声都适合于宁静的心灵去感悟、摩挲、侧耳聆听。

  晚春的留园最是惊艳。桃红柳绿,藤葛垂垂;高低俯仰,秀逸天成。不要说流连于古木亭榭之间,就是听一听那些景致的名称也已经是一件奢侈的事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闻香樨木轩、涵碧山房……字里行间也是这样超凡脱俗、不染红尘。

  如果说网师园是诗之绝句、词之小令,那么留园就是长歌慢调、交响组曲,虽大而动静皆宜。跨上一座轻瘦轻瘦的小桥,两侧绸缎一样的湖面上悬着几尾锦鲤,聚拢又散开。远眺西山,艳艳的红云开遍了枝头,又忽然一沉,像火一样点燃在碧绿的波心。那浓得化不开的一层彩妆,绮丽、绚烂。直到风淡云轻,露出屋角的一瓦蓝天,你才恍然顿悟:水还是水,山还是山。而偏于一隅的还我读书处,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曲折幽深,静谧雅致;仿佛时光的流逝,也洗不去明清一代士大夫的风仪气度。一个盈盈的小院,院角栽植着几杆修竹,随风摇曳,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如果你够幸运的话,你会遇上一位看护庭院的中年妇女,她手执一册不知名的长卷,气定神闲,使人不胜今昔聚散之感。

  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高声喧哗,不如闭上眼睛,去寻觅庭院失落的嘴唇。遥想园主当年,束发就学,寒窗苦读,也来养育胸臆间的浩然之气。即使是盛夏将至,你也仿佛置身于菊瘦蟹肥之时,那漫山的红枫带来的是说不出的舒畅和丝丝凉意。

  你可能永远也无法猜透,这些传说典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文人饭后的臆造。留园流传下的传说掌故最堪玩味,比如说遗留民间的花石纲——神秘失踪的瑞云峰,又比如宋子文和盛宣怀的第七位千金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都让后来者唏嘘感慨、浮想联翩。于是,这些失落的人与事就在听者那里获得了新生,最终与流丽的风景合为一体。

  与口头流传的张扬相比,古典园林的妙处,尽在一个“幽”字。如果你有幸在拂晓时进入留园,穿过幽深、晦暗的门厅,你就会惊讶地听到墨迹未干的一树一石在风景的图卷上舒展开来,雾色缓慢地从树干上褪去,一切都恍如隔世。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行,在一条岔路口你停下脚步,那富丽堂皇的林泉耆硕之馆似乎近在咫尺,又仿佛远在天边。宛若梦中,你的停驻、行走,都脱不了这古老的迷宫。直到你为一张楠木棋盘、一方砚台、一条绕来绕去的小溪神牵梦萦,“为伊消得人憔悴”;你才发觉,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早在他的名作《苏州园林概述》中,就用一句博尔赫斯似的警句告诫过你:

  “游人至此往往迷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