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叉小径深处的浪漫

 马尔的视觉 2023-04-09 发布于安徽

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决然不会想到,他的一篇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会在遥远的中国落地生根,成为一处令人印象深刻的民宿的名字。

小说家的在天之灵定会欣慰无比。

博尔赫斯其实并没有来过中国,他的中国印象来自历代传教士描绘的东方。这些书籍在博尔赫斯心里烙印了神秘与向往,也成为他文字中喜欢摆放的元素。

有点奇异的是,尽管博尔赫斯一生从未踏上中国的土地,但是他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曾经或者一直就身居中国。在他的心目中,中国是悠远和神秘的代名词,是书籍文明的策源地。

黟县关麓潘村村头,我们见着了民宿负责人。他是“交叉小的花园”民宿投资人之一,也是主要打理人。

我们是从黟县西递镇党委书记程丹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老余那里听到了这个民宿的故事,几个北大毕业生,有事业也有些积蓄,原本想在此找一处歇息身心的宅院,后来便投资弄起了这一片地方。

“有文化,有想法,有资本,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说到“交叉小径的花园”民宿,程丹书记明显抬高了赞赏的语调。

走左边那条路,每逢交叉路口就往左拐。

傍晚显得亲切、无限。道路继续下倾,在模糊的草地里岔开两支。一阵清悦的乐声抑扬顿挫,随风飘荡,或近或远,穿透叶丛和距离。

——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

当年,来考察的一行几人,路过黟县西武岭下的一片稻田,看见一条蜿蜒而分岔的小路,通向稻田深处。

走进去是一个不大的村落,寂寥而安静。村头有不少残垣断壁,小路在尽头处又分为四五个路岔,长满了荒草。

其中一位是作家博尔赫斯的粉丝,他站在路口看了半天,突然冒出一句:这里怎么像是博尔赫斯笔下的“交叉小径的花园”呢?

那一刻,几个人仿佛同时看到了一种衔接的画面。

博尔赫斯在中国的影响力仅限于小众范围。

他的《交叉小径的花园》围绕着一座中国古代花园展开,寓意为沿着交叉的小径,可进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面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偶然与可能性。

博尔赫斯的作品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他下笔有一种魔幻与磁性,描绘出的实相充斥着混沌性,贯穿着奇特的非现实感。

散发出博氏笔墨的独特魅力。

神秘而古老的村落,充满歧义指向的稻田小路。

来看的几个人都觉得,位于黟县关麓的潘村这块地方,就是上天赐予的对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的最好注解。

从一开始,“交叉小径的花园”民宿设计理念就比较新颖,除却对自然景观、老宅外貌最大限度予以保留之外,设计者大胆增加了混沌和非现实感元素。

衰败的场景与时尚的声息并存;时间与空间在古代、当代两个维度上交错或平行。

我几乎当场就恍然大悟;小径分岔的花园就是那部杂乱无章的小说;若干后世(并非所有后世)这句话向我揭示的形象是时间而非空间的分岔。

——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

经专业设计师打造出的民宿,内容上完全挣脱了古老博物的束缚。外貌上仍是个古旧的乡村,花径分岔的小路依然是民宿的进出口;可无论你进入到哪一栋,走进来都是舒适而养眼的现代设施与装饰。

最醒目的公共空间之一就是博尔赫斯图书馆,两层七八百平米;每晚的分享会古今中外穿越。

在崔彭的作品里,各种结局都有;每一种结局是另一些分岔的起点。有时候,迷宫的小径汇合了:比如说,您来到这里,但是某一个可能的过去,您是我的敌人,在另一个过去的时期,您又是我的朋友。

——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

民宿负责人给我们介绍,后期的设计建设还要添加一些中国古典文学中隐逸风尚的元素,以陶渊明的陶舍、王维的辋川、苏轼的雪堂、辛弃疾的稼轩,来打造与命名每个路岔所指不同的院舍,塑造出“东坡居士隔壁,五柳先生对门”的具体情境,让跨越时空的文学气息,在交叉小径里穿越、碰撞。

或许这也是博尔赫斯式的思考吧。

为民宿想个简明扼要的LOGO,几个主办人费尽了脑筋,最终得来却全不费功夫;他们看到了民宿前小池塘旁边的一大一小两棵树。

交叉与平行;偶然、简单,却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与博尔赫斯的想法不谋而合。

古老、年轻、自适自在,民宿和小说一样自带魅力。

在时间与空间轴线上的某一点,我们其实都成为了“交叉小径的花园”的主人。

我也特别喜欢博尔赫斯。

他的《交叉小径的花园》里面有诗一样的句子,迷人而迷离:一个人可以是另外一些人的敌人,可以是另外一些人的另外时刻的敌人,但是不能成为一国之敌,不能与萤火虫、花园、流水、风儿为敌。

(本文部分照片由徽风皖韵考察组摄影师杜鹏拍摄)  

作者相关文章 

“帐篷客”之新概念

碧山工销社:传统与时尚混搭出的经典

写在碧山的乡村书局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